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以混为途 > 第133章 公益新玩法,从一碗饭开始

那条匿名信息像一根针,猝不及防地扎进我心口,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

信息内容很短,却字字诛心,无非是些捕风捉影的诽谤,暗示我卢宇如今的一切不过是钻了空子,走了狗屎运。

我盯着手机屏幕,那几个字仿佛活了过来,在我眼前跳动,嘲笑着我的努力和付出。

一股无名火从脚底板直冲脑门,但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被这种见不得光的伎俩吓退?

那不是我卢宇的风格。

“我想去做公益。”晚上,我对唐悦说出这个决定时,她正窝在沙发上看财经新闻。

她闻言,放下手中的平板,眼神里没有丝毫惊讶,反而带着一丝了然。

“我支持你。”唐悦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柔而坚定,“这些年你太累了,换个跑道,或许能找到新的价值。社区那边我有些资源,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你联系。”

我心中一暖。

唐悦总是这样,无条件地信任我,支持我。

有她这句话,我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接下来的日子,我推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开始真正沉下心来走访各个社区。

唐悦确实帮了大忙,她的人脉让我顺利地对接上了好几个街道的负责人。

我跟着社工,一家家地看,一个个地聊。

看到的越多,心里就越沉重。

在一个老旧的居民区,我遇到一位独居的张奶奶。

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

老人行动不便,每天的午饭就是早上剩下的白粥配点咸菜。

她的眼神浑浊,布满了生活的沧桑,却在提起远方的孙子时,会闪过一丝微弱的光。

在另一个城乡结合部的社区,我看到一群留守儿童。

父母为了生计远赴他乡,他们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

午饭时间,几个孩子围坐在一张小破桌旁,碗里是简单的米饭和一小碟青菜,肉是奢侈品。

他们的脸上,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早熟和对外界的警惕。

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像两块巨石压在我心头。

他们最基本的一日三餐,竟然成了如此沉重的问题。

企业捐款捐物固然能解一时之急,但如何才能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让他们能吃上热乎、有营养的饭菜?

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建立“共享厨房”。

我的设想是,由我的企业提供稳定的食材采购资金和部分厨具设备,招募社会志愿者轮流负责做饭,社区则负责组织协调,将做好的饭菜分发给有需要的老人和孩子。

这样一来,不仅能最大程度地节省运营成本,还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度,让公益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大家共同的事业。

我越想越觉得这个模式可行,它既有温度,又有效率。

我连夜将这个想法整理成了一份详细的方案,甚至还预估了初期投入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带着这份倾注了我诸多心血的方案,我找到了在公益圈德高望重的赵老。

赵老做了几十年慈善,经验丰富,人脉广博,如果能得到他的认可和支持,我的“共享厨房”计划无疑能少走很多弯路。

赵老的办公室古朴而简单,墙上挂满了各种表彰锦旗和活动照片。

他戴着老花镜,仔细地翻阅着我的方案,眉头却越皱越紧。

终于,他放下方案,抬头看我,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和怀疑。

“卢宇是吧?我听说过你,搞高科技的那个。”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

我点点头,谦逊地等待着他的评价。

“哼,”赵老忽然冷笑一声,“怎么?科技圈不好混了,想转行到公益圈来镀金?”他的话像一把锥子,直戳我的痛处。

“你以为做公益是小孩子过家家?拍脑袋想个点子就能成的?”

我强压下心头的不快,解释道:“赵老,我不是一时兴起。我是真心想为这些老人和孩子做点实事。”

“实事?”赵老嗤之以鼻,“你这种‘共享厨房’的搞法,花里胡哨的,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做公益,讲究的是踏踏实实,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直接捐赠物资,米面粮油送到他们手上,这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你倒好,还要建厨房,还要招志愿者,这中间得浪费多少资源?万一管理不善,出了食品安全问题,谁来负责?”

赵老越说越激动,他指着我的方案:“年轻人,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捐点钱物,别搞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公益不是让你来试错的!”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我能理解他的谨慎,毕竟他是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见过太多虎头蛇尾的公益项目。

但他的武断和嘲讽,还是让我感到一阵憋闷。

我精心设计的模式,在他看来竟是一文不值。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赵老锐利的目光紧盯着我,似乎在等我认错,或者知难而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以混为途请大家收藏:()以混为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握了握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我知道,此刻任何语言上的争辩都是苍白的。

我叫卢宇。

唐悦那丫头,总能给我惊喜。

那天我刚从试点社区忙活完,汗流浃背地查看第二天的食材采购单,手机就震个不停。

点开一看,是唐悦发来的短视频链接,还有一串龇牙咧嘴的得意表情。

视频不长,剪辑得却很用心。

镜头有些晃,应该是她偷拍的,记录了我给几个探头探脑的孩子往碗里添菜,又弯腰跟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解释今天菜色的场景。

背景音是社区厨房里老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以及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最画龙点睛的是那行字幕:“他不是有钱了才做善事,他是做善事才更有钱。”

我咧嘴笑了。这丫头,总能说到点子上。

这条视频,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点赞、评论、转发,数据蹭蹭往上涨。

很多评论都在说,这才是公益该有的样子,接地气,暖人心。

也有人开始打听“共享厨房”的具体位置,表示想来做志愿者,或者单纯来“蹭饭”。

我没想到,赵老和孙监管员也看到了这条视频。

几天后,赵老特意又来了一趟社区。

这次他没板着脸,而是饶有兴致地看我们新招募的志愿者们熟练地择菜、洗菜,看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等着开饭。

午饭时,他跟老人们坐在一桌,吃得津津有味。

临走时,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神里多了几分我从未见过的柔和:“小卢啊,你这个事,干得不错。后续有什么需要支持的,跟我说。”

这话的分量,我懂。

孙监管员那边,则直接打来了电话。

电话里,他的语气不再是公事公办的审慎,而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卢宇,你们那个‘共享厨房’的视频,我看了。你提交的补充材料,关于资金的进一步细化使用和风险预估,我也研究过了。账目清晰,考虑周全。你们这种模式,确实有新意,也解决了实际问题。”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之前批给你们的试点资金,是基于对你个人和初步方案的信任。现在看来,这个信任没有错付。后续如果需要扩大试点,或者有新的资金需求,可以提前报备,我们会优先考虑。”

这是破天荒的。

我知道,孙监管员一向以严谨着称,对任何带有“创新”标签的公益项目都格外谨慎。

能得到他这样的肯定,比拿到多少资金都让我更有底气。

唐悦的视频,无疑给我们这个刚刚起步的项目,添了一把最旺的火。

社区厨房的热闹程度与日俱增。

不仅是老人,一些独自居住的年轻人、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甚至一些对我们模式好奇的“网红”,都开始光顾。

志愿者团队也迅速壮大,有退休的厨师,有放学的大学生,还有附近热心的居民。

大家分工明确,井井有条。

唐悦更是成了我们义务的“宣传大使”,隔三差五就拍些小视频,记录厨房的日常。

她的镜头下,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真实的温暖和质朴的快乐。

每一条视频下面,都有无数网友留言,询问如何参与,如何支持。

“共享厨房”的口碑,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一些本地的生鲜供应商主动联系我们,愿意以成本价提供食材。

甚至有几家餐饮企业,也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指导和部分闲置设备。

我把这些进展一一记录下来,不断完善我们的运营手册和财务报表。

每一笔收入,每一项支出,都清清楚楚。

我坚信,透明是信任的基石,尤其是在公益领域。

一切都太顺利了,顺利得让我心里反而有点不踏实。

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让人屏息的期待,但也夹杂着一丝莫名的躁动。

就在共享厨房的口碑和影响力蒸蒸日上,我们开始着手准备扩大试点范围,把更多社区纳入进来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像一盆冰水,劈头盖脸地浇了下来。

那天我记得很清楚,阳光特别好,我正和唐悦商量着下一阶段的宣传侧重点,想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知道我们。

我的私人邮箱里,突然跳出了一封新邮件。

发件人的地址很陌生,是一串无意义的乱码。

邮件标题只有四个字,却让我心头猛地一沉——“情况反映”。

我点开邮件的手,微微有些抖。直觉告诉我,麻烦来了。

喜欢以混为途请大家收藏:()以混为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