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枫低语疑传讯,稻火轻燃解客愁”
第五天清晨,陈建国刚到晒粮场,就发现烘干棚旁边围了一圈人,还有人在烧香磕头。他赶紧走过去,只见王大爷领着几个老村民,在棚子前摆了个小祭台,上面放着水果、糕点,还有一碗小米粥。“王大爷,这是干啥?” 陈建国纳闷。
“给枫神上香。” 王大爷说,“咱们用枫木搭棚,用枫树枝烧火,都是借了枫神的力,得谢谢枫神。要是枫神不高兴,稻子还是烘不好。” 其他老村民也跟着点头,说以前秋收的时候,都要给枫神上供,今年因为下雨,差点忘了。
陈建国没想到村民们这么看重枫神,他想解释烘干是靠方法,不是靠枫神,但看着村民们虔诚的样子,又把话咽了回去。“应该的,谢谢枫神保佑咱们的稻子。” 他笑着说,还跟着王大爷一起拜了拜。赵二柱在旁边偷偷跟他说:“别跟他们争,他们信这个,拜一拜,心里踏实。”
拜完枫神,烘干又开始了。今天的稻子特别多,有十几户人家的,陈建国和赵二柱忙不过来,村民们就主动分工 —— 男人们劈柴、翻稻子,女人们烧火、看火候,小孩们则帮忙递东西、捡枫叶。小丫最积极,一会儿帮着递柴火,一会儿帮着擦怀表,还把捡的红枫叶贴在棚子上,说 “枫神看到枫叶,会更保佑咱们”。
中午的时候,突然刮起了风,烘干棚的茅草顶被风吹得掀了起来,稻子都被吹得乱晃。村民们慌了,有人喊:“枫神发怒了!” 还有人要跪下来磕头。陈建国赶紧说:“不是枫神发怒,是风太大,咱们把棚顶固定好就行。” 他领着男人们,用绳子把茅草顶绑在枫木柱子上,又在棚子周围加了几根斜撑,风再吹,棚子也稳了。
“你看,不是枫神发怒,是咱们没绑好棚顶。” 陈建国对村民们说,“枫神要是真的保佑咱们,也会希望咱们自己努力,不是光靠磕头。” 村民们都点点头,王大爷说:“陈先生说得对,咱们自己不努力,枫神也帮不了咱们。” 后来再刮风的时候,再也没人说枫神发怒了,都主动去加固棚子。
下午的时候,周铁牛的媳妇煮了一锅米饭,用的就是烘好的稻子,端来给大家尝。米饭盛在粗瓷碗里,冒着热气,闻着就香。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吃,周铁牛的媳妇笑着说:“俺家娃说,这米饭比过年的饺子还香,非要多吃一碗。” 陈建国也尝了一口,软糯香甜,忽然想起爷爷以前做的米饭,也是这个味道 —— 那时候爷爷总说 “粮食得爱惜,每一粒都不容易”,现在他终于懂了。
傍晚的时候,怀表突然闪了一下,陈建国赶紧掏出来,只见表盘上隐约映出林慧的身影 —— 她在厨房里炖红烧肉,锅铲碰着砂锅响,还能听到乐乐的声音:“妈,爸啥时候回来啊?我想跟他说,我这次考了 80 分。” 陈建国的眼睛一下子红了,赵二柱见他这样,递过来一碗红糖粥:“想家了?喝口甜的,心里就暖了。”
陈建国喝着粥,看着眼前的村民们 —— 他们在收拾烘干的稻子,有的在聊天,有的在逗小孩,笑声和稻香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歌。他忽然觉得,枫神不是神,是村民们对生活的期盼,是大家互相帮衬的心意。就像这烘干棚,不是靠枫神保佑,是靠大家一起搭棚、劈柴、翻稻子,靠每个人的努力,才把发霉的稻子烘成了金黄的口粮。中年人的成长,不就是这样吗?从相信虚无的 “神”,到相信实在的 “人”,相信自己的双手,能把日子过好。
喜欢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请大家收藏:()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