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 > 第390章 丹炉药鼎藏玄机,儒道墨医融道心

丹炉药鼎藏玄机,儒道墨医融道心

老君观青烟绕鼎

终南山深处的老君观早已断了香火,断壁残垣间爬满了暗绿色的藤蔓,藤蔓的叶片边缘泛着诡异的暗红,像是浸透了血液。唯有三清殿的丹炉还在冒着青烟,那烟色时青时紫,缠绕在梁柱间竟凝成无数细小的人脸,嘴巴一张一合像是在诉说什么,仔细听去,隐约能辨出 “救我” 二字。灵枢推开积满灰尘的朱漆大门,门轴发出的 “吱呀” 声如同老者的哀鸣,惊起梁上无数蝙蝠。蝠群掠过头顶时,翅尖带起的气流吹散了案上的蛛网,露出块刻着 “阴阳燮理” 的青铜牌匾 —— 牌匾背面竟渗出暗红的液珠,顺着边缘滴落在地,溅起的血花里浮着三百年前墨家传人的指印,指节处的老茧纹路清晰可辨。

他盯着那些指印,心中泛起一阵寒意,这指印的形状与自己医箱夹层里那枚墨家铜符上的纹路竟隐隐相合。灵枢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医箱,箱内的青铜器具不知何时开始发烫,像是有团火在里面燃烧。

“《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 素问指尖拂过丹炉上的八卦纹,指尖触及之处,冰凉的炉身竟泛起温热。炉口立刻喷出团白雾,在半空凝成《黄庭经》的经文。可那些字迹刚成形就扭曲变形,“道法自然” 四子突然化作扭曲的鬼影,张开利爪扑向她的面门,带着股浓烈的腐药味。“墨家的‘天工开物’与道家的‘道法自然’,本就是一脉相承。” 她强作镇定地说完,握紧了袖中的水晶杖,杖身传来微弱的震颤,似在预警。白雾突然化作把青铜剑,剑身上的 “兼爱” 二字与道家云纹相互缠绕,剑柄处镶嵌的墨玉正在发烫,烫得像是握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指尖发麻,却不敢撒手。

灵枢注意到丹炉底座刻着的墨家机关纹,纹路间渗出的金色液珠滴在地上,竟长出株七叶灵芝,每片叶子都刻着不同的医理。他摘下第三叶细看,叶肉突然变得透明,显出里面蜷缩的银色小蛇 —— 蛇眼竟是两个漆黑的窟窿,深不见底,蛇鳞组成 “过犹不及” 四个篆字,与《论语》中的记载分毫不差,可每个字的笔画末端都拖着缕血丝,在掌心晕开成诡异的图案,像是幅微型的经络图,却又比寻常经络图多出数道岔路。

他心中一动,这图案与紫宸殿青铜板上的秘纹有几分相似,莫非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正思忖间,掌心的血丝突然停止扩散,化作个极小的 “墨” 字,随即消失不见。

三清像背后的石壁突然渗出鲜血,顺着壁上的《周易》卦象流淌,在地面汇成个巨大的 “医” 字。血字边缘突然鼓起无数小包,像是有虫豸在皮下蠕动,密密麻麻,看得人头皮发麻。“这是墨家‘血引术’,” 灵枢认出血痕中的矩尺纹,指腹刚触到血字,那些小包突然炸开,飞出无数只半透明的飞虫,虫翅上都印着 “墨瑶” 二字,翅膀扇动的频率竟与《墨经》中记载的机关术韵律相同。“三百年前墨瑶曾用此法将医理刻入山石,没想到至今仍有血气留存。” 话音未落,血字突然燃起幽火,火焰中浮现出个模糊的人影,正用青铜针在自己身上刺穴,穴位排列的顺序竟与儒家 “仁义礼智信” 五常暗合,可那些针眼处流出的不是血,而是漆黑的黏液,滴落在地,腐蚀出一个个细小的坑洞。

素问从怀中取出半块青铜符契,与丹炉旁的凹槽拼合,符契上的雷纹立刻亮起,照得整座大殿如同白昼。可强光中突然多出无数道影子,既不是她和灵枢的,也不是殿内陈设的,倒像是有人贴着墙壁行走,影子的手脚细长,动作扭曲,像是被无形的线操控着。“你看符契背面,” 她指着刻满小字的契面,指尖微微发颤,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墨家将《黄帝内经》与《论语》的精要合二为一,‘过则为灾,不及为病’这句,既合中庸之道,又契医家法理。” 符契突然震动,从夹层中掉出卷绢帛,上面画着三个老者围炉论道,左边穿儒衫者手持《论语》,中间披道袍者握着丹经,右边戴矩尺冠者捧着医简,三人的手同时按在丹炉上,炉下的火焰组成个 “和” 字 —— 可那 “和” 字的中间,竟藏着张正在狞笑的鬼脸,鬼脸的嘴角咧到耳根,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殿外突然传来钟鸣,声浪震得丹炉剧烈摇晃,炉身发出 “嗡嗡” 的共鸣,像是有无数根琴弦在同时振动。炉中滚出七枚铜钱,钱孔里都嵌着赤色的经络线,线端的蝌蚪符号正在缓缓游动。灵枢拾起枚 “开元通宝”,发现背面的月牙纹竟是由无数个 “药” 字组成,每个 “药” 字都在微微蠕动,像是活的。“这是墨家‘钱卜’之术,七枚铜钱对应北斗七星,可卜医道兴衰。” 他将铜钱抛向空中,铜钱在空中旋转,发出轻微的呼啸声,落地时竟排成 “儒道墨医” 四字,其中 “墨” 字的笔画突然活过来,化作条赤色小蛇钻进丹炉,炉内立刻传出凄厉的嘶鸣,像是有什么东西被吞噬了,那声音尖锐刺耳,让人不寒而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请大家收藏:()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素问望着丹炉中跳动的火焰,突然想起紫宸殿的青铜板:“陛下身上的阴煞,怕是与这丹炉有关。你看火焰的颜色 —— 初时赤红如血,继而转为青蓝,最后化作纯白,正合儒家‘三省吾身’的修身之道。” 她刚说完,炉口突然飞出只三足乌,鸟喙衔着的玉简上刻着 “致中和” 三字,玉色与灵枢怀中的墨家医简如出一辙。可那三足乌的眼睛里,竟嵌着两枚极小的青铜针,针尖还在滴落黑色的液体,液体落在地上,瞬间冒出缕缕青烟。

二、藏书洞竹简鸣冤

沿着老君观后的密道下行三十丈,便是墨家遗留的藏书洞。密道狭窄陡峭,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岩壁上渗出冰冷的水珠,滴落在石阶上,发出 “嗒嗒” 的声响,在寂静的通道里格外清晰。通道两侧的石壁上凿满了凹槽,每个槽里都嵌着颗人头骨,眼眶中闪烁着幽蓝的磷火,火光忽明忽暗,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灵枢转动洞壁的青铜环,环上的 “非攻” 二字突然凹陷,露出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石门,门楣上的 “墨守” 二字被岁月磨得发亮,却仍能看出笔锋中的凛然正气 —— 可凑近细瞧,那些笔画竟是用无数细小的骨骼拼接而成,骨骼的断面平整,像是被精心打磨过。

他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一股混合着霉味与药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其中还夹杂着淡淡的血腥气。洞内的石架上摆满了竹简,最上层的《墨道医论》正在微微颤动,简片间的铜编绳发出 “铮铮” 声响,像是有人在弹奏古琴,可那旋律仔细听来,竟与《广陵散》的悲怆调子完全相同,听得人心头发紧。“这是墨家的‘声传术’,” 灵枢抽出竹简展开,简文突然化作群萤火虫,在空中组成 “阴阳平衡” 的图案,“当医理与天道相合时,文字便会显形。” 可那些萤火虫的尾部,都拖着缕黑色的丝线,线端连着石架深处,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牵引它们,丝线在空中轻轻晃动,如同蛛网。

素问发现石架底层藏着个青铜匣,匣锁是由儒家 “克己复礼” 四字组成的机关,每个字的笔画都是个细小的锁芯。她以指尖在 “礼” 字上轻轻一点,只听 “咔” 的一声轻响,匣盖 “啪” 地弹开,里面铺着的丝绸上绣着《伤寒论》的药方,药名旁用小字注着《道德经》的章句:“麻黄用量‘多则燥,少则寒’,正合道家‘知足不辱’的道理。” 丝绸突然自动卷起,露出下面压着的墨家矩尺,尺身刻度旁标着的 “过则损” 三字,墨迹中还残留着朱砂的光泽 —— 可那朱砂闻起来竟有股淡淡的血腥气,矩尺的末端还粘着半片干枯的指甲,指甲缝里嵌着细小的铜屑。

她拿起矩尺,只觉入手沉重,尺身冰凉,像是握着一块寒冰。矩尺上的刻度精准无比,每个刻度旁都刻着极小的药草图案,栩栩如生。

洞壁突然渗出黑水,在地面汇成条小溪,溪水粘稠如墨,却又异常清澈,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鹅卵石。溪水倒映出的人影竟不是灵枢与素问,而是三个古代医者:穿麻布短打的墨家传人正在制药,药碾转动的速度与《墨子?节用》的韵律相同;披道袍的道士手持拂尘,拂尘扫过药草的轨迹暗合八卦;着长衫的儒生则在药方上批注,笔尖落下的力道恰好是 “中庸” 二字的笔锋。可当溪水中的医者转身时,他们的面孔都模糊不清,像是被打了马赛克,脖颈处却有整齐的切口,像是被人用利器割去了头颅,切口处平滑如镜,没有一丝血迹。

“《黄帝内经》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灵枢指着溪水中的药草,那药草叶片一青一白,相互缠绕,“这株‘平衡草’的根须向阴,叶片向阳,正是儒道墨三家思想的写照。” 他伸手去摘,草叶突然喷出白雾,雾中浮现出《论语》“过犹不及” 与《道德经》“物壮则老” 的经文,两者的字迹相互交织,竟组成了墨家的 “节用” 二字 —— 可那 “节” 字的草字头,突然化作两只小手,死死抓住灵枢的手腕,小手冰凉刺骨,指甲尖锐,几乎要嵌进他的肉里。

灵枢心中一惊,运起墨家心法,手腕猛地一震,才挣脱开来。手心留下几个清晰的指印,泛着青黑色,像是被寒气冻伤。

青铜匣中的矩尺突然飞起,在洞顶刻出个巨大的太极图,图中阴阳鱼的眼睛分别嵌着 “仁” 与 “道” 字,二字金光闪闪,相互辉映。素问望着旋转的太极图,突然明白医道的真谛:“儒家重仁心,道家重自然,墨家重实践,三者缺一不可。就像这阴阳鱼,少了哪一半都不成太极。” 她的话音刚落,太极图突然射出两道金光,分别击中灵枢和她手中的符契,契面瞬间浮现出完整的医道图谱,上面既有《千金方》的药方,又有《墨子》的机关术,还有《论语》的伦理观 —— 可图谱边缘的空白处,竟渗出红色的液体,在纸上画出无数个 “死” 字,每个字都像是用鲜血写成,笔画间还在不断渗出细小的血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请大家收藏:()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洞外传来巨石滚动的声响,“轰隆隆” 的声音如同闷雷,震得洞内的石屑簌簌落下。灵枢冲到石门处,发现入口已被封死,封石上刻着的 “初七启” 三子正在流血,血珠顺着石缝渗入洞内,与地面的溪水相融,溪水瞬间变得赤红。水中的人影突然同时转头,面孔都变成了紫宸殿中皇帝的模样,只是双眼泛着青黑的邪气,眼神空洞,没有一丝生气 —— 他们的嘴巴张合着,吐出的不是声音,而是无数只黑色的小虫,虫群在空中组成 “墨渊” 二字,字形扭曲,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三、试药台生死一线

藏书洞的暗门通向座悬空的试药台,台身由巨大的青铜铸造,边缘刻着密密麻麻的医方,有些字迹已模糊不清,却仍能辨认出是《神农本草经》中的内容。台柱上刻满了历代医者的姓名,其中 “墨瑶” 二字被朱砂圈住,旁边批注着 “以身试药,七窍流血而亡”。那些字迹像是活的,朱砂不断渗出新鲜的血液,顺着柱身滴落在台面上,积成小小的血洼,血洼中倒映出的天空竟是诡异的暗红色。灵枢望着台下翻滚的云海,发现云层中隐约有龙影游动,龙鳞的纹路竟与《墨道医经》中的经络图完全相同 —— 可那龙影的腹部,竟插着七把青铜剑,剑柄上都刻着 “墨” 字,剑身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闪烁着寒光。

他心中疑惑,这龙影与皇帝身上的龙气有几分相似,却又多了几分邪气,难道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正思索着,龙影突然发出一声悲鸣,声音穿透云层,传入耳中,震得人耳膜生疼。

“《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 素问将三种毒草放在石台中央,“这‘断肠草’性烈如法家,‘曼陀罗’阴柔似道家,‘附子’刚柔相济若儒家,唯有按比例配伍,才能化毒为药。” 她以墨家秤量取药草,秤杆上的刻度同时标注着《论语》“过”“不及”“中” 三个等级,当药量恰好达到 “中” 时,秤砣突然化作只银色的医虫,虫身透明,能看到体内流动的青色汁液,衔着药草飞进旁边的瓦罐 —— 罐口突然伸出只惨白的手,手指细长,指甲乌黑,抓住医虫就往里面拖,罐中传出细微的咀嚼声,让人毛骨悚然。

灵枢注意到试药台边缘的青铜镜,镜面光滑如镜,却又带着种诡异的吸力。镜面照出的不是他们的身影,而是三百年前的景象:墨瑶正将儒道墨三家典籍烧成灰烬,以露水调和成药,喂给躺在床上的老者 —— 那老者的面容竟与善堂老妪有七分相似,手腕上同样有梅花形胎记。可老者吞下丹药后,皮肤突然裂开无数道口子,从里面钻出无数条赤色的小蛇,蛇身布满倒刺,钻进墨瑶的七窍,墨瑶的身体瞬间膨胀,随后炸开,化作漫天血雾。“这是墨家的‘焚经制药’之术,” 灵枢指着镜中飞舞的纸灰,那些纸灰落在镜面上,竟烧成小小的窟窿,窟窿中透出微弱的红光,“需以三家思想为引,才能治‘偏执之症’。”

瓦罐突然炸开,药汁溅在台柱上,发出 “滋滋” 的声响,柱上的姓名突然亮起,组成篇完整的医论:“儒家‘仁者爱人’为医之本,道家‘无为自化’为医之法,墨家‘巧传则求其故’为医之术。” 素问刚读完,台柱突然渗出鲜血,在地面凝成个 “死” 字,字的笔画间爬出无数黑色小虫,虫背上都刻着 “过用” 二字,与《黄帝内经》“久视伤血” 的记载相互印证 —— 那些小虫爬到 “死” 字中央,突然集体自爆,喷出的黑色汁液在台面上形成个诡异的符号,与紫宸殿虎符上的饕餮纹完全相同,符号周围的空气都仿佛被腐蚀了,泛起阵阵黑烟。

云海中突然伸出只巨手,手面粗糙,布满老茧,像是常年劳作的农夫。五指的指甲缝里嵌着青铜碎片,碎片上的 “墨” 字正在发光,散发着柔和的绿光。手背上布满了针孔,每个孔里都插着根细小的青铜针,针尾还系着红色的丝线,丝线随风飘动,如同招魂幡。“这是三百年前墨家殉道者的精魄,” 灵枢认出碎片上的矩尺纹,“他们为验证‘过犹不及’的医理,亲手解剖自己的脏腑,将经络变化刻在骨片上。” 他刚说完,巨手突然拍下,带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试药台剧烈摇晃,台面上的药罐全部翻倒,药液在地面汇成个八卦图,卦象中浮现出皇帝的身影,正被无数黑线缠绕,那些黑线竟是由 “过治” 二字组成 —— 而皇帝的胸口,插着把与丹炉中相同的青铜剑,剑柄上的 “墨” 字正在闪烁着红光。

素问将青铜符契按在八卦图中心,符契突然发出龙吟,声音洪亮,震得巨手节节溃散,化作漫天光点。“你看这些光点,” 她指着空中闪烁的光粒,那些光点落地后,竟长出无数只眼睛,眼珠转动,像是在窥视着什么,“每个光点都是种医理,儒家的‘和’、道家的‘顺’、墨家的‘度’,三者相融才能驱散阴煞。

喜欢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请大家收藏:()医灵本草传奇跨越千年的中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