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 > 第617章 灵堂肃穆送忠魂,蜀道辞行赴江东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黄忠病逝后,众人悲痛不已,议定将其厚葬于定军山,并为其拟追封“壮侯”,并同时着手筹备葬礼。灵堂内外,吊唁者络绎不绝,众人各司其职,妥善处理各项事宜。

天光渐亮时,黄忠府邸的灯笼仍悬在檐下,昏黄的光晕漫过窗棂,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沉凝的肃穆。

关羽与诸葛亮对视一眼,彼此眼中的沉重如出一辙——黄老将军终究还是走了。这身后事,唯有办得妥帖周全,方能告慰他一生忠勇。

两人不多言语,默契地分了工:关羽性子沉稳,便主理接待吊唁宾客;诸葛亮心思缜密,便统筹灵堂布置、送葬流程等细务,务求处处周全。

此时,灵堂已布置完毕。杨再兴将灵堂设在了府中正厅,正中悬着黄忠的遗像。画中老将身披铠甲,手握长刀,目光依旧炯炯如炬,一如生前那副随时能提刀奔赴战场的模样。

画像前的香炉里,青烟正袅袅升起,两侧素烛摇曳,白花静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哀伤。来往仆从将脚步放得极轻,仿佛生怕脚步声惊扰了这位刚刚歇下的老将军。

吊唁的长队从清晨便蜿蜒在府外。朝中百官、军中将领自不必说,益州的乡绅父老、曾受他庇佑的百姓也捧着香烛赶来,灵堂内外不时响起低低的啜泣,混着烛火噼啪声,更显肃穆。

关羽一身素服守在灵堂左侧,见人前来便拱手还礼,动作间带着沉沉的敬意;张飞则守在灵柩旁,双手按在棺木上,任谁上前慰问,都只瓮声瓮气地应一声,粗粝的嗓音里压着难掩的悲恸。

另一边,诸葛亮正忙着敲定各项事宜:从拟定抚恤章程,到排定送葬队伍的序列,与匠人细细商议墓碑碑文。

间隙,还要提笔撰写奏文。笔下罗列着黄忠的生平功绩,尤其是定军山斩夏侯渊、江上截杀护君主等大事,字字句句都透着敬重。

杨再兴里外奔忙,这边刚指挥人手完善好灵堂布置,便又吩咐人快马赶去定军山选址,确保葬礼能依时顺遂。

而李彦则陪在关索身边,一边劝他节哀,一边偶尔指点几招武艺,欲借此转移些心神,好让他稍稍纾解悲戚。

黄月英带着诸葛瞻默默打理府内杂事,安排仆从备下丧宴,招待前来帮忙的亲友,凡事都井井有条,只是眉宇间那抹愁绪,始终未曾散去。

出殡前夜,月色如纱,朦胧地笼着整座府邸。灵堂内,几盏长明灯在微风中摇曳,昏黄的光晕映着黄忠的灵柩,更添几分肃穆。

忽闻府外传来轻叩声,仆从低眉通报:“宫中来人了。”众人正自诧异,只见刘谌母子一身素缟,在两名内侍的陪同下,悄无声息地步入灵堂。

年方十岁的刘谌,身形尚显稚嫩,虽面带哀戚却难掩眉宇间的贵气;身旁的李贵人一袭素裙,鬓边仅簪一朵白花,神色沉静肃穆。

母子二人缓步走到灵前,恭恭敬敬地奉上香烛,对着灵柩深深叩拜。

“黄将军,当日叛军破宫之际,若非您派重兵护佑,我与母妃怕是早已性命难保。这份恩情,谌永世不忘。”

刘谌的声音尚带着童声的清亮,字字却掷地有声,透着远超年龄的郑重。李贵人则垂首默默拭泪,对着灵柩缓缓福身三次,每一个动作都浸透着真切的敬意。

暗处的诸葛亮见此情景,心头猛地一沉,面色不由一凝。他目光紧锁着母子二人,思绪飞速翻涌:“照古制,李贵人身为陛下眷属,当深居后宫,行动素来受‘后宫不得干政’的礼制约束,寻常出宫已属罕见。”

“而吊唁大臣本是外朝事务,她却公开露面,全然违背了嫔妃‘深居简出’的规范。即便黄老将军功勋卓着,她大可差内侍或女官代为慰问,何必亲自前来?”

“再说蜀王,成都虽是他的封地,但皇家礼仪岂容轻废?况且这母子二人前来,竟未提前知会云长、翼德或是自己,这般行事,实在不合规矩。”

“此事传扬若出去,难免引人非议,甚至可能被有心之人曲解为‘后宫干政’、‘皇子私结外臣’,届时怕是要生出无数风波。”

关羽与张飞也注意到了这边,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讶异。张飞性子急,刚要迈腿上前问话,却被关羽悄悄拉住——此刻并非问话的时机,只能暂且静观其变。

刘谌母子行完礼,并未多留。李贵人只是对着守在灵旁的关索道:“关索贤兄,还望节哀。黄老将军的后事,若有需我母子效力之处,尽管开口。”关索哽咽着道谢,目送二人的身影消失在沉沉夜色中。

待脚步声远去,张飞才忍不住低声道:“他们怎地这般悄无声息便来了?连个招呼都不打。”

关羽沉声应道:“许是怕惊扰了老将军,又或是不愿麻烦旁人吧。”

诸葛亮走上前,眉头紧锁:“此事还需多加留意,莫要让外人嚼了舌根。”

回宫的马车上,帘外风光渐退,李贵人望着身侧端坐的刘谌,眸光微转,轻声考较道:“皇儿,你可知此番前来吊唁黄老将军,藏得是何深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请大家收藏:()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谌闻言,稚嫩的脸上露出几分思索之色,眉头微蹙片刻,才朗声应道:“儿臣以为,算是……亮明了我等的态度。二位叔祖父与振武伯父皆是忠义之辈,我等这番心意,纵有些刻意,总能在他们心里留些分量。只是……”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我等如此作为,怕也是已入了诸葛司徒的眼。”

李贵人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旋即敛去,声音压得更轻:“皇儿,你与母妃说实话,你对那张皇位,可曾有过半分念想?”

刘谌闻言慌忙摆手,小脸上满是郑重:“自然没有!儿臣能得这蜀王之位,便已是泼天之幸,怎还敢有那非分之想!”

“那便最好。”李贵人指尖拂过他的发顶,语气带着几分释然,“为了这蜀王之位,你振武伯父不知费了多少心力,你可得记在心里,莫要辜负了他。你既无那份心思,母妃便帮你稳稳坐实这贤王的名声。”

说着,她话锋一转,眼神沉了沉:“皇儿,你须时刻谨记,诸葛司徒是个通透之人。你若事事缩手缩脚,反倒容易招他疑心。唯有将一切摆到明面上,方能让他宽心些。只是……母妃往后怕是……再也不能常伴你左右了。”

“母妃!”刘谌猛地攥住她的衣袖,小脸上满是焦急,“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贵人轻叹一声,指尖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诸葛司徒前往临淄后,定会向你父皇谏言,将我召回长安皇宫。昔日陛下封你为蜀王时,原是念你年幼,才留我在身边照料。”

“如今……我的谌儿都长成小大人了,我也该回去陪你父皇了。说起来,这两三年未见,心里头也怪想念他的。”

见刘谌眼圈泛红,她忙强扯出笑意,指尖拭过他的眼角:“谌儿莫哭!我已得了信儿,诸葛司徒一行过几日便要启程赶赴江东,到时你随我一同出宫送行。”

“有些话……也该与你振武伯父好生托付一番了。你给我记住了,只要抓牢他这棵大树,往后这朝堂上,便无人可扳得倒你。”

刘谌用力点头,小手紧紧攥着李氏的衣袖,眼眶里的水光却怎么也忍不住,簌簌地落了下来。

次日,天色微阴,铅灰色的云絮低垂在成都上空,带着几分沉郁的肃穆。

黄忠的灵柩由八名精壮士卒稳稳抬着,关羽、张飞、诸葛亮、杨再兴四人亲自扶着棺木两侧,缓步走在最前,玄色丧服在阴风中微微飘动,每一步都似坠着千斤重。

后面则跟着关索、诸葛瞻等晚辈,再往后是成都百官、军中将领,最后是自发前来送行的百姓,队伍绵延数里,哭声、哀乐声交织在一起,听得人心头发沉。

送葬队伍行至成都城门时,路边早已跪满了百姓。百姓们不断捧着纸钱往火盆里添,火光跳跃间,纸灰纷飞如蝶,口中反复念着“黄将军一路走好”,声音哽咽,断断续续。

关羽望着这满城哀恸的景象,喉头重重滚动了几下,粗粝的手掌在棺木上轻轻按了按,对身旁的诸葛亮叹道:“汉升老哥戎马一生,能得百姓这般真心敬重,这辈子也算值了。”

诸葛亮微微颔首,轻轻“嗯”了一声,目光扫过路边哭红了眼的百姓,又落回灵柩上,眼中满是感慨。

待灵柩送上前往定军山的马车,关羽将廊下取来的那几张旧弓,亲自用素布仔细裹好,郑重地放进车厢:“这些物件,得陪老将军归葬定军山。将来入了公祠,也好让后人都好生瞻仰一番。”

话落,马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声响。送行的人望着车队渐渐远去,直到身影缩成黑点,才慢慢散去。风卷起地上的纸灰,打着旋儿飞向天际,像是在为这位老将军,送上最后一程。

头七过后,成都城中那浸骨的哀戚总算淡了几分,街巷间的素白幡旗渐少,只是往来行人的脚步仍带着几分沉缓。

众人也开始收拾起行装,将先前拟定的行程重新拾掇起来——先赴江东,再转道前往临淄前线。

待到出发那日,天色微亮时,关羽一行人便已来到了成都城门处。城门下,蒋琬与关索早已等候多时,两人皆是一身常服,见众人到来,忙上前见礼。

“公琰、索儿,勿须多礼!”关羽抬手示意,目光扫过两人,“益州诸事,便托付于尔等了。”

蒋琬拱手道:“大司马放心,琬与小关将军定当尽心竭力。”

正说着,远处传来车马声,众人转头望去,只见刘谌母子的车驾正缓缓驶来。车停稳后,李贵人携刘谌下车,母子二人皆是便服打扮,显然是刚从宫中赶来。

“谌儿拜见二叔祖、三叔祖、伯父、司徒大人。”刘谌规规矩矩地上前见礼,声音清亮,“听闻诸位今日启程,我与母妃特来送行。”

李贵人亦上前福身:“诸位一路保重!待到了江东,还请振武贤兄替我向雯儿姑娘问声好,盼她顺遂生产。”

杨再兴忙拱手道:“多谢李贵人挂心,我定当带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请大家收藏:()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诸葛亮看着眼前的刘谌母子二人,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动——这母子俩,前两日夜里刚来吊唁过黄老将军,今日又特意赶来城门送行,这般频繁露面,虽是礼节周到,却也难免引人遐想啊!

但他面上并未显露,只是颔首道:“有劳贵人与殿下特意赶来,我等记下了。”

张飞性子最是直接,见状哈哈一笑:“谌儿有心了!你好好在成都待着,待俺日后回来,再教你几套剑法!”

刘谌脆生生应道:“多谢三叔祖!”

关羽看着刘谌,想起当日在镜中见他自刎于宗庙,忙温声道:“谌儿,蜀地虽安稳,却也需勤学不辍,可莫要辜负了你父皇的期许。”

“谌儿记下了。”刘谌点头,目光落在杨再兴身上,“伯父,我听闻江东的鲈鱼最是鲜美,待侄儿再长几岁,定要去尝尝。”

杨再兴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好啊!他日,伯父定在江东等着你。只是,出行前你可得先征得你父皇的应允才行哦!”

一番话别后,李氏拉着刘谌后退了几步。诸葛亮趁机走到蒋琬身边,拉着他走到僻静处,神色凝重地道:“公琰,我等今日便要离去了,益州之事,还需你多费心。”

蒋琬拱手应道:“司徒放心,琬定当尽心。”

诸葛亮听罢,目光朝刘谌母子的方向扫了一眼:“王宫中的动静,要多留意些。吾并非怀疑什么,只是皇家之事,需格外谨慎,莫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话音刚落,他忙解释道:“陛下早已立了大皇子为太子,我等身为臣子的,自当全力辅佐。你也知晓,未迁都时,我儿便与庞宏、继祖皆是太子伴读,跟着董太傅念书……”

“当年在宫中,张皇后待瞻儿他们极好,时常给带些点心,天冷了还让人送炭火。如今皇后不在了,这份人情,我总得替孩子们还上。”

“再者,云长、翼德、振武他们,也皆是坚定站在太子身后的。我等做臣子的,立场得稳,绝不能让任何可能动摇国本之事发生。”

“蜀王母子虽素来安分,但身处皇家,难免被人议论,你多照看着些,这既是护着他们,也是护着益州的安稳。”

蒋琬闻言恍然大悟,忙道:“司徒考虑周全,琬明白了,此事定会妥善处置。”

“还有益州本土的派系,”诸葛亮继续补充道,“他们在蜀地根基深厚,你既要善用其力,也要防着他们抱团。若有棘手之事,可差人去长安问庞司空,或是直接传信与我。”

“琬记下了。”蒋琬一一应下,将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

另一边,关羽将关索叫到跟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索儿,我与你三叔他们这便要走了。黄老将军传授你的刀法,切记勤练,不可懈怠。”

关索红着眼眶点头:“孩儿记住了,每日定当勤练不辍!”

“不止要勤练,”关羽眼中带着期许,“黄老将军的刀法沉稳刚毅,如磐石立崖;而为父教你的刀法则重刚猛迅疾,似猛虎下山。你若有悟性,不妨试着将二者融合,取其精华,创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刀法。如此,才算不负黄老将军的教导,也不负你这些年的苦功。”

关索闻言,心中一动,重重叩首:“孩儿定当努力,不辜负父亲与师父的期望!”

关羽扶起他,又叮嘱道:“益州是大汉的腹地,也是黄老将军死死守护的地方。你当与公琰同心协力,好好治理,莫让百姓失望,莫让长眠在定军山的老将军失望。”

“孩儿遵命!”关索挺直腰板,声音坚定。

此时,远处的李贵人对刘谌递了个眼色,母子二人一同走到了杨再兴面前。

“伯父,”刘谌上前一步,对着杨再兴深深一揖,“昔日若非伯父在父皇面前举荐,侄儿也得不到这蜀王之位。这份恩情,侄儿没齿难忘,今日特来谢过。”

杨再兴忙扶起他:“谌儿不必如此,你本就聪慧懂事,陛下封你为蜀王,也是看中你的品性,与我之举荐并无太多关系。”

李贵人在旁轻声道:“振武贤兄说笑了,谌儿能有今日,你在其中的费心,我这做母妃的都看在眼里。今日,斗胆拜托贤兄一件事——谌儿年纪尚小,在蜀地行事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日后若有什么风言风语传到长安,还望贤兄在朝中能多帮衬着些,莫让朝臣们因些许小事便横加诟病。”

杨再兴闻言,脸上露出几分犹豫。他自然明白李贵人的意思,刘谌身为蜀王,一举一动都关乎皇家体面,但自己若贸然插手,难免会有“结党”之嫌。

李贵人见他迟疑,又缓声道:“贤兄无需有所顾虑,谌儿这孩子,素来懂事,心里只想着如何当好这个蜀王,让蜀地百姓安稳度日。

他常说,能得父皇恩准镇守蜀地,已是天大的福气,从不敢有半分非分之想。毕竟……太子殿下聪慧仁厚,早已是朝野公认的储君,谁又会去做那不合时宜的事呢?”

这番话虽说得含蓄委婉,却将意思表得明明白白。杨再兴看着眼前母子二人的表情,不似作伪,又念及后世对刘谌的风评确实不差,便点头道:“贵人放心,贤侄若真是为蜀地百姓谋福,行事妥当,我自会在陛下面前说上几句公道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请大家收藏:()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氏脸上露出笑意,忙示意刘谌道谢。刘谌再次拱手:“谌儿,谢过伯父。”

这边话音刚落,关羽与诸葛亮那边也已交代完毕。张飞早已按捺不住,翻身上马,粗声嚷嚷:“好了好了,该走了!再磨蹭下去,天黑都到不了下一个驿站!”

众人纷纷上马登车。诸葛亮最后看了一眼成都,随即对蒋琬、关索与刘谌母子拱手道:“我等这便告辞了。”

关羽勒住马缰,赤电马打了个响鼻,朗声道:“出发!”

话音刚落,马蹄声响彻城门,一行人迎着晨光,朝着江东方向缓缓驶去。蒋琬、关索与刘谌母子站在城门下,目送着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

刘谌望着远方,轻声道:“母妃,伯父他们走了。”

李氏轻抚着他的头:“嗯,走了。咱们也该回宫了。”

马车缓缓驶向城门,刘谌靠在车窗边,看着城外的田野,忽然道:“母妃,伯父会帮我们的,对吗?”

李氏笑着点头:“会的。只要我们安守本分,便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车内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伴着晨光远去。而城门处的蒋琬与关索,也转身朝着城内走去,益州的重担,已稳稳落在了他们肩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正是:忠魂远去蜀地悲,众将辞行赴江东。前路漫漫多未知,各担重任踏征程。

喜欢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请大家收藏:()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