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山里的霜更重了。早上起来,院子里的水缸都结了层薄冰,阿澈用瓢敲了敲,冰面脆生生响。他刚把灶火点着,就听见石头在外面喊,说地里的白菜叶子冻卷了。
阿澈赶紧披上外套往外走,到地里一看,好几棵白菜的叶子都卷着边,颜色也没之前鲜亮。老吴也蹲在旁边看,手里捏着片叶子说:“这霜一冻,菜长得就慢了,得想办法挡一挡。”阿澈问:“咋挡?咱也没塑料布。”老吴抬头往山上看:“山里多的是干草和松枝,中午太阳足的时候,割点干草铺在菜根周围,再用松枝搭个小棚子,能挡不少霜。”
张猛和周平听见这话,立马扛着镰刀去割草。石头跟着老吴去捡松枝,春杏则在家收拾之前晒好的谷子,准备下午磨小米。阿澈留在地里,先把冻卷的白菜叶子稍微理了理,又给菜浇了点温水——老吴说温水能缓一缓冻着的根。
中午太阳上来,干草和松枝都运回来了。几个人分工,张猛和周平把干草铺在每棵菜的根边,厚厚的一层,踩上去软乎乎的。老吴教石头用松枝搭棚子,两根松枝交叉插在菜畦两边,再把长点的松枝横架在上面,像个小帐篷。阿澈和春杏则把剩下的干草铺在棚子顶上,挡住早上的霜气。
忙到下午两点多,才算把菜地里的棚子都搭好。阿澈直起身捶了捶腰,看见老吴媳妇背着个竹筐过来,筐里装着刚蒸好的窝窝头:“先吃点东西,磨小米的石磨我已经洗干净了。”
几个人坐在地边吃窝窝头,就着腌白菜。张猛咬了一大口窝窝头说:“等磨了小米,明天早上就能喝小米粥了,比窝窝头强多了。”石头点头:“我还想喝加糖的,就是咱这儿没糖。”春杏笑:“等明年夏天,看看能不能在山里找着野蜂蜜,到时候给你加蜂蜜。”
吃完东西,大家就去磨小米。石磨在院子角落,之前老吴修过一次,转起来还算顺畅。张猛力气大,推着磨杆转,周平负责往磨眼里倒谷子,阿澈在旁边把磨出来的碎米扫到筛子里,春杏和老吴媳妇则用筛子筛小米——粗点的麸皮留在上面,细小米漏到下面的布兜里。
石头也想帮忙,老吴就让他负责把筛出来的麸皮装到袋子里:“这麸皮别扔,掺在窝窝头里能当粗粮,顶饿。”石头应着,把麸皮一袋袋扎好口,堆在墙角。
磨小米磨到天黑,总共磨了两布袋。春杏把小米倒出来,铺在竹席上再晒一晒,怕还有潮气。阿澈看着金黄的小米,心里踏实不少:“这两袋小米,省着点吃,能吃到明年春天。”
接下来几天,大家除了照看菜地,就是忙着准备过冬的东西。老吴编了好几个竹筐,有的用来装小米,有的用来装腌菜。张猛和周平去山里砍了些粗木头,在木屋旁边搭了个小棚子,用来放粮食和工具——老吴说放在外面棚子里,比堆在屋里干燥,不容易发霉。
春杏则带着老吴媳妇缝补衣服。之前大家的衣服都破了不少,有的袖口磨烂了,有的裤脚撕了口子。春杏把之前从山下带来的碎布找出来,一块一块拼着补。石头的衣服最破,膝盖处磨了个大洞,春杏就用块深蓝色的布给他补了个补丁,石头穿上后,还特意跑去跟阿澈显摆:“阿澈哥你看,新补丁!”
这天早上,阿澈刚起来,就看见大胡子的人又来了。来人是自卫队的小王,他搓着手说:“阿澈哥,大胡子叔让你去山上一趟,说是山下的村送了点东西过来,要分一分。”
阿澈跟周平交代了一句“照看好家里”,就跟着小王上山。到了山上的木屋,里面堆着好几袋东西,有玉米,还有几捆棉花。大胡子正跟几个村的头领分东西,看见阿澈进来,指着一袋玉米说:“这是山下李村送的,他们收的玉米多,分咱们点。还有这棉花,是王村给的,冬天冷,能做棉袄。”
一个头领说:“今年有了这些,再加上自己种的菜,冬天应该冻不着也饿不着了。”另一个头领点头:“就是得防着下雪,去年雪下得大,山路都封了,好几天没法出去找柴火。”
大胡子转向阿澈:“你们那边人少,玉米给你们一袋,棉花给你们一捆。另外,大后天要去山下拉点盐,你们要不要一起?去年的盐快用完了吧?”阿澈赶紧说:“要!我们的盐就剩小半袋了,我跟张猛一起去拉。”
跟大胡子说好时间,阿澈扛着玉米和棉花往回走。路上遇见老吴,老吴正从山里回来,手里拿着几根干柴:“阿澈哥,这是啥?”阿澈把棉花递给他看:“大胡子分的棉花,能做棉袄。玉米也是分的,够咱们吃一阵子。”老吴高兴:“有棉花好,石头和春杏的衣服薄,做件棉袄冬天就不冷了。”
回到木屋,大家看见玉米和棉花都围了过来。张猛拍着玉米袋说:“这玉米能磨成玉米面,蒸窝头、贴饼子都行。”春杏摸着棉花笑:“我晚上就开始弹棉花,争取早点把棉袄做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影阁风云:寒刃破局请大家收藏:()影阁风云:寒刃破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两天,春杏和老吴媳妇忙着弹棉花。没有弹棉花的弓,就用木棍把棉花一点一点捶松,再铺平整。石头也想帮忙,春杏就让他把捶好的棉花铺在布上,小心翼翼的,生怕弄乱了。
到了拉盐的日子,天刚亮,阿澈和张猛就扛着空麻袋往山下走。大胡子已经带着几个人在山口等着,还有其他村的人,总共十几个人。大胡子见人齐了,说:“盐在山下的镇上,之前跟盐铺老板说好的,咱们拉了盐就赶紧回来,别在镇上多待,怕有麻烦。”
一行人往镇上走,路上没遇见啥情况。到了盐铺,老板已经把盐装好了,一袋袋堆在门口。阿澈和张猛扛了两袋盐,每袋有五十斤,压在肩上沉甸甸的。大胡子说:“别歇着,赶紧往回走,天快黑了。”
往回走的时候,张猛有点扛不动,阿澈就跟他换着扛。走到半路,遇见几个村民,背着点山货去镇上卖,说山里再过半个月可能要下雪。大胡子听见这话,加快了脚步:“得赶在下雪前把该准备的都弄好,雪一落,山路就难走了。”
回到木屋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春杏赶紧端来热水,让阿澈和张猛洗手洗脸。老吴把盐袋打开,用小坛子装了一些,放在灶边,剩下的装在竹筐里,挂在房梁上——怕受潮,也怕老鼠啃。
晚上煮了小米粥,还蒸了玉米面窝头。大家围着火堆吃饭,春杏说:“棉花已经捶好了,明天开始裁布做棉袄,先给石头做,他年纪小,最不耐冻。”石头听了,眼睛亮晶晶的:“我要蓝色的棉袄!”春杏点头:“行,给你做蓝色的。”
接下来几天,春杏天天做棉袄。阿澈和张猛则去山里砍了更多的柴,堆在小棚子旁边,堆得像小山一样。老吴教周平编草帘,编好的草帘铺在木屋的窗户上,能挡点风。石头每天还是去菜地里看,回来就说:“今天的白菜又大了点,棚子没被风吹倒。”
这天早上,阿澈起来一看,外面飘着小雪花。他赶紧去菜地,看见松枝棚子上落了层白,赶紧把雪扫下来。老吴也过来了,摸了摸干草下面的土:“还好,土没冻着,菜根没事。”
雪下了小半天就停了,太阳出来后,地上的雪很快化了。大胡子又派人来,说让各个村都留意着点,雪一化容易起雾,怕有土匪借着雾天进山。阿澈跟大家说:“以后晚上轮流守夜,张猛和周平值上半夜,我和老吴值下半夜,有情况就喊。”
晚上守夜的时候,阿澈坐在院子里的火堆旁,看着木屋的窗户里透出光——春杏还在里面缝棉袄,灯光映着她的影子。张猛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刀在磨:“阿澈哥,你说明年春天,咱们种的小麦能长好吗?”阿澈点头:“肯定能,老吴懂种地,咱们好好照看,到时候收了小麦,就能蒸馒头了。”
张猛笑:“我还想吃肉包子,就是咱这儿没肉。”阿澈也笑:“等明年夏天,咱们去山里设陷阱,抓点兔子、野猪,到时候给你包肉包子。”
正说着,听见屋里春杏喊:“阿澈哥,张猛,石头的棉袄做好了,你们进来看看!”阿澈和张猛走进屋,看见石头正穿着新棉袄,蓝色的布面,棉花塞得厚厚的,石头转了个圈:“你们看,暖和不?”老吴摸了摸棉袄:“针脚缝得密,暖和,冬天穿这个肯定不冷。”
春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明天开始做阿澈哥的,再做张猛和周平的,最后做我和老吴媳妇的。”阿澈说:“别太累了,慢慢做,反正雪刚下,还没到最冷的时候。”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一边准备过冬,一边留意着山里的动静。棉袄一件接一件做好,柴火堆得越来越高,小米和玉米也存得够吃。菜地里的白菜和萝卜长得越来越好,老吴说再过半个月,就能拔萝卜吃了。
这天下午,阿澈正在院子里劈柴,看见周平从外面跑回来,手里拿着几根干枯的野山椒:“阿澈哥,我在山里找着这个,能腌在咸菜坛子里,冬天吃着下饭。”阿澈接过野山椒看了看:“行,让春杏洗干净腌上,到时候喝粥就着这个,肯定香。”
春杏把野山椒洗干净,切成段,跟之前的腌白菜放在一起,又加了点盐。石头凑过来看:“这个辣不辣?我想尝尝。”春杏捏了一小段给他:“少吃点,辣得很。”石头咬了一口,立马眯起眼睛,哈着气:“辣!好辣!”大家都笑了,院子里的笑声飘得很远,盖过了山里的风声。
喜欢影阁风云:寒刃破局请大家收藏:()影阁风云:寒刃破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