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5章 耶律延寿女:可汗,你看这稻穗多好看

第五章 耶律延寿女:可汗,你看这稻穗多好看

显德七年三月十二·汴梁城郊稻田

马车碾过汴梁外城的青石板路时,耶律延寿女扒着车窗的手突然顿住——远处的田垄像铺展开的绿绸,一望无际的稻苗在春风里晃出细碎的浪,比独石口的小块农田阔气了十倍不止,田埂上的农妇弯腰插秧,衣角沾着的泥水都透着鲜活。

“观音女姐姐,你快看!是大稻田!”她拽着耶律观音女的衣袖蹦起来,金步摇撞得叮当响,怀里的草筐差点翻倒,“比农妇奶奶说的还要大!真的有小鸭子!”

车外传来李谷的笑声,他骑着马走在马车侧旁,花白的胡须在风里飘着:“公主别急,前面就是皇家劝农苑,那里的稻苗是陛下特意让人从江南引来的良种,长得更壮实。”

耶律观音女放下手里的《论语》,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远处的汴梁城墙巍峨耸立,青灰色的砖缝里冒出新绿的草芽,城门口的商贩推着粮车往来,吆喝声混着马蹄声,比上京的市集热闹几分。她指尖划过书页上“邦有道,不废”的字样,心里忽然懂了李谷信里“愿安稳过日子的人”是什么模样。

马车在劝农苑的木栅门外停下,耶律敌烈带着侍卫守在门外,警惕地扫视着四周——韩通派来的禁军早已在此布防,银甲在日光里闪着光,却没有半分敌意,反而有人笑着朝延寿女手里的草筐点头。

“两位公主,陛下已在苑内等候。”内侍省的小太监碎步跑来,躬身行礼时瞥见延寿女的粉襦裙,眼睛亮了亮,“娘娘特意让人备了新摘的桃花,插在殿里呢。”

耶律观音女牵着延寿女的手往里走,脚下的泥土软乎乎的,沾得襦裙下摆都是泥点,延寿女却毫不在意,目光始终黏在田垄里的稻苗上。转过一道竹篱,忽然看见个穿着明黄小袍的孩童,正蹲在田埂上,跟着老农学捆秧苗,发髻上还别着朵粉桃花——正是后周幼帝柴宗训。

“你就是汴梁的小公子吗?”延寿女率先跑过去,把草筐举到他面前,“我是耶律延寿女,这是我编的草筐,给你装秧苗用!”

柴宗训愣了愣,随即露出笑容,手里还攥着半截草绳:“我叫柴宗训,谢谢你的草筐,比我编的结实多了。你看,这稻苗是昨天刚插的,老农说秋天能结好多稻穗。”

耶律观音女走上前,屈膝行礼:“辽耶律观音女,见过陛下。”

“姐姐快起来!”柴宗训连忙扶住她,指着田边的石桌,“母后让宫女备了蜜水,我们去那边坐,我给你们看我画的稻田图。”

石桌上摆着个青瓷罐,蜜水的甜香混着稻苗的清香漫开来。柴宗训从袖中掏出张画纸,上面用炭笔画着歪歪扭扭的稻田,田埂上画着三个小人,手里都拿着草筐,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一起种稻子”。

“这是我,这是你,这是观音女姐姐。”他指着小人解释,眼神亮晶晶的,“母后说,要是辽和后周一直好好的,每年春天我们都能一起看稻苗。”

耶律延寿女凑过去,用指尖点着画里的稻田:“等秋天稻穗熟了,我们可以编大草筐装稻子,父汗说辽的皮毛能换好多粮草,到时候我们换了粮草,就能种更多稻子了。”

耶律观音女看着两个孩子趴在石桌上聊得投机,指尖轻轻叩了叩《论语》。不远处,老农正给禁军讲解插秧的技巧,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没有刀枪相向的紧张,只有春日里的平和——这正是她在书里读到的“四海升平”的模样。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韩通身着银甲策马而来,手里举着个布包:“公主,辽王派使者送来了书信,还有些上京的特产。”

耶律观音女接过书信,见耶律璟的字迹依旧刚硬,却在末尾加了句“延寿女的襦裙够穿吗?缺什么让韩通送”,忍不住弯了嘴角。布包里装着两匹雪白的狐皮,还有些晒干的野果,正是延寿女爱吃的。

“父汗是不是想我们啦?”延寿女抓起一把野果,塞了两颗给柴宗训,“等我们回去,要把稻田画给父汗看,告诉他汴梁的稻穗能长好长。”

柴宗训立刻接话:“我让内侍省装些稻种,你们带回去给辽王殿下,让辽的百姓也种上汴梁的稻子,秋天就能收获好多粮食,就不用打仗抢粮草了。”

耶律观音女心里一动,抬头看向韩通:“韩将军,若后周愿与辽互通稻种、共享农事,燕云的百姓既能吃饱饭,边境自然能安稳。”

韩通眼神微动,颔首道:“公主所言极是,此事我已禀明太后,太后说待两位公主返程时,必备上最好的稻种,再派两名老农随往,教辽人耕种之法。”

接下来的几日,耶律观音女跟着李谷去了汴梁的织坊和书院。织坊里的织机果然比上京的精巧,织出的锦缎上绣着缠枝莲,与延寿女襦裙上的花样相似;书院里的儒生捧着经书诵读,见她拿着《论语》,便主动与她探讨“和为贵”的道理,没有半分轻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耶律延寿女则天天跟着柴宗训去劝农苑,跟着老农学编草筐、看小鸭子游水,有时还会帮着浇秧苗,襦裙上的泥点越来越多,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亮。柴宗训给她讲汴梁的元宵灯会,说灯会上有兔子灯、龙灯,还能吃甜糯的元宵;她则给柴宗训讲上京的赛马会,说草原上的马跑得比风还快,能捡到天上掉下来的流云。

十日的时光转瞬即逝,离别的那日,柴宗训抱着个陶罐赶来,里面装满了饱满的稻种:“这是最好的‘占城稻’,种下去三个月就能熟。我画了张插秧图,贴在罐子里了,你们照着图种就行。”

耶律延寿女接过陶罐,把编好的大草筐塞给他:“这个给你装稻穗,等秋天熟了,你要给我写信,说稻穗长多高了。”

“我会的!”柴宗训用力点头,又从发髻上摘下那朵桃花,别在她的发间,“桃花开的时候,你们要再来呀。”

马车驶出汴梁城时,耶律延寿女扒着车窗回望,见柴宗训还站在城门口挥手,手里举着她编的草筐。风里的桃花香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稻种的清香,她把陶罐抱在怀里,轻声说:“观音女姐姐,父汗一定会喜欢这稻种的。”

耶律观音女翻开《论语》,里面夹着张纸条,是柴宗训写的“和为贵”,字迹虽稚嫩,却力透纸背。她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回去要如何跟耶律璟说,如何让辽和后周的稻苗,都能在春天里好好生长。

四月初,辽上京的城门外,耶律璟亲自策马等候。远远望见装饰着银铃的马车驶来,他立刻迎了上去。车门掀开,耶律延寿女抱着个陶罐跳下来,头发上还别着枯萎的桃花,脸上满是泥点,却笑得格外灿烂。

“父汗!”她举起陶罐,“你看!这是汴梁的稻种,能长好长的稻穗!柴宗训说种下去三个月就能熟,我们种了就能有好多粮食!”

耶律璟接过陶罐,指尖触到冰凉的瓷面,又看了看女儿发间的桃花,眼神瞬间柔和下来。耶律观音女跟在后面下车,手里捧着《论语》和一卷书册:“可汗,这是后周的农事书,还有柴宗训陛下画的插秧图。后周愿与辽互通稻种、派老农教耕种,还说每月互市再加五万斤粮草,只求边境安稳。”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汴梁的百姓都盼着和平,柴宗训陛下说,想每年春天和延寿女一起看稻苗。臣女以为,比起刀枪,稻种和草筐,更能让契丹安稳。”

耶律璟打开陶罐,里面的稻种饱满鲜亮,罐壁上贴着张画纸,画着三个小人在稻田里插秧,旁边写着“一起种稻子”。他抬头望向南方,仿佛能看见汴梁城郊的绿苗,看见两个孩子趴在石桌上聊天的模样。

风里带着草原的暖意,远处的春耕田里,牧民们正忙着翻地。耶律璟握紧陶罐,忽然笑了,伸手摸了摸耶律延寿女的头:“好,就听你们的。让使者告诉后周,稻种我们收下了,老农也请他们派来,互市的粮草,我让人多备些皮毛来换。”

耶律延寿女欢呼起来,抱着耶律璟的胳膊蹦跳:“父汗,等稻种长出稻穗,我们要请柴宗训来辽看!我要告诉他,辽的稻田也能长好长的稻穗!”

耶律璟望着女儿亮晶晶的眼睛,又看了看观音女手里的《论语》,忽然觉得,那些汉人的书里,确实藏着比弯刀更管用的道理。他翻身上马,接过陶罐递给身后的侍卫:“走,回宫!把稻种分给各部落,让老农教他们种——今年秋天,我要看看汴梁的稻穗,在辽的土地上长得有多好看。”

马蹄踏过草原,银铃声渐渐远去。春风里,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稻种的清香漫开来,辽上京的炊烟与汴梁城郊的烟色,仿佛在天际连成了一片。耶律观音女望着前方耶律璟的背影,握紧了手里的《论语》——她知道,这场跨越南北的春天之约,才刚刚开始。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