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一统天下的帝王 > 第38章 孔壁藏书的重见天日

鲁县,孔里。 深秋的风,裹挟着来自北方的寒意和若有若无的焦糊气息,粗暴地刮过这片被奉为儒家圣地的古老村落。曾经绿意盎然的桑榆,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铅灰色的苍穹下伸展着绝望的虬枝,发出呜咽般的嘶鸣。村道两旁的屋舍,许多门窗紧闭,甚至钉上了粗陋的木板,显露出一种末世般的萧条与死寂。空气中弥漫着尘埃、炊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恐惧与期待的沉闷气息。唯有孔氏故宅那依旧高耸的飞檐斗拱,在苍茫暮色中沉默地矗立着,如同一个阅尽沧桑、却行将就木的巨人。

宅邸深处,一间不起眼的偏厅内,门窗被厚重的麻布帘幕遮挡得严严实实,隔绝了外面呼啸的风声和窥探的目光。室内只点着一盏孤零零的陶制油灯,豆大的火苗在灯盏中不安地跳跃着,将两个紧张忙碌的身影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如同皮影戏中的鬼魅,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着,动作急促而压抑。

孔鲋,孔子九世孙,这位曾拒绝秦廷征召、隐居故里的当代大儒,此刻早已没有了往日的从容淡定。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眉宇间刻着深深的忧虑纹路,此刻更因极度的紧张而显得异常严峻。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深色麻布深衣,袖口高高挽起,露出枯瘦却异常有力的手臂。他正半跪在偏厅内侧一面看似寻常的夯土墙前,那双曾执笔着书、挥斥方遒的手,此刻却沾满了灰白的泥浆和汗渍,正用一把边缘磨得锋利的青铜短匕,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刮削着墙壁上一块略微凸起的区域。

墙壁的夯土被精心处理过,外层坚硬如常,但匕首刮开表面一层后,便露出了里面颜色稍浅、质地更为疏松的填充土。孔鲋的动作异常谨慎,每一次刮削都屏住呼吸,生怕发出过大的声响。匕首刮过土层的细微“沙沙”声,在死寂的室内被无限放大,如同死神的低语,敲打着每个人的神经。

“夫子…您…您慢些…” 旁边一个同样须发皆白、满脸皱纹、佝偻着背的老仆孔忠,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浓重的喘息和难以抑制的颤抖。他双手紧紧捧着一个沉重的、用桐油反复浸刷过的巨大漆木匣子。匣子表面雕刻着古朴的云雷纹,沉重而坚固。他枯瘦的双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颤抖,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孔鲋的动作,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一种近乎虔诚的守护。

孔鲋没有回应,他全部的注意力都凝聚在指尖的匕首和面前的墙壁上。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他深刻的皱纹滑落,滴进脖颈,带来一丝冰凉的触感。他的眼神锐利如鹰隼,却又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终于,匕首尖端触碰到了一块坚硬、光滑的物体边缘!

“找到了!” 孔鲋的声音低沉嘶哑,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激动。他立刻放下匕首,改用手指,如同对待稀世珍宝般,极其轻柔地抠挖着那块硬物周围的松土。灰白色的泥土簌簌落下。渐渐地,一块边缘被打磨得异常光滑的、颜色深暗厚重的巨大石板显露出来!石板边缘与周围夯土严丝合缝,若非孔鲋亲手封藏并留下隐秘标记,绝难发现端倪。

孔忠见状,连忙将沉重的漆木匣子小心地放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他凑上前,用自己同样枯槁却异常稳定的手,帮着孔鲋一起清理石板周围的泥土。两人配合默契,动作却愈发急促,仿佛在与某种无形的、步步紧逼的灾难赛跑。

石板终于被完全清理出来,足有三尺见方。孔鲋深吸一口气,双手抵住石板边缘一处不易察觉的凹陷处,孔忠则默契地扶住另一侧。

“一、二、用力!” 孔鲋低喝一声。 两人同时发力,手臂上青筋暴起,枯瘦的身体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嘎吱——” 一阵令人牙酸的摩擦声响起,沉重的石板被缓缓向内推开,露出了一个黑黢黢的洞口!一股混合着陈旧土腥、朽木气息和淡淡竹墨清香的、尘封了数十年的空气,瞬间从洞口中弥漫出来,带着岁月的重量,扑面而来。

洞口之内,并非预想中的黑暗。借着油灯微弱的光线,可以看到里面并非一个简单的墙洞,而是一个用规整的青砖精心砌筑的小型密室!密室的墙壁、地面、顶棚都覆盖着厚厚的、经过特殊处理的石灰层,用以防潮。密室中央,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数十卷用上等丝帛包裹、再用细麻绳精心捆扎的竹简!这些竹简被一层层错落有致地叠放在特制的木架上,木架也涂满了防虫蛀的桐油,在幽暗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诗》、《书》、《礼》、《乐》、《易》、《春秋》…孔鲋的目光扫过那些丝帛包裹上模糊却依旧可辨的字样,呼吸瞬间变得粗重起来。这些,正是当年秦廷颁布“挟书律”、勒令焚毁天下《诗》《书》百家语时,他的父亲孔襄,这位孔氏嫡裔,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召集忠仆,冒着诛灭九族的风险,在故宅深处秘密开凿密室,将家传的儒家核心典籍,连同一些珍贵的诸子着作(如部分未被秦廷完全掌控的《孟子》篇章),尽数藏匿于此的!这是孔氏一族乃至整个华夏文脉最后的火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快!忠伯!快!” 孔鲋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和急迫,他率先探身进入密室,双手如同捧起初生的婴儿,极其轻柔地捧起一卷包裹着深蓝色丝帛、标注着《尚书》的竹简。丝帛冰凉顺滑的触感,竹简特有的沉甸甸的分量,让他那颗饱经忧患的心瞬间被巨大的暖流和使命感填满。这不是普通的竹简,这是祖先的智慧,是文明的根脉!

孔忠也立刻行动起来,动作迅捷得不像一个老人。他小心翼翼地将地上沉重的漆木匣子打开,露出里面同样铺着防潮的石灰和干燥的香草。两人如同最虔诚的朝圣者,也如同最熟练的窃贼,在狭小的密室内外快速而无声地传递着。一卷卷承载着华夏千年智慧的竹简,被孔鲋极其轻柔地捧出密室,再由孔忠极其郑重地安放进那巨大的、如同棺椁般的漆木匣子里。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每一次交接都屏息凝神。油灯昏黄的光晕下,两人布满皱纹和泥污的脸上,汗珠滚落,眼神却燃烧着一种近乎殉道者的光芒。

时间在无声的传递中飞速流逝。当最后一卷竹简——《乐经》的残篇——被孔忠极其郑重地放入匣中,并用特制的木楔和干燥的香草仔细填满缝隙、压紧固定后,两人都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身体几乎虚脱。孔忠颤抖着双手,将漆木匣子那沉重的、同样雕刻着云雷纹的盖子缓缓合上。“咔哒”一声轻响,精巧的青铜搭扣锁死,将匣内的千年文脉与外面风雨飘摇的世界暂时隔绝。

“夫子…成了…” 孔忠的声音嘶哑干涩,带着浓重的疲惫,却又充满了完成神圣使命的欣慰。他佝偻着背,用尽力气想将沉重的匣子抱起,却一个趔趄。

孔鲋连忙伸手扶住他,同时也扶住了匣子。他枯瘦的手掌紧紧按在冰凉光滑的漆木盖子上,感受着匣内那沉甸甸的存在。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被推开的石板和幽深的密室洞口,又看看眼前这个承载着最后希望的“棺椁”,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完成父亲遗命的释然,有守护文脉的悲壮,更有对未来的无尽忧虑和茫然。

“封上它。” 孔鲋的声音低沉而疲惫,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虚无。他指了指被推开的石板和显露的墙洞。

孔忠默默点头。两人合力,将那块沉重的石板重新推回原位,严丝合缝地堵住了洞口。接着,孔鲋拿起之前刮下的、颜色稍浅的松软泥土,混合着早就准备好的、特意调制的同色湿泥,开始仔细地、一层层地回填、压实、抹平,小心翼翼地覆盖在石板上,尽力恢复墙壁的原貌。孔忠则用一块半湿的麻布,仔细擦拭掉石板边缘溢出的泥浆和所有刮削的痕迹。

当最后一抹泥土被均匀地涂抹在墙壁上,再用粗糙的麻布轻轻摩擦,使其颜色和质感与周围墙体尽可能一致时,油灯的火苗猛地跳动了一下,仿佛耗尽了最后的力气,室内骤然陷入一片更深的昏暗。

孔鲋扶着冰冷的墙壁,剧烈地咳嗽起来,每一次咳嗽都撕扯着肺腑,佝偻的身体在昏暗的光线下颤抖得如同风中的残烛。孔忠慌忙上前搀扶。

“夫子…您…” 孔鲋摆摆手,喘息稍定,目光落在墙角那个沉甸甸的漆木匣子上,眼中最后的光芒如同风中残烛般明灭不定。他缓缓抬起枯瘦的手指,指向那如同棺椁般的匣子,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忠伯…带上它…离开鲁地…去…去南方…去越人…或楚人…势力未及的山野…寻一处…人迹罕至的…石穴…深埋…守之…” 他的话语断断续续,却字字千钧。

孔忠浑身剧震,难以置信地看着孔鲋:“夫子!您…您不一起走?!这天下虽乱,未必没有安身之所!您…”

“我…走不了…” 孔鲋惨然一笑,那笑容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无比凄凉,却又带着一种洞悉命运的平静,“孔鲋之名…在秦吏的牍册上…太显眼…若我离去…孔里…孔氏族人…必遭池鱼之殃…他们…会掘地三尺…” 他剧烈地喘息着,浑浊的目光投向窗外那漆黑如墨的、仿佛隐藏着无数窥视眼睛的夜空,“我留在此地…便是…便是这‘书’…最后的…障眼法…若天不亡斯文…后世…当有…有识之士…能循…先父之志…再…再启此壁…”

孔忠老泪纵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夫子!老奴…老奴誓死追随夫子!岂能弃您而去!”

孔鲋艰难地弯下腰,用那双沾满泥污、冰冷枯槁的手,紧紧抓住孔忠颤抖的肩膀,浑浊的眼中爆发出最后、也是最强烈的光芒,那光芒中蕴含着不容抗拒的意志和托付江山的重责:“听着!孔忠!此匣之内…非竹简…乃…乃华夏之魂魄!我孔氏…列祖列宗…毕生守护之精魄!它…它比我的命…比你的命…比这孔里所有人的命…加起来…都重!你必须走!带着它…活下去!将它…藏好!守好!直到…直到真正…能托付的…太平盛世…出现!此乃…我孔鲋…以孔圣嫡裔…以汝主之身…对你…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命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的声音因激动和虚弱而嘶哑破裂,每一个字都如同耗尽生命的呐喊,在昏暗的偏厅内回荡,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力量。孔忠抬起头,看着孔鲋那张在昏暗光影下因决绝而近乎狰狞的脸庞,看着他眼中那燃烧到生命尽头的、不容置疑的意志火焰,所有的哭泣、所有的恐惧、所有的犹豫,在这一刻被彻底烧成了灰烬。一股同样决绝的勇气,从这位老仆枯槁的身体深处升腾而起。

他猛地抹去脸上的泪水,再次重重磕了一个头,额头撞击地面的声音沉闷而坚定:“诺!孔忠…领命!人在…书在!”

孔鲋紧绷的身体骤然松懈下来,脸上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极其疲惫的笑容。他松开抓着孔忠肩膀的手,身体晃了晃,几乎站立不稳。孔忠连忙起身搀扶住他。

“去吧…趁夜…趁…乱…” 孔鲋的声音微弱下去,仿佛风中游丝,“走后…将…将宅后…通往…后山…的那条…密径…入口…毁掉…”

孔忠含泪重重点头。他不再犹豫,猛地一咬牙,转身用尽全身力气抱起那个沉重的漆木匣子。匣子的重量压得他本就佝偻的腰更加弯曲,但他枯瘦的双臂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死死抱住,仿佛抱着自己的生命乃至超越生命的东西。他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在昏暗油灯下摇摇欲坠、面色灰败的孔鲋,那一眼,饱含了无尽的悲痛、不舍和承诺。然后,他毅然决然地转身,抱着那承载着华夏文脉最后火种的“棺椁”,蹒跚而坚定地、无声地融入了偏厅外更加浓重的黑暗之中。

孔鲋独自一人,扶着冰冷的墙壁,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身体。听着孔忠的脚步声在黑暗中迅速远去,最终消失,他紧绷的心弦终于彻底断裂。巨大的空虚和疲惫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再也支撑不住,身体沿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落,最终瘫坐在布满灰尘的地面上。

油灯的火苗跳跃了几下,终于彻底熄灭。 偏厅陷入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绝对的黑暗和死寂。 只有孔鲋粗重而艰难的喘息声,在无边的黑暗中微弱地起伏,如同一个时代最后的、微弱的脉搏。

---

十五年光阴,弹指即逝。 沛公刘邦的旗帜,已然插上了咸阳巍峨的城头。然而这座曾经象征着无上权力与秩序的帝都,此刻却如同一个被蹂躏殆尽的巨人,在楚霸王项羽复仇的怒火中痛苦呻吟。

咸阳,渭水南岸,阿房宫区域。 曾经连绵三百里、覆压天际、穷极奢华的宫殿群,此刻已化为一片无边无际的焦土炼狱!冲天的大火燃烧了数月仍未熄灭,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将整个天空都染成了狰狞的暗红色。粗大的、尚未完全烧尽的巨木梁柱如同巨兽的骸骨,在炽烈的火焰中扭曲、爆裂,发出震耳欲聋的噼啪巨响和轰然倒塌的闷响。刺鼻的焦糊味、木材燃烧的烟气、以及…一种令人作呕的、皮肉脂肪焚烧的恶臭,混合在一起,形成一股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弥漫在每一寸灼热的空气中。

一队队盔甲染血、神情亢奋又带着几分劫后余生的疲惫的汉军士卒,正押解着垂头丧气、面如死灰的秦朝降卒和官吏,在废墟间穿行。他们粗暴地踢开残垣断壁,翻找着一切可能值钱的东西——散落的青铜器、断裂的玉饰、甚至镶嵌在焦黑木料上的鎏金铜片。粗鲁的呵斥声、绝望的哭喊声、抢夺战利品的争吵声,与远处宫殿倒塌的轰鸣、火焰燃烧的咆哮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帝国彻底崩塌的末日交响。

在这片混乱的焦土边缘,靠近渭水的一处相对完整的府库区。这里的建筑虽然也遭到波及,但主体结构尚存,墙壁被烟熏得黢黑,门窗多有破损,空气中同样弥漫着焦糊味和灰尘。一队由汉军锐士严密把守的库房外,沛公(尚未称帝)刘邦的心腹谋士,叔孙通,正带着几个同样穿着文士深衣、但面色苍白、难掩惊惶的旧秦博士,紧张地进行着清点工作。

叔孙通,这位以精通礼仪、善于变通而闻名的儒生,此刻也失去了往日的从容。他须发花白,脸上沾着烟灰,眉头紧锁,深衣的下摆被瓦砾和污水沾染得污秽不堪。他指挥着几个博士和临时征召来的识字的降卒,在一排排高大的、同样被烟熏火燎过的木架间穿梭。木架上堆放着大量从阿房宫、咸阳宫各处抢救出来、或从秦丞相府、御史府收缴来的竹简、帛书、舆图、户籍册等文书档案。许多竹简散落一地,被匆忙的脚步踩踏,沾满了污泥和血渍。

“快!都仔细些!丞相有严令!凡书册、图籍、律令、户籍,一片竹简也不许毁坏!全部登记造册,运往霸上军营!” 叔孙通的声音嘶哑,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在嘈杂混乱的库房内回荡。他深知萧何的战略眼光——这些看似无用的故纸堆,正是未来治理天下的根基!是比金银珠宝更重要的财富!

他亲自俯身,从一堆散落的、被污水浸透的竹简中,小心翼翼地拾起几片。竹简上的字迹已被泥水模糊,依稀可辨是《秦律·田律》的片段。看着这些曾经代表着帝国森严法度、如今却如同垃圾般被遗弃在污泥中的律条,叔孙通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唏嘘,有感慨,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庆幸——秦法虽苛,其体系之完备,却正是新朝亟需的框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博士!博士!您…您快来看看这个!” 一个年轻的、脸上还带着稚气的旧秦博士,声音因激动而尖锐变调,跌跌撞撞地从库房最深处一个相对干燥、堆满杂物的角落跑来。他手中高高举着一卷东西,那并非竹简,而是一卷边缘被烧焦、沾满黑灰的帛书!帛书的材质极其特殊,薄如蝉翼却坚韧异常,在昏暗的光线下隐隐泛着丝质的光泽。

叔孙通心头一跳,立刻快步上前。年轻博士双手颤抖地将帛书展开一角。帛书保存相对完好,上面用极其古老、非秦篆也非六国文字的“蝌蚪文”(即战国古文,形似蝌蚪)密密麻麻地书写着!字迹古朴苍劲,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重与神秘!

“这…这是?!” 叔孙通瞳孔骤然收缩,呼吸瞬间变得急促!他一把接过帛书,枯瘦的手指颤抖着抚过那古老而陌生的文字。作为博闻强识的儒生,他虽不能完全辨认这些古字,但一眼就能断定,这绝非秦朝的文书!其形制、文字、材质,都指向更古老的时代!很可能是战国甚至春秋时期的珍贵典籍!而且,这帛书的材质和书写风格…隐隐与传说中的儒家某些失传经典有关!

“何处寻得?” 叔孙通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紧张,目光如电般射向年轻博士。

“在…在最里面…一个倒塌的木架下…压着一个…一个烧焦的漆盒里…就这一卷…” 年轻博士指着库房深处一个角落,那里堆满了倒塌的梁柱和破碎的瓦砾。

“快!带我去看!” 叔孙通紧紧攥着那卷帛书,仿佛攥着一团炽热的火焰,跟着年轻博士深一脚浅一脚地冲向那个角落。几个士兵也好奇地跟了过来。

角落一片狼藉。一个造型古朴、但已被大火烧得焦黑变形、边缘融化的漆木盒子半埋在瓦砾中。盒子旁边,散落着一些同样被烧得残缺不全的竹简碎片,上面的字迹已无法辨认。显然,这卷珍贵的帛书是这漆盒里唯一幸存下来的东西。

“只有这个盒子?没有别的?” 叔孙通不死心地追问,目光在瓦砾中仔细搜寻。

“没…没有了…只找到这个…” 年轻博士摇头。

叔孙通眼中闪过一丝巨大的遗憾,但随即被手中帛书带来的震撼所取代。他将帛书极其小心地重新卷好,贴身收藏,仿佛抱着一个失而复得的稀世珍宝。他立刻下令:“将此区域彻底清理!每一片竹简,每一片帛书,哪怕烧成灰烬,也要仔细筛检!凡有文字者,一律单独存放,报我查验!”

就在这时,库房门口传来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和甲叶摩擦的铿锵声。一身戎装、面容刚毅、眼神深邃如渊的张良,在几名亲卫的簇拥下走了进来。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瞬间扫过混乱的库房,最终落在叔孙通和他手中那个刚被卷好的帛书卷轴上。

“子房先生!” 叔孙通连忙上前行礼,脸上带着发现珍宝的兴奋和一丝恭敬。张良虽为谋士,但在汉军中的地位极高,其智谋深得刘邦信重。

“叔孙博士,何事如此急迫?” 张良的声音平静无波,目光却落在了叔孙通下意识护在胸前的帛书卷轴上。

叔孙通不敢怠慢,连忙将方才发现帛书的经过和自己的初步判断低声禀报。他特意强调了那古老的“蝌蚪文”和疑似儒家典籍的可能性。

张良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唯有那双深潭般的眼眸中,似乎有细微的涟漪荡开。当听到“蝌蚪文”和“儒家典籍”时,他深邃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如剑,仿佛穿透了眼前的混乱与废墟,看到了更深远的时空。

他缓步走到那个被烧毁的漆盒旁,俯身拾起一片烧焦的竹简残片。残片上只剩下半个模糊的字迹。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焦黑的边缘,目光却投向库房窗外那片被阿房宫大火映红的、如同流淌着熔岩的天空。

“蝌蚪文…孔壁…” 张良的声音极低,如同自言自语,却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了然。他缓缓直起身,目光重新落在叔孙通小心翼翼护着的帛书卷轴上,那目光深沉得如同无底的寒潭。

“博士可知,” 张良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蕴含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力量,“昔年始皇帝焚书,勒令天下《诗》《书》百家语悉诣守尉杂烧之…然,智者不为也。” 他顿了顿,目光仿佛穿透了库房的墙壁,望向了遥远的东方,“齐鲁之地,有圣裔孔氏…其宅邸墙壁之内…或别有洞天?”

叔孙通浑身剧震!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孔壁藏书!这个在儒生间隐秘流传、却无人敢深究的传说!张良…他怎么会知道?!而且如此笃定?!

“先生…您是说…这帛书…可能…可能源自…” 叔孙通的声音因巨大的震惊和激动而颤抖,几乎无法成句。

张良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用他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深深地看了叔孙通一眼,嘴角似乎勾起一丝极其细微、难以捉摸的弧度,那弧度中带着洞悉一切的智慧,也带着一丝历史的嘲弄与沧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收好它。” 张良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连同这里所有带字的竹简、帛书。萧何丞相的远见,远非常人所能及。这些…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秦皇帝烧了一世,却终有烧不尽、埋不掉的…天道人心。” 他最后一句,声音轻得如同叹息,却像重锤般敲在叔孙通的心上。

说完,张良不再停留,转身大步离去。黑色的披风在弥漫着烟尘和热浪的空气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身影很快消失在库房门口,融入外面那片帝国崩塌的冲天火光与混乱喧嚣之中。

叔孙通独自站在原地,怀中紧紧抱着那卷冰冷的帛书,心却如同被投入沸水般剧烈翻腾。张良的话,如同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响。孔壁…鲁地…孔氏故宅…那堵传说中的墙!难道…难道这卷险些葬身火海的帛书,竟是从那堵墙中流散出来的?是孔鲋…那位宁死不入秦廷的大儒…守护的火种?

他猛地低头,看向怀中那卷帛书,目光变得无比炽热和凝重。这不再仅仅是一卷古老的典籍,它承载着一段被强权试图抹杀的历史,一个文明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秘密!他仿佛看到了一线微光,在帝国倾覆的废墟与血火之中,艰难地穿透了浓重的黑暗。

“来人!” 叔孙通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和使命感,“加派人手!清理此地!所有书册,一片竹简,一寸帛布,哪怕只剩半个字!给我仔细搜寻,妥善保管!快!” 他的命令在混乱的库房中回荡,仿佛为这场文明的抢救战吹响了最后的号角。士卒和博士们在他的催促下,更加卖力地投入到这片知识的废墟之中。

---

数年后,长安城,未央宫。 帝国的硝烟已然散去,崭新的汉家宫阙在渭水之畔拔地而起,虽不及阿房宫覆压三百里的壮阔,却也气象恢弘,充满了新生的朝气。阳光透过高大的殿宇窗棂,洒下明亮温暖的光柱,空气中弥漫着新漆和木料的清新气息,与昔日咸阳的肃杀阴冷截然不同。

新建成的石渠阁,位于未央宫前殿西侧,是汉家王朝收藏图籍、秘籍的重地。高耸的阁楼内,一排排崭新的、散发着松木清香的巨大书架整齐排列。书架上,分门别类地码放着经过初步整理、誊抄的无数竹简和帛书。这些从咸阳废墟、从秦朝各郡府库抢救出来的文化残骸,如同被重新赋予生命的种子,被小心地安置在此,等待着重见天日、滋养后世。

已是汉朝太常(掌管宗庙礼仪)的叔孙通,此刻正陪着新任丞相萧何,缓缓行走在书架之间。萧何年逾五旬,面容清癯,眼神中没有了战场上的杀伐之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如海、洞悉世情的睿智与沉静。他身穿玄色丞相深衣,步履沉稳,目光缓缓扫过书架上一卷卷承载着前朝记忆的简牍,如同一位将军在检阅自己最珍贵的战利品,又像一位农夫在巡视自己精心培育的秧苗。

“丞相请看,” 叔孙通引着萧何走到一处被特别标记的书架前,语气中带着难掩的激动和恭敬,“此乃下官与诸博士,历时三载,从数万卷残简断牍中,整理、校勘、誊抄出的第一批典籍。除秦之律令、图籍、户籍外,尤以这些…最为珍贵难得!”

他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特制的、内衬丝绒的紫檀木匣中,取出几卷用崭新帛布重新包裹、以象牙签题名的卷轴。其中一卷,赫然便是当年在咸阳废墟库房中发现的、那卷用“蝌蚪文”书写的古老帛书!此刻,它已被重新装裱,边缘的焦痕依旧清晰可见,如同战争的伤疤,但主体字迹已被精心修复,在明亮的光线下,那些古老的“蝌蚪”仿佛在帛布上缓缓游动,散发着神秘而庄重的气息。旁边还有几卷,则是用端正的汉隶誊写的释文。

“此帛书,经多位宿儒艰难考释,已确认为…《尚书》之逸篇!” 叔孙通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其文辞古奥,义理深邃,远胜今文流传之本!其中数篇,如《咸有一德》、《说命》…更是早已失传的绝响!” 他指向旁边一卷标注着《逸礼》的竹简,“此乃古《礼》残篇,亦为秦火前旧物,可补今之《礼》经阙失。” 他又指向另一卷,“还有这些…疑似《乐经》的零星记载…以及…部分《孟子》的孤本残章…”

萧何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逐一扫过那些承载着古老智慧的卷轴。他的手指轻轻拂过那卷《尚书》逸篇帛书上古老的“蝌蚪文”,指尖传来帛布微凉细腻的触感,也仿佛触摸到了那段被刻意掩埋、却又顽强存续的历史。他的眼神平静无波,内心却如同投入巨石的深潭,激荡着汹涌的波澜。

他想起了沛公初入咸阳时,诸将争抢金帛妇女的混乱场面。想起了自己力排众议,第一时间带兵封锁秦丞相府、御史府,将那些看似无用的“断烂朝报”视若珍宝般护住的决断。想起了张良在废墟库房中那句意味深长的“天道人心”。更想起了…此刻这些静静躺在石渠阁中的古老文字,它们跨越了秦火的浩劫,躲过了战乱的摧残,如同凤凰涅盘,终于在这新生的王朝殿堂中重获新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叔孙公,” 萧何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平静,却蕴含着千钧之力,在空旷的石渠阁内清晰地回荡,“昔日始皇帝,收天下之书,聚之咸阳,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其意,在愚黔首,锢思想,使天下无异议之声。”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无比深邃,仿佛穿透了历史的迷雾,“然,书可焚,壁可毁,人心中之道…岂是烈火与强权所能灭尽?”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卷《尚书》逸篇的帛书上,看着那上面如同活物般的古老文字,缓缓道:“今日石渠阁所藏,非仅前朝故纸。此乃…天道不绝之明证!是人心向背之圭臬!是我大汉…立国之基,垂范万世之根本!”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鼎乾坤的力量,每一个字都仿佛刻入了石渠阁的梁柱之中。

“传令下去,” 萧何的声音转为不容置疑的决断,“石渠阁所藏典籍,乃国之重器!着令太常及诸博士,精选通儒硕学,专司校勘、整理、誊抄之事!凡古之遗文,百家之要义,务求保全,不得有失!更当…择其善者,广授生徒,使圣贤之道,重光于世!”

“诺!” 叔孙通肃然领命,脸上充满了激动与使命感。他仿佛看到,在未央宫明亮的阳光里,在石渠阁崭新的书架上,那些曾经深藏孔壁、险葬火海的古老文字,正如同沉睡千年的种子,终于等到了破土而出的甘霖,即将在这片饱经劫难的土地上,重新绽放出照耀千古的文明之光。

萧何负手而立,目光透过高大的窗棂,望向远方长安城初具规模的街市和更辽阔的华夏大地。石渠阁内,墨香与书香交织弥漫。在他身后,那卷《尚书》逸篇帛书上古老的“蝌蚪文”,在阳光下静静流淌,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关于焚毁与重生、强权与人心、湮灭与不朽的永恒故事。帝国的余烬已然冷却,而文明的薪火,正从这幽深的石渠之畔,重新点燃,并将以更加旺盛的姿态,照亮一个崭新的时代。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