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第154章 巧思联赵女,危城谋转机
符太后的目光仍落在城外的练兵场上,甲胄碰撞的脆响与士兵们的呼喝声顺着春风飘来,方才因军报而起的沉郁,已被这股蓬勃的士气冲淡了几分。她指尖的柳枝嫩芽早已被捏得发皱,此刻随手掷在城砖上,看着那抹新绿在风中打了个旋,才缓缓开口:“周毅做事素来稳妥,三道壕沟明日便能挖妥,只是孟州那边……”
话音未落,身后便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延寿捧着一盏热茶上前,杯沿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脸上的划伤:“娘娘,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吧。王将军是您一手提拔的人,孟州城防也加固过三次,定能撑过十日。”
符太后接过茶盏,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她低头看着杯中晃动的茶梗,忽然想起延寿方才说的“还有用得到你的地方”,便抬眼问道:“你一路从汴梁赶来,路上可曾见着石守信的军队?他们行军速度如何?”
“奴婢是绕着孟州过来的,没直接撞见,”延寿垂手站在一旁,声音比先前稳了些,“但在洛阳城外瞧见了他们的粮草队,足足有二十多辆马车,看样子是打算打持久战。”
“持久战……”符太后冷笑一声,将茶盏递还给青禾,“赵匡胤是算准了我粮草不足,想耗死我们。”她转身重新看向城外,暮色已浓,远处的山峦渐渐融成一片墨色,只有城楼下的火把还亮着,照得士兵们的脸忽明忽暗。
就在这时,延寿忽然上前一步,声音里带着几分犹豫,却又透着坚定:“娘娘,奴婢有个想法,或许能解眼下的困局。”
符太后回头看她,见她眼神亮得惊人,不似方才那般怯懦,便点头道:“你说。”
“我们可以尝试联系赵玉燕和赵玉娥两位姑娘!”延寿的声音微微提高,怕符太后没听清,又补了一句,“就是赵匡胤的两个女儿。”
“赵匡胤的女儿?”符太后皱起眉,眼中满是疑惑,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城砖上的纹路,“她们两个不过是深宫里的闺阁女子,能帮上什么忙?况且她们是赵匡胤的亲女,怎会反过来助我们?”
“娘娘,您先别急,听奴婢把话说完。”延寿连忙解释,语速也快了几分,“您还记得我们还在汴梁的时候吗?就是奴婢还没南下到后周地盘看麦穗的那一段时间——那会儿奴婢刚跟宗训殿下定下十年之约,之后没多久,殿下就按着您的命令,把赵玉燕、赵玉娥两位姑娘请进了宫里。”
符太后的眉头皱得更紧,努力回忆着那段往事。彼时她刚扶训儿登基,朝堂局势不稳,赵匡胤还在京中任职,她确实让训儿多与朝中大臣的子女走动,以稳固关系,可关于训儿与赵家姐妹的事,她却没太多印象:“你说的是真的?训儿与她们定下了婚约?”
“是真的!”延寿见符太后有了兴趣,连忙点头,语气也更笃定,“那会儿奴婢因要准备南下的事,没亲自去宫里,是宫里的小厨房张嬷嬷偷偷告诉我的。她说两位赵姑娘进宫那天,殿下特意让人在御花园摆了宴,还亲手给两位姑娘递了玉佩——按咱们后周的规矩,男子给女子递玉佩,便是有婚约之意。张嬷嬷还说,赵玉燕姑娘当时还红了脸,把玉佩收下了,赵玉娥姑娘虽没接,却也没拒绝殿下递过去的点心。”
符太后沉默了,指尖轻轻敲击着城砖,心中飞快地盘算着。赵匡胤的女儿……若是训儿真与她们有婚约,那这便是一张极好的牌。可赵家姐妹毕竟是赵匡胤的亲女,她们会愿意帮着自己,对抗她们的父亲吗?
“娘娘,”延寿见符太后不语,又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奴婢在汴梁打探消息时,还听说了一件事。赵玉燕姑娘自去年殿下被赵匡胤软禁在德寿宫后,就一直闷闷不乐,好几次想进宫见殿下,都被赵匡胤拦了回去。有一次她还跟赵匡胤吵了起来,说‘殿下待我极好,你为何要如此对他’,听说赵匡胤当时还发了火,把她关在房里禁足了三天。”
“哦?竟有此事?”符太后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原本沉下去的心又提了起来,“那赵玉娥姑娘呢?她是什么态度?”
“赵玉娥姑娘性子比赵玉燕姑娘冷些,”延寿回忆着张嬷嬷说的话,“但奴婢也听说,她私下里找过李忠全,问殿下在德寿宫过得好不好,还塞给李忠全一块银子,让他多照拂殿下。李忠全虽没收银子,却也说了句‘殿下在里面吃得好、住得好,姑娘放心’。”
符太后的嘴角终于有了一丝笑意,她转过身,看着延寿,眼中的疑惑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几分赞许:“你倒是有心,连这些事都打听清楚了。”
“奴婢也是想着,多知道些关于殿下的事,总能派上用场。”延寿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娘娘,您想啊,两位赵姑娘既然对殿下心存好感,又不满赵匡胤软禁殿下,若是我们能联系上她们,让她们在赵匡胤面前替殿下说几句话,或许能让赵匡胤放松对殿下的看管,甚至……甚至能让他撤掉一部分攻打潼关的兵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符太后点了点头,心中的算盘打得更响。若是能让赵家姐妹出面,不仅能缓解训儿在汴梁的处境,还能离间赵匡胤与女儿的关系——赵匡胤向来重视名声,若是他的女儿都不认同他的做法,传出去,定会让他在朝中颜面扫地。更重要的是,石守信的五万大军虽已逼近潼关,可赵匡胤毕竟是她们的父亲,若是赵家姐妹能劝赵匡胤撤兵,那潼关之围便能不战而解。
“只是,”符太后话锋一转,眼中又多了几分顾虑,“我们如今被困在潼关,汴梁那边戒备森严,怎么才能联系上赵家姐妹?若是派去的人被赵匡胤抓住,不仅会打草惊蛇,还会连累赵家姐妹。”
“娘娘放心,奴婢已有办法。”延寿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香囊,递到符太后面前,“这个香囊是赵玉燕姑娘当年收下殿下玉佩时,回赠给殿下的。奴婢南下前,殿下怕奴婢路上遇到危险,便把这个香囊给了奴婢,说若是遇到赵家的人,出示这个香囊,他们或许会念及旧情,出手相助。”
符太后接过香囊,只见香囊是用淡粉色的锦缎做的,上面绣着一对鸳鸯,针脚细密,一看便知是女子用心绣成的。她轻轻翻开香囊,里面还放着一小撮干花,虽已过了许久,却仍有淡淡的香气。
“这个香囊……”符太后的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鸳鸯,眼中满是感慨,“没想到训儿小小年纪,竟还有这般心思。”
“殿下一直记挂着两位赵姑娘,”延寿说道,“奴婢还记得,殿下当时给奴婢香囊时,还说‘若是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把这个香囊还给玉燕姑娘,告诉她我还记得我们的约定’。”
符太后心中一动,将香囊重新递给延寿:“这个香囊你收着,派去联系赵家姐妹的人,必须是你信得过的人。而且,不能直接说我们的目的,要先试探她们的态度,若是她们不愿意,万万不可强求,以免惹祸上身。”
“奴婢明白!”延寿接过香囊,小心翼翼地揣回怀中,“奴婢在汴梁时有个相熟的姐妹,名叫春桃,她如今在赵府附近的一家绣坊做工,能经常见到赵玉燕姑娘。春桃为人可靠,又对赵匡胤的做法不满,若是让她去送消息,定能成功。”
“好,那就让春桃去。”符太后点了点头,语气也变得坚定,“你现在就去写一封信,信里不用多说,就说‘故人托我带话,鸳鸯香囊尚在,殿下安好,盼姑娘念及旧情,施以援手’。切记,信不能写得太明白,以免被人截获后抓住把柄。”
“是!”延寿躬身领命,转身就要下去准备。
“等等,”符太后叫住她,从手腕上褪下一只玉镯,递给她,“这个玉镯你拿着,若是春桃需要打点,就用这个。另外,告诉春桃,若是事情成了,我定不会亏待她。”
延寿接过玉镯,只见玉镯通体莹白,上面还刻着精致的花纹,一看便知价值不菲。她连忙跪下:“娘娘放心,奴婢定不辱使命!”
符太后扶起她:“快去吧,此事宜早不宜迟,石守信的大军三日后就到,我们必须在这之前联系上赵家姐妹。”
延寿点点头,转身快步走下城楼,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青禾站在一旁,看着延寿的背影,又看了看符太后,轻声说道:“娘娘,您觉得赵家姐妹真的会帮我们吗?”
“不好说,”符太后重新走到箭垛旁,望着远处的火光,“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赵匡胤想靠五万大军逼我投降,想靠宫墙隔开我和训儿,可他忘了,人心是隔不断的。若是赵家姐妹真的对训儿有心,那这便是我们破局的关键。”
青禾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夜色渐深,城楼下的士兵们还在忙着加固城墙,火把的光芒映在符太后的脸上,让她的眼神看起来格外坚定。她知道,联系赵家姐妹这件事,风险极大,可她别无选择。为了训儿,为了后周,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也要试一试。
与此同时,汴梁赵府内,赵玉燕正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本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窗外的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她眉间的愁绪。自去年柴宗训被软禁在德寿宫后,她就再也没见过他。父亲赵匡胤登基后,更是不许她再提“柴宗训”这三个字,可她怎么能忘?那个在御花园里给她递玉佩的少年,那个笑着说“玉燕,等我长大了,就娶你”的少年,她怎么能忘?
“姐姐,你又在想殿下了?”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赵玉娥端着一碗燕窝走了进来,见赵玉燕对着窗户发呆,便轻声说道。
赵玉燕回过神,连忙擦了擦眼角,强笑道:“没有,我只是在看月亮。”
赵玉娥将燕窝放在桌上,坐在她对面,轻声说道:“姐姐,我知道你惦记殿下,我也惦记。上次我找李忠全打听,他说殿下在德寿宫过得很好,可我总觉得他在骗我。”
“我也觉得,”赵玉燕的声音带着哽咽,“父亲把德寿宫守得那么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殿下怎么可能过得好?上次我跟父亲吵架,他还说我不懂事,说殿下是前朝余孽,不值得我惦记。可殿下明明那么好,他从来没有害过任何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