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 > 第275章 财政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语出《晋书·刘毅传》(唐·房玄龄等撰)

魏晋时期施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门第高者世代居高官(上品),寒门子弟则永沉下僚(下品)。

把“出生即定尊卑”的残酷现实一语道破,遂成千古警策。

……

大巴车跑得不慢,在积雪的路面上稳稳前行。

车里还是那老式的蓝色塑料座椅,大概是天太冷,每个椅面上都铺了块薄薄的绒垫,头顶的暖气开足了功率,吹得车厢里暖融融的。

先前为了节省成本、响应号召,城里的公交几乎全改成了电动的,车身上“绿色出行”的字样还隐约可见。

可如今全都换了回来,又成了燃油车。

不是折腾,是现实所迫。

眼下燃油管控得严,除了政府公务车能按配额加油,普通民众必须凭限量的加油券才能加到油,没券的话,再好的车也得停在路边当摆设。

张涵靠窗坐着,饶有兴致的望着窗外。

沿途一片萧条,雪没脚踝,路边歪歪扭扭倒着几辆共享自行车,车座和车把早被人卸走,只剩个铁架子半埋在雪里。

商铺大多卷着卷帘门,门楣上的招牌积了层厚雪,只有零星两家小饭店开着门,玻璃上蒙着厚厚的哈气,隐约能看见里面围坐的人影。

邻座是个穿军装的中士,右肩空荡荡的,袖口整整齐齐挽到肘部。

左手缠着厚厚的白色绷带,连手腕都裹得严实,只露出三根手指,始终低着头,视线钉在自己膝盖上,表情肃穆得像在守什么规矩,从上车到现在没出过一声。

“您这是……从前线撤下来的?”

张涵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问了句。

中士抬起头,眼神里带着点刚从怔忡中回神的恍惚:“嗯,守阵地时炸的,手掌没保住。”他动了动左手的手指,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别人的事,“本来想接着守,指导员非让我下来安置,说后方也需要人。”

张涵瞬间没了话。

下意识摸了摸自己完好的胳膊,想起先前被人称作“英雄”时的自得,不由得自惭形秽。

跟眼前这位断了手还想着守阵地的中士比,实在算不得什么。

真正的分量,从不是别人喊的口号,是这绷带底下藏着的、没说出口的亏欠与坚守。

“你分到新城区哪儿?”中士主动开了口,打破了沉默。

“红光街街道办,说是负责社区联防。”张涵答道。

“巧了,我也去红光街,分配到区应急防控办。”中士嘴角牵起一点浅淡的笑意,“到了那边,有事可以找我,我姓杨。”

张涵刚要应声,突然感觉车身微微一震,速度慢了下来。

前面有人探头往前看:“怎么了?前面堵了?”

司机踩了刹车,回头喊了句:“别慌,是关卡检查!都坐稳了,把安置条准备好!”

张涵和中士对视一眼,都从怀里掏出了安置条。

车窗外,两个穿迷彩服的士兵正站在路中间的关卡旁,手里拿着登记表,对每辆车逐一检查。

等大巴停稳,其中一个士兵拉开了大巴车门:“麻烦大家把安置条准备好,逐个核对!”他沿着过道慢慢走,目光在每个人的脸和安置条上反复确认,偶尔还会随口问一句“分到哪个片区”,确认信息对得上才往下走。

轮到张涵时,士兵扫了眼他的安置条,又看了看他的脸,在登记表上打了个勾:“没问题。”

走到中士身边,看到他空荡荡的右肩和缠满绷带的左手,士兵的动作顿了顿,语气放缓了些:“杨班长?上周登记的伤残安置人员,对吧?”

中士点头应了声,士兵没再多问,径直走到车头跟司机说了句“人齐了,信息都对得上”。

司机应了声,重新发动汽车。大巴驶过关卡时,张涵瞥了眼窗外。

关卡旁堆着半人高的沙袋,角落里停着辆军用吉普,另一个士兵正往手里哈着热气。

“这关卡是上周设的,怕有逃兵和流民混进来。”中士轻声解释道,“新城区靠近城郊,鱼龙混杂,不得不防。”

“那治安条件岂不是挺差?”张涵皱了皱眉,随口问道。

中士轻轻“哼”了一声,手指点了点自己的断臂处:“差是差,却乱不了分寸。上面这招叫‘以重典治乱象’,派巡逻队定点盯着是其一,把‘200军卷即毙’的规矩摆出来才是其二,明着是罚小偷小摸,实则是防着有人趁乱聚众生事。前几天我去给妻儿找住处,见着那抢粮的被当场毙了示众,那不是乱杀,是做给所有心怀鬼胎的人看的,现在没人敢拿自己的命赌。”

“可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靠强压只能压下明面的乱子,解决不了根上的难处。”张涵悲叹一声,无奈道。

中士也跟着叹了口气,把左手收回来,掌心朝下按在膝盖上:“能把明面的稳住就不错了。这地界,多少女人没了男人,带着娃活不下去,只能走歪路。上次我去物资点买玉米粉,被个三十来岁的女人拉住了。头发乱糟糟的,羽绒服领口磨破了,拽着我胳膊就不肯放,声音抖着说:‘同志,求你行行好,我陪你睡一觉,就50军卷,能给娃买两顿热粥就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请大家收藏:()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后来呢?”张涵追问道。

中士从内兜里摸出几张叠得整齐的军卷,用拇指捻了捻边角,又塞了回去:“我身上就剩20军卷,全给她了。我也就是个普通老兵,人微言轻,既帮不了她找活,也解决不了她的难处,只能尽这点心意。”

“她是逃难来的难民,还是……阵亡战友的家属?”

张涵往前倾了倾身,心里的好奇被勾了起来。

把女的身份弄明白,就能看出国家那些抚恤政策到底落实得怎么样。

“看着不像军属。”

中士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点不确定,“真要是阵亡士兵的遗孀,政策里说一次性抚恤金能给5万军卷,每个月还有固定的粮食配额。”他顿了顿,嘴角往下压了压,“可政策归政策,能不能真落到实处,谁也说不准。我这伤残补助,当初登记时说给8000,最后到手就5000,去问文职干事,就说‘财政紧张,先这样,后续会再补发’,再多问就没下文了。”

“财政紧?我们从火线退下来的,部队没给安置费,转运站也没补过一分钱,倒没人提我们的难处。”

张涵猛地坐直了些,他兜里比脸还干净,要是等街道办发工资,还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

“乱世里,谁不是自己顾自己。”

中士半晌才低声道:“单位应该会给补发的。既然都给你们安排了工作,白纸黑字的安置条在这儿,国家总不至于缺你们这点钱。”

“说的倒也是,工作都安排了,三瓜两枣的,不至于缺。”张涵心里那点焦躁总算压下去些。

在他看来,同情心这东西,早在前线见多了生离死别后,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累赘。

偶尔在街上撞见哭哭啼啼的妇人、瘦得只剩骨头的孩子,或许会下意识皱下眉,隐约觉出几分“难”,但要让他停下脚步,真心实意去心疼哪个家破人亡的故事、哪个走投无路的处境,根本不可能。

男性伤亡本就比女性要多,原来的优待,只不过是建立在女少男多的情况下,被某些男性特意抬高了身份。

他自己从枪林弹雨里爬出来,还没摸着安稳日子的边,哪有功夫管别人的闲事。

就像中士提过的那些女人,他不是不懂她们没了依靠的窘迫,可这世道本就如此。

和平年月里,她们还能守着前台、做着收纳,靠轻巧活计混口饭吃;可现在呢?

到处是扛物资、修工事的体力活,要么就是跟着巡逻队巡查的险差,女人家体力本就弱些,胆气也没男人壮,哪家会费劲招她们?

说到底,都是各有各的难处,谁也顾不上谁。

对自己而言,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到新城区报到,领了第一个月的薪水填肚子,至于旁人的死活。

既没那个闲心,更没那个义务去操心。

大巴车又往前蹭了二十多分钟,越靠近新城区核心,路就越堵得厉害。

原本还算通畅的雪路,此刻挤得水泄不通,三轮车、自行车、推着斗车的人全堵在一块儿。

下午三点多正是这天里最暖的光景,路上的人越发多起来:扛着铁锹找零活的汉子、挎着篮子打听粮价的妇人,挤在路边墙根下凑堆取暖的老人,个个都想趁着这点暖意多寻点生路。

十个人里倒有八个穿着油乎乎的旧衣,袖口磨烂了就往里折两圈,脚上的鞋更是五花八门,一看就知道是从南边逃来的难民。

“这一个星期以来都这样,南边过来的人一波接一波。”

中士往前探了探身,目光扫过窗外攒动的人头,自言自语似的说道。

“以空间换时间,本来就免不了这个。”张涵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拿国土纵深换防御的缓冲时间,这代价是早该想到的。”

正说着,就见两队穿藏青色制服的辅警沿着马路两侧巡逻过来。

个个举着半人高的防爆盾,手里的橡胶警棍别在腰后,步伐踩得很实。

队伍最前面是个穿深蓝色警服的民警,胸前的警号亮晶晶的,外头套着件略显臃肿的防弹衣,腰间别着的手枪套鼓鼓囊囊。

走几步就停下来,冲扎堆的难民抬抬下巴:“从哪儿来的?身份证呢?”

有个男人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他立刻挥手让辅警把人带到路边登记。

大量难民涌入的后果,就是全城的警务人员不够。

街面上天天有人挤丢了孩子、抢粮票的推搡打架,还有趁乱摸口袋的小贼。

真出点事,老百姓还是第一反应摸出手机打110。

“以前见着警察觉得疏远,现在看他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倒觉得可怜。”

中士忍俊不禁般说道。

“可怜倒不至于,顶多是累点,但生活有保障。”

张涵望着公交车司机,旁边的调度员站起身,高声喊道:“都准备准备哈,马上到政府集中办公区了。”

喜欢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请大家收藏:()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