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419集:技艺比赛

逸霄 第419集:技艺比赛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5 23:30:02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龙盛会:技艺的绽放与传承的新篇

双生谷外的空地上,往日里用于晾晒草药的平整石板被一一移开,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木台与飘扬的彩幡。阿竹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望着下方忙碌的身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那枚用糖料雕琢的小龙挂件——这是当年她与风痕、温如霜第一次成功制作的糖龙残片,被她小心地封在透明的蜡壳里。

“还差最后一面幡旗。”风痕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肩上扛着卷成筒状的绸缎,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城西的李木匠把评委席的桌椅送来了,说是比图纸上的样式更稳当些。”

阿竹转过身,望见远处的山道上,一队车马正缓缓驶来。为首的马车上插着面杏黄色的旗子,上面用糖浆绘制的龙纹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那是来自岭南的糖艺世家,三天前就派人送来书信,说要带着祖传的“琉璃糖法”参赛。

“温先生呢?”她抬手拢了拢被风吹乱的鬓发,视线掠过正在搭建的比赛台。木台被分成了十二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围着半人高的木栏,栏上缠着五彩的丝线,远远望去像十二朵绽放的花。

“在清点各国选手的材料。”风痕将绸缎递给旁边的学徒,“东瀛的匠人带了和果子的模具,说是要做‘龙吟水纹’的造型;西域的那位更有意思,居然带了罐沙漠里的仙人掌汁,说能让糖龙在烈日下三天不化。”

阿竹忍不住笑了:“当年咱们在山洞里发现那本册子时,可没想过糖龙能走到这一步。”

七年前,他们三人在双生谷的山洞里找到那本泛黄的册子时,上面的糖龙图谱早已模糊不清。第一锅熬废的糖液凝结成焦黑的硬块,被阿竹埋在谷口的老槐树下;第一次成功做出的糖龙只有巴掌大小,鳞片歪歪扭扭,却让干涸的小溪重新流淌。如今,糖龙的技艺早已越过山川湖海,成了跨越国界的文化符号。

初露锋芒:赛场百态

比赛当天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谷外的空地上已挤满了人。卖糖葫芦的小贩推着车穿梭在人群里,车铃叮当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几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围坐在石桌旁,手里捏着放大镜,仔细端详着一本线装的《糖艺考》;更远处,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对着木台上的工具指指点点,其中一人手里拿着翻译手册,在“拔丝”“吹糖”的词条旁画着密密麻麻的批注。

辰时三刻,随着温如霜敲响铜锣,比赛正式开始。十二个赛区同时亮起了炉火,铜锅里的糖液渐渐泛起琥珀色的光,空气里弥漫开焦糖的甜香。

阿竹负责造型创意组的巡视。她走到第一赛区时,正看见岭南来的林老师傅在揉糖坯。老人的手指关节粗大,却灵活得像少年,只见他将温热的糖坯在掌心搓成条,手腕轻转间,糖条已弯出龙颈的弧度。最神奇的是他手里的小铜刀,在糖坯上轻轻一点,便是一只圆睁的龙目,再顺势一划,龙鳞便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阳光下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

“林师傅这手‘点鳞法’,可是祖传的绝技?”阿竹忍不住问道。

老人抬头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小姑娘好眼力。这手艺传了七代,当年乾隆爷南巡,咱家祖上做的糖龙,龙鳞薄得能透光,被赐了块‘巧夺天工’的牌匾。”他说着,从随身的锦袋里取出个小瓷瓶,往糖坯上撒了些银粉似的东西,“这是牡蛎壳磨的粉,增亮的。”

转到第六赛区时,阿竹被一阵细微的碎裂声吸引。只见一个穿着和服的年轻女子正用镊子夹着细小的糖片,往龙身上粘贴。那些糖片薄如蝉翼,在灯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仔细看去,每片糖片上都用针尖刻着极小的花纹。

“这是‘砂糖织锦’的技法。”女子察觉到她的目光,停下手里的活计,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解释道,“我们家族用三十年的时间,把和果子的雕花技艺融入糖艺。这些鳞片,其实是用一百八十层糖膜叠加而成的。”

阿竹凑近细看,果然发现那些糖片并非实心,而是像书页般层层相叠,最边缘处泛着淡淡的虹光。她想起温如霜曾说过,唐代的糖艺里就有“糖膜透光”的记载,没想到如今竟在异国他乡的匠人手中重现。

精工细作:毫厘之间的较量

午时的阳光最是毒辣,晒得木台发烫,却丝毫没有影响选手们的专注。工艺精细度组的比赛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几个选手面前的铜锅都冒着细密的白汽——那是将糖温精确控制在117℃时才会出现的“凝露现象”。

风痕守在这个组的评判席旁,手里捏着一支银制的测温笔。这是他特意请银匠打造的工具,笔尖处嵌着块透明的水晶,能通过糖液折射的光线判断温度,比寻常的温度计精确十倍。

“张师傅的龙须,已经细到能穿过绣花针的孔了。”旁边的老评委啧啧称奇。只见来自苏州的张师傅正用两根细如发丝的竹篾,挑起糖液拉丝。那些糖丝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盘旋扭曲间,竟织出了类似云锦的纹样,最细的地方只有0.01毫米,在阳光下几乎看不见,却能承受住一粒米的重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风痕用测温笔轻点了一下张师傅的糖锅,水晶笔尖立刻映出淡淡的蓝光——117.3℃,正是制作糖丝的最佳温度。他记得第一次见张师傅时,老人还对糖龙的“神奇功效”颇有微词,认为匠人的本分在于技艺而非旁门左道。直到去年江南大旱,张师傅亲手做的糖龙被送到祈雨的祭坛,三日后竟真的天降甘霖,老人才心服口服,主动要求加入传承的队伍。

赛场的另一端,来自波斯的商人哈桑正用一种奇特的工具制作龙爪。那工具像是把微型的锉刀,由骆驼骨打磨而成,边缘处镶嵌着细小的金刚石。他的手法与中原匠人截然不同,不是用糖液塑形,而是将冷却后的糖块放在特制的石板上反复打磨。那些糖块原本是不规则的碎块,在他手中渐渐显露出锋利的爪尖,每个关节处都刻着螺旋状的花纹,细看之下,竟与波斯古币上的龙纹如出一辙。

“这是‘糖石雕刻’技法。”哈桑看出风痕的好奇,放下工具解释道,“在我们国家,糖是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所以匠人从不浪费一点糖料。这些碎块,其实是制作其他作品时剩下的边角料。”他拿起一块打磨好的龙爪,轻轻放在指尖,“您看,经过七百二十次的打磨,这些碎糖就能拥有玉石般的光泽和硬度。”

风痕接过龙爪细看,果然发现糖块的断面处泛着温润的光泽,触感竟与和田玉有些相似。他想起温如霜曾在古籍里见过类似的记载,说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波斯的糖艺技法曾传入中原,只是后来渐渐失传,没想到千年后的今天,竟能在这样的场合重逢。

神奇功效:传统与科学的碰撞

暮色四合时,比赛进入最令人期待的环节——神奇功效展示。这个组的选手们早已在赛场边缘开辟出一片试验田,田地里种着些蔫巴巴的幼苗,旁边还摆着几个装着浑浊河水的瓦罐。按照比赛规则,选手们需要展示自己制作的糖龙在七十二小时内带来的变化。

温如霜站在试验田旁,手里捧着那本泛黄的册子。册子里夹着许多干枯的植物标本,都是这些年他们发现的、能与糖液产生反应的草药。最上面的一页画着株紫色的小草,旁边用朱砂写着“还魂草”三个字——正是当年让糖龙拥有抗旱能力的关键。

“李姑娘的糖龙,用了长白山的野蜂蜜。”温如霜看着正在摆放糖龙的年轻女子,向旁边的评委介绍道,“她发现蜂蜜中的活性酶能与糖分子结合,让糖龙在潮湿环境中也能保持形状,而且分解后能成为天然的肥料。”

李姑娘制作的糖龙通体金黄,龙腹处嵌着几颗饱满的松果。她将糖龙放在一片枯萎的豆苗旁,轻声解释道:“这糖龙里加了松针熬制的汁液,分解后能促进植物生根。去年在我们村,用这种方法救活了半亩地的庄稼。”

评委们正低声讨论时,突然听见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呼。只见来自非洲的姑娘阿米娜正将她的糖龙放入一个装着污水的陶罐里。那糖龙通体漆黑,表面镶嵌着许多细小的晶体,放入水中后,竟开始冒泡,原本浑浊的水渐渐变得清澈。

“这是用火山灰和棕榈糖制作的。”阿米娜指着糖龙表面的晶体,眼里闪着骄傲的光,“我们家乡的火山灰里有种特殊的矿物质,能吸附水中的杂质。这种糖龙,能让浑浊的河水变得可以饮用。”

温如霜走上前,用试管取了些澄清后的水,滴入随身携带的检测液。试管里的液体没有变色,说明水中的有害物质已经被清除。她想起三年前在非洲考察时,亲眼见过当地孩子因为饮用污水而生病,如今看到这样的发明,眼眶不禁有些发热。

巅峰对决:传承与创新的交响

夜幕降临时,十二个赛区的作品都已完成,被一一摆放到中央的展示台上。月光透过彩幡的缝隙洒下来,照在形态各异的糖龙上,仿佛整个赛场都成了龙宫的幻境。

造型创意组的金奖争夺在林老师傅和那位日本女子之间展开。林老师傅的作品名为《九龙朝凤》,九条糖龙环绕着一只展翅的糖凤,龙鳞用岭南特有的“琉璃糖”制作,在灯光下流转着七彩的光,最精妙的是凤冠处——用一百零八颗糖珠组成的珠花,每颗珠子里都包裹着一片干花,受热后会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日本女子的作品则是《龙吟月影》,整条龙匍匐在一块透明的糖板上,龙身由无数细小的糖环串联而成,每个糖环里都封存着一片枫叶。当月光透过糖板时,地面上会投射出龙影与枫叶交叠的图案,随着月光移动,龙影仿佛在缓缓游动。

评委们争论了许久,最终决定将金奖颁给林老师傅,却额外给日本女子颁发了一个“文化交融奖”。“老祖宗的技艺,既要守得住根,也要开得了花。”首席评委轻抚着胡须说道,“林师傅的作品守住了中原糖艺的魂,而这位姑娘的创作,则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碰撞的火花。”

工艺精细度组的竞争更为激烈。张师傅的糖龙龙须能承受住三粒米的重量,哈桑的糖爪硬度堪比玉石,难分伯仲。最终还是风痕提出用显微镜观察两者的内部结构——张师傅的糖丝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均匀的纤维状,而哈桑的糖块内部则是层层叠叠的晶体结构,像极了天然的水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两者的工艺都达到了极致。”风痕看着显微镜下的图像,由衷地赞叹道,“张师傅的‘柔’与哈桑的‘刚’,恰好代表了东西方糖艺的不同追求。”评委们最终决定让两人并列金奖,这是比赛开办以来的头一次。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神奇功效组。李姑娘的糖龙让豆苗在三小时内就抽出了新芽,阿米娜的糖龙净化污水的速度也远超预期。就在评委们难以抉择时,温如霜突然注意到试验田角落的一个瓦罐——那是个没人认领的作品,里面的糖龙已经融化了大半,罐底的浑浊液体却变得异常清澈,水面上还漂浮着几片嫩绿的水草。

“这是谁的作品?”温如霜问道。

人群里挤出个瘦小的身影,是个衣衫朴素的少年。“是我做的。”少年有些局促地挠挠头,“我用的是红薯糖和溪边的青苔汁,本来以为没什么用……”

温如霜取了些罐底的水检测,发现不仅杂质被清除,水中还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她想起册子上记载的“草木相生”之法,原来最朴素的原料,反而能孕育出最神奇的效果。最终,评委们将金奖颁给了少年,李姑娘和阿米娜则分获银奖和铜奖。

薪火相传:技艺的新篇

颁奖典礼在子时举行,当阿竹将那枚用纯金打造的龙形奖牌挂在少年脖子上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只见试验田里,所有糖龙融化后渗入土壤的地方,都冒出了细小的绿芽,在月光下连成一片,仿佛一条真正的长龙。

“这才是糖龙最神奇的功效啊。”温如霜合上册子,眼眶湿润,“不是呼风唤雨,而是滋养生机。”

风痕望着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匠人互相交换工具、切磋技艺,突然想起七年前在山洞里,他和阿竹、温如霜对着模糊的图谱发愁的日子。那时他们从未想过,这门差点失传的技艺,有一天会引来如此多的追随者。

“明年的比赛,该在西域设个分赛场了。”林老师傅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哈桑送的骆驼骨锉刀,“那小子说,波斯的沙漠里有种‘日光糖’,能在阳光下保持七天不化,我得去见识见识。”

张师傅则正和日本女子讨论糖膜的制作技法,两人手里的图纸上,已经画出了融合云锦纹样与和果子雕花的新龙鳞。少年被阿米娜拉着,在地上用树枝画着红薯糖与仙人掌汁的配比公式,旁边围了一圈认真听讲的孩子。

阿竹站在高台上,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指尖的小龙挂件在月光下泛着温暖的光。她想起册子里最后一页的那句话:“技艺的传承,从来不是守着过去,而是带着根脉,走向更远的地方。”

夜风拂过,吹动了飘扬的彩幡,也吹动了那些刚刚破土的绿芽。远处的山村里,传来了孩子们哼唱的新编童谣:“糖龙糖龙,飞过高山,越过海洋,带来甜蜜,种下希望……”歌声在山谷间回荡,像极了糖液冷却时那声细微而坚定的“咔嗒”声——那是新的结晶正在形成的声音,也是传承延续的声音。

这场跨越国界的比赛,最终没有赢家,因为每个参与者都带着新的灵感与技法,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传承之路。而双生谷的风,会带着焦糖的甜香,将这些故事送往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有一种技艺,能将平凡的糖,变成连接世界的桥梁,变成孕育希望的种子。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