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849章 千石林苔径?说无为动故忧

第4集 千石林苔径?说无为动故忧

夜雨初歇,晨光如碎金般穿透林隙,斜斜落于千石林的苔径之上。此苔径非寻常路,乃三百年前京营兵魂化草木时,以自身残灵引女娲补天后遗留的 “神苔” 所铺 —— 神苔生自玄冰狱旁的息壤余粒,叶如翡翠,根含灵韵,雨落时能吸润蓄泽,不涝不泥;风过时能凝绿固形,不尘不腐。人行其上,足尖沾湿的是神苔凝露,耳畔闻的是露滴坠石的清响,似上古神女轻拨玉琴,余音绕石,久久不散。

苔衣漫阶,或浅青如初生嫩芽,或深翠似老松积荫,更有甚者,叶缘泛着极淡的金边 —— 那是京营兵魂的灵力与神苔交融所致,唯有忠魂凝聚处,方有此景。苍苔覆石,石乃神鳌背甲碎片所化,石面隐现上古符文,苔衣覆其上,如给符文披了层碧纱,晨光斜照时,符文与苔衣相映,泛出细碎的青光,似天地间最温柔的密语。

太上皇手持镇厄新印,印上伏羲八卦纹路温光透指,沿指尖漫向掌心,与体内血脉灵力相融,化作一缕极淡的金芒,悄然护持心神。青冥子持玄真木藜杖,杖身云纹流转,杖端混沌伴生珠映着苔径翠色,珠内似有细小红光闪烁 —— 那是感知到周遭兵魂余息的反应。二人沿苔径缓行,林间薄雾未散,如轻纱般缠绕石峰,沾在衣上成露,露滴映着晨光,化作碎金般的光点,随步伐轻轻晃动。

行至苔径中段,青冥子忽停步,藜杖轻点阶前一片神苔。那神苔受杖端玄珠青芒所触,叶缘金边骤亮,露滴自苔尖滚落,坠于下方忘忧石上 —— 石上上古安神符纹路被露滴浸润,瞬间泛出白光,将露滴折射成七彩虹光,映得周遭苔衣更显碧翠。“陛下观此苔径,” 青冥子声音温和,却带着上古哲思的厚重,“它顺石而铺,不攀高以争日光,不避洼以躲风雨,雨来则张叶吸润,储灵力于根;晴来则敛叶凝绿,释生机于径。从无刻意为之,却自成幽趣,护此路三百年无虞。此便是‘无为’—— 非卧榻酣眠、袖手旁观,乃顺天地之道,应万物之序,不逆势强求,不妄为冒进。”

太上皇俯身,指尖轻触那片神苔。苔衣微凉,却带着一丝温润的灵力,顺着指尖缓缓渗入体内,与袖中京营旧符隐隐相和 —— 符上 “镇天” 二字泛出极淡的红光,似在回应苔下兵魂的余息。他默然起身,目望林深处蜿蜒的苔径,那苔径如碧龙般绕石而行,遇石峰则曲,遇清泉则过,从无阻滞。“先生言‘顺道而安’,然世间事,多有不顺之道者。” 他声音沉缓,目光落在前方一块阻路的巨石上,石上苔衣覆盖,却仍显狰狞,“如石阻溪流,需凿石以通,否则水涝成灾;如草塞荒田,需除草以耕,否则颗粒无收。此等事,岂容‘无为’?”

青冥子笑而颔首,藜杖玄珠忽射出一道青芒,映于巨石旁的溪流之上。刹那间,溪流中浮出幻境 —— 上古之时,洪水滔天,浊浪裹着戾气,吞噬生灵。大禹立于高处,手持女娲所赐息壤,却不筑堤拦水,反率民众凿山开渠,引洪水入江河,终息水患。幻境中,应龙展翅,喷水助大禹开渠,息壤撒处,堤岸自固,洪水顺渠而行,不再为祸。“陛下观此,” 青冥子指向幻境,“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是顺水流之势,通而不阻,是应天地之序 —— 此仍‘无为’之变,非‘妄为’之强。若以堤强拦洪水,水势愈猛,终溃堤成灾,是为逆道;若任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是为废道。”

他收回玄珠,幻境渐散,溪流恢复澄澈,映着苔径翠色。“陛下三百年前封蚩尤,以自身伏羲血脉为引,顺玄冰狱之寒气相制 —— 寒气镇戾气,血脉固封印,此乃‘无为’之守;今若强行破封,或弃封而去,打乱寒气相制之序,反令蚩尤残魂脱困,是为‘妄为’之祸。”

二人续行,苔径渐陡,阶上神苔愈发浓密,叶缘金边也更显明亮 —— 似京营兵魂感知到太上皇的思绪,以灵力相护。转过一道石弯,忽闻松涛阵阵,抬眼望去,一亭翼然立于石崖畔,亭顶青瓦覆着薄霜,霜下瓦纹如上古云篆;朱柱斑驳,柱上苔衣半覆,却仍能看出柱身材质 —— 乃神鳌脊骨所制,泛着淡淡的莹光,三百年风雨未蚀。此亭名 “锁翠亭”,取 “锁尽石林苍翠” 之意,乃三百年前太上皇未困南宫时所建,彼时他常与苍玄、玄通等将在此议事,观石林日出,论三界安危。

太上皇步至亭中,目光骤凝于东柱。柱上题着 “宸居旧梦” 四字,笔力遒劲,墨色泛青 —— 那是他当年以伏羲血脉为墨所书,血脉灵力与神鳌脊骨相融,三百年未褪。只是如今字迹大半被神苔覆盖,仅 “宸” 字一点如寒星明亮,“梦” 字末笔似泪痕蜿蜒,经夜雨冲刷,墨色更显苍劲,似含三百年未诉的怅惘。

他伸手抚柱,指腹擦过苔衣。神苔受血脉灵力所触,缓缓褪去,露出更多斑驳字迹。指尖忽觉刺痛 —— 那是当年题字时,指尖为蚩尤逸散的剑气所伤,血渗墨中,与血脉灵力一同凝于柱上,三百年后仍留灵力余痕,触之如当年剑气刺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朕非不欲无为。” 太上皇收回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袖中镇厄新印温光微颤,似感应到他心绪波动,八卦纹路中 “坎” 卦(代表水,象征险难)忽亮,“三百年前,朕居宸宫,日理万机,却也能于此处观翠赏雪,享片刻安宁。彼时玄通为太傅,苍玄为副将,君臣同心,三界安宁……” 他顿了顿,声音沉如寒潭,目光望向亭外薄雾,似透过薄雾看到南天门外的乱象,“而今…… 外有瓦剌部族窥伺南天门外,那瓦剌首领,非寻常妖邪,乃蚩尤残魂吞噬上古凶兽‘饕餮’魂核所化,戾气更甚,近年常率部袭扰边境,掳掠仙民,所过之处,仙田荒芜,仙府被毁;内有玄通,当年随朕战蚩尤的旧臣,见朕困南宫,竟私结党羽,用‘蚀魂墨’篡改天条 —— 那墨乃蚩尤戾气与天宫禁地‘蚀骨草’混合而成,能腐蚀仙官本心,令其唯玄通马首是瞻。朝堂上下,已非昔日模样。”

他仰首望亭外石林,晨光已散,薄雾复浓,如灰纱般将亭身裹入囚笼,石峰隐于雾中,似狰狞恶鬼,伺机而动。袖中京营旧符 “镇天” 二字忽泛微光,红光透过衣料,映得柱上 “宸居旧梦” 四字也隐隐发亮 —— 字迹中竟浮出细小的虚影:三百年前,苍玄身披玄甲,手持长枪,立于亭中,向太上皇拱手:“陛下,京营已整备完毕,随时可战!” 玄通则身着紫袍,手持书卷,温声道:“陛下,天条修订完毕,还请过目。” 虚影鲜活,似触手可及,却又转瞬即逝,只留兵魂的低语在亭中回荡,诉说着三百年前的忠勇与如今的忧虑。

青冥子立于亭侧,闻言默然,仅以藜杖轻击亭阶。亭阶乃神鳌背甲所铺,杖击之声笃笃,穿薄雾,落于苔径,似上古钟鸣,震得周遭神苔叶缘金边轻颤。他垂眸抚杖,杖端混沌伴生珠忽暗,珠内红光闪烁更急 —— 似感知到远方戾气与权欲的交织。半晌,他低吟,声音带着上古哲思的沧桑:“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道可顺也,而不可忘其责…… 昔年女娲补天,顺天之道,却不忘护苍生之责;伏羲画卦,应地之序,却不忘定三界之责。‘无为’非无责,乃以顺道之法,行尽责之事。”

低吟声未绝,藜杖玄珠忽射出一道青芒,映于亭壁。壁上薄雾受青芒牵引,凝聚成两幅清晰的虚影:左影是南天门外,瓦剌部族身披黑甲,甲上泛着蚩尤戾气的乌光;首领面生獠牙,双目赤红,头顶生有饕餮特有的独角,手中长刀泛着暗紫色光芒 —— 刀乃用饕餮骨与蚩尤戾气所铸,名为 “噬魂刀”,刀身缠绕着无数细小的冤魂虚影,似在哀嚎。首领正指挥部众攻打天门,天门上的女娲神纹泛着青光,却已出现裂纹,守门仙官浴血抵抗,仙甲染血,仍难阻瓦剌攻势。

右影是天宫朝堂,殿内烛火昏暗,数名仙官身着紫袍,围坐案前,案上摊着篡改后的天条,天条字迹泛着乌光 —— 正是 “蚀魂墨” 所书。玄通居于主位,身着与太上皇当年相似的龙袍(只是龙纹为黑色,象征戾气),手持玉笏,正沉声说道:“太上皇困守南宫,早已不配掌三界,从今往后,天宫诸事,由吾决断!” 案前仙官皆垂首,眼中泛着乌光,似已被蚀魂墨控制,无人敢反驳。

太上皇见此虚影,身躯剧震,后退半步,掌心金光陡现,镇厄新印险些脱手 —— 印上 “离” 卦(代表火,象征光明)忽亮,似在对抗虚影中的戾气。“玄通!” 他声音嘶哑,喉间发堵,“朕当年待他不薄,授他太傅之职,委以辅政之责,三百年前封蚩尤时,他还泣言‘臣必守天宫,待陛下归’,如今却……” 他忆起当年玄通为他授业时的场景,玄通手持书卷,温声讲解伏羲八卦,言 “君臣之道,在于忠肝义胆”,而今却背信弃义,篡权弄政,怎不令他心痛?

“戾气易扰心,权欲更易蚀魂。” 青冥子收回藜杖,玄珠复明,壁上虚影渐散,亭内薄雾也淡了几分,“瓦剌之患,源于蚩尤残魂未灭,饕餮魂核助其增戾气;奸党之祸,源于玄通本心不坚,蚀魂墨助其长权欲。陛下忧的,非‘无为’与‘有为’之争,乃‘不知如何为’之困 —— 怕挥兵讨瓦剌,戾气引动玄冰狱残魂,令封印松动;怕归天宫除奸党,蚀魂墨已染半数仙官,朝堂动荡累及仙民;怕仍守南宫,祸乱愈烈,终至不可收拾。”

太上皇默然点头,指尖攥紧京营旧符,符上 “镇天” 二字红光更盛,与镇厄新印的金光相融,化作一道青金色光链,绕于腕间 —— 光链似有灵智,轻轻缠绕,似在安抚他的焦灼,却解不了他心中的矛盾。他何尝不是如此?三百年困守,他已生疏了领兵作战的决断,更怕一步踏错,辜负了京营旧部的牺牲,辜负了三界苍生的期盼。

忽闻亭外苔径传来细碎声响,似有脚步踏过神苔,露滴坠石的清响被打乱。青冥子眸中青芒一闪,藜杖横于身前,玄珠泛出警惕的青光:“来者何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话音落,一道青衣身影自薄雾中走出。身影纤弱,梳双丫髻,髻上簪着两朵神苔所化的小花;身着青衣,衣料似苔丝织就,泛着淡淡的碧光;手中提着一只竹篮,篮乃玄真木枝所编,篮中盛着新采的藓花 —— 那花形似星,色如莹白,花瓣上凝着露珠,泛着清心的微光。

青衣人至亭前,屈膝行礼,声音清脆如露滴玉盘:“小女阿苔,乃石林中神苔与京营兵魂相融所化,闻陛下与先生在此论道,特来献上‘醒神藓’,此藓能清人心绪,解心魔之扰。”

太上皇望去,见阿苔眉眼弯弯,眸中泛着与苍玄相似的坚定,心中一动:“你是…… 京营兵魂所化?”

阿苔颔首,抬手递过竹篮,竹篮上的玄真木枝受太上皇灵力所触,泛出淡淡的青芒:“小女原是京营小兵阿青,三百年前随苍玄将军战蚩尤,魂散后被神苔所护,与苔魂相融,故唤阿苔。小女虽微末,却也闻瓦剌扰边、奸党弄权之事 —— 神苔能感知石林周遭的戾气,更能感知陛下的忧思。”

她指尖轻拈一朵醒神藓,递与太上皇:“小女观苔径百年,见石阻则绕,不与石争;见缝则生,不怨缝窄,终能铺满石林,护此路安宁。陛下若觉前路难行,不妨先寻‘道’—— 护苍生、安社稷便是陛下之道;再寻‘为’—— 以镇厄印固封印,以京营符召兵魂便是陛下之为,而非因怕‘错’而不‘为’。”

青冥子接过竹篮,取一朵醒神藓,置于鼻间轻嗅 —— 藓花散出淡淡的清香,似终南玄真池的泉水气息,能清人心神。“阿苔所言,正是‘无为’之要。” 他将醒神藓递与太上皇,“顺道非避事,乃先辨清何为‘道’—— 瓦剌之‘道’是乱,当以镇厄印之祥和化其戾气;奸党之‘道’是贪,当以京营符之忠勇慑其权欲。陛下只需顺‘护苍生、安社稷’之道而行,便是‘有为’,而非‘妄为’—— 如神苔铺路,虽不与石争,却也护路三百年无虞。”

太上皇接过醒神藓,藓上露珠沾指,凉意直透心腑,顺着指尖漫入体内,与青金色光链相融。刹那间,他进入短暂的清心幻境:幻境中,忘忧川水流淌,渡厄桥上祥云缭绕,忆昔神女手持忆昔镜,镜中映出蚩尤残魂被彻底封印的景象;南宫之外,京营兵魂凝聚成形,与守宫卒并肩而立,瓦剌部族望风而逃;天宫朝堂,蚀魂墨被镇厄印金光化解,玄通束手就擒,仙官皆恢复本心,跪地迎他归位。幻境虽短,却让他心中焦灼渐散,目光也变得坚定。

他望亭柱 “宸居旧梦” 四字,字迹中的虚影似在向他点头;又望亭外蜿蜒的苔径,神苔叶缘金边闪烁,似在为他鼓劲。“先生所言极是。” 他声音沉稳,再无之前的犹豫,“朕明日便遣守宫卒中灵力最强者往天宫,传镇厄印之讯,告知仙官封印已固,安定人心;再以京营旧符召石林中兵魂余息,令阿苔引路,暂守南宫外围,阻瓦剌近前,为朕稳固灵力争取时间。待灵力再固,便亲赴忘忧川,寻忆昔神女问蚩尤残魂之根,永绝后患。”

青冥子颔首而笑,藜杖轻挥,亭外薄雾渐散,晨光复照苔径,映得藓花如碎玉般璀璨。阿苔亦笑道:“小女愿引兵魂余息,助陛下守南宫 —— 神苔能感知戾气动向,若瓦剌来犯,小女必第一时间告知陛下。”

三人出亭,沿苔径返回。太上皇袖中,镇厄新印与京营旧符相和,青金色光链愈发明亮,不仅缠绕腕间,还悄悄漫向他的四肢百骸 —— 光链中蕴含的神鳌生气与伏羲灵力,正缓缓修复他三百年耗损的经脉,为后续赴忘忧川做准备。青冥子藜杖玄珠映着晨光,珠内红光渐淡,似放下了之前的警惕,珠外祥云萦绕,与亭外的松涛、苔径的露响交织,似天地间最和谐的乐章。阿苔提着竹篮,走在最前,青衣飘动,与神苔翠色相融,不时弯腰轻抚苔衣,似在与兵魂低语。

只是谁也未觉,亭柱 “宸居旧梦” 四字的苔衣下,一缕极淡的黑气正悄然凝聚 —— 那是蚩尤残魂分裂出的 “窥心煞”,能附着在有灵力波动的器物上,更能吸收生灵的情绪波动。方才太上皇诉说忧思时,情绪波动最烈,窥心煞便趁机从玄冰狱方向飘来,附着在柱上字迹的血脉墨痕中,此刻正随着太上皇的灵力波动,悄然渗入神鳌脊骨柱内,顺着柱下的地脉,向玄冰狱方向而去。

黑气所过之处,神苔叶缘的金边微微黯淡,石面的上古符文也暂隐光芒 —— 窥心煞不仅带回了太上皇的谋划,还吸走了部分神苔与石柱的灵力,为蚩尤残魂后续的行动埋下了更危险的伏笔。而这一切,都被晨雾与晨光掩盖,唯有亭外的寒鸦似感知到异常,发出几声急促的啼鸣,却很快被松涛与露响淹没,消失在千石林的翠色之中。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