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一统天下的帝王 > 第34章 不战而降的七十城之惑

咸阳,章台宫。深秋的寒意被巨大的青铜兽首炭炉驱散,殿内温暖如春,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名贵沉水香、新制竹简气息以及权力中枢特有的、无形压力的味道。高耸的穹顶藻井上,玄鸟与夔龙盘旋的彩绘在无数盏青铜枝灯的照耀下,流光溢彩,俯视着下方空旷而肃穆的殿堂。嬴政身着玄色十二章纹冕服,端坐于九重玉阶之上的黑漆髹金御座中。他微微后仰,身体放松地靠在冰冷的青铜靠背上,指间无意识地捻动着一枚温润的蓝田玉环。他的目光,如同盘旋于九天之上的苍鹰,锐利而沉静,穿透殿门,投向遥远东方的天际线。那里,是齐国最后的疆域,也是他横扫**、囊括宇内伟业的最后一块拼图。王贲的军报早已抵达:临淄已克,齐王建束手。然而,嬴政的脸上并无多少灭国定鼎的狂喜,反而笼罩着一层难以言喻的、深沉的凝重。

“陛下,” 侍立在御阶之下的丞相王绾,敏锐地察觉到了君王心绪的异样。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此刻也微微蹙着眉头,打破了殿内近乎凝固的沉寂,“王贲将军已控制临淄全城,齐王建及其宗室、妃嫔尽数被拘押于别馆。齐地…大局已定。陛下当开怀才是。”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宽慰。

嬴政的目光缓缓收回,落在王绾脸上。那目光深邃,如同不见底的寒潭,让阅人无数的老丞相心头也微微一凛。

“定?” 嬴政薄唇微启,声音低沉而平缓,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在空旷的大殿中激起轻微的回响,“王绾,你告诉朕,何为定?” 他捻动玉环的手指停了下来,指节微微泛白,“是齐王建那懦弱无能之辈俯首称臣?还是后胜那蠹虫卖国求荣、换得一身铜臭?”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极其细微、近乎冷酷的弧度,“朕要的,是这八百年齐地,从此再无‘齐’字!是这万千齐民,从此只知秦法,只认秦吏!是这东海之滨,再无一丝一毫能威胁大秦的星火!”

他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字字千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仿佛要将整个齐地彻底熔铸进大秦版图的铁血意志。王绾只觉得一股寒意顺着脊背爬升,连忙躬身:“陛下圣明!王贲将军定能不负圣望,彻底肃清齐地残逆,推行秦法,使齐地真正归化。”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却异常沉稳的脚步声!一名身着玄黑甲胄、风尘仆仆的信使,在殿前郎官的引领下,快步踏入大殿!他单膝跪地,双手高举一封用三重火漆密封、插着象征紧急军情的赤翎的铜管,声音因激动和长途奔袭而略显嘶哑:

“报——!陛下!胶东大捷!王贲将军八百里加急军报!”

整个章台宫仿佛瞬间被注入了一股电流!侍立的郎官、宦官们虽不敢擅动,但眼神都瞬间聚焦在那支赤翎铜管上。王绾也下意识地挺直了身体。嬴政眼中锐芒一闪,身体微微前倾:“呈上来!”

一名中车府令疾步上前,恭敬地接过铜管,验看火漆完好,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划开封泥,取出里面一卷质地坚韧的帛书,双手捧过头顶,快步走上玉阶,呈到嬴政面前。

嬴政接过帛书,指尖能感受到丝帛的冰凉和其上残留的、来自千里之外战场的硝烟气息。他缓缓展开。王贲那熟悉的、刚劲有力的秦篆映入眼帘。他快速地扫视着军报的内容,目光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捕捉着每一个关键的字眼。

前半段,是预料之中的战况:即墨城破!田儋、田荣等田氏核心成员,在城破之际,率最后残部于田氏宗祠前**殉国!火光冲天,拒不受降!公孙光等稷下儒生死士,于学宫废墟之上,引经据典痛斥暴秦,最终被乱箭射杀!盘踞崂山的豪杰王闳,率部在胶莱河口与秦军水师激战,舟船尽毁,力战身死,尸沉渤海… 字里行间,弥漫着胶东最后反抗力量被彻底碾碎的硝烟与血腥。

嬴政的目光平静无波,如同在看一场早已注定的棋局终盘。这些抵抗,虽惨烈,却不过是螳臂当车,徒增史册几笔血色点缀罢了。

然而,当他的目光移到军报的后半段,那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瞳孔,却骤然收缩!捻动玉环的手指也瞬间停滞!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惊愕、疑惑、甚至是一丝被冒犯般怒意的复杂情绪,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漫过他素来坚如磐石的心防!

帛书上清晰地写着:

“…胶东既定,末将遵陛下严旨,分遣诸将,持陛下所颁《安民告谕》及齐王建降诏,前往胶东、琅琊、城阳、济北、北海等齐地七十余城,宣示王命,收缴印信兵符,接管城防府库… **然,七十余城守令、豪族、三老,闻王师至,竟…竟皆不战而降!开城献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甚者,有城守亲解印绶,跪呈辕门;有豪族献女献金,唯恐不及;有三老率民伏道,口称万岁…其状…其状之恭顺驯服,远甚韩赵魏楚燕诸地!竟无一座城池稍有抵抗!…末将…末将亦深惑不解,唯恐有诈,已严令各城驻军加倍警戒,详查其情,特此急报陛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七十余城!不战而降!箪食壶浆!跪迎王师?!嬴政捏着帛书边缘的手指,因用力而指节发白,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他猛地抬头,目光如电,射向阶下跪着的信使,声音低沉得如同即将爆发的雷霆:

“王贲所言,七十余城,皆如此?无一座抵抗?无一人殉国?!”

那信使被嬴政的目光刺得浑身一颤,伏地更低,声音带着惶恐却也有一丝亲眼所见的笃定:“回…回陛下!千真万确!末将随李信将军一路,亲眼所见!所过高密、平度、莒县、东莱…凡十余城,皆是城门洞开!守军弃甲,官吏俯首!百姓…百姓跪于道旁,神色…神色多是惶恐,亦有…谄媚…确无丝毫抵抗之举!李将军亦…亦深以为异!”

“惶恐?谄媚?” 嬴政咀嚼着这两个词,眼中那丝被冒犯的怒意更甚。他缓缓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巨大的枝灯照耀下投下长长的阴影,几乎覆盖了半个御阶。冕旒垂下的玉珠在他额前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碰撞声。他踱下玉阶,玄色的冕服下摆如同暗夜流淌的河流。沉重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步都敲打着在场所有人的心脏。

“好一个‘惶恐’!好一个‘谄媚’!” 嬴政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冰冷的、近乎尖刻的嘲讽,“齐国八百年养士之风何在?稷下学宫百年争鸣之气何存?田单火牛破燕的烈骨,难道就只剩下这点摇尾乞怜的本事?!” 他的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如同审视着一群待解的谜题,“韩人尚有张良博浪沙一击!赵人尚有李牧、公子嘉血战辽东!魏人尚有信陵君旧部死守大梁!楚人更有项燕‘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血誓!就连那蕞尔燕国,亦有荆轲图穷匕现之勇烈!” 他历数着六国最后的抵抗,每一个名字都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抽打在齐国那七十座不战而降的城池脸上。

“唯独这齐国!这自诩礼乐之邦、太公封土、桓公霸业的泱泱大国!七十余城!竟无一人敢执戈相向!无一人愿殉其社稷!闻风而降,望旗而靡!何其…**可鄙!**” 最后两个字,他几乎是咬着牙迸出来的,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失望与愤怒。

殿内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仿佛被冻结了。王绾等重臣垂首肃立,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他们理解皇帝的愤怒。秦军横扫六国,虽摧枯拉朽,但也遭遇过惨烈的抵抗,秦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每一寸征服的土地。这种抵抗,虽然最终被碾碎,却也从反面印证了被征服者存在的价值,让胜利者品尝到征服的艰辛与荣耀。而齐国这种毫无骨气的、近乎谄媚的集体投降,反而像一记软绵绵的拳头,打在了空处,让人感到一种被轻视、被侮辱般的别扭。仿佛这唾手可得的胜利,都因此蒙上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廉价感。

“蒙毅!” 嬴政猛地停下脚步,声音如同淬火的寒冰。

“臣在!” 年轻的郎中令蒙毅,如同标枪般从班列中闪出,单膝跪地。他面容英挺,眼神锐利,是皇帝最信任的近臣之一。

“你即刻持朕符节,东出函谷!” 嬴政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亲赴齐地!给朕查!仔仔细细地查!这七十余城,为何如此?是慑于王贲兵威?还是感念朕的《安民告谕》?是齐王建无能,早已丧尽人心?还是后胜那厮卖国,早已将齐人的骨头都浸软了?!给朕查清每一个城守献降时的嘴脸!查清每一个豪族献金背后的心思!查清那跪在道旁喊万岁的黔首,眼中究竟是恐惧,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他的目光如同两柄冰冷的锥子,深深刺入蒙毅的眼底,“朕,要看到真相!看到这七十座不战而降的城池里,流淌的…到底是什么!”

“臣!遵旨!” 蒙毅肃然领命,声音沉稳有力,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巡查,更是皇帝对这片新征服土地的一次深入骨髓的窥探与剖析。

---

胶东之地,初冬已至。寒风卷着枯叶,在空旷的驰道上打着旋儿。空气中弥漫着战火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的焦糊味、泥土的腥气,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沉沉的死寂。曾经富庶的村落,如今十室九空,残垣断壁间偶尔可见徘徊的野狗。田野荒芜,只有枯草在风中瑟瑟发抖。

蒙毅只带了十余名精悍的黑冰台卫士,皆着便装,如同寻常商旅,策马穿行在这片刚刚经历剧变的土地上。他刻意避开了大军驻守的城池和驰道主干,专走乡间僻径,深入里闾,观察着这片土地上最细微的脉动。

**高密城外,一处残破的乡亭。**

寒风呼啸,吹得亭子破烂的茅草顶簌簌作响。几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老农蜷缩在背风的角落,围着一小堆半死不活的篝火,火堆上架着一个破陶罐,里面煮着些看不出内容的糊状物,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蒙毅下马,示意卫士远处等候。他走到火堆旁,拱了拱手,脸上带着商旅特有的谦和笑容:“几位老丈,叨扰了。行路饥渴,可否讨碗热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农们麻木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警惕和深深的疲惫。其中一个稍微年长些的,打量了蒙毅几眼,见他衣着普通,风尘仆仆,不像歹人,才用沙哑的嗓子道:“水…有。热水…没了。就这…糊糊,不嫌弃…就凑合暖暖肚子吧。” 他用木勺从破罐子里舀了点浑浊的糊糊,倒进一个豁口的陶碗里,递给蒙毅。

蒙毅也不推辞,接过碗,蹲下身,学着老农的样子,小口啜饮着。味道苦涩,带着土腥和霉味。

“老丈,这日子…苦啊。” 蒙毅放下碗,叹息一声。

“苦?呵…” 那老农脸上露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苦笑,“能活着…就不错了。”

“听说…秦军来了?没…为难乡亲们?” 蒙毅试探着问。

“为难?” 另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农嗤笑一声,声音尖锐,“人家是‘王师’!是来‘解民倒悬’的!带着齐王…哦不,是那个被掳走的齐王建的降诏呢!守城的大人们,城门开得那叫一个快!锣鼓喧天,就差没放鞭炮了!我们这些泥腿子,能怎样?跪着呗!喊两句‘万岁’,总比被当成‘逆民’砍了脑袋强!”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浓烈的讽刺和一种深入骨髓的麻木。

“就是!后胜那个天杀的狗贼!把咱们齐国的粮食、金子都刮去献给秦王了!临淄城里的官老爷们吃得脑满肠肥,我们呢?连年加赋,早就活不下去了!秦军来不来…有区别吗?” 第三个老农愤愤地插嘴,干枯的手狠狠捶了一下地面,“田儋宗长在即墨拼命…可即墨离我们太远了!谁…谁能救我们?谁在乎我们的死活?” 他浑浊的眼中,竟滚下两行混浊的泪水。

蒙毅沉默地听着,看着火堆旁这些如同枯槁朽木般的老人。他们的麻木、绝望、以及对后胜的切齿痛恨,远超过对秦军的恐惧。不战而降?对他们而言,或许只是换一个更遥远、但暂时不会立刻要他们命的“主人”罢了。活下去,是唯一的本能。

**琅琊郡治,城门口。**

一队秦军士兵盔甲鲜明,手持长戟,肃立在刚刚清理过血迹的城门洞两侧。城头上,崭新的玄黑色秦字大旗取代了残破的齐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城门口,正在进行着一场荒诞而滑稽的“归顺”仪式。琅琊郡守,一个身材肥胖、穿着崭新却不太合身秦式官袍的中年男子,正满脸堆笑,甚至带着几分谄媚,对着端坐马上的秦军裨将点头哈腰。他身后,跟着一群同样穿着新袍服的本地官吏和豪族代表,人人脸上都挂着僵硬的笑容,眼神深处却是掩饰不住的惶恐和算计。

“将军!将军一路辛苦!” 郡守的声音甜得发腻,他双手捧着一个铺着红绸的托盘,上面整齐地摆放着琅琊郡的铜印、虎符、户籍图册等物,“下官…不,卑职!卑职率琅琊全郡官吏士民,恭迎王师!从此谨遵大秦皇帝陛下法度,唯将军马首是瞻!” 他肥胖的身体努力地弯下去,几乎要跪在地上。

那秦军裨将是个年轻的将领,脸上还带着战场上的风霜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他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看着眼前这群卑躬屈膝的齐国降官,眼神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他并未下马,只是用马鞭随意地指了指托盘,对身边一名军吏道:“收了。” 声音冷淡。

“是!” 军吏上前,面无表情地接过托盘,如同接过一件寻常物品。

郡守脸上的笑容更加谄媚了,他搓着手,继续道:“将军!为表卑职等归顺之诚,特备薄礼,犒劳王师将士!请将军笑纳!” 他一挥手,后面立刻有家丁抬上数个沉重的箱子。

箱子打开!金光灿灿!里面赫然是码放整齐的金饼、银铤、还有成匹光鲜亮丽的丝绸!周围跪着的百姓中,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和愤怒的低语。

裨将的目光扫过那些财物,嘴角勾起一丝冷笑:“郡守有心了。不过,我军自有法度,不取民间一钱一物。这些东西…” 他顿了顿,看着郡守瞬间变得惨白的脸,“登记造册,充入府库,待朝廷处置!”

“是…是!将军清正廉明!卑职…卑职佩服!” 郡守额头上冷汗涔涔,连声应诺,腰弯得更低了。他身后的豪族代表们,脸上谄媚的笑容也僵住了,眼中闪过一丝肉痛和失望。

蒙毅站在远处的人群中,冷眼旁观着这场闹剧。郡守的谄媚、裨将的轻蔑、豪族们献金背后的投机、百姓眼中压抑的怒火和麻木…如同一幅光怪陆离的众生相。投降,在这里变成了一场**裸的交易和表演。这些地方官吏和豪族,不过是急于在新朝找到靠山,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他们的骨头,早已在后胜多年的横征暴敛和秦军压境的恐惧中,软成了烂泥。

**即墨城,残阳如血。**

蒙毅站在曾经悬挂巨大“齐”字血旗的城楼残骸上。脚下是焦黑的断壁残垣,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令人作呕的焦糊味和血腥气,尚未散尽。城墙上,大片大片干涸发黑的血迹,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玉石俱焚的惨烈。田氏宗祠的方向,只余下一片巨大的、触目惊心的焦土,几根巨大的、烧成炭黑色的梁柱歪斜地指向阴沉的天空,如同死不瞑目的巨臂。寒风吹过废墟,发出呜咽般的低鸣,仿佛无数冤魂在哭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个穿着破烂齐军皮甲、脸上带着烟熏火燎痕迹的年轻士兵,被黑冰台卫士带到蒙毅面前。他的一条胳膊用布条草草吊着,眼神空洞,如同失去了灵魂的木偶。

“你是守城军士?” 蒙毅的声音低沉。

士兵木然地点点头。

“田儋…田荣…他们最后…” 蒙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士兵空洞的眼睛里,终于有了一丝波动,那是深入骨髓的痛苦和恐惧。他嘴唇哆嗦着,声音嘶哑,如同破旧的风箱:

“…火…好大的火…祠堂里面…外面全是秦兵…箭…像雨一样…田荣将军…他…他抱着一个秦兵百将…一起跳进火里了…我听见他喊…‘齐国万岁’…还有…还有田儋宗长…他就站在祠堂门口…火都烧到他身上了…他…他还在笑…笑得好大声…说…‘秦狗…尔等…永远…灭不了齐人的魂!’…” 士兵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仿佛那地狱般的场景就在眼前,“…魂…齐人的魂…烧不掉的…” 他喃喃自语,眼神再次陷入空洞的迷茫。

蒙毅静静地听着。残阳如血,将他挺拔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射在脚下这片浸透了忠诚与反抗、绝望与不屈的焦土之上。与那七十座谄媚投降的城池相比,即墨的这片废墟,这片用田氏全族和无数死士的骨血铸就的焦土,却散发着一种令人灵魂震颤的、沉重而悲壮的力量。这力量,远比黄金和谄媚的笑容,更让蒙毅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和…巨大的困惑。

---

章台宫,夜已深沉。巨大的青铜枝灯燃烧着,将嬴政的身影投射在冰冷的殿壁上,显得异常高大而孤寂。他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天下舆图”前。地图上,代表秦国的玄黑色已经覆盖了整个华夏,齐地之上,也已被朱砂涂抹上象征征服的印记。

蒙毅的奏报,用最简洁却最锋利的语言,将他在齐地七十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一呈现在另一卷帛书上,此刻正静静地摊开在御案之上。那上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冰冷的事实:乡亭老农的麻木绝望、郡守豪族的谄媚投机、即墨焦土的悲壮惨烈…以及,那无处不在的、深入骨髓的困惑——关于这七十座城池为何如此轻易放弃抵抗的深层原因。

嬴政没有回头去看那奏报。他的目光,如同两柄冰冷的刻刀,死死地钉在舆图上那代表即墨的、一个小小的标记之上。那一点朱砂,此刻在他眼中,却比地图上任何一片玄黑的疆域都要刺眼!它像一个永不愈合的伤口,一个无声的嘲讽,一个巨大的疑问!

“即墨…田儋…田荣…” 嬴政低沉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奇异的、仿佛在与幽灵对话的语调,“你们用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宗祠,烧掉了自己的骨血…也烧掉了朕…对这七十座城池的最后一点…**轻视**。” 他缓缓抬起手,宽大的袍袖垂落,露出骨节分明、充满力量感的手指。他的指尖,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力度,狠狠地按在了地图上即墨的位置!仿佛要将那一点不屈的印记,彻底按进地图深处,按进大秦版图的骨髓里!

“你们告诉朕,” 嬴政的声音陡然变得无比森寒,如同来自九幽地狱,“这天下,不是靠谄媚和黄金就能真正收服的!这人心深处,总有些东西…是刀剑砍不断,烈火焚不尽的!” 他猛地转身,玄色的冕服带起一阵劲风!锐利如鹰隼的目光扫过空旷的大殿,扫过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御座,最终定格在虚空中某个不存在的点上,眼神中燃烧着一种近乎暴戾的决绝和…一丝被深深刺痛后、更加冷酷的清醒。

“好!好得很!” 嬴政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令人心悸的弧度,“既然尔等齐人,骨头有软有硬,心思有明有暗…那朕,就给你们一个…真正的大秦!”

他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仿佛要将整个齐地彻底重塑的恐怖意志:

“传诏!”

“即日起!齐地七十城,凡不战而降者,守令、豪族所献之金玉、女子、田产…尽数登记造册,充入国库!献媚最甚者,迁其族至关中,严加看管!”

“即墨焦土之上,给朕…立碑!碑文就刻——‘逆贼田儋、田荣伏诛处’!让每一个路过的齐人,都看清楚,对抗大秦的下场!”

“自临淄至即墨,自胶东至琅琊…凡齐地郡县,即刻推行秦法!徭役赋税,一视同仁!敢有阳奉阴违、心怀怨望者…杀无赦!”

“焚书令,坑儒令…凡朕在关中推行之策,齐地…**加倍行之**!朕倒要看看,是尔等心中那点‘齐魂’硬,还是朕的秦法…更硬!”

一道道冷酷如冰、炽烈如火的诏令,如同无形的铁犁,即将狠狠地犁过这片刚刚臣服的土地。嬴政要用最严苛的秦法,最沉重的徭役,最彻底的文化灭绝,去碾碎那七十座城池谄媚表象下可能潜藏的不甘,去扑灭即墨焦土上那缕让他感到威胁的、名为“齐魂”的星火!他要将这八百年齐地,从骨到魂,彻底熔铸进他亲手打造的、名为“大秦”的冰冷巨鼎之中!

章台宫的灯火,彻夜未熄。那巨大的舆图上,齐地的颜色似乎更深沉了,如同凝固的血。而即墨那一点小小的印记,在嬴政冰冷的目光注视下,仿佛仍在无声地燃烧。

喜欢一统天下的帝王请大家收藏:()一统天下的帝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