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 > 第251章 强征

“这100发子弹,你拿着,真是半颗都多匀不出来了。”

少尉苏东把两盒用油纸裹紧的子弹往张涵手心一拍,“武装部领来的弹药本就抠抠搜搜,分到每个人头上满打满算两百挂零,多一颗都得从弟兄们枪膛里匀。”

张涵猛地攥紧纸包,沉声道:“我懂,不光是你们这儿补充吃紧,依我看,眼下各支部队怕是都在为这事儿犯愁。”

仗一打起来,尤其是败了仗,那补给的难处就像烂泥地里拔腿,越使劲陷得越深。

原本规划的运输道,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效率也有可能会降低。

按张涵在社会实践大学这些年的见识,有些事不必说透,却像窗纸一样明。

物资补给的分配,从来不是平均的。

那些番号更响、跟中枢走得更近的部队,总能先拿到配额,清单上的数字也总比旁人厚实些。

剩下的份额往下分,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周转,到了他们这些一线部队手里,往往就比账面上的数目短了一截。

这年头,粮食、枪支、弹药都是紧俏物,经手的人多留个心眼,悄悄攒下些,未必是拿去换钱换金子,更多是揣在手里,为将来做打算。

毕竟局势动荡,谁也说不准明天会怎样,手里攥着这些实货,心里才踏实。

身居高位的人,想的远比底层人民复杂。

这局面能不能稳住,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多做几分打算,似乎也成了人之常情。

只是这般层层盘桓下来,真正能送到前线的,便所剩无几了。

苦的,从来都是底下扛枪的人。

至于查究?如今这光景,连阵地都未必守得住,谁还有精力细究那几箱弹药、几车粮食的去向?

大厦将倾之际,人人都在为自己盘算,这点心思,早已不算什么秘密。

再按理说,部队打残了,编制空了一大块,补充物资该更容易些吧?

可是仗打得分分合合,很多部队的驻地三天两头变,今天还在河东岸,明天可能就撤到了山背后,连个固定的坐标都报不准。

这种时候,就算后方仓库里堆着山一样的物资,也像隔着层摸不透的雾。

你不知道该往哪儿送,送过去了又找不着人,好不容易对上了,人家早就换了新地方。

补给这事儿,就成了追着影子跑,累得人直喘,还总差着那么一口气。

“可不是嘛!”苏东拿起桌上的水壶抿了一口,咂咂嘴像是在回味那点寡淡的水味,“前几天刚被调到这来的时候,我心里头就跟揣了只兔子似的,老琢磨着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补给线要是断了,咱们这帮人不就得喝西北风了吗?好在眼下还能匀着点,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顶在一线的,怎么敢克扣?”张涵从弹挂里掏出弹匣,捏起子弹往槽里压,黄铜弹壳撞击着发出“咔嗒咔嗒”的脆响,手上的动作却稳得很,“后头那些大官清醒得很,咱们在这儿多顶一天,他们就能多喘一天气,真把咱们逼急了,前线一垮,炮弹可不长眼,管你是办公桌还是太师椅,照样能砸出个窟窿来。”

“可谁想来顶?”苏东像是被这话戳中了什么,猛地把水壶往桌上一顿,壶盖“哐当”一声弹起来,在桌面打了个转又落回原处,溅出的几滴水珠在桌面上洇开小印子,“你去问问,这里三十多号人,除了几个班排长是党员,带着头往前冲,剩下的哪个不是被武装部的人半劝半拽弄来的?有的家里娃才刚会爬,有的老母亲还卧病在床,谁愿意把命搁在这荒郊野岭?”

“那话说你们是怎么被征召到这儿来的?不自愿和没有服过役的话,应该不会强征吧?”张涵打了个哈欠,困意像潮水似的漫上来,不经心的问了一句。

而此话一出,苏东心里那点硬撑着的劲儿忽然就泄了,他的嘴猛地抿住,半晌没出声,整个人倏地蔫了下去,肩膀松垮垮地垂着,方才眼里还带着的那点火气,一点点淡了,最后只剩下化不开的不甘心,混着说不清的颓唐,僵在脸上:

“还不是因为那个《战时民兵动员征召条例》说是前线吃紧,离前线近的城市,都得按数征民兵去前线守备,文件上的字黑沉沉的,谁也改不了。”

“好多人不愿意啊。”苏东扯了扯衣襟,声音发闷,“前线打成什么样,谁心里没数?私底下都说,这哪儿是守备,分明是去送死。”

“可人家政府和武装办的人,转头就扛着文件夹上门了,手里捏着的就是那个适龄人员登记表。”他嗤笑一声,像是在抱怨世道不公,“当初哪想到会有今天?好多人年轻时候找工作、上大学,填那个表不过是笔一勾的事,笔尖在纸上划过都嫌费劲儿。那会儿谁当回事?觉得就是走个过场,盖个红章就完了,战争?听着就跟戏文里的打仗似的,隔着十万八千里,远得没边儿。”

“武装部干事在县里说这个事儿,大喇叭里喊得震天,唾沫横飞地说‘保家卫国是义务’,胸脯拍得比谁都响,说什么‘家家有份,人人有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请大家收藏:()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真到了动真格的,那些领导的儿子呢?我可没见着哪个穿着军装站在这儿吃风沙!不是托关系去了后方仓库管物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就是在县城里守着电话机当通信兵,喝着热水听着响,轮得到他们来这儿吃枪子儿?偏偏就盯着我们这些刨土坷垃的、修鞋掌的往火线上推,这叫什么狗屁义务?”

张涵低着头,手指依旧在有条不紊地压着子弹,直到苏东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只剩下粗重的喘气声,他才缓缓抬起头,把刚压满的弹匣往旁边一放:“苏少尉,你当那些人的儿子真能躲一辈子?这仗要是输了,别说县城里的电话机,就是钻到地缝里,该来的也躲不掉。咱们现在握着枪,至少能自己说了算,子弹压得实,腰杆就能挺得直。至于别的……先顾着今晚能活着看到太阳升起来,再说吧。”

“说的也对!”苏东轻轻应了一句,声音里带着点没散尽的闷,谁都明白张涵那话里有几分是宽心的场面话,他抬手抹了把脸,站起身:“我去哨站逛逛,离天黑还有几个小时呢,瞅瞅那边的岗哨换了没。”

“好,披上大衣,别冻着了。”张涵赶忙起身,从用松树枝削成的简易挂衣架上取下那件沾着泥点的军大衣,抖了抖上面的浮尘,往苏东肩膀上一披,又顺手帮他拽了拽领口。

看着苏东的身影走出房门,门帘晃了两下落下,他才慢慢坐回原地。

不是没考虑过后方会出乱子,可没料到会恶化成这副模样。

当初自己被强征的时候,好歹还有文件有流程,面上总还过得去,多少要顾点脸面。

可照眼下这情形看,后方怕是连脸面都顾不上了,离前线近的城市,都开始这么没章法地强征了吗?

这么干,人心惶惶的,造成的影响就没人考虑?

当兵啥时候也成了玩命的活计?

和平年月里,谁不是挤破头想穿这身军装?

图啥?不就是那点按月发的补助,家里能挂上“光荣军属”的牌子,孩子上学能沾点光,退役了找工作能多个筹码?

张涵摇了摇头,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把这些翻涌的念头一股脑摒开,想这么多有啥用?不如睡一觉。

胳膊往满是划痕的木桌上一搁,侧脸就势贴了上去。

粗糙的木纹硌着脸颊,倒也抵得住几分寒意。

他没脱那身沾着泥土和血渍的军装,就这么趴在桌上,头顶抵着桌沿,呼吸渐渐匀了下来,没过一会儿,就有细微的鼾声从臂弯里漏出来。

其实高层也未必想走强征这条路。

但是南部沦陷后,前线随时可能全线垮塌的情况下,已经无路可走。

感染者的扩散速度远超预期,常规部队在短时间内折损惨重,兵力缺口大到只能用“填”的方式来延缓防线收缩。

此时高层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放任感染者突破防线淹没更多城市,要么打破常规征兵流程,用最快速度征集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堵住缺口。

在“生存优先”的终极命题面前,“强征”成了明知有后遗症却不得不选的救命稻草。

程序正义在亡国危机前,成了奢侈品。

更别说,严寒和拉锯战也在持续放血,武器、粮食、药品的缺口比兵力更要命。

高层清楚,后方城市的人力是最后的本钱,尤其离前线近的地方,不提前征调,等感染者打过来,这些人要么成牺牲品,要么成需要额外保护的“包袱”,甚至变成进攻方。

强征本质上是一种“资源前置”:把潜在的受害者变成防御者,用人力换时间,为后方核心区域的防御部署争取缓冲期。

尤其是若公开承认“常规兵力已无法支撑防线”,将会引发后方城市的集体逃亡和社会秩序崩溃,反而加速防线瓦解。

所以民兵征召条例,既是给基层执行部门的“尚方宝剑”,也是给民众的一种“仪式性安抚”。

用看似“合法”的外壳掩盖“无兵可用”的真相,试图维持“国家仍在有序抵抗”的表象。

这种“半遮半掩”的强征,本质是用高压手段避免恐慌扩散,哪怕代价是透支民众对政权的信任。

说到底,强征是一个濒临崩溃的国家在绝境中的应激反应:高层不是在“选择最优解”,而是在“排除最劣解”。

他们知道这会激化矛盾,知道这是在透支未来,但在感染者步步紧逼的现实面前,“活过今晚”比“明天如何解释”更重要。

就像张涵和苏东在前线的挣扎一样,国家层面的决策,也早已沦落到“先顾着能看到下一个太阳”的生存本能里。

喜欢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请大家收藏:()雪中孤城:疫病封锁下的末日求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