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 > 第1章 两宋遗风 第一节:赵匡胤开国:黄袍加身,定鼎宋朝

中国,这片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老大地,其历史的进程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一个个朝代的兴衰更替,犹如璀璨星河中的繁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这众多的朝代之中,宋朝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繁荣的经济景象以及复杂的政治格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朝,上承五代十国的纷争与动荡,下启元明清的统一与集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不仅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更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深刻的历史启示。而提及宋朝的建立,赵匡胤这一名字无疑是绕不过去的。他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以及果敢的军事行动,成功地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崛起,黄袍加身,开创了宋朝这一崭新的朝代。赵匡胤的开国之举,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引发了强烈的震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赵匡胤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军事熏陶。他目睹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与混乱,深感国家分裂、民不聊生的痛苦。在心中萌生出统一天下、安定民生的伟大抱负。赵匡胤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才华,逐渐在后周军队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将领。他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政治资本。在周世宗柴荣统治时期,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着禁军的指挥权,成为了柴荣麾下最为得力的战将之一。

公元 959 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此时,后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内,幼主年幼,主少国疑,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国外,北方的契丹和北汉对后周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发动进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匡胤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开始暗中联络亲信,策划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兵变。

一、赵匡胤的身世与崛起背景

(一)出身及早期经历

赵匡胤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父赵弘殷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的武将。赵弘殷出身将门,自幼习武,凭借着卓越的武艺和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在赵匡胤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影响深远而持久。赵弘殷不仅注重培养赵匡胤的军事素养,还教导他要胸怀大志,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家庭教育使得赵匡胤自幼便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

赵匡胤青年时期,离开家乡到复州(今湖北天门)投靠父亲的好友董宗本。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后来的谋士郑恩等人物。董宗本在当地的军队中有一定的地位,赵匡胤在这里能够接触到军事训练和战争的实际操作,开始积累人脉和军事经验。他跟随董宗本的军队参与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锻炼了自己的战斗技能和指挥能力。同时,他与郑恩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共同探讨兵法谋略,为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匡胤觉得在董宗本这里难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他离开董宗本,开始了自己的游历经历。他漂泊四方,到过许多地方,见证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在游历过程中,他接触到不同地区的人文风情和军事情况,增长了见识,同时也磨砺了自己的意志。他不断思考如何结束这乱世,建立一个新的秩序,让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二)后周时期的机遇与实力积累

1. 进入后周军队

后周柴荣即位后,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迅速崛起,成为天下最有力的统治者之一。柴荣推行军事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赵匡胤敏锐地察觉到后周的崛起,认为这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在游历生活中的自由,投身到柴荣的军队中,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进入后周军队后,赵匡胤凭借着在游历过程中积累的战斗经验和卓越的个人能力,很快在军队中崭露头角。他积极训练士兵,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参与军事决策,为柴荣出谋划策。在柴荣亲征南唐时,赵匡胤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率领军队冲锋陷阵,攻克了多座南唐的城池,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其功被提拔为殿前都虞候等重要职位,成为了柴荣身边的重要将领。

2. 军事才能的展现与威望的提升

赵匡胤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精通兵法战略。在南唐的多次战役中,他善于利用地形和敌军的弱点,制定出巧妙的作战计划。在一次战役中,敌军占据了一座险要的山地,赵匡胤观察地形后,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他派遣一支小部队诱敌下山,然后利用自己的精锐部队埋伏在两侧的山谷中。当敌军进入伏击圈后,两侧的山谷中突然杀出无数的宋军,敌军顿时大乱,死伤惨重。赵匡胤率领军队乘胜追击,一举攻克了这座山地,展示了他的军事智慧和指挥才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请大家收藏:()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柴荣的赏识和重用下,赵匡胤的威望在军中迅速提升。他对待士兵关爱有加,关心他们的生活和疾苦,赢得了士兵们的衷心拥护。同时,他善于结交人才,招揽了一批忠诚且有才华的将领和士兵,如石守信、王审琦等,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这些人物在赵匡胤后来的开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和坚定支持者。

二、陈桥兵变

(一)兵变起因

1. 五代十国末期的政治格局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各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频繁发动战争,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到了五代十国末期,这种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各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战争不断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渴望和平与统一,希望能够结束这动荡不安的局面。

2. 后周幼主即位与主少国疑

公元 959 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柴宗训即位时还是一个孩子,无法独立处理国家事务,朝政大权掌握在权臣手中。这一局面使得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各方势力都想掌控朝政,掌握国家的命运。主少国疑的局面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3. 赵匡胤及其势力集团对后周政权态度的转变

随着后周局势的日益动荡,赵匡胤及其势力集团开始重新审视后周政权的稳定性。他们认为,后周政权在幼主即位的情况下,很难维持长久。同时,在长期的战争中,赵匡胤的势力集团不断壮大,他逐渐对权力产生了更大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及其势力集团认为,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而柴宗训身边的权臣,如范质等人,虽然对赵匡胤的势力有所忌惮,但却未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4. 社会舆论和民众对统一和平的渴望

在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社会舆论普遍渴望和平与统一。民众希望能够结束战乱,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这种舆论氛围为赵匡胤发动兵变提供了一种政治资本。赵匡胤可以打着为民众谋福祉、实现统一和平的旗号,发动兵变,夺取政权,从而赢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5. 策划与准备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赵匡胤决定发动兵变。他在部下的支持下,开始秘密策划兵变的具体事宜。赵普、赵匡义等谋士在策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研究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制定了一套周密的兵变计划。他们决定利用赵匡胤出兵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的时机,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二)兵变过程

1. 兵变前的准备

赵匡胤接到出兵抵御契丹和北汉联军的命令后,率军北上。在行军途中,赵匡胤表面上按兵不动,暗中却与部下密谋兵变之事。他派遣亲信将领传达兵变的计划和要求,让将领们在军队中做好发动兵变的准备工作。将领们按照赵匡胤的指示,秘密召集士兵,传达命令,确保全军将士都了解兵变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赵普等人开始在军中散布言论,鼓动将士们拥立赵匡胤为皇帝。他们利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谶语和谣言,渲染赵匡胤是真命天子,只有他能够统一天下,结束战乱。这些言论在军队中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士兵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些忠诚于赵匡胤的将领也开始带头呼应,表示愿意拥立赵匡胤为皇帝。

2. 黄袍加身

公元 960 年正月初一,据说契丹和北汉联军入侵边境的消息传到开封。大臣们慌忙派遣赵匡胤率领军队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时停驻下来。当晚,赵普、赵匡义等人在赵匡胤的默许下,开始在军中制造舆论。他们让将士们相互传言,说现在皇帝年幼,我们为国出力,却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功劳。如果能够立一位有能力的将领为皇帝,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今后也能享受荣华富贵。

这些传言在军队中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士兵们的共鸣。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拥立赵匡胤为皇帝。于是,将士们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高呼万岁,正式拥立他为皇帝。这一事件被称为“陈桥兵变”。

在黄袍加身的过程中,赵匡胤表现得非常淡定和从容。他先是假意推辞,说自己无德无能,不敢接受如此大任。但将士们纷纷表示,他们是真心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希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才“勉强”接受了众人的拥戴。

3. 回师开封

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后,将士们迅速整顿军队,向开封进发。赵匡胤率领军队返回开封,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开封的守将石守信、王审琦等,都是赵匡胤的亲信,他们早已做好了内应的准备。当赵匡胤的军队抵达开封城下时,石守信等将领打开城门,迎接赵匡胤入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请大家收藏:()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匡胤进入开封后,范质等大臣无奈之中承认了赵匡胤的皇帝地位。赵匡胤顺利登上皇位,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这标志着宋朝的正式建立。

(三)兵变结果:建立宋朝

1. 政权平稳过渡

赵匡胤登上皇位后,为了稳定新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首先对后周旧臣进行了安抚,保留了后周部分官员的职位和待遇,让他们在宋朝继续任职。这显示了赵匡胤的宽容和智慧,避免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和政治动荡。同时,他还对新政权内部的官员进行了调整和任命,让自己的亲信和部下担任重要职位,确保了政权的稳定。

2. 宋朝的建立对历史的影响

赵匡胤建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宋朝的建立,为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定鼎宋朝后的举措

(一)巩固政权

1. 加强中央集权

(1)军事方面

-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了一种非常温和而巧妙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他设宴邀请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饮酒,在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对他们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但是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自在。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听了,忙问其故。赵匡胤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出了赵匡胤的话外之音,纷纷表示愿意交出兵权,回家养老。于是,赵匡胤赏赐给他们大量金银财宝和土地,解除了他们的兵权。这一举措消除了武将拥兵自重的隐患,使中央对军事力量有了更有效的控制。

- 改革军事制度:赵匡胤实行更戍法,让禁军将领定期轮换驻地,士兵也经常调动,从而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这样一来,将领与士兵之间的感情难以建立,可以有效防止将领私自拥兵叛乱。同时,他还对军事编制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和监督。例如,设立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三个机构,分别统领不同的军队,相互制约,确保军事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

(2)行政机构方面

- 加强三省六部的职能:赵匡胤对三省六部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和加强。他提高了三省六部在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方面的地位和权力,使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例如,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之间相互制约,共同为皇帝服务。

- 削弱地方权力: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坐大,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弱地方权力。他在地方设置通判,与知州相互牵制,监督地方政务。通判有权直接向中央汇报地方情况,对知州的权力形成了有效的制约。此外,他还对地方的财政、司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将地方的财权和司法权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稳定社会秩序

(1)安抚后周旧臣

赵匡胤为了稳定新政权,对后周旧臣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措施。他保留了后周部分官员的职位和待遇,让他们在宋朝继续任职。这些官员在后周时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权力和威望,赵匡胤通过安抚他们,避免了他们对新政权的抵触和反抗。例如,范质、王溥等后周旧臣在新政权中继续担任重要职位,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对宋朝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改善民生

赵匡胤深知民生问题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因此他推行了一些改善民生的政策。他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鼓励垦荒,让农民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在商业方面,他采取措施促进商业的发展,放宽对商业的限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例如,他下令减免农民的部分赋税,开放了一些市场,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稳定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缓和阶级矛盾。

(二)统一战略的规划与初步实施

1. 南征北战的总体战略布局

赵匡胤在统一战略上,采取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他认为,南方各割据政权相对较弱,而北方的北汉有辽国支持,难以轻易攻克。因此,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南方。

在具体部署上,赵匡胤在南方和北方都设立了军事重镇,储备物资和军队,为统一战争做好准备。他派遣得力将领驻守军事重镇,同时加强了对军队的训练和管理。例如,他在开封、洛阳等地设立了军事基地,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和武器装备。他还注重选拔和培养军事人才,为统一战争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2. 南方的初步统一行动

(1)荆湖地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请大家收藏:()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