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27章 郭皇后:夫君,你做的太棒了。那后周那边怎么办?

郭皇后:夫君,你做的太棒了。那后周那边怎么办?

郭皇后刚吩咐完内侍备御寒衣物,转身回书房时,正见刘钧对着舆图出神,指尖还在“晋州”与“汴梁”之间轻轻摩挲。她走上前,从身后轻轻拢住他的手臂,下巴抵在他肩头,声音里带着笑意:“夫君这步棋走得太妙了,辽人和符太后都跟着咱们的节奏走,连我都要佩服你。”

刘钧反手握住她的手,指尖蹭过她微凉的指腹:“这都是你帮朕捋清了头绪,不然朕还陷在‘忘恩负义’的圈子里打转。”他顿了顿,语气沉了些,“不过你刚问的是后周那边——符太后撤了一名监军,却拖着互市不松口,显然还是信不过咱们。得再添把火,让她彻底放下戒心,也让赵匡胤更难翻身。”

郭皇后直起身,看着舆图上的汾州:“夫君是想让刘继业在汾州边界露个面?让后周的斥候看见咱们的兵马,好给符太后送份‘定心丸’?”

“正是。”刘钧指尖点在汾州城郊的位置,“让刘继业派一支轻骑在汾州以西的官道上巡弋,故意让后周的人瞧见,就说‘北汉兵马已到,专等监军撤走便袭辽军后路’。符太后见了,才会真信咱们的诚意,说不定还会主动催赵匡胤进兵——她越急,赵匡胤的处境就越难。”

话音刚落,内侍再次进来禀报,说汴梁细作又传了急报,附带着一封符太后给北汉使者的密函抄件。刘钧展开一看,眉头微挑:“符太后果然心急,说只要北汉出兵,待击退辽军,不仅开放晋州互市,还愿归还世宗年间夺的石州之地。”

“石州?”郭皇后眼中闪过惊喜,“那可是先父当年丢的重镇,若能拿回来,既能安抚朝堂老臣,又能扩充边境防线。”

“但她没提撤完剩下的监军。”刘钧将密函放在案上,语气里带着几分冷然,“她是想让咱们先出力,再慢慢兑现承诺。不过也好,正好借着石州的由头,再拖她几日——等赵匡胤和辽军真刀真枪打起来,她才会知道,北汉的筹码有多重要。”

郭皇后笑着点头,刚要再说些什么,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内侍匆匆来报,说刘继业已点齐五千精兵在城外候命,只等陛下最后的旨意。刘钧走到殿门口,望着远处校场方向扬起的烟尘,深吸一口气:“告诉刘将军,按计划行事,守住山谷,见机而动——北汉的生机,就握在他手里了。”

内侍领命而去,郭皇后走到他身边,望着天边渐沉的暮色:“夫君,后周那边的戏,该轮到他们唱了。”

刘钧转头看她,眼中满是默契:“是啊,咱们且看戏就好。”

后周·汴梁·皇宫偏殿

符太后捏着北汉使者送来的回函,指尖因用力而泛白,鎏金的信纸边缘被掐出几道折痕。殿内烛火摇曳,映得她脸色比素日更显苍白,连鬓边的珍珠步摇都随着细微的颤抖轻轻晃动。

“北汉兵马真的到了汾州?”她抬眼看向站在阶下的枢密使魏仁浦,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急切。

魏仁浦躬身回话,语气却很审慎:“回太后,斥候确实在汾州以西见了北汉的轻骑,约莫有三百余人,打着‘刘’字旗号,在官道上巡弋了半个时辰才撤去。刘继业的将旗也隐约可见,不像是假的。”

符太后松了口气,靠在铺着软垫的御座上,指尖轻轻敲着扶手。三日来,她几乎没合过眼——赵匡胤带着殿前司主力离了汴梁,京城里“点检做天子”的流言就没断过,韩通虽调动了侍卫亲军守城门,可石守信、王审琦那些赵匡胤的亲信还在京中,谁也说不清他们会不会突然发难。更让她揪心的是辽军,细作来报说辽王已派五万骑兵南下,先锋离晋州只剩百余里,若赵匡胤挡不住,辽军转瞬就能兵临汴梁。

“北汉人要咱们先撤完剩下的监军,才肯袭辽军后路。”符太后拿起另一封密函,眉头又皱了起来,“还提了石州的事,说要见了地盘,才信咱们的诚意。”

魏仁浦沉吟片刻:“太后,北汉向来谨慎,当年世祖刘崇在高平吃了大亏,他们对后周本就多有提防。如今肯出兵,已是难得,撤监军之事……或许可以再让一步?反正剩下的两个监军,一个是文臣,一个是韩将军的人,未必能真掣肘赵匡胤。”

“不行。”符太后立刻否决,眼底闪过一丝狠厉,“赵匡胤狼子野心,柴荣在时还能压得住他,如今恭帝年幼,他手里又握着重兵,若没了监军盯着,他要是转头回师汴梁,谁能挡得住?”

她这话不是多虑。显德六年柴荣病重时,曾突然罢免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改任赵匡胤接任,当时她就觉得蹊跷,后来才听说柴荣得了个“点检做天子”的木牌,疑心张永德有异心。可她没想到,赵匡胤比张永德更难对付——此人在军中经营多年,“义社十兄弟”遍布殿前司,连韩通都私下提醒她“赵匡胤不可不防”。这次派他去晋州,与其说是御敌,不如说是把他调出汴梁,借辽人的手耗他的实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正说着,殿外传来内侍的声音:“太后,晋州急报,赵点检派人送信来了!”

符太后猛地坐直身子:“快呈上来!”

信使被带进来时,盔甲上还沾着尘土,显然是日夜兼程赶来的。他跪在地上,双手高举信笺:“启禀太后,赵点检率部已至晋州城郊,辽军先锋昨日已在城北三十里扎营,北汉兵马迟迟未动,赵点检请太后速派援军,否则晋州恐难守住!”

符太后展开信笺,赵匡胤的字迹力透纸背,字里行间满是急切,说辽军攻势凶猛,殿前司连日赶路兵疲马乏,监军又处处掣肘,若再无援军,只能“死战殉国”。可她看着信,心里却冷笑——赵匡胤分明是想借辽军的势逼她增兵,增的兵若是他的亲信,岂不是让他更难控制?

“援军?”符太后放下信笺,语气冷淡,“韩将军的侍卫亲军要守汴梁,京中已无兵可派。告诉赵点检,北汉已答应袭扰辽军后路,让他再撑几日,待北汉出兵,辽军自会退兵。”

信使急了:“太后,辽军有五万人,殿前司只有三万,怎么撑得住?赵点检说,监军张昭远处处阻挠,不让他主动出击,再这样下去……”

“够了!”符太后厉声打断他,“赵点检是大周的点检,守不住晋州,是他失职!让他自己想办法,若连辽军都挡不住,朕留他何用?”

信使吓得不敢再言,磕了个头便退了出去。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烛火噼啪作响,映得符太后的影子在墙上忽大忽小。

魏仁浦看着她紧绷的侧脸,小心翼翼地开口:“太后,赵匡胤若真败了,辽军南下,汴梁可就危险了。不如……真让北汉出兵?撤了剩下的监军,再许他们石州,也未尝不可。”

符太后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你以为朕不想让北汉出兵?可北汉人要是和赵匡胤勾结怎么办?他们一个在晋州,一个在太原,要是联手反周,咱们更没活路。”她顿了顿,指尖划过御座扶手上的雕花,“再等等,等辽军和赵匡胤真打起来,看看北汉到底帮谁。若是北汉真袭辽军后路,再撤监军、给石州不迟;若是他们按兵不动,那赵匡胤败了,北汉也讨不到好——辽人迟早会吞了他们。”

魏仁浦叹了口气,不再多言。他知道,符太后这是在赌,赌北汉不敢得罪后周,赌赵匡胤能撑到北汉出兵,更赌自己能掌控住这盘乱棋。可这乱世里的棋局,从来都由不得棋手完全做主。

符太后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夜风带着寒意灌进来,吹得她打了个寒颤。远处的宫墙黑沉沉的,像一头蛰伏的巨兽,京城里的流言还在隐约流传,赵匡胤的兵马在晋州浴血,辽军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北汉的轻骑在汾州边界徘徊……这一切,都像一根根线,缠在她手里,稍一用力,就可能全线崩断。

“魏大人,”她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再给北汉送封信,说只要他们明日出兵,朕立刻撤掉张昭远,石州之事,战后必兑现。但若是他们敢骗朕……”

她没说完,可眼底的狠厉已说明了一切。魏仁浦躬身应下,转身退出了偏殿。

殿内只剩符太后一人,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忽然想起柴荣在世时的日子。那时柴荣御驾亲征,战无不胜,从不用她操心这些勾心斗角的事。可如今,柴荣不在了,她一个女人,抱着七岁的恭帝,要面对虎视眈眈的权臣、凶狠的辽军、狡猾的北汉,日子像走在刀尖上,每一步都得提着心。

“柴荣,你要是在就好了。”她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梦呓,“赵匡胤到底会不会反?北汉到底帮不帮咱们?朕……真的快撑不住了。”

没有人回答她,只有夜风穿过宫墙的呜咽声,像极了无数人的叹息。烛火渐渐弱了下去,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在空旷的殿内显得格外孤单。她不知道,此刻的晋州城外,赵匡胤正站在营寨的高台上,望着辽军的营火,眼底满是复杂的情绪;更不知道,汾州边界的山谷里,刘继业正按兵不动,等着看这场大戏如何收场。

这场围绕晋州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后周·晋州城郊·殿前司营寨

赵匡胤披着一件黑色的披风,站在营寨的了望塔上,望着远处辽军营地的灯火。那些灯火密密麻麻,像天上的星星,却带着刺骨的寒意——那是五万辽军的营地,而他手里,只有三万殿前司的士兵,还有两个处处掣肘的监军。

“将军,太后回信了。”石守信顺着梯子爬上来,手里拿着一封密信,脸色难看,“太后说京中无兵可派,让咱们等北汉出兵,还说……还说守不住晋州,是咱们失职。”

赵匡胤接过信,借着月光看了一遍,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早就料到符太后不会增兵,她巴不得他死在晋州,好除去这个心腹大患。至于北汉出兵?他派去汾州的斥候回来报,说北汉的轻骑只是在边界晃了晃就撤了,根本没有袭扰辽军后路的意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昭远呢?又在闹什么?”赵匡胤放下信,语气冷淡。

“还能闹什么?”石守信咬牙切齿,“刚才将军要派轻骑袭扰辽军粮道,他说‘未得太后旨意,不可轻举妄动’,硬是给拦下来了。王审琦和他吵了一架,现在还在帐里气呢。”

赵匡胤闭了闭眼,压下心头的怒火。张昭远是符太后的亲信,明摆着是来监视他的。他要是真听张昭远的,只能被动挨打,迟早被辽军耗死;可要是不听,张昭远立刻就会给符太后送信,说他“抗旨不遵,意图谋反”。

“辽军明日会攻城吗?”赵匡胤睁开眼,看向辽军营地的方向。

“斥候说辽军的攻城器械都准备好了,明日天一亮就会动手。”石守信忧心忡忡,“咱们的士兵连日赶路,还没好好休整,怕是顶不住第一波攻势。”

赵匡胤沉默片刻,忽然问道:“家眷那边有消息吗?韩通还把她们关在京郊别苑?”

石守信的脸色暗了暗:“嗯,我娘派人偷偷送了信,说韩通派了人看着,不许她们出门。不过还好,没受委屈。”

赵匡胤点点头,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家眷在韩通手里,他投鼠忌器,不敢真的反了;可要是不反,只能在晋州等死。符太后把他架在火上烤,北汉和辽人在旁边看戏,他就像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进退两难。

“去把王审琦叫来,再让斥候密切盯着北汉的动静。”赵匡胤走下了望塔,声音里带着决断,“既然太后不增兵,北汉不出兵,那咱们就自己想办法——不能坐以待毙。”

石守信眼睛一亮:“将军,您是想……”

“明日辽军攻城,张昭远肯定会拦着不让出击。”赵匡胤边走边说,“你带两千精兵,假装去巡营,绕到辽军侧后方,放几把火,扰乱他们的军心。王审琦带五千人守东门,我守西门,无论张昭远怎么闹,都不能让辽军破城。”

他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狠厉:“另外,让你的心腹去给慕容延钊送信,说我被监军掣肘,若他再不设法牵制韩通,京中恐生变故——他的家眷也在京郊,他不会坐视不管。”

石守信明白了,赵匡胤这是要硬撑,既要挡住辽军,又要逼慕容延钊在京中动手,同时还要防着张昭远和符太后。这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可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属下这就去办!”石守信抱拳应下,转身快步离去。

赵匡胤站在营寨中央,望着士兵们休息的帐篷。帐篷里偶尔传来几声咳嗽,那是连日赶路染上风寒的士兵;还有人在低声交谈,语气里满是对辽军的畏惧。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最近的一座帐篷前,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帐篷里躺着几个伤兵,见他进来,连忙挣扎着要起身。赵匡胤按住他们,声音温和:“都躺着吧,伤势怎么样?”

一个断了胳膊的士兵咧嘴笑了:“将军放心,小的还能打仗!明日辽军来了,小的定能砍几个辽狗!”

其他士兵也纷纷附和:“是啊将军,咱们跟着您打了那么多仗,还怕辽人不成?”

赵匡胤看着他们布满风霜却依旧坚定的脸,心里忽然一暖。这些士兵跟着他出生入死,从后汉到后周,从来没有过二心。他不能让他们白白送死,更不能让符太后和北汉的算计得逞。

“好弟兄们。”赵匡胤声音有些沙哑,“明日辽军攻城,咱们可能会很难,甚至可能会死。但你们要记住,咱们守的不是符太后,不是恭帝,是大周的土地,是咱们自己的家!只要守住晋州,咱们就能活着回去,就能见到家人!”

“守住晋州!活着回去!”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帐篷顶上的尘土都落了下来。

赵匡胤走出帐篷时,天边已泛起了鱼肚白。石守信和王审琦已各带兵马准备就绪,张昭远站在营门口,脸色阴沉地看着他:“赵点检,没有太后旨意,你敢擅自调兵?”

赵匡胤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张大人,辽军马上就要攻城了,难道你要让咱们束手就擒?若是城破了,你我都要死——太后要治罪,也得等活着回去再说。”

说完,他不再理会张昭远,翻身上马,拔出腰间的长剑,指向辽军营地的方向:“将士们,随我迎敌!”

“迎敌!迎敌!”三万士兵齐声呐喊,声音冲破黎明的寂静,回荡在晋州城郊的上空。

辽军营地似乎被这呐喊惊动,传来一阵骚动。赵匡胤骑在马上,望着越来越近的辽军先锋,眼底没有丝毫畏惧,只有熊熊燃烧的战意。他知道,这一战,不仅是为了守住晋州,更是为了打破符太后和北汉的算计,为了自己,为了手下的弟兄,杀出一条生路。

而在汾州边界的山谷里,刘继业正站在山坡上,望着晋州方向传来的呐喊声,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他转身对身边的副将说:“传令下去,全军戒备,没有陛下的旨意,任何人不得出战——咱们且看着,看看这位赵点检,到底有多大本事。”

副将躬身应下,转身去传达命令。山谷里的风卷起尘土,遮住了士兵们的身影,只留下一面“刘”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这场围绕晋州的大戏,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