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 > 第十二章 七擒孟获显智慧:恩威并施,稳固后方

一、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战火纷飞。在这乱世之中,刘备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诸葛亮等一众谋士与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的辅佐下,于益州建立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眷顾刘备太久。在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夷陵之战中,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不听诸葛亮等众人劝阻,贸然兴兵伐吴,却惨遭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经此一役,蜀汉元气大伤,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刘备也在白帝城一病不起,最终含恨而逝,将蜀汉的江山社稷托付给了后主刘禅。

刘禅即位之初,蜀汉朝廷内外交困,局势岌岌可危。朝堂之上,新帝年幼,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老臣们在经历夷陵大败后,士气低落,人心惶惶;新臣们则心怀各异,有的在观望局势,有的试图在新的权力格局中谋取私利。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暗流涌动。而在外部,曹魏政权一直对蜀汉虎视眈眈,不断在边境地区屯兵施压,随时准备挥师南下,一举吞并蜀汉;孙吴政权虽然与蜀汉曾经有过联盟,但在夷陵之战后,双方关系降至冰点,联盟破裂,孙吴也在边境陈兵,对蜀汉形成了潜在的威胁。

在这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趁机发动了大规模叛乱。南中地区,大致涵盖了现今的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一带,这里地势复杂,山川纵横,丛林密布,交通极为不便。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众多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风俗和社会组织。孟获便是南中地区少数民族中的一位杰出首领,他身材魁梧,勇力过人,且极具智谋,在当地少数民族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广泛的影响力。孟获性格豪爽,但也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反抗精神。在他看来,蜀汉政权对南中地区的统治过于严苛,不仅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时常干涉少数民族的内部事务,这让他和当地的百姓深感不满。于是,在蜀汉政权因夷陵之战元气大伤、无暇顾及南方之时,孟获振臂一呼,联合了雍闿、高定等当地势力,发动了叛乱。

叛乱的烽火迅速在南中地区蔓延开来,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响应孟获的号召,一时间,南中地区陷入了一片混乱。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仅对蜀汉在南中的统治机构进行了残酷的破坏,还对当地的汉族百姓进行了大肆的屠杀和掠夺,使得南方边境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这场叛乱不仅严重威胁到了蜀汉政权的统治根基,还让刚刚经历夷陵大败的蜀汉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

南中地区对于蜀汉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经济角度来看,南中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盛产金、银、铜、铁等金属矿产,这些都是铸造货币、打造兵器的重要原料,对于蜀汉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建设至关重要。此外,南中还盛产耕牛、战马等牲畜,耕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劳动力,战马则是蜀汉骑兵的重要装备来源。南中地区的丰富物产,为蜀汉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持,是蜀汉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军事战略上,南中地区是蜀汉的南方屏障,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如果南中地区落入他人之手,蜀汉将失去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曹魏和孙吴很可能会利用南中地区作为跳板,对蜀汉发动进攻,这将使蜀汉的国防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而且,南中地区地形复杂,少数民族部落众多,若不能有效控制,这些部落很可能会被外部势力利用,成为蜀汉内部的不稳定因素,随时可能引发新的叛乱。

更为重要的是,南方的稳定对于蜀汉的民心士气有着极大的影响。蜀汉政权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口号,试图凝聚天下人心。然而,南中地区的叛乱却让蜀汉百姓看到了政权的脆弱和无力,这无疑会动摇百姓对蜀汉政权的信心。如果不能及时平定叛乱,恢复南方的稳定,蜀汉内部很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动荡和不安,这对于蜀汉的长治久安是极为不利的。

诸葛亮,这位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远见卓识,深知南中地区的重要性。他明白,只有尽快平定南中叛乱,才能稳固蜀汉的大后方,为日后的北伐曹魏计划创造有利条件。于是,在经过一番精心的筹备之后,诸葛亮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展开一场平定南中叛乱的征程。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智慧与人心的博弈。

二、首次擒获

诸葛亮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蜀军,一路跋山涉水,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南中地区。孟获得知蜀军前来,心中虽然有些忌惮,但他仗着自己对本地地形的熟悉,还有手下蛮兵的勇猛,一开始并没有把蜀军放在眼里。他对手下说:“这些蜀军远道而来,肯定不熟悉我们这儿的情况,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孟获的军队主要由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组成,这些蛮兵们自幼在山林中长大,擅长山地作战,他们身形矫健,行动敏捷,且个个勇猛无畏,悍不畏死。他们使用的武器大多是长刀、标枪和盾牌,作战风格极为凶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请大家收藏:()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双方军队在南中某地首次遭遇。战场上,战鼓擂响,喊杀声震天。孟获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手持长刀,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蛮兵们也都士气高昂,呐喊着向蜀军冲去。孟获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相信,凭借着自己军队的勇猛和对地形的熟悉,一定能够打败蜀军。诸葛亮站在高处,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局势。他身着一袭长袍,手持羽扇,神色镇定自若,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早就料到孟获会轻敌,于是巧用诱敌之计。他安排蜀军佯装败退,士兵们丢盔弃甲,做出一副狼狈逃窜的样子。

孟获看到蜀军如此不堪一击,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哈哈大笑,喊道:“追!别让他们跑了!”便带着蛮兵们不顾一切地追了上去。可是,孟获不知道,他正一步步地走进诸葛亮预设的包围圈。当孟获的军队深入到一片山谷时,突然四周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原来,诸葛亮早已在这里设下了伏兵。蜀军从四面八方涌出,将孟获的军队团团围住。孟获这才意识到自己中计了,但他并没有慌乱,他带领着蛮兵们奋力抵抗。

蛮兵们虽然勇猛,但蜀军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蜀军的士兵们手持长枪、大刀,紧密配合,组成了坚固的战阵。他们在诸葛亮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向蛮兵们发起攻击。孟获骑着马,在战场上左冲右突,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他的长刀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蜀军纷纷避让。然而,蜀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孟获的蛮兵们渐渐抵挡不住。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孟获虽然勇猛,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蜀军生擒。

他被押到诸葛亮面前时,还一脸不服气,嘴里嘟囔着:“这次是我中了你的诡计,不算本事,有本事你放我回去,我们再决一死战!”诸葛亮看着孟获,微微一笑,他并没有因为孟获的无礼而生气,反而对孟获的勇猛和直率产生了一丝敬佩。诸葛亮亲自为孟获松绑,还好酒好菜招待他。诸葛亮耐心地劝说孟获归降,他向孟获阐述了蜀汉的政策和对南中地区的期望,希望孟获能够放下成见,共同为蜀汉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可孟获却梗着脖子,坚决不服。他认为自己是因为中了诡计才被擒,并不是真的打不过蜀军。诸葛亮见他如此倔强,便笑着说:“既然你不服,那我就放你回去,你整顿好军队,我们再好好打一场。”孟获听后,十分惊讶,他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如此大度。他带着疑惑和不甘,离开了蜀军大营,准备回去重新整顿军队,与诸葛亮再次一决高下。

三、二次到六次擒放

孟获被放回后,立刻着手重新整顿军队。他深知蜀军的厉害,这次不敢再轻敌了。他召集了各部落的首领,重新部署兵力,加强了防御工事。他利用南中地区复杂的地形,在山谷、河流等险要之处设下了重重埋伏,还在军营周围设置了鹿砦、陷阱等障碍物,以防蜀军偷袭。他心想:“这次我看你诸葛亮还怎么打败我!”孟获还积极扩充军队,他动员了更多的少数民族青年加入他的队伍,这些新兵们虽然缺乏战斗经验,但他们对孟获忠心耿耿,且个个都有着强烈的战斗**。孟获对这些新兵进行了简单的训练,教授他们一些基本的战斗技巧和战术。

诸葛亮得知孟获的布置后,并没有急于进攻。他深知南中地区地形复杂,少数民族军队作战风格独特,如果贸然进攻,很可能会陷入困境。于是,他派了大量的侦察兵,深入南中地区,详细了解当地的地形、气候以及敌军的部署情况。同时,诸葛亮还积极开展情报工作,他利用当地的汉族百姓和一些与孟获有矛盾的少数民族部落,收集孟获军队的内部情报,以便制定更加周密的作战计划。

经过一番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诸葛亮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方案。他派军绕道敌后,对孟获的军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蜀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沿着一条隐蔽的山路,悄悄地绕到了孟获军营的后方。他们在深夜发动突然袭击,点燃了孟获军营的粮草和营帐。一时间,孟获的军营内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孟获的军队顿时陷入了混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与此同时,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从正面发起进攻。蜀军士气高昂,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孟获的军队。孟获虽然奋力抵抗,但在蜀军的前后夹击下,他的军队很快就土崩瓦解。孟获再次被擒。

可他还是不服,他对诸葛亮说:“这次是你偷袭得手,有本事我们光明正大地再打一场!”诸葛亮看着孟获,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再次放孟获回去。此后,孟获又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抵抗蜀军。他联合其他部落,壮大自己的力量。他与一些实力较强的少数民族部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蜀军。这些部落各自派出精锐部队,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联军。孟获还利用毒泉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来阻挡蜀军的前进。在南中地区,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毒泉,泉水含有剧毒,人畜饮用后会立即中毒身亡。孟获派人在蜀军可能经过的道路上设置了毒泉陷阱,试图以此来阻止蜀军的进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请大家收藏:()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有一次,蜀军不小心误饮了毒泉的水,许多士兵都中毒身亡,情况十分危急。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四处寻访当地的百姓,终于找到了解毒的方法。他命人采集了一种名为“薤叶芸香”的草药,让中毒的士兵服用,很快就解除了士兵们的毒性。诸葛亮见招拆招,每次都成功化解了孟获的抵抗,并擒住了他。但诸葛亮始终秉持着收服人心的策略,不急于彻底击败孟获,而是一次次地将他释放。

这期间,蜀军与南中军队多次激烈战斗,双方都有不少伤亡。孟获的抵抗也越来越顽强,他不断改进战术,加强军队的训练。他还利用南中地区的地形优势,与蜀军展开了游击战。他带领着军队在山林中穿梭,不时地对蜀军进行偷袭,然后迅速撤离。蜀军常常被孟获的游击战搞得疲惫不堪,防不胜防。但诸葛亮的耐心和智慧,让孟获心中的疑惑和敬佩也越来越多。孟获开始思考,诸葛亮为什么总是擒住他又放他回去?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孟获的内心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对诸葛亮的态度也逐渐从最初的不服和敌视,转变为了好奇和敬佩。

四、第七次擒获与归降

孟获接连六次被擒又被放,他心中既恼怒又有些疑惑。他不甘心就这样被诸葛亮打败,于是四处寻找援兵。这一次,他请来了乌戈国的藤甲军助阵。乌戈国位于南中地区的偏远之处,这里的人民以藤甲为衣,擅长制作藤甲。藤甲军身穿用藤条浸泡油后制成的铠甲,这种铠甲刀枪不入,十分厉害。藤甲军的士兵们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他们手持长刀和盾牌,作战风格极为凶悍。他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不惧生死,是一支非常强大的战斗力量。

蜀军与藤甲军初次交战时,吃了大亏。士兵们的刀枪刺在藤甲上,根本无法造成伤害,而藤甲军的武器却能轻易地伤到蜀军。诸葛亮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忧虑。他知道,如果不能想出破解藤甲军的办法,这场战争将会非常艰难。于是,诸葛亮开始仔细研究藤甲军的特点。他发现,藤甲虽然坚固,但却怕火。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计策。

诸葛亮派人在山谷中设下埋伏,将大量的易燃物堆积在山谷中。然后,他故意派少量蜀军去引诱藤甲军进入山谷。孟获看到蜀军人数不多,以为又有机会了,便带着藤甲军追了进去。当藤甲军全部进入山谷后,诸葛亮一声令下,蜀军点燃了易燃物。一时间,山谷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藤甲军的藤甲遇火即燃,士兵们被烧得四处逃窜,惨叫声不绝于耳。孟获见大势已去,想要突围,但被蜀军重重包围,第七次被擒。

这一次,孟获被押到诸葛亮面前时,他的眼神中不再有之前的倔强和不服,而是充满了敬佩。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心悦诚服地说:“丞相天威,南人再也不敢反叛了!”诸葛亮见孟获终于真心归降,十分高兴。他扶起孟获,对他好言抚慰,并让他继续管理南中地区。诸葛亮深知,孟获在南中地区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只有让他真心归降,才能真正稳定南中地区。在孟获的影响下,南中各部落纷纷归顺,诸葛亮顺利平定了南中地区。

五、深远影响

南中地区的稳定,给蜀汉带来了诸多好处。从蜀汉统治角度来看,南中丰富的物资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往蜀汉内地。金、银等金属为蜀汉铸造货币和打造兵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使得蜀汉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耕牛、战马等牲畜则极大地充实了蜀汉的农业和军事力量。南中地区的耕牛为蜀汉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战马则充实了蜀汉的骑兵部队,提高了蜀汉军队的战斗力。而且,南中地区还为蜀汉提供了大量的兵源,这些士兵熟悉当地地形,作战勇猛,成为了蜀汉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大大增强了蜀汉的国力,为诸葛亮后续的北伐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民族关系方面,诸葛亮对孟获的恩威并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没有采取一味镇压的手段,而是通过七擒七纵,让孟获心服口服。这种做法促进了蜀汉与南中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蜀汉的文化、技术逐渐传入南中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发展。汉族的农耕技术、手工业技术等传入南中,使得南中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南中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也被带入蜀汉,丰富了蜀汉的文化内涵。双方百姓开始相互往来,互通有无,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为民族和谐共处树立了典范。

七擒孟获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它生动地展现了诸葛亮的卓越智慧和军事才能,被后世广泛传颂。这个故事不仅在民间口口相传,还被写入各种史书、文学作品中。它对中**事文化和智慧谋略的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运用智慧,以柔克刚,以智取胜。它让人们明白,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和人心的博弈。只有赢得人心,才能真正赢得战争的胜利,实现长治久安。

喜欢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请大家收藏:()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