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一统天下的帝王 > 第47章 铸铁犁铧引发的农战辩论

>少府匠作献新式犁铧,深耕破土胜木石十倍。

>治粟内史奏请广铸以利农桑,蒙恬怒斥铁料当铸兵戈。

>章台殿廷争论鼎沸,嬴政指犁铧问王翦:此物可斩韩魏之禾否?

>李斯献折中之策:农具以铁包木,省料而增耕效。

>《厩苑律》增铁器专章,耕战天平在嬴政掌心微调。

---

初春的咸阳,空气中还残留着冬日最后一丝凛冽,但渭河平原的沃土已在暖阳下蒸腾起湿润的、混合着泥土与新生草芽的芬芳气息。少府所辖的“天工坊”内,炉火虽不及冬日炽烈,但叮当作响的锤锻声与工匠们专注的低语,依旧充满了蓬勃的生机。然而,今日这生机之中,却掺杂着一股不同寻常的、近乎狂热的兴奋。

作坊深处,一处特意清理出的空地上,少府丞程邈(精通农器改良的官员)正小心翼翼地指挥着几名工匠,将一件沉重的新器物从特制的木箱中抬出。此物通体黝黑,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硬光泽,形状奇特——它有着一个宽大如盾、前端尖锐如凿的厚重三角犁冠(犁头),其后连接着弧度流畅、形如雁翅的曲面犁壁(翻土板),最后是供耕牛牵引的坚硬铁制犁辕(犁身主梁)。整具犁铧线条刚劲,结构紧凑,透着一股原始而强大的力量感,与寻常笨重的木石犁具截然不同。

“陛下,诸位大人请看!”程邈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指着这具通体黝黑的铁家伙,眼中闪烁着近乎朝圣的光芒,“此乃我少府冶工呕心沥血三年,试废铁料逾万斤,方成之‘铸铁犁铧’!”

他挥手示意。两名膀大腰圆的工匠立刻牵来一头健硕的黄牛,将沉重的牛轭套上牛颈,再将铸铁犁铧的犁辕与牛轭牢固连接。另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农,深吸一口气,握住了犁铧后方的木制扶手(曲辕犁的犁梢)。

“驾!”老农一声轻喝,同时用力下压扶手。

黄牛低吼一声,奋力向前迈步!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那黝黑尖锐的犁冠,如同热刀切牛油般,毫无滞涩地深深楔入板结了一冬的坚硬土地!锋利的刃口轻松地切开泥土中的草根、碎石!紧随其后的曲面犁壁,如同巨鸟的翅膀,将切开的大块泥土流畅地向侧面翻转!深褐色的、带着浓郁生命气息的沃土,如同被驯服的波浪般翻滚而出,在阳光下闪烁着湿润的光泽!犁沟深达尺余,边缘整齐,翻起的土块均匀细碎!

老农几乎不需要使出多少力气引导,只需稳稳地扶住犁梢,那具铸铁犁铧便如同有了生命,在黄牛的牵引下,势如破竹般向前推进!所过之处,一道深而整齐的犁沟迅速延伸,效率之高,远超旁边正在使用传统厚重木犁的农人十倍不止!那木犁需农人使出浑身力气下压、引导,犁头还时常被草根缠住或碎石卡住,犁出的沟壑既浅且窄,翻土更是费力不讨好。

“好!好犁!”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惊叹!几名被特许前来观看的老农,激动得胡须颤抖,粗糙的手掌抚摸着那冰冷光滑的犁壁,如同抚摸着稀世珍宝:“神物!此乃神物啊!有了它,老汉一天能耕十亩地!不,二十亩!”

“省力!太省力了!”驾驭新犁的老农兴奋地大喊,汗水顺着额角流下,脸上却满是狂喜,“牛也轻省!这地翻得…啧啧,秧苗扎进去,根须能舒坦到天边去!”

嬴政负手立于一旁,玄色常服的下摆沾了些许新翻的泥土。他深邃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那具在田野中势不可挡的黑色铁犁,看着它如同巨兽的利爪,轻易撕裂沉睡的大地,唤醒深藏的生机。那流畅的轨迹,那翻涌的沃土,那老农脸上毫不掩饰的喜悦与震撼,都清晰地映在他眼中。一丝极难察觉的、近乎赞叹的光芒,在他眼底深处一闪而过。

“此犁…一日可耕几何?”嬴政的声音平静,听不出波澜。

“回陛下!”程邈激动地跪倒在地,声音洪亮,“经反复试耕,此铸铁犁铧,配单牛牵引,一日深耕,可达十五亩以上!若土质松软,二十亩亦非难事!且翻土深度、碎土匀细,远超木石之犁十倍!更省牛力,省人力!若得推广,关中沃野,乃至天下田亩,其产倍增,指日可待啊陛下!”

“产倍增…”嬴政低声重复着这三个字,目光从翻滚的沃土,缓缓移向远方关中平原无垠的田畴,仿佛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粟米,看到了万千黎庶饱足的笑脸,看到了帝国更加雄厚的根基。然而,那目光深处,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也随之升起。铸铁…这需要多少铁?

---

章台殿。

沉水香的烟雾在巨大的殿宇内袅袅升腾,却无法驱散空气中弥漫的、如同实质般的紧张与对立。巨大的蟠龙金柱下,文武百官肃立,目光却都聚焦在丹陛之下那具被特意抬入殿中的铸铁犁铧上。黝黑的铁器在殿内通明的烛火下闪烁着冷硬而沉重的光泽,与金碧辉煌的殿堂形成强烈的反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与粮食)郑昌手持玉笏,率先出列,声音洪亮而急切,带着一种为民请命的激昂:“陛下!少府所铸铁犁,臣亲眼所见,实乃兴农之神器!深耕破土,省力增效,一器可抵十工!若得广铸,分发各郡县农官,督导推广,则我大秦仓廪之实,必将更胜往昔!民足食,则国安!此乃固本培元、泽被苍生之伟业!臣,恳请陛下恩准,调拨铁料,专设工坊,全力铸造此犁,以兴天下农桑!”他深深拜伏,额头紧贴冰冷的金砖,姿态恳切。

“荒谬!一派胡言!”一声雷霆般的怒喝陡然炸响!如同重锤砸碎了殿内短暂的沉寂!

大将军蒙恬一步跨出班列,甲胄铿锵作响,脸色因愤怒而涨红,浓眉倒竖,虎目圆睁,死死瞪着地上的铁犁,仿佛那是一件不祥的凶器。“郑内史只知仓廪粟米,可知北疆烽火?!”他声音如同金戈交鸣,震得殿内嗡嗡作响,带着边关特有的铁血与硝烟气息,“匈奴狼骑,控弦数十万!铁蹄之下,我边民涂炭!陇西、北地、上郡,烽燧告急文书,日日如雪片飞入臣的幕府!”

他猛地指向殿外北方,手臂如同标枪般笔直:“我军士浴血搏杀,倚仗者何?乃锋锐之戈矛!乃坚韧之甲胄!乃强劲之弩机!此皆需铁!需海量之上等精铁!”他的目光如同燃烧的火焰,逼视着郑昌,“你可知,打造一副精良的骑兵札甲(铁片编缀甲),需铁几何?打造一柄可破匈奴皮盾的环首长刀,需铁几何?打造一架可射三百步的强弩机括,又需铁几何?!”

蒙恬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痛心疾首的悲愤:“我大秦铁山所出,虽丰,然非无穷尽!今岁兵部所请之铁料配额,尚不足所需七成!工匠日夜不休,炉火彻夜不熄,犹难供前方将士换装!此刻!你竟要将这保家卫国之铁,拿去铸犁?!铸这翻土之器?!”他猛地踏前一步,脚下金砖似乎都在震动,指着那铸铁犁铧,厉声质问,“此物能挡匈奴铁骑否?能斩冒顿单于之首否?!郑内史!你是要让将士们赤手空拳,用这犁铧去迎战匈奴的弯刀利箭吗?!”

郑昌被蒙恬的气势逼得脸色发白,但事关国本,他亦不退让,梗着脖子反驳:“大将军!民以食为天!若无充足粮秣,纵有百万雄兵,亦成饿殍!昔年长平之战,若无巴蜀粮道支撑,武安君(白起)焉能围赵军四十六日?若无敖仓、陈仓之粟,王将军(王翦)六十万大军伐楚,如何支撑经年?!农桑,乃兵战之基!此铁犁能增田亩之产,实乃养兵之源!岂可本末倒置!”

“养兵之源?”蒙恬怒极反笑,声音冰冷刺骨,“待匈奴铁蹄踏破萧关,长驱直入,焚烧你的粮仓,掳掠你的黔首之时,郑内史再去抱着你的铁犁痛哭吧!兵战之基?兵战之基在于利刃坚甲!在于强弓劲弩!在于将士用命!而非这田间地头的铁疙瘩!”

“你…你这是穷兵黩武!”郑昌气得浑身发抖。

“你才是鼠目寸光!因小利而忘大患!”蒙恬毫不示弱。

殿内气氛瞬间剑拔弩张!支持郑昌的农官、文臣与支持蒙恬的武将、军功贵族们,纷纷引经据典,加入论战。一方大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为天下之本,本固邦宁”;另一方则高呼“忘战必危”,“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声浪越来越高,引用的经典从《商君书》到《孙子兵法》,从《周礼》到《管子》,争执的焦点从铁料分配上升到国策根本——“农”与“战”,这大秦立国根基的“耕战”二柄,在这具冰冷的铸铁犁铧前,竟隐隐有了失衡与撕裂的迹象!

群情激愤,唾沫横飞,殿宇穹顶下回荡着激烈的争吵,如同一锅沸腾的滚油。端坐于丹陛之上的嬴政,却始终沉默如渊。他深邃的目光,如同两口古井,平静地扫过下方争得面红耳赤的群臣,扫过慷慨激昂的郑昌,扫过须发戟张的蒙恬,最终,落在了那具引起轩然大波、黝黑沉重的铸铁犁铧之上。那目光中,没有愤怒,没有偏袒,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如同在权衡江山万钧重量的思索。

就在争论即将失控之时,嬴政缓缓抬起了手。

只是一个极简单的动作,甚至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但刹那间,如同无形的寒流席卷而过,沸腾的章台殿瞬间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争吵声戛然而止!文武百官如同被扼住咽喉,呼吸都为之一窒,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丹陛之上那尊玄色的身影。

嬴政的目光,越过了噤若寒蝉的群臣,落在了武将班列最前方,那位一直沉默如山、须发皆白的老将身上。

“王老将军。”嬴政的声音平静无波,如同冰层下的暗流,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你戎马一生,破城灭国,长戟所指,六国披靡。”他微微一顿,手指缓缓指向殿中那具沉默的铸铁犁铧,“今日,朕以此物问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整个大殿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郑昌眼中燃起一丝希望,蒙恬则握紧了拳头。

嬴政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穿透空间,牢牢钉在王翦苍老却依旧锐利的眼眸上,一字一句,清晰地问道:

“此犁铧之锋,可断韩魏之禾否?”

---

静。

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章台殿。巨大的蟠龙金柱投下沉重的阴影,沉水香的烟雾也仿佛凝固在空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聚焦在那位须发皆白、如山岳般屹立的老将身上。

王翦缓缓抬起头。他那张饱经风霜、刻满岁月沟壑的脸上,没有任何惊讶或波澜,只有一种看透世事、洞察秋毫的深沉平静。他没有立刻回答皇帝那石破天惊的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殿中那具黝黑的铸铁犁铧。他的眼神专注而悠远,仿佛穿透了那冰冷的铁器,看到了无垠的田野,看到了烽烟四起的战场,看到了帝国运转最核心的脉络。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流逝。群臣屏息,连蒙恬紧握的拳头都下意识地松开了几分,郑昌眼中的希冀也化作了更深的忐忑。

终于,王翦缓缓开口,声音苍老而浑厚,如同古钟低鸣,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

“陛下。”他微微躬身,姿态恭敬却自有千钧之力,“此犁铧之锋,锐利无匹,破土开荒,如利刃分水。若论断禾…”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郑昌,又掠过蒙恬,最终落回嬴政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睿智,“韩魏之禾,乃农夫俯首,镰刀刈之。此犁铧之锋,所向者,乃大地之母,所断者,乃万物之根。其用,在深掘厚土,蕴养生机,以待春华秋实。其锋,非为收割而生,而为播种之始。”

他微微直起身,声音愈发沉稳:“老臣观此犁铧,深掘尺余,翻土如浪,省牛力人力十倍。假以时日,推广天下,则田亩增辟,仓廪丰盈,自不待言。然…”他话锋一转,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鹰隼,扫向那铸铁犁铧,“凡铁皆有定数!百炼之精钢,可铸摧城之巨锤,亦可为农夫之犁头。究其根本,此乃…取舍之道。”

“取舍?”嬴政的声音听不出情绪,目光依旧紧锁王翦。

“正是,陛下。”王翦深深一揖,“农者,国之血脉,无血脉则躯干枯朽。战者,国之爪牙,无爪牙则血肉任人宰割。血脉需滋养,爪牙需淬炼。滋养血脉之粟米,出自田亩;淬炼爪牙之精铁,出自矿脉。铁之数有限,用之于田亩,则爪牙钝;用之于兵戈,则血脉虚。”

他抬起头,迎向嬴政的目光,声音清晰而坚定:“陛下问此犁铧可断韩魏之禾否?老臣答曰:此犁深耕之土,所生之禾,可养我伐韩灭魏之百万雄兵!然,若尽耗铁料于此犁,则兵戈无铁,雄兵徒手,纵有亿兆粟米,亦不过为敌寇之粮仓!此非断敌之禾,实乃资敌之粮也!”

“是以,取舍之道,存乎一心,系于陛下权衡!”王翦的声音如同洪钟,重重敲在每个人心头,“是急图眼前田亩之利,暂缓兵戈之锋?还是强兵以慑四方,待扫平**、宇内混一,再以天下之铁,铸万世之犁?”

掷地有声的话语在殿中回荡,余音袅袅。王翦的剖析,如同拨云见日,瞬间将争论的核心从单纯的农战对立,提升到了帝国战略资源分配的宏观层面。郑昌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蒙恬紧绷的脸色稍缓,眼中流露出对老帅的敬佩。群臣则陷入了更深的思索,殿内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

嬴政的目光,终于从王翦身上移开,再次落在那具铸铁犁铧上。他修长的手指在玄玉扶手上轻轻敲击着,那单调而规律的轻响,如同帝王的心跳,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取舍…”嬴政低声重复着,深邃的眼眸中,万千思绪如风云翻涌。帝国的版图、六国的烽烟、北疆的狼骑、关中无垠的田畴、炉火熊熊的冶铁工坊…无数画面在他脑海中飞速闪过。他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粟米,也看到了寒光闪闪的戈矛;看到了农夫扶犁的喜悦,也看到了将士浴血的悲壮。那冰冷的铁犁,仿佛化作了帝国命运天平上的一枚沉重砝码。

“李斯。”嬴政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沉寂,目光转向一直垂首肃立、如同影子般的廷尉。

“臣在!”李斯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待命。他一直在冷眼旁观,大脑飞速运转,此刻心知,该他拿出斡旋之策的时候了。

“廷尉府执掌律法,通晓百工。此‘取舍’之局,可有解法?”嬴政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回避的质询。

李斯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最终落在那具铸铁犁铧上,朗声道:“陛下!大将军忧国之心可嘉!治粟内史兴农之意可悯!老将军权衡之道至理!然铁之数,确有其限。臣观此新犁,其神髓在于犁冠之锐利、犁壁之曲面,此二者乃破土翻覆之关键,非铁不可为!至于犁辕、犁梢(扶手)等受力稍逊、无需锐利之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走到铁犁旁,手指点向那粗壮的犁辕:“若以此等硬韧之柘木、或枣木为芯,外以薄铁片包裹加固,关键受力节点以精铁榫卯或箍环紧固!如此,既保犁辕坚韧,承力不逊纯铁,又可节省铁料…七成以上!”他又指向犁梢,“犁梢更是如此,纯以硬木削制即可!”

李斯的声音清晰而自信,带着一种洞察本质的明澈:“此法,臣称之为‘铁包木’!核心要害之处,如犁冠、犁壁,仍用铸铁,取其锋锐坚韧;非核心承力或无需锐利之处,则以铁包木代之,取其轻便省料!如此,一副新犁,所耗铁料,不足纯铁犁之三成!而耕效,依臣估算,至少可保留纯铁犁之八成以上!虽不及全铁犁那般摧枯拉朽,然比之旧式木石犁,依旧有云泥之别!”

他环视众人,最后向嬴政深深一揖:“陛下!此乃折中之法!以有限之铁,兼顾农桑之利与兵戈之需!既可解郑内史之忧,广兴农器,增益仓廪;亦不损大将军之志,保兵甲之锋锐!更暗合老将军‘取舍权衡’之道!臣恳请陛下圣裁!”

“铁包木…省铁七成…留耕效八成…”嬴政低声重复着李斯的关键词,目光再次落在那具黝黑的铁犁上。这一次,他的眼神不再是纯粹的审视,而是带着一种拨开迷雾、找到通途的锐利光芒。李斯的方案,如同在农与战的天平之间,找到了一根精妙的杠杆,虽非尽善尽美,却最大程度地维系了平衡。

“善!”嬴政猛地抬头,声音斩钉截铁,如同金玉交鸣,瞬间定鼎了殿中所有纷争!“李斯之言,深得朕心!‘铁包木’之法,可行!”

他的目光扫过郑昌与蒙恬:“治粟内史郑昌!”

“臣在!”郑昌连忙拜倒。

“着你与少府通力协作,依‘铁包木’新法,速制新犁图谱!由少府统一督造核心铁件(犁冠、犁壁、关键箍环),分发各郡工坊!各郡依图谱,就地取材,打造木件,组装新犁!首要配给关中、巴蜀、河东等产粮重郡!务必于春耕结束前,推广万具以上!所需铁料,由少府库藏拨付,兵部核准数量,不得克扣!”

“臣遵旨!”郑昌声音带着激动与如释重负。

“大将军蒙恬!”

“臣在!”蒙恬肃然应道。

“兵部所请本岁铁料配额,足额拨付!少府‘铁包木’新法所省之铁料,尽数划归兵部!着工师(掌管兵器制造的官员)督造,务求戈矛更利,甲胄更坚,弩机更强!不得有丝毫懈怠!”

“诺!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蒙恬抱拳,声音铿锵。

嬴政的目光最后落回李斯身上,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化为冰冷的律令:“廷尉李斯!”

“臣在!”

“以‘铁包木’新法为基,增补修订《厩苑律》(秦代关于牛马管理及农具使用的法律)!增‘铁器农具’专章!明文规定:凡官造农具,其核心锋利、承重之铁件,形制、用料、火候,皆由少府统一规制,各郡工坊按图索骥!其木件取材、制作标准,亦需明确!凡私铸铁犁、或擅改规制、以次充好者,依律严惩!凡铁料分配、铸造、领用,皆需登记造册,一式三份,少府、兵部、廷尉府各存其一!数字,便是律法的筋骨!朕要这耕战二柄,皆在律法之中,皆在朕的掌心!”

“臣领旨!定当竭尽所能,完善律条,督行天下!”李斯深深拜伏,声音沉稳有力。

嬴政缓缓站起身。玄色的袍袖垂落,掩住了他袖中紧握的、象征着无上权柄的手。他的目光扫过殿中肃立的群臣,扫过那具引发了滔天波澜、此刻却仿佛归于沉寂的铸铁犁铧,最终投向殿外广阔的天空。

“农,乃血脉。战,乃爪牙。血脉需畅,爪牙需利。朕的天下,容不得偏废!”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主宰乾坤的凛然威严,清晰地烙印在每一个臣子的神魂深处,“以律法为尺,以铁器为刃!这耕与战的天平,朕自会拿捏!退朝!”

沉重的殿门缓缓开启,天光涌入。群臣躬身退下,心思各异。而那具黝黑的铸铁犁铧,依旧静静地躺在章台殿冰冷的金砖地上,仿佛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见证着帝王如何以无上的权柄与冰冷的律法,在农桑的沃土与战争的烽烟之间,划下了一道精妙而脆弱的平衡线。帝国的巨轮,就在这微妙的平衡中,继续向着未知的深水区,轰然前行。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