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译电者 > 第911章 最后演练

译电者 第911章 最后演练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4 23:20:06 来源:全本小说网

卷首语

1971 年 10 月 8 日 8 时 19 分,北京外交部保密培训室的屏蔽门缓缓闭合,门上 “培训专用?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的标识在白炽灯下格外醒目。室内按纽约联合国驻地屏蔽室 1:1 还原 —— 墙面贴 0.37mm 厚紫铜网,角落放着 175 兆赫信号干扰器(指示灯未亮,待模拟使用),中央的操作台上,除了那台 “代表团专用 01 号” 密码箱,还摆着 1 本《7 步密钥操作手册》(封面标注 “仅用于培训,会后销毁”)、1 个秒表、1 份故障处置流程图(用磁铁固定在白板上)。

小李(密码员)穿着刚熨烫的中山装,手指反复摩挲密码箱的旋钮,指节因紧张有些发白 —— 前一天交接时还熟练的钥匙,此刻拿在手里竟微微颤抖;陈恒(机械总师)蹲在密码箱旁,正用粉笔在地上画 “操作站位线”:“站在这里,左手扶箱体,右手转旋钮,视线要盯着模块指示灯,别低头看手”;老张(外交部密码专员)拿着手册,逐字念出 7 步流程:“输入密码→确认密钥→启动加密→发送指令→接收解密→锁定→应急解除,每步间隔不能超 19 秒,记牢了”;老宋(项目协调人)站在秒表旁,笔尖悬在考核记录表上,“19 次操作,错误率 0,耗时≤7 分钟” 的达标要求被红笔圈了 3 次。

“明天运输箱就要进仓库,今天是去纽约前最后一次练,错一次就要多练 5 次,直到没错为止。” 老张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小李深吸一口气,按陈恒画的站位线站好,右手握住旋钮:“第一次练,我尽量不慌。” 陈恒点头:“别怕错,现在错是为了纽约不错,开始吧。” 秒表 “嘀” 的一声响起,小李的指尖落在密码旋钮上,一场围绕 “7 步操作零误差” 的最后演练,在培训室的器械细微声响中开始了。

一、培训前筹备:依据梳理、场景模拟与标准制定(1971 年 10 月 1 日 - 7 日)

1971 年 10 月 1 日起,团队就为 “最后演练” 做筹备 —— 核心是 “明确 7 步操作的依据、还原纽约使用场景、制定培训与考核标准”,毕竟小李的操作熟练度直接决定纽约任务的安全性,若培训场景脱离实际、标准模糊,演练就失去 “实战意义”。筹备过程中,团队经历 “依据考据→场景搭建→标准细化”,每一步都透着 “防操作失误” 的谨慎,老宋的心理从 “交接完成的踏实” 转为 “小李操作不熟练的焦虑”,为 10 月 8 日的培训筑牢基础。

7 步操作流程的 “依据考据”。团队从两方面明确 7 步流程的合理性:①优化依据:结合第九集 “密钥设置从 8 步减至 7 步” 的成果,删除 “校验网络” 步骤(纽约外交场景多离线使用),合并 “确认权限” 与 “输入操作码” 为一步,新流程经外交部保密局核验(依据《1971 年外交密码操作简化规程》(编号外 - 密 - 简 - 7101)),确认 “减少步骤不降低安全性”;②实战依据:参考 1970 年驻美外交密码员反馈,“8 步操作在紧张时易混淆第 5、6 步,7 步更易记忆”,且 7 步流程的平均操作时间比 8 步缩短 37%,符合纽约 “紧急情况下快速加密” 的需求;③错误案例:1969 年驻英使馆曾因操作步骤过多(9 步),导致密码员输错 3 次,延误密件发送,此次 7 步设计正是为规避此类风险。“不是随便减步骤,是减冗余、保核心。” 陈恒在筹备会上展示流程优化对比图,老张补充:“每步都对应一个安全校验,比如‘确认密钥’要核对电子密钥指示灯,少一步都不行。”

纽约场景的 “1:1 模拟”。团队按外交部提供的《纽约联合国驻地屏蔽室参数》,搭建培训场景:①电磁环境:屏蔽室效能≥80dB(10kHz-1GHz),与纽约驻地一致,角落放置 175 兆赫信号干扰器(可模拟美方监测信号,强度 - 71dBm);②操作环境:操作台高度 0.71 米(符合外交人员平均身高),灯光亮度 500lux(纽约驻地会议室亮度),旁边放着模拟的 “代表团公文包”(带金属屏蔽层,小李需从包中取手册、钥匙,还原真实取物动作);③设备状态:密码箱设置为 “模拟纽约模式”—— 蓄电池电量 1900mAh(满电,与纽约出发前状态一致),加密模块预设 192 字符 / 分钟速率,齿轮间隙 0.06mm(微调后标准)。“练的时候和纽约用的时候一模一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 老宋检查屏蔽效果,用信号检测仪测试:“室外 1 米处测不到室内信号,达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译电者请大家收藏:()译电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培训与考核标准的 “细化”。团队制定《密码员 7 步操作培训标准》与《考核验收细则》:①培训要求:小李需掌握 “盲操作”(不看手册完成 7 步)、“故障识别”(3 种常见故障的外观特征)、“应急响应”(19 秒内启动应急解除);②考核指标:独立完成 19 次完整操作(含 3 次随机故障插入),错误率≤0(允许 0 次错误),单次操作耗时≤7 分钟(初始目标 19 分钟,逐步压缩);③评分维度:步骤完整性(30 分)、操作熟练度(30 分)、故障处置(30 分)、时间控制(10 分),总分≥90 分为合格;④补考规则:若单次操作错误或超时,需额外加练 5 次,直至达标。“标准严一点,到纽约才多一分保障。” 老张在细则上签字,陈恒补充:“比如‘输入密码’步,输错一位就算错误,因为纽约输错密码会触发锁死,影响使用。”

二、7 步密钥操作流程的拆解培训(1971 年 10 月 8 日 9 时 - 12 时)

9 时,7 步操作拆解培训正式开始 —— 陈恒与老张轮流示范,小李逐步模仿,每步完成后暂停复盘,纠正错误动作与认知偏差,核心是 “让小李吃透每步的操作细节、安全要点、易错点”,避免因 “步骤记混、动作不规范” 导致纽约失误。培训过程中,团队经历 “示范→模仿→纠错→巩固”,小李的心理从 “紧张忘步” 转为 “逐步熟练”,精准掌握 7 步操作的核心逻辑。

第一步 “输入密码”:精准记忆与规范操作。老张先示范:①取钥匙:从贴身钥匙包取 01 号钥匙,插入主锁孔,顺时针转 19 度(听到 “咔” 声表示开锁);②输密码:按手册记忆输入 6 位机械密码(第 1 组 ),旋钮转动速率 0.7 秒 / 位(避免过快导致齿轮卡滞),输入后密码箱显示 “密码正确,等待密钥确认”。小李第一次模仿时,因紧张将 “” 输成 “”(应急密码尾号),密码箱显示 “密码错误,剩余 2 次机会”。“应急密码末尾是 9,日常密码没有,记牢‘日常无 9’。” 老张立即纠正,小李重新输入,这次耗时 1 分 19 秒(目标 50 秒)。陈恒补充:“输密码时要盯着指示灯,别低头看手,纽约光线可能暗,低头更慢。” 经过 19 次练习,小李输密码耗时稳定在 47 秒,无一次错误。

第二步 “确认密钥” 至第四步 “发送指令”:双人逻辑与信号验证。这三步需模拟 “双人配合”(小李扮演自己,老张扮演代表团副团长):①第二步 “确认密钥”:小李插入电子密钥(DZ-),老张同步插入副团长密钥(DZ-),两人同时按 “确认键”,模块指示灯变蓝(表示密钥核验通过),小李第一次忘同步按键,导致 “授权失败”,老张提醒:“纽约要和王副团长提前练配合,差 1 秒都不行”;②第三步 “启动加密”:长按 “加密键” 3 秒,模块显示 “加密启动,速率 192 字符 / 分钟”,小李需确认速率无误(避免模块故障导致速率异常);③第四步 “发送指令”:将 190 字符测试密件(“纽约会议日程,10 月 25 日”)输入终端,点击 “发送”,观察信号指示灯(绿灯闪烁表示发送正常),小李第一次因未确认指示灯,误将 “未发送成功” 当成 “发送完成”,陈恒指出:“纽约发送后一定要等绿灯常亮(表示对方接收),不然密件可能丢了。” 经过 1 小时练习,小李完成这三步的耗时从 5 分钟缩至 2 分钟,无一次逻辑错误。

第五步 “接收解密” 至第七步 “应急解除”:验证闭环与风险把控。这三步聚焦 “密件完整性” 与 “紧急情况应对”:①第五步 “接收解密”:收到模拟终端的回复密件后,输入第 1 组密码解密,核对解密文本与原文本一致(正确率 100%),小李第一次因未核对,差点漏过 “日期错写为 10 月 26 日” 的错误,老张强调:“纽约解密后必须逐字核对,密件错一个字都可能导致谈判失误”;②第六步 “锁定”:输入第 2 组密码(0),顺时针转旋钮 19 度,模块显示 “锁定成功”,同时关闭终端电源,小李需确认钥匙拔出后锁芯复位(避免钥匙忘拔);③第七步 “应急解除”:模拟 “密码锁死” 场景,小李需插入应急钥匙(02 号),输入应急密码(),19 秒内完成解除,第一次因手抖插错钥匙孔,耗时 27 秒,陈恒教他 “钥匙孔对准后轻轻推入,别用力”,后续练习均控制在 17 秒内。“7 步连起来就是‘发密 - 收密 - 锁箱 - 应急’的全流程,缺一步都不闭环。” 老宋总结,小李此时已能独立完成 7 步,耗时 12 分钟(比初始 19 分钟缩短 7 分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译电者请大家收藏:()译电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3 种常见故障的模拟处置培训(1971 年 10 月 8 日 13 时 30 分 - 15 时 30 分)

13 时 30 分,故障处置培训启动 —— 老宋随机触发 3 种常见故障(密码错误、模块卡顿、信号干扰),小李需按流程识别、处置,陈恒与老张在旁观察,记录处置时间与正确性,核心是 “让小李在压力下熟练应对故障,避免纽约遇到问题慌乱”。处置过程中,团队经历 “故障触发→识别→处置→复盘”,小李的心理从 “慌乱失误” 转为 “镇定应对”,掌握故障处置的核心逻辑。

故障一:密码错误(触发场景:小李紧张输错第 3 位密码,密码箱显示 “错误 2 次,再错锁死”)。①识别:小李通过 “错误提示 剩余次数” 判断为 “密码输入错误”,而非 “锁芯故障”(锁芯故障会显示 “机械异常”);②处置:按流程 “立即停止输入→深呼吸回忆密码→核对手册(培训时允许看,纽约需盲记)→重新输入正确密码()”,第一次因慌神想不起密码,耗时 1 分 19 秒,老张提醒:“记不住就想‘37、19、07’三个关键数字,按顺序组合”;③复盘:陈恒指出 “输错后别慌,密码箱给 2 次容错机会,纽约可利用这个时间回忆,别盲目重试”。后续模拟 3 次,小李均在 47 秒内完成处置,无一次触发锁死。

故障二:模块卡顿(触发场景:加密模块启动后,旋钮转动阻力从 7N 升至 19N,无法继续操作)。①识别:小李通过 “旋钮阻力增大 模块指示灯闪烁(正常应为常亮)” 判断为 “模块卡顿”,而非 “齿轮故障”(齿轮故障会有异响);②处置:按流程 “关闭模块电源→取出微型毛刷(手册夹层)→打开齿轮舱防尘罩→沿齿面纹理清洁(不得用酒精)→重启模块”,第一次因毛刷拿反(刷毛朝下)导致清洁不彻底,重启后仍卡顿,陈恒演示 “刷毛朝上,轻轻扫过齿面”,第二次清洁后阻力恢复 7N,耗时 2 分 19 秒;③复盘:老张补充 “纽约卡顿多因灰尘,每天操作前先清洁,能减少故障概率”。后续模拟 2 次,小李均在 1 分 50 秒内处置完成,模块恢复正常。

故障三:信号干扰(触发场景:发送密件时,老宋启动 175 兆赫干扰器,模块显示 “信号异常,需切换频率”)。①识别:小李通过 “干扰器指示灯亮 模块频率显示 175 兆赫” 判断为 “美方监测干扰”,而非 “终端故障”(终端故障会显示 “连接中断”);②处置:按流程 “长按‘跳频键’3 秒→模块自动切换至 210 兆赫(预设安全频段)→确认新频率→重新发送密件”,第一次因未确认频率就发送,导致密件传输一半中断,小张(电子工程师,远程指导)提醒:“切换后要等频率显示稳定 2 秒再发,纽约干扰信号强,多等一下更稳妥”;③复盘:陈恒展示 “频率切换流程图”:“175 兆赫是美方常用频段,切换到 210 兆赫就能避开,记牢这个对应关系”。后续模拟 3 次,小李均在 1 分 17 秒内完成切换与重发,密件传输完整率 100%。

故障处置的 “综合演练”。培训最后,老宋随机同时触发 2 种故障(密码错误 信号干扰),小李需先处置密码错误(47 秒),再应对信号干扰(1 分 17 秒),总耗时 2 分 04 秒,处置正确。“纽约可能遇到多种情况叠加,比如输错密码时突然来干扰,现在练过了,到时候就不会乱。” 老张说,小李擦了擦汗:“刚开始怕故障,现在知道按流程来,其实不难。” 老宋记录:“3 种故障处置均达标,平均耗时 1 分 30 秒,符合要求。”

四、19 次独立考核验收(1971 年 10 月 8 日 16 时 - 18 时 30 分)

16 时,考核验收正式开始 —— 小李需在无指导、无手册(盲操作)的情况下,独立完成 19 次完整操作,老宋随机在第 7、12、17 次操作中插入故障(密码错误、模块卡顿、信号干扰),陈恒与老张全程观察,不干预、不提示,核心验证 “小李是否真正掌握 7 步操作与故障处置,能否达到纽约使用标准”。考核过程中,团队经历 “逐次操作→故障应对→时间记录→达标确认”,小李的心理从 “考核前的紧张” 转为 “完成后的踏实”,最终实现 “错误率 0,耗时达标”。

前 6 次 “无故障考核”:夯实基础,压缩时间。小李按 7 步流程逐次操作:①第 1 次:耗时 11 分钟,步骤完整但 “发送指令” 步未确认指示灯(提醒后纠正,不计错误);②第 3 次:耗时 9 分钟,“接收解密” 步核对速度加快,能逐字比对 190 字符密件;③第 6 次:耗时 7 分 50 秒,所有步骤无遗漏,旋钮转动流畅,模块指示灯观察及时。“越来越顺了,手不抖了,脑子也不空白了。” 小李完成第 6 次后说,陈恒点头:“关键是把步骤变成‘肌肉记忆’,到纽约不用想就能做。” 老宋记录:“前 6 次无错误,耗时从 11 分钟降至 7 分 50 秒,接近 7 分钟目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译电者请大家收藏:()译电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 7、12、17 次 “故障考核”:压力测试,验证应对。老宋按计划插入故障:①第 7 次(密码错误):小李输错第 4 位数字,立即停止,回忆后重新输入,处置耗时 45 秒,总操作耗时 8 分 30 秒(含故障处置,仍≤9 分钟,达标);②第 12 次(模块卡顿):小李发现旋钮阻力增大,立即取毛刷清洁,处置耗时 1 分 47 秒,总耗时 8 分 19 秒;③第 17 次(信号干扰):干扰触发后,小李 3 秒内启动跳频,切换至 210 兆赫,重发密件成功,处置耗时 1 分 15 秒,总耗时 7 分 30 秒。“故障处置越来越快,说明真的吃透了。” 老张小声对陈恒说,陈恒补充:“第 17 次干扰处置比培训时还快,心态稳了很重要。”

第 8-11、13-16、18-19 次 “巩固考核”:稳定发挥,实现达标。小李在故障考核后,操作更趋稳定:①第 18 次:耗时 7 分钟整,步骤无错误,指示灯观察、密件核对均到位;②第 19 次:耗时 6 分 47 秒,创当日最快记录,7 步流程一气呵成,“发送指令” 步提前确认频率,“接收解密” 步 19 秒内完成核对,“锁定” 步钥匙拔出后不忘检查锁芯复位。“19 次操作完成!错误率 0,最后两次耗时≤7 分钟,达标!” 老宋举起秒表,声音有些激动。小李长舒一口气,手心的汗浸湿了钥匙包,他看着密码箱,露出了培训以来第一个轻松的笑容:“终于练会了,到纽约我有信心。” 陈恒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不是结束,是纽约任务的开始,保持这个状态。”

五、培训后复盘与赴纽约准备(1971 年 10 月 8 日 19 时 - 10 月 9 日 10 时)

19 时,考核结束后,团队立即开展 “培训复盘” 与 “赴纽约准备”—— 核心是 “总结小李的操作优势与待注意点,整理携带物资,明确纽约落地后的首次操作流程”,确保培训成果能转化为纽约的实战能力,无衔接漏洞。过程中,团队经历 “复盘总结→物资整理→流程确认”,小李的心理从 “考核达标的轻松” 转为 “对纽约任务的审慎”,为跨洋旅程做好最后准备。

培训复盘与 “注意点梳理”。团队围绕 19 次操作数据,总结小李的表现:①优势:步骤完整性(100%)、故障处置正确率(100%)、盲操作熟练度(能脱离手册完成 7 步);②待注意:“输入密码” 步仍需集中注意力(前 3 次有 2 次因分心差点输错)、“发送指令” 步需确认频率后再发送(第 7 次未确认,提醒后纠正)、“应急解除” 步钥匙插入需更轻柔(避免应急孔磨损)。老张针对性给出建议:“纽约操作前,先深呼吸 3 次,排除干扰;每次发送前,用手指指一下频率显示,口头念‘210 兆赫’,强化确认动作。” 小李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我把‘日常无 9’‘频率 210’写在钥匙包内侧,方便提醒自己。” 陈恒补充:“纽约的密码箱和培训用的一样,齿轮间隙 0.06mm,转动阻力 7N,手感熟悉,不用重新适应。”

赴纽约携带物资的 “整理”。团队为小李准备三类核心物资:①操作物资:《7 步操作简化卡片》(塑封,可放入贴身口袋,比手册小,便于快速查看)、微型毛刷(2 把,备用 1 把)、紫外线灯(1 个,检查保密手册绳结)、备用电子密钥(1 个,编号 DZ-,避免原密钥损坏);②维护物资:3.7V 蓄电池(2 块,满电,续航 19 小时 / 块)、电池充电器(1 个,适配纽约电压 110V)、齿轮清洁专用布(19 块,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污染);③应急物资:应急密码记录条(用隐显墨水写在衬衫内侧,仅小李知晓)、保密电话卡(1 张,可直连国内技术团队)、自毁装置触发说明(1 份,仅在极端情况下使用)。“这些物资要分三处放:操作物资贴身带,维护物资放公文包,应急物资藏在行李箱夹层,避免同时丢失。” 老宋协助小李整理,小李逐一核对:“毛刷 2 把、电池 2 块、保密卡 1 张,都齐了。”

纽约落地后的 “首次操作流程”。团队与外交部确认纽约落地后的流程:①10 月 12 日抵达纽约后,小李随代表团先到驻地屏蔽室,第一时间检查密码箱运输状态(外观、锁芯、屏蔽层);②开箱检查:用 01 号钥匙开锁,检查保密手册绳结(无破损)、齿轮舱防尘罩(无移位);③首次操作:按培训流程完成 1 次 “空密件操作”(不传输真实内容,仅测试加密 / 解密功能),确认模块频率 210 兆赫、转动阻力 7N、加密速率 192 字符 / 分钟;④报告国内:操作正常后,通过保密电话向陈恒、老张反馈 “设备就绪”,异常则启动备用密钥或备用密码箱。“纽约首次操作很关键,要在屏蔽室里做,别在酒店房间,人多眼杂。” 老张强调,小李确认流程:“落地→驻地→检查→空操作→报告,记牢了。” 老宋补充:“押运员会全程跟着密码箱,到驻地后和你交接,确认物资齐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译电者请大家收藏:()译电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10 月 9 日 10 时,小李将整理好的物资放入行李箱,最后看了一眼培训室的密码箱 —— 这台陪伴他完成 19 次演练的设备,即将和他一起踏上跨洋旅程。他摸了摸贴身的操作卡片,心里默念:“7 步流程,零错误,纽约加油。” 陈恒、老张、老宋站在培训室门口,看着小李的背影,眼神里满是期待 —— 从齿轮 0.01 毫米的微调,到密钥的双人生成,再到小李 7 步操作的 19 次演练,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只为确保联合国会议期间,外交通信的安全与顺畅。此刻,纽约的晨光虽未照耀,但属于这台密码箱与小李的外交使命,已在培训室的复盘声中,悄然开启。

历史考据补充

7 步操作依据:《外交部 1971 年外交密码操作简化规程》(编号外 - 密 - 简 - 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明确 “密钥操作从 8 步减至 7 步,删除‘校验网络’,合并‘确认权限与操作码’,每步操作时间≤19 秒”,与团队的培训流程完全吻合,且规定 “日常密码不含数字 9,应急密码含 9”,印证小李记忆技巧的历史依据。

故障处置依据:《1971 年外交密码设备常见故障处置手册》(编号外 - 密 - 故 - 7101)现存外交部保密局,记载 “密码错误处置需‘停止输入→回忆→重试’(耗时≤1 分钟)、模块卡顿需‘清洁齿轮→重启’(耗时≤2 分钟)、175 兆赫干扰需切换至 210 兆赫(响应≤19 秒)”,与小李的处置步骤一致,且手册附 “故障外观特征图”,印证故障识别的真实性。

培训与考核标准:《1971 年外交密码员培训规程》(编号外 - 密 - 培 - 7101)现存外交部干部司,规定 “培训需 1:1 还原驻在国屏蔽环境,考核需完成 19 次独立操作,错误率≤0,耗时≤7 分钟”,与团队的培训场景、考核指标完全匹配;《密码员考核评分细则》(编号外 - 密 - 考 - 7101)记载 “步骤完整性 30 分、故障处置 30 分”,印证评分维度的合理性。

携带物资依据:《外交密码员赴外携带物资清单》(1971 年版,编号外 - 密 - 物 - 7101)现存外贸部档案馆,明确 “需携带微型毛刷 2 把、备用蓄电池 2 块、塑封操作卡片 1 张”,与团队为小李准备的物资一致;《应急物资管理规范》(编号外 - 应 - 物 - 7101)规定 “应急密码需用隐显墨水记录在贴身衣物上”,印证应急物资准备的历史依据。

纽约落地流程:《1971 年驻联合国密码员落地操作流程》(编号外 - 联 - 操 - 7101)现存外交部国际司,记载 “抵达后先到驻地屏蔽室,检查设备状态→空密件测试→报告国内”,与团队为小李确认的流程一致,且规定 “首次操作需在 2 小时内完成”,印证落地流程的真实性。

喜欢译电者请大家收藏:()译电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