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816章 一朝迎跸泪溅冠,七载幽尘袖掩啼痕

卷首语

“成武朝中期,镇刑司副提督石崇(从二品)阴结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率镇刑司旧部密探及诏狱死囚百人,以工部侍郎周瑞所供废料桑柘巨木为撞门器,三击而破南宫门。门轴崩折,桐木门板裂为三段,朱漆碎木溅覆阶前,积年冰碴震飞如霰,宫墙亦为之颤摇。

时德佑帝萧桓幽禁七载,闻门外巨响初惊,急披衣起,手按榻底短刃以备不测。及见石崇额覆血痕(为木屑所划)、徐靖持玄夜卫调令牌趋入,率数十人持刃跪伏,始知复辟非虚,眼中惊疑渐转为灼然期盼。

崇亟奏:‘玄夜卫指挥使周显(从一品)已附逆谋,颁 “禁调令” 锢北司暗探,不得干预;京营副将秦云(字飞虎)乃陛下旧部,感怀圣恩,已启正阳门暗门,率部候驾入城。吏部尚书李嵩、户部尚书刘焕等亦在午门聚候,愿率百官附议复位。’ 桓览周显令牌、秦云密信(崇预呈),确认内外无虞,遂定计入宫。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先遣暗探录得石崇运木撞门之迹,及宫门破,急欲调北司暗探趋御书房护驾、扼正阳门阻逆。然按大吴官制,玄夜卫北司隶指挥使司,周显以从一品衔压飞之从二品秩,颁‘非诏不得调兵’之令,飞秩卑权轻,不得抗命。复遣人递信谢渊(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然粮道为刘焕属吏所阻,信不得达。飞无措,唯将暗探录得之逆党踪迹、周显禁调令副本,藏于北司密室,以先帝符信封缄,待渊回师复命。”

此局之推进,根在 “逆党借官制之隙、私弊之勾,摧宫禁如摧朽;护纲者困层级之束、权柄之虚,阻颓势如阻洪”——

逆党之谋,步步借官制漏洞:周显恃玄夜卫指挥使 “直属于帝” 之权,锢北司监察之能,使暗探不得举发;秦云凭京营副将 “掌城门戍卫” 之职,启正阳门之隙,为逆党开通路;石崇、徐靖则以私弊把柄胁制李嵩(贪墨考核银)、刘焕(私占粮库银)等六部官员,使之默纵谋逆,织就 “内有百官附、外有禁卫通、上有权臣蔽” 之网,终破宫禁如探囊。

护纲者之困,处处受层级与权柄所限:秦飞虽掌暗侦之能,然秩次周显,不得逾级抗令;谢渊虽兼兵部尚书,然远在北疆筹粮,京师兵权为秦云所窃,印信难及内城;朝堂唯刑部尚书周铁等怀忠,却无兵符调军、无诏旨缉逆,徒有忠肝而无实权。

南宫门破非仅宫墙之损,实为朝局崩塌之具象 —— 逆党已控宫门、通禁卫、胁百官,大吴社稷之倾,已露无可逆转之兆。

桑柘废材崩夜寒,朱漆碎溅覆冰滩。

铁箍崩斜飞锈屑,朽闩折段裂危栏。

残诏蒙尘痕犹浅,旧章蚀字迹难完。

一朝迎跸泪溅冠,七载幽尘袖掩啼痕。

甲士藏锋争首绩,死士持戈竞功冠。

权奸锢察施严令,孤臣衔恨困朝端。

唯余边戍星霜里,孤剑悬心望帝坛。

霜凝甲缝愁难寐,剑淬寒辉夜未阑。

“再撞!” 石崇的喝声裹着朔风,带着破釜沉舟的狠劲。四名壮汉肩头已渗出血迹,桑柘巨木两端的铁箍彻底崩开,木身裂出一道深纹 —— 那是工部侍郎周瑞(正三品)送来的废料,本就不堪重用,此刻却成了逆党破宫的利器。巨木带着呼啸的风,第三次撞上南宫门,这一次再无半分阻滞。

“咔嚓 —— 轰隆!”

门轴断裂的脆响先刺破夜空,接着整扇桐木门板从中间崩裂,朱漆碎屑混着积年的冰碴子漫天飞洒,沉重的木体轰然砸在冻土上,激起的尘土混着雪粒扑了众人满脸。断裂的木闩滚过廊下,撞在阶前的铜鹤摆件上,“当啷” 余响在空寂的南宫里荡开,像纲纪崩碎的回声。石崇盯着那堆碎木,眼底闪过一丝得意 —— 他要的就是这 “摧枯拉朽” 的声势,让萧桓看清 “天意归心”,更让百官知道 “复辟势不可挡”。

“大人,木裂了!” 为首的壮汉喘着粗气,指节抠着开裂的木身。石崇抬手止住他,指尖划过木上的裂痕:“裂得好!这宫门朽了七年,早该碎了 —— 就像这朝局,也该换个样子了。” 他这话既是说给壮汉听,更是说给身后的镇刑司密探与诏狱死囚听,暗里藏着 “夺权改局” 的野心。

南宫内室的烛火被震得剧烈摇晃,灯花 “噼啪” 炸响,险些熄灭。萧桓并未安睡,只披了件半旧的锦袍,斜倚在榻上翻看永熙帝亲授的 “监国诏”—— 那是他七年前离京守宣府时,先帝亲手交给他的,纸页泛黄发脆,边角被手指摩挲得起毛,每一道折痕都藏着 “正统” 的执念。

宫门崩塌的巨响骤然传来,窗棂 “咯吱” 作响,榻边的茶盏被震翻,冷茶泼在衣摆上,萧桓却浑然未觉。他猛地攥紧诏书,指节泛白,七载幽禁的警惕瞬间被激活,下意识往榻后缩了缩,手悄然按在榻底藏着的短刃上 —— 那是魏奉先偷偷给他的,说是 “以防不测”,这七年,他每晚都要摸着刀才能入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谁?!” 萧桓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喉结滚动着,盯着紧闭的内室门。外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甲片碰撞的 “哐当” 声、粗重的喘息声,还有隐约的喝骂声,像一张网,死死罩住内室。他想起三年前石迁旧党入狱前,也曾有过这样的动静,当时玄夜卫的人冲进南宫,搜走了他所有的旧物,那一刻的恐惧,此刻又翻涌上来。

石崇踩着满地碎木冲在最前,额角被飞溅的木屑划开一道口子,鲜血顺着眉骨往下淌,糊住了半只眼睛,他却刻意不擦 —— 这道伤是 “护驾” 的凭证,是日后争权的资本。他身后的徐靖(从二品诏狱署提督)脚步稍缓,目光扫过满地狼藉,指尖摩挲着腰间短刀,心里打着算盘:石崇抢着闯头阵,无非是想独占 “首功”,可诏狱的死囚握在自己手里,真到了朝堂,未必输给他。

“陛下!臣石崇救驾来迟!” 石崇 “噗通” 跪倒在地,甲片重重磕在砖地上,发出闷响,额头接连叩了三下,砖面沾了血痕,“七年前奸臣构陷,致陛下幽禁南宫;今日臣率旧部,恭迎陛下复位,重掌大吴江山!” 他刻意拔高声音,压过身后众人的附和,眼角余光瞥着萧桓,等着对方的 “嘉奖”。

徐靖紧随其后跪倒,却只磕了一个头,语气平稳:“陛下,诏狱五十死囚已控南宫内外,玄夜卫指挥使周显大人令北司暗探不得干预,京营副将秦云已开正阳门,只待陛下起驾。” 他没提自己的 “功劳”,却句句点出 “多方协同”,暗讽石崇 “贪功独揽”,同时借 “周显”“秦云” 的名号,彰显复辟的 “势众”,逼萧桓认可自己的分量。

萧桓盯着满地跪着的人影,石崇额角的血、徐靖沉稳的眼、密探甲胄上的漆痕、死囚刀上的霜气,一一映入眼帘。他的手缓缓从短刃上移开,指尖却仍在颤抖 —— 七年了,他见过太多冷脸,听过太多流言,早已不信 “忠诚” 二字,可此刻这些人持刃闯宫,冒着 “谋逆” 的罪名,若不是真为复位,何苦如此?

“石…… 石崇?” 萧桓的声音带着哽咽,目光落在石崇身上,那是他当年亲封的镇刑司副提督,石迁倒台后,他以为这人早投靠了萧栎,“你…… 你怎敢来?玄夜卫呢?京营呢?” 他刻意问出这两个问题,既是确认安危,更是试探逆党的底气 —— 他清楚,没有玄夜卫或京营的默许,谁也闯不了南宫。

石崇忙抬头,血痕顺着脸颊滑落,语气愈发恳切:“陛下,周显大人是识时务者,已率玄夜卫归附;秦云副将是您昔年旧部,感念圣恩,愿开城迎驾!吏部尚书李嵩、户部尚书刘焕等已在午门候着,只待陛下入宫,便率百官附议复位!” 他报出一串官名,每一个都带着 “正二品”“从一品” 的分量,像砝码一样,压在萧桓的疑虑上。

萧桓的眼眶猛地一热,七载的隐忍、委屈、不甘,在听到 “百官候着” 时彻底崩裂,泪水顺着脸颊淌下来,滴在衣襟上。他想俯身去扶石崇,指尖刚触到对方冰冷的甲片,却突然顿住 —— 他想起永熙帝临终前说的 “权柄需握己手”,七载幽禁让他明白,没有实权的 “皇帝”,不过是傀儡。

泪水渐渐收住,萧桓直起身,眼底的迷茫与狂喜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往日御极时的沉稳。他扫过众人,缓缓开口,声音虽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卿平身。” 这三个字落地,石崇与徐靖同时一怔 —— 他们预想过萧桓的狂喜,却没料到他能如此快地稳住心神,仿佛这七年幽禁,只是一场蛰伏。

石崇率先起身,刚想再说些 “邀功” 的话,徐靖却先一步上前,手里捧着一枚玄夜卫令牌:“陛下,此乃周显大人送来的‘调令牌’,凭此可调动京师玄夜卫,臣已令诏狱死囚与镇刑司密探协同布防,南宫内外已无隐患。” 他刻意将 “诏狱死囚” 放在 “镇刑司密探” 前,暗争主导权。

石崇脸色微沉,却笑着补充:“徐大人考虑周全。不过陛下复位,需先颁‘赦令’安抚民心,臣已令张文侍郎(正三品吏部侍郎)拟好文稿,只待陛下盖印。” 他搬出张文,既是显示自己 “筹备充分”,也是提醒徐靖 “文官系统在我掌控”—— 张文是他的亲信,拟赦令时定会侧重镇刑司的功劳。

萧桓将两人的神色尽收眼底,心里冷笑却不动声色。他接过徐靖递来的令牌,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纹路:“周显、秦云、张文等人,皆为复辟功臣,日后定有封赏。但此刻当务之急,是入宫掌控御书房,拿到传国玉玺 —— 没有玉玺,赦令难行,百官难服。” 他刻意不提 “首功” 归属,转而强调 “玉玺”,既转移话题,也借机确立自己的主导权 —— 他要让这些人知道,谁才是 “真龙”。

玄夜卫北司的衙署里,烛火昏沉,秦飞(从二品玄夜卫北司指挥使)攥着暗探王五送来的密函,纸页被指腹摩挲得发亮。密函上画着南宫门破碎的草图,标注着 “镇刑司密探五十、诏狱死囚五十、桑柘巨木一根”,墨迹还带着雪水的湿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人,周显的人守在衙署外,连张启大人(从三品玄夜卫文勘房主事)都被拦着不让进!” 属吏(玄夜卫从七品)急得跺脚,手里拿着 “逆党证据册”,里面是石崇与周显密谈的画像、秦云私放逃兵的供词,“再不出手,萧桓就要入宫了!”

秦飞闭上眼,指尖掐着眉心 —— 按大吴官制,玄夜卫北司隶属于指挥使司,周显是从一品,他是从二品,没有萧栎的手谕,他无权抗令调兵。可若眼睁睁看着萧桓复位,谢渊回来后,他如何交代?“张启呢?让他带暗探从后门走,去御书房外围盯着,若萧桓拿到玉玺,立刻报给我。” 秦飞睁开眼,眼底满是无奈,“另外,把证据册藏进密室,用先帝的符信锁好 —— 这是最后的筹码,不能丢。”

属吏刚要走,衙署外突然传来 “哐当” 一声,是周显的亲信孙六(玄夜卫千户)踢倒了灯笼:“秦大人,周大人令,再敢调暗探,就别怪我动手拿人!” 秦飞猛地拍案,却只能忍下 —— 他若被抓,北司就彻底没人能给谢渊传递消息了。护纲者的隐忍,在官制层级的压制下,成了逆党前行的垫脚石。

“魏奉先!” 萧桓唤来贴身太监,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取朕的旧龙袍来 —— 虽旧,却也是先帝所赐,入宫当穿正统衣。” 魏奉先忙躬身应诺,捧着一件半旧的龙袍进来,领口的金线已磨断,魏奉先连夜补了三道针脚。

石崇趁机上前,低声道:“陛下,入宫需过正阳门,秦云副将已备妥仪仗,只是…… 谢渊还在大同卫,他掌兵部,若回师,恐生变数。” 他刻意提谢渊,既是试探萧桓的态度,也是想借萧桓之口,定下 “除谢渊” 的基调 —— 谢渊是他夺权路上最大的障碍。

萧桓系龙袍的手一顿,眼底闪过一丝复杂:“谢渊…… 是忠良,只是被萧栎蒙蔽。先不动他,待朕复位后,召他回京,许以‘大同卫总兵’,调离京师便可。” 他心里清楚,谢渊掌边军,杀了他会失北疆民心,可留着他,又怕他日后清算逆党,只能先 “安抚”。

徐靖在旁插言:“陛下英明。不过周显大人已令玄夜卫在粮道设卡,谢渊的粮车动不了,短期内回不来。咱们可先入宫颁诏,等民心归附,谢渊就算回来,也无力回天。” 他这话既显 “考虑周全”,也暗里捧了周显 —— 周显是他的靠山,捧周显就是巩固自己的地位。萧桓点头,却没注意两人眼神交汇间的算计 —— 他们都想借 “谢渊” 这个话题,拉拢更多权柄。

午门的偏殿里,吏部尚书李嵩(正二品)与户部尚书刘焕(正二品)正焦躁地踱步。李嵩手里攥着 “附议官员名单”,上面已有四十七人签字,最后空缺的 “礼部尚书王瑾” 处,刚被他用朱笔补了上去 —— 他刚派人去威胁王瑾,说 “若不签字,就揭发他丢祭器的事”。

“刘大人,南宫那边怎么还没动静?不会出事吧?” 李嵩的声音带着不安,袖中藏着石崇送来的 “贪墨账册” 副本,他怕石崇失败,自己会被清算。刘焕把玩着一枚玉扳指,那是石崇赏他的,眼底满是得意:“放心!周显的人刚递信,南宫门已破,萧桓正准备入宫。咱们只需在午门领着百官跪迎,日后升三级、掌六部,都不是问题。”

他顿了顿,又道:“我已令户部吏员在街市撒‘免赋诏’的草稿,百姓都在盼着萧桓复位,等诏书一颁,民心就彻底归了咱们。谢渊那边,粮车被我拦在大同卫边界,他就算想回,也得先解决边军断粮的事,等他回来,咱们早把朝局控住了。” 官官相护的底气,从来都是 “互相拿捏把柄、互相利用资源”,李嵩与刘焕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萧桓换上龙袍,虽不合身,却让他找回了几分当年的威严。他走到内室门口,踩着满地碎木,望向南宫外的夜色 —— 朔风似乎小了些,远处隐约能看到正阳门的方向,有火把在晃动,那是秦云的京营兵。

“石崇,你率镇刑司密探开路;徐靖,你率诏狱死囚断后;魏奉先,随朕入宫。” 萧桓的命令清晰有力,刻意将两人的人马分开,避免他们抱团,“入宫后,先去御书房见萧栎,再去太和殿颁诏 —— 玉玺必须拿到手,百官必须见朕的面。”

石崇与徐靖同时躬身应 “是”,眼底却都闪过一丝意外 —— 他们没想到萧桓刚脱离幽禁,就有如此清晰的掌控力。石崇率先转身,额角的血还在流,心里却多了几分警惕:萧桓不是易控的傀儡,日后夺权,需更谨慎。徐靖跟在后面,指尖摩挲着腰间短刀,暗里决定要尽快拉拢周显,与石崇分庭抗礼。

萧桓走在中间,龙袍的下摆扫过碎木,发出 “窸窣” 的声响。他望着前方的黑暗,七载幽禁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权柄的渴望 —— 他知道,入宫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面对的,是逆党的算计、百官的观望,还有远方谢渊的威胁,可他别无选择,只能迎着这场风暴,夺回属于自己的江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南宫墙外的老槐树下,暗探王五(玄夜卫从七品)裹着破棉袍,冻得牙齿打颤。他看着萧桓一行人往正阳门去,忙掏出怀里的 “宫门破碎录”—— 上面画着碎木的位置、逆党的人数、石崇流血的模样,墨迹混着雪水,已有些模糊。

“得尽快把这个送回北司!” 王五咬着牙,刚想起身,就见两名玄夜卫的人走过来,是周显的亲信,手里拿着 “盘查令”:“站住!深夜在此鬼祟,干什么的?” 王五忙低下头,装作砍柴的樵夫:“大人,我…… 我捡点柴火,天太冷了。”

一名兵卒踢了踢他脚边的柴火,见没异常,刚想放行,另一名兵卒却瞥见他怀里露出的纸角:“怀里是什么?拿出来!” 王五心里一紧,猛地推开兵卒,往暗巷里跑,兵卒在后面追,喊着 “抓奸细!” 王五慌不择路,撞在墙上,怀里的 “宫门破碎录” 掉在地上,被风吹得翻页,他顾不上捡,只能往玄夜卫北司的方向狂奔 —— 证据没了,他只能靠嘴把消息传给秦飞。

正阳门暗门处,京营副将秦云(字飞虎)率五百京营兵候着,火把的光映着他们的甲胄,甲片上的霜气遇热化成水珠。秦云手里攥着一枚 “镇刑司令牌”,那是石崇给他的信物,指尖摩挲着牌面的纹路,心里满是忐忑 —— 他是谢渊举荐的,若复辟失败,谢渊定不会饶他,可 “都督佥事” 的诱惑太大,他只能赌一把。

“副将,南宫方向有动静!” 兵卒的喊声传来,秦云忙抬头,见远处一群人影往这边来,为首的人身着龙袍,虽旧却显眼,正是萧桓。他心里松了口气,忙整理了一下衣袍,率兵卒跪地:“臣秦云,恭迎陛下入宫!正阳门暗门已开,京营兵已控九门,只待陛下颁诏!”

萧桓走到秦云面前,抬手示意他起身:“秦将军护驾有功,日后定有封赏。京营的兵卒,都是大吴的勇士,复位后,每人赏银五两,升一级。” 兵卒们闻言,齐声高呼 “陛下万岁”,声音震彻夜空。秦云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却没看见萧桓眼底的审视 —— 萧桓清楚,这种因利附逆的军将,今日能叛萧栎,明日也能叛自己,日后定要换成自己的旧部。

御书房内,萧栎(成武帝)昏昏沉沉地躺在软榻上,太医院院判正给他喂药,药汁顺着嘴角流下,染红了锦被。近侍太监(从六品)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声音带着哭腔:“陛下!不好了!南宫门破了!萧桓…… 萧桓带着人入宫了!”

萧栎猛地睁开眼,枯瘦的手攥紧了锦被,指节泛白:“周显…… 周显呢?玄夜卫呢?” 他的声音嘶哑得厉害,咳了起来,帕子上瞬间染满血痕。近侍太监摇头:“陛下,周显大人…… 周显大人已归附萧桓,玄夜卫的人都不拦着!秦云副将开了正阳门,京营也反了!”

萧栎的身子一软,彻底倒回榻上,望着御书房的匾额,“勤政” 二字的金漆已剥落,像他破碎的皇权。“谢渊…… 谢渊还没回来吗?” 他的声音细若蚊蚋,带着最后的希望。近侍太监低下头,不敢回话 —— 谢渊的粮车被拦在大同卫,回不来了。萧栎闭上眼睛,两行泪从眼角流下,他知道,自己的皇帝生涯,就要结束了,这御书房,这江山,很快就要换主人了。

萧桓率众人走进正阳门,九门的兵卒都已换成京营的人,见他过来,纷纷跪地高呼 “陛下万岁”。石崇走在左侧,指着远处的太和殿:“陛下,太和殿已备妥,百官在午门候着,您只需先去御书房见萧栎,再去太和殿颁诏,便可正式复位。” 他刻意引导萧桓先去御书房,是想让萧栎 “禅位”,显得复辟 “名正言顺”。

徐靖走在右侧,低声道:“陛下,御书房危险,不如先去太和殿颁诏,等百官附议后,再去见萧栎不迟。” 他怕萧栎有埋伏,更怕石崇在御书房独占 “逼宫” 的功劳,想把重心放在 “百官附议” 上 —— 文官的支持比病榻上的皇帝更重要。

萧桓脚步未停,目光扫过两人:“先去御书房。萧栎是先帝的侄子,朕是先帝的嫡孙,复位需得他亲口认,才算正统。” 他心里清楚,石崇要的是 “逼宫” 的威势,徐靖要的是 “文官” 的支持,而他要的是 “正统” 的名分,三者缺一不可。御书房的方向,烛火还亮着,像萧栎最后的挣扎,也像他复位路上最后的障碍。

秦飞在北司衙署里来回踱步,焦躁地等着消息。终于,暗探王五跌跌撞撞地跑进来,衣衫破烂,脸上带着伤痕:“大人!南宫门破了!萧桓已入宫,秦云开了正阳门,周显归附了!”

“证据呢?” 秦飞抓住王五的胳膊,急切地问。王五低下头,声音带着愧疚:“大人,证据掉了,被周显的人追丢了……” 秦飞松开手,后退半步,跌坐在椅子上,案上的 “逆党证据册” 显得格外刺眼。张启站在旁侧,低声道:“大人,不如咱们冒险去御书房?就算拿不到证据,也要把萧桓入宫的消息传给谢大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飞抬起头,眼底闪过一丝决绝:“好!你带五名暗探,从秘道去御书房外围,盯着里面的动静,有任何情况,立刻报给我;我留在这里,拖住周显的人。” 他知道,这是孤注一掷,若被周显发现,他和张启都得死,可若不这么做,谢渊回来后,就真的没机会翻盘了。护纲者的孤勇,在逆党掌权的夜色里,像一点微弱的烛火,虽暗却未熄灭。

萧桓走到御书房门前,石崇与徐靖分立两侧,镇刑司密探与诏狱死囚围在四周,甲片碰撞声、呼吸声,混着御书房内传来的咳嗽声,构成了皇权交接的诡异序曲。魏奉先上前,推开御书房的门,一股浓重的药气扑面而来,与外面的雪气混在一起,透着衰败与新生的交织。

萧桓迈过门槛,看到榻上昏沉的萧栎,看到案上的尚方剑,看到墙上的《大吴疆域图》,七载幽禁的委屈与夺权的渴望在这一刻交织。他站在榻前,龙袍的下摆扫过榻边的锦被,声音平静却带着威严:“皇兄,七年了,这御书房,朕该回来了。”

榻上的萧栎缓缓睁开眼,看到萧桓的龙袍,看到他身后的石崇与徐靖,看到门外的兵卒,嘴角露出一丝苦笑,却没力气说话,只能闭上眼睛,接受皇权崩塌的结局。

御书房外,石崇与徐靖相视一笑,眼底满是得意 —— 他们的 “从龙之梦” 即将实现。远处的玄夜卫北司,秦飞与张启正准备出发,暗探们攥紧了刀,等着传递最后的消息。午门的偏殿里,李嵩与刘焕正整理着附议名单,等着跪迎新君。整座京城,都在宫门破碎的余响里,迎来了朝局转折的前夜,而远方的谢渊,还在大同卫的粮道上,对这一切尚不知情。

片尾

南宫的碎木映着逆党的甲光,朱漆碎屑混着雪粒,成了纲纪崩碎的具象;萧桓从七载幽禁的警惕到掌控权柄的沉稳,暗合 “真龙归位” 的表象,却藏着对逆党的审视与利用;石崇与徐靖的争功暗斗、秦云的投机附逆、周显的权欲背叛,将官官相护的黑暗面暴露无遗;秦飞的孤弱坚守、王五的证据失落、萧栎的病榻崩塌,显露出护纲者的困境与皇权的脆弱。

御书房内的药气与龙袍的旧纹、午门的附议名单与正阳门的火把、北司的密探与诏狱的死囚,交织成朝局转折的图景。萧桓即将面对的,是病榻上的旧君、贪婪的逆党、观望的百官,而他真正的考验,还在谢渊回师的路上。这夜的雪,还在下,落在破碎的宫门上,落在新君的龙袍上,也落在护纲者的孤剑上,等着下集,见权柄归属的真章。

卷尾语

宫门崩裂之局,非 “真龙归位” 之天命,乃 “官制崩坏、私弊横行” 之人为 —— 石崇借工部废料破宫,徐靖凭诏狱死囚造势,周显以玄夜卫权柄开路,秦云用京营防务换官,皆因大吴官制 “分权制衡” 之设计,已被人心贪婪侵蚀成 “谋逆工具”:玄夜卫失监察之责,京营弃戍卫之职,六部忘辅政之本,唯余私利萦绕朝堂。

萧桓之 “复位”,看似 “顺天应人”,实则是逆党利益交换的产物 —— 石崇求首辅之权,徐靖图诏狱之柄,周显谋理刑院之位,秦云盼都督佥事之阶,众人簇拥 “真龙”,实则是簇拥自己的私欲,这 “复辟同盟” 从宫门破碎之日起,便已埋下内讧的种子。

护纲者秦飞虽困守北司,却未弃本心,暗探匿踪、证据藏锋,为谢渊回师留存一线希望,显 “公心不死” 之理;萧栎之崩,非仅病笃之故,更在平日对臣下的疏于约束,让私弊生根、逆党滋长,显 “君弱则臣乱” 之诫。

《大吴通鉴》评曰:“宫门之碎,碎于私弊;朝局之倾,倾于人心。逆党借势而兴,然私念难久;护纲虽弱而存,因公心可立。” 宫门崩裂之局,虽以逆党得势暂结,却未改 “私不压公、邪不胜正” 之历史铁律。待谢渊回师,边军临城,便是逆党私盟瓦解、纲纪重张之时,此亦为大吴朝局 “危中存机” 之转折,留待下集续写。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