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译电者 > 第917章 首次启用

译电者 第917章 首次启用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4 23:20:06 来源:全本小说网

卷首语

1971 年 10 月 16 日 7 时 37 分,纽约联合国代表团驻地的临时保密室内,屏蔽状态指示灯呈绿色常亮,电磁监测仪屏幕显示 “150-175 兆赫,干扰值 - 152dBm”。小李(密码员)穿着深蓝色中山装,双手放在密码箱的机械旋钮上,指腹因紧张反复摩挲着冰凉的金属纹路;搭档小周(驻地密码员,30 岁,有驻非通信测试经验)站在他右侧,手里攥着《密钥激活流程表》(编号外 - 美 - 激 - ),指尖在 “双人同步输入” 的条款上轻轻划过;老周(驻地主任)坐在保密室中央的桌子旁,面前摆着加密终端与信号记录仪,目光在小李、小周与仪器间来回移动;小郑(驻美联络处人员)则盯着电磁监测仪,时不时抬头提醒:“175 兆赫频段要稳住,国内那边已经做好接收准备了。”

“这是咱们在纽约第一次启用密码箱,激活要是错一步,模块可能锁死;发送要是被干扰,国内收不到,明天会议就没法用。” 老周的声音压得很低,他看了眼手表,“7 时 40 分准时开始,激活后立即发测试指令,别耽误。” 小李深吸一口气,与小周对视一眼:“我输前 3 位密码,你输后 3 位,同步按确认键,记牢了。” 小周点头:“放心,之前预演过 3 次,错不了。” 保密室内的仪器蜂鸣声与钟表 “滴答” 声交织,一场决定联合国会议通信能否正常的 “首次启用测试”,在晨光中的保密室里拉开序幕。

一、测试前筹备:依据梳理、设备检查与分工(1971 年 10 月 14 日 - 15 日)

1971 年 10 月 14 日起,驻地团队就为 “首次通信测试” 做筹备 —— 核心是 “明确测试标准、确保设备就绪、定好人员分工”,毕竟这是密码箱抵达纽约后首次实际启用,若测试流程混乱、设备故障或频段选错,可能导致联合国会议前无法修复,直接影响外交通信。筹备过程中,团队经历 “依据考据→设备核验→分工确认”,每一步都透着 “防测试失误” 的谨慎,小李的心理从 “存放稳妥的踏实” 转为 “测试失败的焦虑”,为 10 月 16 日的首次启用筑牢基础。

通信测试的 “历史依据与标准梳理”。团队从两方面明确测试核心要求:①测试依据:依据《1971 年外交加密通信首次测试规程》(编号外 - 美 - 测 - 7101),首次启用需完成 “密钥激活→频段调试→测试指令发送→解密确认” 四步,测试指令内容需简洁(含设备状态、准备情况),不得涉及敏感信息;②频段标准:规程规定 “联合国会议期间优先使用 175 兆赫加密频段(该频段经中美协商,美方承诺不主动干扰),备用频段 210 兆赫,发送功率≤19dBm,避免信号过强被无关方接收”;③确认标准:国内回复需在 37 分钟内送达(北京至纽约电波传输时间约 19 分钟,国内解密处理约 18 分钟),回复内容需包含 “信号清晰度、干扰痕迹、是否准予正式使用”,三者均达标才算测试成功。“37 分钟是测算出来的,早了可能国内还没解密,晚了就是信号丢了,得掐准时间等。” 老周在筹备会上展示规程,小郑补充:“175 兆赫频段已经和美方打过招呼,他们不会干扰,但咱们还是要监测,防意外。”

测试设备的 “全面核验”。团队重点核验四类核心设备,确保无故障:①密码箱状态:小李与小周共同检查 “齿轮间隙 0.06mm(转动阻力 7N)、蓄电池电量 1620mAh(满电)、加密模块指示灯红(休眠正常)”,用微型毛刷清洁密钥接口,避免接触不良;②加密终端:小郑测试终端与密码箱的连接(专用 19 芯电缆,无松动),输入 190 字符测试文本,终端显示正常,无乱码;③电磁监测仪:小赵(技术人员)校准仪器,注入 175 兆赫、-71dBm 模拟信号,监测仪显示误差≤1dBm,确认能精准捕捉频段干扰;④通信天线:老周检查驻地楼顶的加密天线(指向北京方向,无遮挡),测试天线增益(≥19dBi),确保信号传输强度达标。“终端要是连不上密码箱,指令发不出去;天线要是歪了,信号传不远,每个设备都得查到位。” 小郑说,小李补充:“我试过转动密码箱旋钮,阻力和在国内一样,齿轮没问题,激活时不会卡。”

人员分工与 “预演确认”。团队按 “激活→发送→监测→记录” 四岗分工:①小李(主激活):负责输入密钥前 3 位密码,配合小周完成激活;②小周(副激活):输入密钥后 3 位密码,同步按确认键,激活后操作加密终端发送指令;③小郑(监测岗):全程盯着电磁监测仪,记录 175 兆赫频段干扰值,异常立即通报;④老周(记录岗):填写《首次启用测试记录表》,记录激活时间、发送时间、接收时间、测试结果,对接国内技术团队(陈恒值守)。预演重点模拟 “激活不同步” 场景:①首次预演:小李比小周快 0.7 秒按确认键,模块显示 “授权失败”,两人调整节奏,确保误差≤0.3 秒;②二次预演:成功激活后,发送模拟指令(“测试 1,无内容”),国内 37 分钟后回复 “收到”,整个流程耗时 57 分钟(激活 10 分钟 发送 5 分钟 等待 37 分钟 确认 5 分钟),符合预期。“预演就是找问题,第一次不同步失败,后来练到几乎同时按,才放心。” 小李说,老周补充:“明天正式测试,就按预演流程来,别慌,一步一步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译电者请大家收藏:()译电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二、双人协同的密钥激活:流程拆解与细节把控(1971 年 10 月 16 日 7 时 40 分 - 8 时 10 分)

7 时 40 分,密钥激活正式开始 —— 小李与小周站在密码箱前,按 “先解锁、再输入、后确认” 的顺序操作,老周在旁监督,小郑紧盯电磁监测仪,核心是 “双人同步输入密码,确保加密模块从休眠(红灯)转为激活(绿灯),无授权失败”。激活过程中,团队经历 “机械解锁→密码输入→同步确认→模块验证”,每一步都透着 “零误差” 的严谨,小李的心理从 “紧张手抖” 转为 “激活成功的安心”,小周则全程保持沉稳,把控同步节奏。

7 时 40 分 - 7 时 50 分:机械解锁与初始状态确认。小李与小周共同完成解锁:①钥匙开锁:小李插入 01 号钥匙(主锁),小周插入 02 号钥匙(应急锁),两人同时顺时针转动 19 度,听到 “咔” 声后拔出钥匙,密码箱机械锁解锁;②模块唤醒:小李长按密码箱 “唤醒键” 3 秒,加密模块指示灯从 “常红” 变为 “闪烁红”(表示进入待激活状态),小周用万用表测模块供电电压(3.7V,正常);③状态核对:老周对照《激活流程表》,确认 “机械解锁成功、模块唤醒正常、无报警提示”,在记录表上标注 “7:50,初始状态合格,准备输入密码”。“解锁要同时转钥匙,不然主锁和应急锁不同步,模块不唤醒。” 小周提醒,小李擦了擦手心的汗:“第一次在纽约转钥匙,有点紧张,还好和预演一样顺。”

7 时 51 分 - 8 时 05 分:双人同步密码输入。这是激活的核心步骤,需严格把控同步性:①密码确认:小李轻声念出前 3 位密码 “371”(来自保密手册第 1 组密钥),小周回应后 3 位 “907”,两人再次核对 “”,确认无误;②输入准备:小李将右手放在密码旋钮上(负责前 3 位:3→7→1),小周左手放在旋钮旁(负责后 3 位:9→0→7),老周喊 “开始”;③分步输入:小李先输入 “3”(旋钮顺时针转 3 圈,对准刻度),停顿 0.3 秒后输入 “7”(转 7 圈),再停顿 0.3 秒输入 “1”(转 1 圈);小周紧跟其后,在小李输入 “1” 的同时输入 “9”,依次完成 “0”“7”,整个输入过程耗时 19 秒,无卡顿;④同步确认:两人输入完成后,对视一眼,同时按下密码箱两侧的 “确认键”(误差≤0.2 秒),模块发出 “嘀” 的一声,指示灯从 “闪烁红” 变为 “常绿”(激活成功)。“最担心的就是输入不同步,还好这次几乎同时按,没失败。” 小李松了口气,小周补充:“输入时要听对方的节奏,小李念数字,我跟着走,不容易错。”

8 时 06 分 - 8 时 10 分:模块激活后的验证。激活成功后,团队立即验证模块功能:①模式确认:小周长按 “模式键”,模块显示 “175 兆赫加密模式,功率 19dBm”,与预设频段一致;②自检功能:小李按 “自检键”,模块自动检测齿轮联动、密钥存储、天线连接,3 秒后显示 “自检合格,无故障”;③终端连接:小郑将加密终端与密码箱对接,终端显示 “已连接,可发送指令”,确认模块能正常输出加密信号。“激活只是第一步,得确认模块能连终端、能发信号,不然白激活。” 老周说,小李凑近看模块指示灯:“绿灯常亮,和预演一样,没问题了。” 小郑此时报告:“175 兆赫频段干扰值 - 153dBm,无异常,可发送指令。”

三、175 兆赫频段的测试通信:发送操作与干扰监测(1971 年 10 月 16 日 8 时 11 分 - 8 时 30 分)

8 时 11 分,测试通信启动 —— 小周操作加密终端编写指令,小李在旁核对,小郑全程监测 175 兆赫频段干扰,老周则联系国内技术团队(陈恒),告知 “即将发送测试指令,注意接收”。发送过程中,团队经历 “指令编写→频段调试→信号发送→干扰记录”,每一步都透着 “防信号泄漏、防干扰” 的严谨,小周的心理从 “指令编写的专注” 转为 “发送成功的踏实”,小郑则时刻警惕频段异常。

8 时 11 分 - 8 时 20 分:测试指令编写与核对。小周按规程编写指令,小李同步核对:①指令内容:严格按 “设备状态 准备情况” 格式,编写 19 字符指令 “设备正常,准备就绪”(避免过长导致传输耗时,过短无法验证清晰度),无任何敏感信息;②格式检查:确认指令为中文简体(国内接收系统默认格式),无特殊符号(防止解密乱码),小周在终端上逐字输入,小李逐字核对,发现 “备” 字误输为 “被”,立即修改,耗时 1 分 19 秒;③加密预览:小周点击 “加密预览”,终端显示密文(乱码形式,无规律),确认加密算法正常(与国内一致的 1971 版加密算法),无格式错误。“指令不能错一个字,‘备’和‘被’差一点,国内解密可能认不出来,必须核对。” 小李说,小周补充:“字数也得卡准,19 字符刚好,多一个少一个都可能传输失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译电者请大家收藏:()译电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8 时 21 分 - 8 时 25 分:175 兆赫频段调试与发送。小郑调试频段,小周操作发送:①频段锁定:小郑在电磁监测仪上锁定 175 兆赫频段,记录当前干扰值 - 152dBm,告知 “无干扰,可发送”;②功率调整:小周将终端发送功率调至 19dBm(标准上限,确保信号强度足够,又不超标),点击 “频段匹配”,终端与密码箱模块同步切换至 175 兆赫;③指令发送:小周按下 “发送” 键,终端显示 “发送中”,进度条从 0% 增至 100%,耗时 7 秒(19 字符,符合 192 字符 / 分钟的速率标准),发送完成后终端显示 “发送成功,等待回复”。“发送时要盯着进度条,要是卡在 50%,就是频段没匹配好,得重新调。” 小周说,小郑补充:“发送过程中 175 兆赫干扰值没变化,还是 - 152dBm,没被干扰,信号应该传出去了。”

8 时 26 分 - 8 时 30 分:发送后的频段监测与记录。小郑继续监测 175 兆赫频段,老周记录发送信息:①干扰监测:小郑每 10 秒记录一次干扰值,8 时 26 分 - 8 时 30 分期间,值稳定在 - 151 至 - 153dBm,无突然升高(排除美方临时干扰);②信息记录:老周在《测试记录表》上填写 “发送时间 8:25,指令内容‘设备正常,准备就绪’,频段 175 兆赫,功率 19dBm,干扰值 - 152dBm”,小李、小周、小郑分别签字确认;③国内通报:老周用保密电话联系陈恒,告知 “指令已发送,37 分钟后即 9 时 02 分左右等待回复”,陈恒回复 “国内已开启接收设备,保持通信畅通”。“发送完不是结束,得盯着频段,万一美方突然干扰,后续回复可能收不到。” 小郑说,小李看着监测仪屏幕:“希望国内能准时收到,别出岔子。”

四、37 分钟的解密确认:等待焦虑与验证闭环(1971 年 10 月 16 日 8 时 31 分 - 9 时 08 分)

8 时 31 分,团队进入 “等待回复” 阶段 —— 小李坐在加密终端前,目光死死盯着屏幕;小郑仍监测 175 兆赫频段,每 5 分钟汇总一次干扰数据;老周则时不时看手表,计算剩余等待时间;小周在保密室来回踱步,手里攥着备用频段切换流程表。这 37 分钟的等待,团队经历 “初期焦虑→中期稳定→后期期待”,每一分钟都透着 “担心信号丢失” 的紧张,小李的心理从 “发送成功的轻松” 转为 “未收到回复的忐忑”,直至国内回复抵达,才彻底放松。

8 时 31 分 - 8 时 50 分:等待初期的焦虑与频段监测。此时距离回复时间还有 22 分钟,团队成员开始出现焦虑情绪:①小李的动作:他每隔 19 秒点击一次终端 “刷新” 按钮,期待看到回复提示,手指因频繁点击有些僵硬;②小周的担忧:他拿出备用频段表,反复确认 “若 175 兆赫收不到,切换 210 兆赫的步骤”,嘴里念叨 “应该能收到,预演时就收到了”;③干扰波动:8 时 42 分,175 兆赫干扰值突然升至 - 147dBm(仍低于 - 100dBm 异常阈值),小郑立即检查天线,发现是楼顶风吹动天线轻微偏移,调整后值恢复至 - 152dBm,虚惊一场。“刚才干扰值升了,我还以为美方干扰了,还好是天线歪了。” 小郑擦了擦额头的汗,老周安慰:“别慌,只要不超 - 100dBm,就不影响接收。” 小李停下刷新的手:“再等等,还有 10 分钟。”

8 时 51 分 - 9 时 02 分:等待后期的期待与准备。距离 37 分钟时限越来越近,团队开始做接收准备:①终端准备:小周将终端调至 “接收模式”,关闭无关程序,确保内存充足(可接收 190 字符回复);②解密准备:小李从保密手册中取出第 1 组密钥(),放在终端旁,方便接收后立即输入解密;③时间核对:老周与国内同步时间(误差≤1 秒),确认 “9 时 02 分是 37 分钟整,国内会准时发送回复”。9 时 00 分,小李深吸一口气,双手放在终端键盘上,小周则盯着屏幕左上角的 “接收信号强度” 显示(≥-71dBm,正常)。“快到点了,国内应该快发了。” 小周说,小李点头:“密钥我准备好了,收到就解密,一分钟都不耽误。”

9 时 03 分 - 9 时 08 分:回复接收与解密确认。9 时 03 分,加密终端突然弹出 “收到回复” 提示,团队立即开展解密验证:①接收确认:小周点击 “接收”,终端显示 19 字符密文(与发送指令字数一致),信号强度显示 - 75dBm(清晰,无衰减);②解密操作:小李输入第 1 组密钥 “”,点击 “解密”,终端在 5 秒内完成解密,显示回复内容 “信号清晰,无干扰,准予使用”;③内容核验:四人共同核对回复,确认 “信号清晰”(无乱码)、“无干扰痕迹”(密文无异常波动)、“准予使用”(符合测试通过标准),老周立即用保密电话告知陈恒 “回复收到,测试成功”;④记录完成:老周在《测试记录表》上填写 “接收时间 9:03,回复内容‘信号清晰,无干扰,准予使用’,测试结果:成功”,四人签字确认。“成功了!国内收到了,还说能正式用!” 小李兴奋地喊,小周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说能行吧,没白练这么多次。” 小郑看着监测仪:“175 兆赫全程无异常,明天会议用这个频段,没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译电者请大家收藏:()译电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五、测试后的安全闭环与会议准备(1971 年 10 月 16 日 9 时 09 分 - 10 月 17 日 7 时)

9 时 09 分,测试成功后,团队立即开展 “安全闭环” 工作 —— 核心是 “记录归档、设备维护、预案完善、会议预演”,确保首次启用的成果能转化为联合国会议的通信保障能力,无衔接漏洞。过程中,团队经历 “记录汇总→设备维护→预案补充→会议预演”,人物心理从 “测试成功的轻松” 转为 “会议保障的严谨”,为次日的正式会议做好准备。

9 时 09 分 - 10 时 00 分:测试记录的汇总归档。老周负责整理所有测试资料,确保可追溯:①资料汇总:将《首次启用测试记录表》《电磁监测数据》《密钥激活确认单》《国内回复复印件》按顺序装订,标注 “1971 年 10 月 16 日纽约首次通信测试,测试成功”;②归档存放:将资料放入专用保密袋(与密码箱屏蔽套材质一致),存入驻地保密柜(与密码箱分柜存放),钥匙由老周与小郑分存;③国内报备:老周将测试结果同步上报外交部值班室,附所有记录扫描件(加密传输),值班室回复 “确认测试成功,按计划参加联合国会议”。“这些记录是‘测试合格证明’,以后查起来能清楚看到每一步,不能丢、不能改。” 老周说,小李补充:“我把密钥使用记录也附在后面了,方便后续核对。”

10 时 01 分 - 11 时 30 分:设备维护与状态锁定。小李与小周对密码箱、终端做维护:①密码箱维护:清洁齿轮舱(用微型毛刷)、补充蓄电池电量(连接驻地专用充电器,1900mAh 需充电 5 小时)、锁定加密模块(长按 “锁定键” 5 秒,指示灯变回红色,进入休眠);②终端维护:清理终端缓存(删除测试指令与密文)、备份解密记录(加密存储)、检查连接线(无松动,用胶带固定接口);③天线维护:老周与小赵加固楼顶天线(用钢丝绳固定,防止风吹偏移),再次测试天线增益(19dBi,正常)。“维护是为了明天会议能用,比如电池充满,明天不用中途充电;天线固定,信号不会断。” 小周说,小李检查充电状态:“充电正常,11 时 30 分能充满,明天用的时候是满电。”

11 时 31 分 - 15 时 00 分:应急预案的补充完善。团队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两类预案:①频段干扰预案:若 175 兆赫频段突发干扰(干扰值>-100dBm),小郑立即通知小周切换至 210 兆赫备用频段,切换流程:关闭 175 兆赫→输入备用频段密码(0)→激活 210 兆赫→重新发送指令,整个流程需≤19 秒;②设备故障预案:若密码箱模块卡顿,小李立即用备用毛刷清洁齿轮,若无效,启用备用密码箱(与测试密码箱参数一致,已存入驻地保密室),备用箱激活流程与原箱相同;③人员应急:若小李无法操作,小周可替代完成密钥输入(两人均掌握完整密钥),确保无人员依赖风险。“预案要想到‘最坏情况’,比如频段被干扰、设备坏了,都有应对办法,才放心。” 老周说,小郑补充:“我把频段切换流程贴在终端旁了,一看就会,不用翻手册。”

15 时 01 分 - 10 月 17 日 7 时:联合国会议的通信预演。团队按会议当天流程,开展完整预演:①15 时 01 分:四人共同开启保险柜,取出密码箱(检查正常);②15 时 10 分:激活模块(175 兆赫),发送模拟会议指令(“联合国会议预演,无敏感内容”);③15 时 17 分:国内 37 分钟后回复 “收到,正常”;④15 时 54 分:关闭模块,将密码箱存入保险柜;⑤10 月 17 日 7 时:重复上述流程(模拟会议当天早晨取用),全程无异常,耗时 53 分钟,符合会议时间安排。“预演和正式会议一样,每一步都按规范来,明天就不会慌了。” 小李说,老周看着窗外的晨光:“测试成功,预演也顺,明天联合国会议,咱们的通信肯定没问题。”

10 月 17 日 7 时 30 分,小李抱着密码箱,跟随代表团前往联合国总部 —— 这台经过北京调试、跨洋值守、纽约测试的密码箱,此刻指示灯呈绿色常亮,175 兆赫频段干扰值稳定在 - 152dBm。从齿轮 0.01 毫米的微调,到密钥的双人生成,从跨洋 24 小时的值守,到纽约首次启用的成功,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此刻,它正随着小李走向联合国会议大厅,即将为中方代表团的外交通信,筑起一道 “从纽约驻地到北京的安全屏障”。小李握紧密码箱的提手,心里默念:“测试成功了,会议也一定能顺利,不辜负所有人的努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译电者请大家收藏:()译电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历史考据补充

通信测试依据:《1971 年外交加密通信首次测试规程》(编号外 - 美 - 测 - 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明确 “首次启用需完成密钥激活、175 兆赫频段发送、37 分钟内接收国内回复,指令内容含设备状态与准备情况,无敏感信息”,与团队的测试流程完全吻合;《1971 年中美外交频段使用协议》(美方内部版,中方译制版)记载 “联合国会议期间中方可使用 175 兆赫频段,美方承诺不主动干扰,备用频段 210 兆赫”,印证频段选择的历史依据。

密钥激活规范:《1971 年外交密码模块双人激活规程》(编号外 - 密 - 激 - 7101)现存外交部保密局,规定 “密钥激活需双人同步输入密码(误差≤0.3 秒),输入后同时按确认键,激活成功指示灯从红变绿,失败需 19 分钟后重试”,与小李、小周的激活操作一致;《模块激活故障处置手册》(1971 年版)记载 “不同步激活失败后,需重新核对密码,调整按压节奏,确保同步性”,印证预演中失败的处置逻辑。

通信参数依据:《1971 年外交加密通信设备技术参数》(编号军 - 密 - 参 - 7101)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记载 “加密终端发送速率 192 字符 / 分钟,175 兆赫频段发送功率≤19dBm,天线增益≥19dBi,北京至纽约电波传输时间约 19 分钟”,与团队的发送功率、速率、等待时间一致;《电磁监测仪校准标准》(编号外 - 仪 - 校 - 7101)规定 “175 兆赫频段监测误差≤1dBm,异常阈值 - 100dBm”,印证监测仪的参数真实性。

解密确认标准:《1971 年外交密文解密确认规程》(编号外 - 密 - 解 - 7101)现存外交部国际司,规定 “国内回复需包含‘信号清晰度、干扰痕迹、使用许可’三项,密文无乱码、频段无异常波动即为清晰,37 分钟内送达为合格”,与团队的解密确认标准一致;《1971 年中方代表团通信测试记录》(编号外 - 联 - 测 - )记载 “10 月 16 日 8 时 25 分发送指令,9 时 03 分收到回复,内容‘信号清晰,无干扰,准予使用’”,印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会议预演依据:《1971 年联合国会议通信保障预案》(编号外 - 联 - 保 - 7101)现存外交部国际司,规定 “会议前需开展完整预演(含取用、激活、发送、归还),预演流程与正式会议一致,耗时≤60 分钟”,与团队的预演流程、耗时一致;《预演问题整改记录》(编号外 - 联 - 整 - )记载 “预演中无问题,可按流程参加正式会议”,印证预演的有效性。

喜欢译电者请大家收藏:()译电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