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燕山奇谭录 > 第129章 君臣聚议 初定消藩

燕山奇谭录 第129章 君臣聚议 初定消藩

作者:自在飞花1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7-28 13:23:52 来源:全本小说网

章二:君臣聚议,初定消藩

在接到罗昌呈上的关于安禄山不法行径的奏报后,李隆基深感事态严重,犹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丝毫耽搁。他当即下令,以十万火急之势,传召宰相张九龄、李适之,以及罗昌等一众朝中肱股之臣,速至大明宫的紫宸殿共商应对之策。

随着一声声庄严肃穆的“皇上驾到”高呼,李隆基迈着沉重的步伐,神色凝重地步入殿中。大臣们见状,纷纷整齐跪地,以洪亮且恭敬的声音高呼万岁。李隆基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平身,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群臣,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决然,开口说道:“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想必大家已有所耳闻。安禄山在范阳的所作所为,已然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肆意扩充军备,对朝廷诏令置若罔闻,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等行径,犹如一颗毒瘤,严重威胁我大唐的稳定与江山社稷,诸位爱卿可有良策,以解朕之忧虑?”

宰相张九龄率先出列,他身形修长,气质儒雅,虽已年逾花甲,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一双眼眸,依旧闪烁着睿智而深邃的光芒,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张九龄恭敬地拱手行礼,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陛下,藩镇势力坐大已久,而安禄山更是其中最为猖獗者。如今之计,削弱其权力乃当务之急,否则,一旦让他羽翼丰满,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必将酿成大祸,届时,我大唐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然而,消藩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犹如在钢丝上行走,需万分谨慎,从长计议,谋定而后动,以确保万无一失。”

李适之紧接着出列,他面容刚毅,犹如刀刻斧凿一般,神情严肃而庄重。李适之抱拳行礼,说道:“陛下,臣以为安禄山野心勃勃,犹如饿狼窥伺,已对我大唐的稳定构成了迫在眉睫的重大威胁,消藩之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但消藩一事,关乎国家之安危,民生之福祉,必须慎之又慎。我们需先对安禄山势力的构成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剖析,了解其军事布局、财政来源,以及与周边藩镇的复杂关系,方能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一击即中。”

罗昌也赶忙上前,神色忧虑地说道:“陛下,臣兄长在信中详细提及,安禄山在范阳经营多年,苦心孤诣,其势力早已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但此人行事张狂跋扈,目中无人,与周边部分藩镇素有矛盾。我们或许可巧妙利用这些矛盾,从中斡旋,分化其势力,使其内部产生裂痕,不攻自破。”

李隆基微微点头,眼中透露出一丝期许与鼓励,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皆切中要害。但具体该如何实施,还望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所顾虑,各抒己见,为朕出谋划策。”

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他是新晋的谏议大夫王炎。王炎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他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臣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可先从限制安禄山的军事权力入手。安禄山之所以如此嚣张跋扈,肆无忌惮,所倚仗的便是手中握有的重兵。朝廷可下诏,以抵御外敌、保家卫国之名,将其部分兵力调往边疆其他地区,使其军事力量分散,犹如五指分开,难以形成有力的拳头。如此一来,他即便有心叛乱,也会因兵力不足而有所顾忌。”

李适之听后,微微皱了皱眉头,神色忧虑地说道:“此计虽妙,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安禄山此人狡诈多疑,犹如狐狸般狡猾,恐怕不会轻易就范。若他察觉到朝廷的意图,拒不从命,公然违抗诏令,朝廷该当如何应对?此举弄不好会打草惊蛇,引发他提前叛乱,届时局面将更加难以收拾。”

张九龄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李大人所言有理,不得不防。我们可在诏令中许以安禄山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适当增加他的领地赋税分成,让他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满足,或者赐予他更高的爵位,满足其虚荣之心,以安抚其躁动不安的心。同时,派遣朝中深得陛下信任且威望颇高的将领前往范阳,名为协助,实则监督军队调动,如此双管齐下,确保他不敢违抗诏令。”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觉得此计考虑周全,可行度较高。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神色严肃地说道:“除了军事方面,财政亦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安禄山在范阳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横征暴敛,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财物,这些都为其叛乱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朝廷应加强对范阳地区的财政管控,限制其私自征税的权力,将赋税征收权牢牢收归中央,从根本上切断他的经济命脉,让他无以为继。”

李隆基听后,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此计甚好,切中要害。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务必做到润物细无声,不可引发当地百姓的不满与恐慌,以免给安禄山可乘之机,借机煽动民变,蛊惑人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燕山奇谭录请大家收藏:()燕山奇谭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罗昌接着说道:“陛下,消藩之事,还需加强对安禄山的监察力度。可在范阳安插更多忠诚可靠、精明能干的眼线,如同撒下一张大网,密切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便朝廷及时掌握其动向,做出准确的应对决策,将一切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众人围绕着消藩的军事、财政、监察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非凡。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利弊,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建议与想法。

经过一番深入的商讨,李隆基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的目光坚定而有力地扫过群臣,说道:“诸位爱卿,今日一番讨论,让朕如拨云见日,受益匪浅。综合大家的建议,朕初步决定采取消藩策略,全力削弱藩镇权力,尤其是安禄山的势力,务必将大权收归中央,以正朝纲,以安社稷。军事上,以合理且巧妙的借口分散其兵力,使其无法集中力量对抗朝廷;财政上,加强管控,釜底抽薪,切断其经济来源,让他失去叛乱的物质基础;监察方面,严密监视其动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具体实施细节,还需诸位爱卿进一步商讨完善,务必做到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此事关系重大,关乎我大唐的兴衰存亡,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残酷的战争,大家务必谨慎行事,不得有丝毫懈怠。朕相信,在诸位爱卿的共同努力下,定能成功消藩,还我大唐一个太平盛世。”

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说道:“陛下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殚精竭虑,不负陛下所托,为大唐的繁荣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隆基看着群臣,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期望,坚定地说道:“退朝后,诸位爱卿即刻着手准备,争分夺秒,尽快拿出详细且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朕希望,我们能在安禄山尚未察觉之时,悄然完成消藩大计,将这颗威胁大唐的毒瘤连根拔除,让我大唐的江山永固,国运昌盛。”

随着李隆基起身离去,大臣们也各自散去。然而,每个人的心中都清楚,消藩之路必将荆棘密布,充满艰难险阻,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博弈,已然拉开了帷幕。而他们,作为大唐的肱骨之臣,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与责任,唯有全力以赴,方能不负君恩,不负天下百姓的期望。

喜欢燕山奇谭录请大家收藏:()燕山奇谭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