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198章 番外二:显德六年春·御书房的晨光与密语

显德六年的春,来得比往年迟些。正月里的一场雪,到了二月末才彻底化尽,御书房外的青砖缝里还凝着湿冷的潮气,连窗纸上的日光都带着点温吞的暖意。柴荣坐在案前,手里捏着支紫毫笔,笔尖悬在军报上方许久,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浅痕,他却像是没看见——目光落在“契丹扰边”四个字上,眉峰拧得比案头镇纸的棱角还锋利。

门帘被轻轻掀起,带着一丝暖意的风裹着药香飘进来。符氏端着个描金漆盘,盘里放着一碗刚温好的参汤,汤面浮着几粒枸杞,是太医院特意为柴荣调配的——他近来总在御书房熬到后半夜,晨起时偶尔会咳嗽,太医说需得用参汤补着些。她脚步放得极轻,生怕扰了柴荣的思绪,直到走到案边,才轻声开口:“陛下,先喝碗参汤吧,再凉了就失了药性。”

柴荣这才回过神,放下笔时指节微微泛白。他抬头看向符氏,眼底的锐利渐渐褪去,染上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倒是忘了时辰。”说着便伸手去接漆盘,指尖不经意碰到符氏的手背,触到一片微凉,他又皱起眉:“怎么不多穿件衣裳?手这么凉。”符氏笑着把参汤递到他手里,又拿起一旁的素色披风,轻轻搭在他肩上:“陛下都没顾上添衣,我这点凉算什么。您快喝,我守着您批奏折。”

她没提军报的事,也没问边境的情况——她知道柴荣心里的急。从显德元年亲征北汉开始,他就没真正歇过,先是整顿禁军,再是南征南唐,好不容易收复了淮南十四州,北边的契丹又不安分起来。这几年,他的案头永远堆着军报和奏折,连吃饭都常常是在御书房对付,夜里也总被边境的急报惊醒。符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只能默默把参汤熬得更浓些,把披风缝得更厚些,用这些细碎的小事,替他分担一点辛苦。

柴荣喝参汤时,符氏便站在案边,轻轻替他整理散乱的奏折。军报大多是用朱砂批注的,字迹力透纸背,能看出他批阅时的急切;而关于民生的奏折,批注则温和许多,有时还会写“此事需细查,不可扰了百姓”——他心里装着江山,也装着百姓,只是这份重责,压得他连喘口气的时间都少。符氏指尖拂过一张关于漕运的奏折,上面写着“漕船需尽快修缮,莫误了春耕的粮运”,字迹比其他批注更工整些,想来是怕下面的人看不清楚,误了正事。

“近来朝堂上,可有大臣提及北伐的事?”柴荣突然开口,参汤已经喝了大半,碗底还剩几粒枸杞。符氏停下手里的动作,走到他身边:“范相前日来过长信宫,说禁军的粮草已备好,只是担心陛下的身子——他说您这半年来,咳得比往年频繁些。”柴荣闻言,手指在碗沿轻轻摩挲着,沉默了片刻才道:“朕的身子没事,倒是范相,也该劝他多歇些。”他嘴上这么说,符氏却知道,他心里早就做了决定——北汉和契丹一日不除,后周的边境就一日不得安宁,他绝不会坐视不管。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接着是柴宗训软糯的呼喊:“娘!父皇!我来啦!”符氏立刻笑着迎出去,刚掀开帘子,就见柴宗训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小朝服,领口绣着圈流云纹,是她前几日亲手缝的,针脚细密得连最挑剔的绣娘都挑不出错。小家伙手里捧着一本摊开的《论语》,书页上还夹着几片晒干的桂花——是去年中秋摘的,他宝贝似的收在书里,说要“让书也闻闻桂花的香”。

“训儿怎么来了?今日不是该在崇文馆读书吗?”符氏蹲下身,帮他理了理歪掉的衣领,指尖碰到他温热的小脖子,小家伙还痒得缩了缩。柴宗训举起手里的《论语》,小脸上满是得意:“先生说我把《学而》篇背得又快又好,特许我来跟父皇和娘显摆!父皇,我背给你听好不好?”说着就挣开符氏的手,小跑到案前,站得笔直,像个小大人似的,清了清嗓子就开始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他的声音还带着孩童的稚嫩,却背得格外流利,连标点的停顿都分毫不差。柴荣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嘴角终于舒展开来,伸手招了招:“训儿过来,到父皇身边来。”柴宗训立刻跑到他腿边,柴荣弯腰把他抱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膝上,大手轻轻揉了揉他的头:“我们训儿真厉害,比父皇小时候强多了——父皇像你这么大时,还只会爬树掏鸟窝呢。”柴宗训被逗得咯咯笑,小手抓着柴荣的衣襟,晃着腿问:“那父皇现在还会爬树吗?我想让父皇帮我摘御花园里的桃花!”

符氏站在一旁,看着父子俩的互动,心里满是暖意。平日里柴荣对柴宗训要求很严,教他读书时不许走神,教他骑马时不许哭,可私下里,却总把最温柔的一面留给儿子。有次柴宗训学射箭摔了跤,哭着说“再也不学了”,柴荣没骂他,只是抱着他说“男子汉要不怕疼”,第二天还亲自陪他练习,直到他射中靶心才罢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桃花要等三月才开,现在摘了,到时候就看不成了。”柴荣刮了刮柴宗训的小鼻子,又指了指案上的军报,“你看,父皇现在要忙这些事,等忙完了,就陪你去摘桃花,还陪你放风筝,好不好?”柴宗训顺着他的手指看向军报,小眉头皱了起来,像极了柴荣平日里的模样:“父皇,这些是不是关于打仗的事呀?是不是又有坏人要欺负我们后周了?”

柴荣愣了一下,随即握紧了柴宗训的小手,声音比刚才沉了些:“是呀,有坏人在边境捣乱,父皇要去把他们赶跑,这样训儿才能安心读书,御花园里的桃花也能安安稳稳地开。”柴宗训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紧紧攥着柴荣的手指:“那父皇一定要早点回来,我会好好读书,等父皇回来,我背新学的诗给你听,还会写‘天下太平’四个字给你看!”

符氏听着儿子的话,眼眶微微发热。她知道柴宗训还小,不懂“打仗”意味着什么,不懂“离别”可能带来的风险,可这份天真的承诺,却像一缕暖阳,照进了御书房里沉重的氛围。柴荣也沉默了,他低头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那里面满是信任和依赖,让他心里一阵发酸——他欠儿子太多,平日里忙着朝政和军务,陪他的时间少得可怜,连去年中秋答应陪他放的风筝,都因为边境的急报而耽搁了。

“好,父皇答应你,一定早点回来。”柴荣的声音有些沙哑,他轻轻把柴宗训搂在怀里,下巴抵着他的发顶,“到时候,父皇带你去汴梁城里的集市,给你买糖人,买风车,好不好?”柴宗训立刻点头,小脑袋在他怀里蹭了蹭:“我还要吃西街的桂花糖糕!娘说,那是她小时候最爱吃的!”符氏笑着走过来,替柴宗训理了理被揉乱的头发:“好,到时候娘也陪你们去,咱们一家三口,一起去吃桂花糖糕。”

那天下午,柴荣没再批奏折,而是陪着柴宗训在御书房里写字。他握着儿子的小手,一笔一划地教他写“周”字,教他写“民”字,还教他写自己的名字“柴宗训”。柴宗训学得认真,虽然字还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都很用力,写完一张就举起来给符氏看:“娘,你看我写得好不好?先生说我进步可快了!”符氏每次都笑着夸他,把他写得好的字叠起来,说要“收起来,等以后给训儿的孩子看”。

夕阳西下时,崇文馆的内侍来接柴宗训回去。小家伙临走前,还特意跑到柴荣身边,踮着脚在他脸上亲了一下:“父皇,你一定要保重身子,我等你回来陪我放风筝。”柴荣点点头,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才重新拿起案上的军报。符氏走过来,替他续了杯热茶:“陛下,别太急了,身子要紧。”

柴荣看着她,突然开口:“若朕此次北伐能成功,回来后便立训儿为太子,让他跟着朕学习朝政。”符氏愣住了,她没想到柴荣会突然提起这件事。柴荣继续道:“训儿虽然还小,却聪明懂事,有仁心——后周的江山,以后终究是要交给她的。我现在教他多些,以后他就能少走些弯路,也能更好地护住这江山,护住百姓。”

符氏看着他眼底的坚定,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柴荣这是在为他们母子铺路,也是在为后周的未来铺路。她轻轻握住他的手:“陛下放心,我会帮着训儿读书,教他明辨是非,教他心怀百姓,绝不让他辜负你的期望。”柴荣点点头,把她的手攥得更紧了些:“有你在,我放心。”

那天晚上,御书房的灯亮到很晚。柴荣坐在案前,批完了最后一份军报,又拿起一张空白的宣纸,写下了“北伐方略”四个大字。符氏没有打扰他,只是在一旁默默陪着,偶尔替他添些灯油,或是温一碗参汤。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落在案上的军报和宣纸的,像是在无声地见证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期盼。

夜深时,柴荣终于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符氏走过来,替他按摩着肩膀:“陛下,歇会儿吧,明天还要早朝。”柴荣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又透着坚定:“再等等,等北伐的事定了,就能歇了。”符氏没再说话,只是轻轻加重了按摩的力道——她知道,在柴荣心里,后周的江山比什么都重要,这份责任,他会扛到最后一刻。

窗外的风渐渐停了,御花园里的树枝不再摇晃,只剩下宫灯的光晕在窗纸上轻轻晃动。符氏看着柴荣疲惫的侧脸,心里默默祈祷:愿此次北伐顺利,愿陛下能平安归来,愿他们一家三口,能早日过上安稳的日子,能像去年中秋那样,一起在桂树下做糕,一起在月光下赏月,再也没有战乱,再也没有分离。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