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809章 术士杳如蒸雾散,流言翻似怒涛冲

卷首语

《大吴会典?刑法志》附《逆党案录》载:“成武朝中期,正阳门术士谶语传后,成武帝令镇刑司‘缉术士、查妖言’。镇刑司副提督石崇(从二品)接旨后,阳令属吏遍查京师,阴令‘缓查、漏查’—— 恐术士为玄夜卫线人,供出逆党谋;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察其谋,密遣暗探护送术士离京,销毁其居留痕迹,令镇刑司追查无果。

市井见术士‘蒸发’,更信‘谶语乃天意’,流言愈炽;石崇借‘追查无果’造势,暗令密探传‘玄夜卫藏术士’之语,欲嫁祸玄夜卫、乱朝局。时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谢渊方筹大同卫粮饷,闻追查异常,令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协玄夜卫录镇刑司敷衍之迹,暂未深究。”

在 “阳查阴纵、借踪乱局”—— 石崇以 “查” 掩私谋,秦飞以 “纵” 固暗防,谢渊以 “察” 备后着,显成武中期 “私谋乱政” 与 “公纲护稷” 之深层拉锯。

镇刑奉诏缉妖踪,阳布罗网阴纵容。

术士杳如蒸雾散,流言翻似怒涛冲。

石崇借势传虚语,秦飞藏机固暗锋。

唯有枢臣察异动,边筹隙里记奸踪。

镇刑司衙署的堂内,石崇端坐在案后,面前摊着成武帝的 “缉术士诏”,朱批 “限三日内擒术士,查妖言源头” 的字迹格外醒目。属吏(从五品镇刑司佥事)躬身立在阶下,手里攥着空白的《查访文书》,等着石崇的指令。

“陛下有旨,缉拿正阳门术士,你怎么看?” 石崇手指轻叩案面,墨玉扳指与木案碰撞的声响,在寂静的堂内格外清晰 —— 他明知术士是玄夜卫线人,却不能抗旨,只能表面下令追查,实则让属吏敷衍,既瞒过成武帝,又不暴露逆党。

属吏察言观色,低声道:“大人,术士既敢传谶语,定早有准备,若真追查,恐会触怒背后之人 —— 不如令下头人‘遍查’却‘不细查’,只做些表面功夫,三日后回禀‘术士踪迹全无’,既遵了旨,又不得罪旁人。” 这属吏是石迁旧部,深知石崇 “阳奉阴违” 的手段,去年查 “石迁余党” 时,便是这般敷衍,既瞒过玄夜卫,又保了旧党。

石崇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就按你说的办。令巡街密探去正阳门酒肆、柳荫下问几句,别真去查客栈、驿馆 —— 若查到玄夜卫的人,就当没看见,更别去南宫附近查,免得惹祸上身。” 他顿了顿,又道,“再让密探在市井间传‘玄夜卫早就把术士藏起来了,镇刑司查不到’,把水搅浑,让陛下疑玄夜卫,不疑咱们。” 官官相护的核心,从来都是 “互相遮掩、借势乱局”,石崇要借 “追查无果”,既脱责,又嫁祸玄夜卫,为复辟铺路。

属吏领命离去时,石崇拿起 “缉术士诏”,指尖在 “妖言” 二字上划了划 —— 这 “妖言” 本是他借术士之口传的,如今却要 “查妖言”,真是讽刺。他心里清楚,只要术士不被抓,流言就会更盛,成武帝就会更慌,谢渊的边事就会更难,逆党的举事便更易。

正阳门街市的柳荫下,镇刑司密探(从七品)正围着酒肆掌柜 “查问”。掌柜手里擦着酒杯,眼神却瞟向巷口的玄夜卫暗探,敷衍道:“大人,前日是有个青袍术士在这卜筮,可昨日一早就走了,往哪去了,小的真不知道。”

密探故意提高声音,让周围的百姓都听见:“你再想想!术士穿什么鞋?带没带行李?若隐瞒,按‘包庇妖言’治罪!” 话虽狠,却没真搜酒肆,也没问隔壁的布庄、粮肆,更没查看术士坐过的青石板 —— 按石崇的令,只 “装样子”,不 “查实情”。

围观的百姓里,玄夜卫暗探(扮成货郎)悄悄给卖菜老妪使了个眼色,老妪会意,凑上前道:“大人,小的昨日见术士往北门去了,还背着个布包,像是要出城!” 这是秦飞的安排 —— 给镇刑司指假线索,让他们往北门查,远离术士真正的藏身地(东门驿馆)。

密探眼睛一亮,却没立刻去北门,反而对老妪道:“真的?若谎报,连你一起抓!” 说完,却转身对另个密探道:“先回衙署禀大人,再去北门查!” 实则是故意拖延 —— 按石崇的令,就算有线索,也得 “慢查”,不能真抓到术士。

巷口的玄夜卫暗探将这一切记在小册子上:“镇刑司密探查访敷衍,未搜酒肆,未问邻铺,得假线索后拖延不追”—— 这些都是日后证明镇刑司 “阳奉阴违、包庇逆党” 的证据。暗探抬头望了望东门方向,那里的驿馆里,术士已换了便服,正等着玄夜卫护送离京,所有居留痕迹(如卜筮用的铜钱、黄纸)都已被销毁,连青石板上的坐痕都被扫净,镇刑司就算真查,也查不到半点蛛丝马迹。

镇刑司密室里,徐靖(从二品诏狱署提督)匆匆进来,手里拿着密探的《查访禀》,脸色发白:“石大人,玄夜卫在街市上暗导线索,让咱们往北门查,术士定是被他们藏起来了!若陛下追问追查无果,定会怪到咱们头上,怎么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石崇坐在案前,手里把玩着术士留下的一枚铜钱(实则是玄夜卫故意遗落的假证),冷笑一声:“怪就怪呗!咱们按旨查了,是玄夜卫藏人,陛下要怪也该怪玄夜卫,与咱们无关。” 他顿了顿,将铜钱扔给徐靖,“你看这铜钱,是玄夜卫的制式,术士定是他们的人,咱们正好借‘追查无果’,奏请陛下查玄夜卫,说他们‘纵容妖言、扰乱朝局’!”

徐靖接过铜钱,指尖摩挲着钱上的 “玄夜卫北司” 暗记,仍不放心:“可谢渊那边怎么办?他素来刚直,若察觉咱们敷衍追查,定会参咱们‘抗旨’!” 徐靖怕谢渊 —— 去年石迁倒台,便是谢渊参的 “通敌谋乱”,如今若被谢渊抓住把柄,自己也会落得同样下场。

石崇起身,走到徐靖身边,压低声音:“谢渊忙着筹边军粮饷,大同卫都断粮了,他哪有功夫管追查术士的事?再说,刘焕(正二品户部尚书)明日会拦他的粮车,他自顾不暇,哪能参咱们?” 话虽如此,石崇心里却也慌 —— 谢渊的洞察力极强,去年有个属吏因 “私藏军器” 被谢渊从账本漏洞里查出,如今自己的敷衍追查,若被谢渊察觉,怕是真会出事。

两人正争执,属吏进来禀报道:“大人,张文侍郎(正三品吏部)派人来问,说‘林文侍郎(正三品礼部)怕追查术士引火烧身,想推掉明日祭永熙帝陵寝的事’,您看该如何回?” 石崇脸色一沉:“告诉张文,若林文敢推,就把他去年丢祭器的事报给谢渊,看他还能不能当这个礼部侍郎!” 官官相护的背后,从来都是威胁与妥协,石崇深知林文的软肋,料定他不敢不从。

玄夜卫北司的烛火亮着,秦飞坐在案前,面前摊着两份文书:一份是《术士转移计划》,标注着 “今日午时,由暗探护送术士从东门出城,经通州往保定府,再转往陕西”;另一份是《镇刑司查访漏洞录》,记着镇刑司密探 “未搜酒肆”“拖延追假线索”“传玄夜卫藏人谣言” 的事。张启(从三品玄夜卫文勘房主事)站在旁侧,手里拿着术士的便服(已换去青袍),正检查是否有玄夜卫痕迹。

“张启,午时护送术士离京的暗探,都安排好了吗?” 秦飞问,指尖在 “通州” 二字上划了划 —— 通州是京营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的防区,岳谦是谢渊亲信,能确保术士安全。

张启躬身道:“大人放心,已安排十名精锐暗探,都换了便服,持谢大人签发的‘边军驿递’文书,不会被城门守军盘查。术士的青袍、铜钱、黄纸都已烧毁,灰烬埋在驿馆后院,不会留下痕迹。” 他顿了顿,又道,“镇刑司那边,暗探已录下他们‘传玄夜卫藏人谣言’的现行,还截获了密探给石崇的禀帖,上面写着‘按大人令,只作戏,不真查’,这都是铁证。”

秦飞点头,拿起《镇刑司查访漏洞录》,递给张启:“把这个给谢大人递过去,让他知道镇刑司在敷衍追查,也好让他有个防备。另外,令暗探续盯镇刑司,看他们明日会不会借‘追查无果’参玄夜卫,若参,咱们就把截获的禀帖呈给陛下,反参他们‘阳奉阴违、包庇逆党’。” 玄夜卫的查案,素来 “先录证、后反击”,秦飞深知,只有掌握足够的铁证,才能在与逆党的博弈中占据上风。

张启领命离去后,秦飞走到窗前,望着东门方向 —— 那里的暗探正准备护送术士离京,镇刑司的密探还在北门 “查访” 作戏,逆党还在借 “追查无果” 造势,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他心里清楚,术士的 “消失”,不仅能搅乱逆党,更能让市井流言更盛,从而暴露更多逆党密探,为日后擒逆埋下伏笔。

吏部衙署里,张文拿着林文的回信,脸色难看 —— 信上写着 “追查术士事急,祭陵恐引玄夜卫查问,望暂缓”。张文将信摔在案上,骂道:“废物!收了五十两黄金,临了却要反悔!”

属吏站在旁侧,小声道:“大人,林侍郎怕是真怕了,镇刑司追查术士,玄夜卫又在暗查,若明日祭陵,引玄夜卫南司离京,事后被查出来,就是灭族之罪。”

张文揉了揉发胀的头:“怕?当初收黄金的时候怎么不怕?” 他起身在案前踱步,忽然停住,对属吏道:“你去给林文递信,说‘石崇大人已令镇刑司密探盯着玄夜卫南司,明日祭陵时,他们不会来查’,再威胁他 —— 若他敢推,就把他去年贪墨祭器银的账册呈给谢渊,看他还能不能当这个礼部侍郎!” 张文深知,林文贪财又惜命,只要拿账册威胁,他定会答应。

属吏领命离去后,张文拿起案上的《吏部考核册》,上面有杨武的名字,考核等级写着 “中上”—— 按石崇的令,要给杨武评 “中下”,打压拥成武派。可张文却不敢改 —— 杨武是谢渊门生,若改了考核等级,谢渊定会参他 “考核不公”,去年有个御史因改了谢渊另个门生的考核,被谢渊参罢,至今还在乡野赋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文望着窗外,心里满是不安 —— 追查术士的事让他心慌,祭陵的事让他焦虑,打压杨武的事让他恐惧。这官官相护的逆局,早已将他缠得无法脱身,只能一步步往深渊里陷,却不知,玄夜卫的暗探已录下他威胁林文的话,这些都将成为日后定罪的铁证。

兵部衙署里,谢渊正与杨武议边军粮饷,陈忠(正三品户部侍郎)拿着《镇刑司查访禀》进来,脸色凝重:“大人,镇刑司追查术士三日,只查了正阳门酒肆,没去北门、东门,还在市井间传‘玄夜卫藏术士’的谣言,定是在敷衍!”

谢渊接过禀帖,逐字阅毕,指尖在 “未搜驿馆、未查城门” 上划了划,眼底闪过一丝冷意:“石崇在阳奉阴违。他既怕查到术士是玄夜卫线人,供出逆党,又想借‘追查无果’造势,乱民心、嫁祸玄夜卫。”

杨武怒道:“大人,咱们参他‘抗旨敷衍’!”

谢渊摇头,拿起案上的《大同卫粮饷押运册》:“不可。大同卫已断粮三日,明日卯时粮车必须出发,若此时参石崇,他定会拖延粮车,边军便没了指望。” 他顿了顿,对杨武道:“你令京营亲卫,明日午时去东门、北门城门,查镇刑司密探的动向,若他们故意放过出城的可疑人,就录下来;再令岳谦都督(从二品),加强通州的布防,若术士被护送离京,确保他们安全,别被镇刑司密探察觉。”

杨武躬身应 “是”,又道:“老师,林文明日奏请祭永熙帝陵寝,引玄夜卫南司离京,定是石崇的计,您要不要拦?”

谢渊拿起《大吴律?礼制篇》,翻到 “祭陵奏请” 章:“不用拦。祭陵是礼部职责,拦了会落人口实。你令玄夜卫北司的秦飞大人,明日祭陵时,留一半南司卫卒在京,别都去陵寝,防止石崇趁虚举事。” 谢渊的洞察,从来都是 “抓核心、放旁枝”—— 边军粮饷是核心,祭陵是旁枝;擒逆是最终目的,追查术士是过程。他不会因过程中的异常,耽误核心事务,却会在暗中部署,为最终的擒逆做准备。

于科(兵部主事)送边军急报进来时,见谢渊仍在部署,便问:“老师,要不要令周铁尚书(正二品刑部)查镇刑司敷衍追查的事?” 谢渊摇头:“不用。周铁正查刘景(正三品刑部侍郎)拖延查案的事,若再查镇刑司,会打草惊蛇。等明日粮车出发,边军有了粮,再一并查。” 他心里清楚,“公纲护稷” 不仅是惩治逆党,更是守护边军与疆土,若因追查术士耽误边事,便是对社稷最大的不负责。

诏狱署里,徐靖正给诏狱署千户训话,案上摊着《擒谢渊计划》。千户身着黑色劲装,脸上的刀疤在烛火下更显狰狞:“大人,明日辰时,末将定带五十死囚,在兵部衙署东侧酒肆埋伏,擒谢渊至南宫西院!”

徐靖却没心思听,眉头蹙着:“石崇令镇刑司敷衍追查术士,若陛下怪罪,咱们诏狱署也会被牵连。你明日擒谢渊时,多带些死囚,若事败,就往镇刑司跑,让石崇挡着,别把咱们扯进去!” 徐靖怕石崇 —— 去年石迁倒台时,石崇卖了不少旧党,如今若复辟失败,石崇定会卖了自己,他必须提前做好自保的准备。

赵大人躬身应 “是”,却也怕:“大人,玄夜卫近日在酒肆附近多了不少暗探,若明日动手时被发现,怎么办?”

徐靖冷笑一声:“发现了就说是‘镇刑司令’,石崇要保自己,定会认下!” 他拿起案上的短刀,刀鞘上刻着 “镇刑司” 的标记:“明日给死囚都带这刀,若被抓,就说是镇刑司的人,与咱们诏狱署无关!” 官官相护的背后,从来都是 “互相推诿、各自自保”,徐靖深知,只有把责任推给石崇,自己才能脱身。

赵大人领命离去后,徐靖望着窗外,心里满是恐慌 —— 追查术士的敷衍让他心慌,擒谢渊的计划让他焦虑,石崇的算计让他恐惧。这逆党联盟,早已不是 “同心”,而是 “同祸”,一旦失败,便是满盘皆输,可他却已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镇刑司追查术士无果的消息,半日之间便传遍京师,市井间的流言更盛了。

东市的酒肆里,穿绸缎的富商聚在一起,议论道:“术士定是被玄夜卫藏起来了!镇刑司查不到,说明玄夜卫也参与了‘天子易位’的事,这大吴的天,怕是真要变了!” 富商的话引来一片附和,有人当场决定把家眷送回老家,怕乱起来遭殃。

西市的布庄里,掌柜的正给客人打包绸缎,客人却道:“掌柜的,别包了,我不买了!听说萧桓要复位,复位后要改税制,我得赶紧回家算算账,看要不要把田卖了!” 客人走后,掌柜的也慌了,令伙计把值钱的绸缎都收进内屋,怕乱起来被抢。

南宫墙外,几个拉车的脚夫聚在一起,议论道:“镇刑司根本不真心查术士,定是石崇跟萧桓勾结,想让萧桓复位!咱们还是早点回老家,别在京师待着了!” 脚夫的话被巡逻的禁军听到,队正想喝止,却也没底气 —— 他也听说了 “玄夜卫藏术士” 的谣言,心里也慌,怕真要变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市井的角落里,玄夜卫暗探正将这些流言一一记下:富商的恐慌、掌柜的防备、脚夫的逃离、禁军的动摇 —— 这些都将成为日后佐证逆党 “散布谣言、惑乱民心” 的罪证。暗探抬头望了望东门方向,那里的术士已安全出城,镇刑司的密探还在北门 “查访” 作戏,逆党还在借流言造势,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只待明日辰时,便可收网擒逆。

三日后,镇刑司衙署的堂内,石崇拿着属吏的《追查无果禀》,脸上故作凝重,心里却暗自得意。禀上写着 “遍查正阳门、北门、西门,未获术士踪迹,市井传‘玄夜卫藏人’,请陛下令玄夜卫交人”。

石崇拿起朱笔,在禀上批 “准奏”,对属吏道:“把禀帖呈给陛下,再令密探在市井间多传‘玄夜卫藏术士、包庇妖言’的话,让陛下疑玄夜卫,不疑咱们。” 属吏领命离去后,石崇走到窗前,望着皇宫的方向 —— 他知道,成武帝多疑,定会信 “玄夜卫藏人” 的话,从而猜忌秦飞,甚至猜忌谢渊,这便给了逆党举事的机会。

正想着,徐靖匆匆进来,手里拿着《祭陵奏疏》:“石大人,林文已奏请明日辰时祭永熙帝陵寝,玄夜卫南司已奉旨去陵寝布防,京营的兵都调去护陵了,咱们举事的机会来了!” 石崇接过奏疏,嘴角勾起一抹狠笑:“好!明日辰时,按计划行事 —— 赵大人擒谢渊,你带死囚开正阳门暗门,某护萧桓入宫,定要让萧桓复位,咱们独掌大权!”

徐靖却仍怕:“大人,术士没被抓,流言虽盛,可谢渊仍在筹边军粮饷,京营还有岳谦、秦云(京营副将,字飞虎)的人,咱们真能成功吗?” 石崇拍了拍徐靖的肩:“放心!谢渊的亲眷明日会被咱们绑到南宫,他若敢反,就杀了他的亲眷;京营的兵见萧桓复位,定会倒戈;李默总兵(从三品宣府卫)的宣府兵明日午时就到,京营兵见宣府兵来,更不敢反!” 石崇沉浸在 “独掌大权” 的幻梦里,却没察觉,玄夜卫的暗探已录下他与徐靖的对话,这些都将成为日后定罪的铁证。

玄夜卫北司的烛火亮至深夜,秦飞坐在案前,面前摊着《擒逆最终计划》,上面标注着明日辰时的部署:“酒肆:十名暗探擒赵大人;正阳门暗门:二十名暗探擒徐靖;南宫西院:十五名暗探救谢渊亲眷;镇刑司:三十名暗探擒石崇;吏部:十名暗探擒张文;户部:十名暗探擒刘焕。” 张启站在旁侧,手里拿着《逆党罪证总录》,上面记着石崇、徐靖、张文、刘焕、林文、刘景的罪证,每一条都有录证、有证人。

“张启,明日辰时前,所有暗探都要到位,按计划行动,别出纰漏。” 秦飞道,语气带着坚定,“谢大人的亲眷,由你亲自去救,确保他们安全;石崇那边,等他护萧桓出宫时再擒,别提前打草惊蛇。”

张启躬身道:“大人放心,所有暗探都已换装,持玄夜卫北司的令牌,不会被京营兵阻拦。谢大人那边,已递了密信,告知明日的部署,他会在兵部衙署引赵大人动手,配合咱们擒逆。”

秦飞点头,拿起案上的尚方剑(陛下特许玄夜卫擒逆时用),剑身泛着冷光:“明日辰时,便是逆党覆灭之日。记住,擒逆时尽量别伤及无辜,京师百姓已被流言扰得够慌了,别再添乱。” 张启领命离去后,秦飞走到窗前,望着兵部衙署的方向 —— 那里的烛火仍亮着,谢渊还在批核边军粮饷,明日辰时,这位公心一片的枢臣,将与玄夜卫一起,终结这场逆局。

南宫思政堂的烛火只剩半截,油芯爆出的火星,在昏暗中忽明忽暗。萧桓坐在案前,手里攥着那枚京营旧符,指腹反复摩挲着符面模糊的龙纹,指尖的冷汗把木符浸得发潮。魏奉先端来的安神汤搁在案角,早已凉透,他却连碰都没碰 —— 明日辰时便要 “复位”,可白日里镇刑司追查术士无果的消息,像根刺扎在他心里,让那点 “天命所归” 的幻梦,渐渐被恐惧啃噬。

“魏奉先,你说…… 石崇真能成吗?” 萧桓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目光落在案上那纸 “禅位诏书” 上,朱笔写就的 “朕禅位于德佑帝萧桓” 八字,此刻竟像催命的符篆。他想起七年前被幽禁时的冷灶残羹,想起成武帝派人送来的 “罪己诏”,心里突然发慌:若石崇是借他的名头夺权,事成后再杀他灭口,怎么办?

魏奉先忙躬身回话,语气却没了往日的笃定:“陛下放心,石大人已联络好宣府卫李默总兵,明日午时宣府兵便会入卫,京营兵见了旧符,定会倒戈……” 话没说完,便被萧桓打断,他猛地起身,踱到窗边,望着墙外漆黑的夜空 —— 那里连巡夜的禁军都少了,只有几声更夫的梆子声,从远处飘来,显得格外寂寥。

“若倒不了呢?” 萧桓追问,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丝歇斯底里,“若玄夜卫早有防备,若谢渊带兵反扑,若…… 若石崇跑了,留我一个人挡罪,怎么办?” 他越说越怕,伸手摸向腰间 —— 那里藏着一枚小小的玉印,是元兴帝萧珏赐给他的旧物,本想复位后用它号令旧部,可现在,却成了他唯一的 “退路”:若事败,便带着玉印逃去宣府,投奔李默,总好过被成武帝赐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魏奉先见他失态,忙上前扶住:“陛下,您别慌,石大人还在镇刑司部署,不会出事的……” 可他的话没底气,白日里去镇刑司送密信时,他分明看见石崇的属吏在烧账册,那慌乱的模样,哪里像是能成事的样子?萧桓没再说话,只是重新攥紧旧符,烛火映着他的脸,一半是幻梦的痴妄,一半是惧祸的惶然 —— 这复位的前夜,他像个站在悬崖边的赌徒,明知赌注是性命,却连退一步的勇气都没有。

诏狱署的地牢里,火把的光忽明忽暗,映着墙上斑驳的血痕。徐靖站在牢门前,看着赵大人给五十名死囚分发短刀 —— 那些刀都是镇刑司的制式,刀柄上刻着 “镇刑司” 三字,是石崇特意让人送来的。可徐靖的目光,却总往死囚的脸上瞟,看他们有没有退缩的神色,心里像揣着块石头,沉得发慌。

“赵大人,明日辰时,你带死囚去酒肆埋伏,擒了谢渊后,直接送南宫西院,别往诏狱署带。” 徐靖的声音比平时低了几分,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令牌 —— 那是诏狱署提督的令牌,往日里能号令百卒,可现在,却像块烫手的山芋,他怕这令牌日后会成为 “谋逆” 的罪证。

赵大人愣了愣,握着短刀的手顿了顿:“大人,不回诏狱署?若路上遇玄夜卫盘查,怎么办?”

“遇了就说是镇刑司的人!” 徐靖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又觉得不妥,忙补充道,“石大人说了,明日举事,镇刑司会派人接应,你们跟着接应的人走,出了事,有镇刑司担着。” 他刻意强调 “镇刑司”,心里打的是如意算盘:若事败,便把所有罪责推给石崇,说自己是 “被胁迫”,诏狱署的死囚是 “被镇刑司借调”,或许能保条性命。

赵大人虽觉怪异,却也不敢多问,只是躬身应 “是”。徐靖转身往外走,地牢里潮湿的风裹着血腥味扑来,让他胃里一阵翻腾 —— 他想起去年石迁被斩时,也是在这地牢里,石迁喊着 “我是被冤枉的”,可最终还是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现在,他会不会也像石迁一样,成了石崇的弃子?

走到地牢门口,徐靖又停下脚步,对属吏道:“把诏狱署的账册都锁起来,尤其是去年借调死囚给镇刑司的记录,别让人找到。” 他要留后手,若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些账册或许能成为 “自证清白” 的证据。可他不知道,玄夜卫的暗探早已抄录了那些账册,他的 “推责” 与 “防备”,在早已布好的天罗地网前,不过是徒劳的挣扎。

吏部衙署的案上,摊着两份文书:一份是 “附逆官员拟升名单”,上面写着张文自己的名字,拟升 “吏部尚书”;另一份是他去年贪墨考核银的账册副本,是石崇用来要挟他的 “把柄”。张文坐在案前,手里拿着火折子,却迟迟不敢点燃 —— 他想把账册烧了,可又怕石崇还有备份;想把名单藏起来,又怕事败后被玄夜卫搜到,成了 “谋逆” 的铁证。

“大人,林文侍郎派人来问,说明日祭陵时,玄夜卫南司只去一半人,剩下的还在京里,要不要推迟奏请?” 属吏进来禀报,声音带着慌张 —— 白日里他去礼部送密信时,见玄夜卫的暗探在礼部衙署外徘徊,怕林文真的反水,把张文供出去。

张文猛地把火折子拍在案上,脸色涨红:“推迟?现在怎么推迟!石崇那边已经安排好了,林文敢推迟,咱们都得死!” 话虽狠,可他心里却慌得厉害 —— 玄夜卫南司留一半人在京,分明是有防备,石崇的计划,会不会早就被玄夜卫识破了?

属吏犹豫道:“大人,要不…… 咱们别掺和了?把名单和账册都交出去,求谢大人饶命?” 这属吏是张文的远房侄子,怕连累家人,早就想抽身。

“饶命?” 张文冷笑,却掩不住眼底的恐慌,“谢渊最恨贪腐谋逆,咱们既贪了考核银,又附了逆党,交出去也是死!” 他顿了顿,伸手把名单和账册塞进袖中,“明日辰时,你跟我去南宫,若事成,咱们就升官能发财;若事败,就跟着石崇往西郊坞堡跑,那里有粮有兵,或许能活下来。” 他嘴上说着 “跑”,心里却清楚,西郊坞堡的粮和兵,不过是石崇画的大饼 —— 真到了事败的时候,石崇只会自己跑,哪会带上他这个 “累赘”?

窗外的风刮得窗棂 “吱呀” 响,张文望着案上的吏部大印,突然觉得无比沉重 —— 往日里他总想着升官掌权,可现在,却宁愿自己还是个小小的吏部主事,不用担这灭族的风险。可世上没有回头路,他的贪念与算计,早已把他拖进了逆党的泥潭,只能在焦虑与恐慌中,等着明日辰时的裁决。

宣府卫的营寨里,篝火的光映着帐篷的布帘,李默坐在案前,手里拿着石崇送来的 “承诺信”,上面写着 “事成后升宣府卫总兵,赏黄金五百两”,可他却没半分喜悦,只有满心的矛盾与后怕。属吏(宣府卫镇抚)站在帐外,等着他的命令 —— 明日辰时,若石崇举事,便要带三百宣府兵入卫 “勤王”,可李默却迟迟没下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人,京里传来消息,说玄夜卫加强了九门布防,谢大人还令岳谦都督守安定门,怕是早有防备,咱们真要去吗?” 属吏的声音从帐外传来,带着担忧 —— 他是谢渊的旧部,七年前德胜门之战时,曾跟着谢渊守过城,深知谢渊的治军严明,也怕举事失败,连累宣府卫的弟兄。

李默揉了揉发胀的头,把 “承诺信” 放在案上,指尖在 “宣府卫总兵” 五个字上划了划 —— 这是他多年的心愿,可现在,却觉得这职位像个陷阱。他想起谢渊当年举荐他任宣府卫副总兵时说的话:“李将军,宣府是北疆门户,你要守好,别辜负了朝廷的信任。” 那时候的谢渊,眼神里满是期许,可现在,他却要背叛这份信任,跟着石崇谋逆。

“若不去,石崇会放过咱们吗?” 李默喃喃自语,心里清楚,石崇手里握着他去年 “私放瓦剌细作” 的把柄 —— 那是石崇故意设的局,让他不得不附逆。可若去了,谢渊会怎么对他?宣府卫的弟兄们会怎么看他?他想起家里的老母和妻儿,若事败,他们都会被抄家问斩,这份后怕,像潮水般淹没了他。

“大人,要不…… 咱们给谢大人递封密信,把石崇的计划说了?” 属吏又道,语气带着恳求,“谢大人素来宽厚,或许会饶咱们一次。” 李默眼前一亮,可很快又暗了下去 —— 他怕石崇的密探就在营寨里,若密信被截,他和属吏都会死得更快。

篝火渐渐弱了下去,李默望着帐外的星空,心里像被两股力量拉扯:一边是石崇的胁迫与高官厚禄,一边是谢渊的信任与家人的安危。他不知道明日辰时该怎么办,只能在犹疑与后怕中,等着京里传来的消息 —— 他既盼着石崇举事成功,又怕谢渊真的动兵,更怕自己最终落个 “叛臣” 的骂名,遗臭万年。

兵部衙署的烛火仍亮着,谢渊坐在案前,面前摊着《大同卫粮饷押运最终路线图》,上面用朱笔标着粮车的停靠点、护卫的人数,甚至连沿途烽燧的联络信号都写得清清楚楚。杨武站在旁侧,手里拿着玄夜卫送来的《擒逆部署补充》,上面写着 “南宫西院暗探已到位,确保谢渊亲眷安全”,可谢渊却没立刻看,只是盯着粮车的路线图,眉头微蹙。

“老师,玄夜卫那边都安排好了,明日辰时,定能擒住石崇等人,您怎么还在看粮册?” 杨武不解,心里觉得谢渊太过谨慎,可他也知道,谢渊的担忧从来都不是自己,而是边军和百姓。

谢渊抬起头,眼神里满是疲惫,却依旧清明:“粮车明日卯时出发,比逆党举事早一个时辰,若刘焕拦粮车,你们能不能及时解决?大同卫的兵卒已断粮三日,不能再延误了。” 他最担心的,是逆党借 “拦粮车” 拖延时间,让边军断粮,若瓦剌趁机来犯,北疆就危险了。

杨武躬身道:“老师放心,陈忠大人已带五十名京营亲卫去粮库了,明日卯时定能按时出发,若刘焕拦着,就按《大吴律》拿办,绝不延误。”

谢渊点点头,拿起《擒逆部署补充》,目光落在 “救亲眷” 三字上,心里泛起一丝隐忧:“张启带十五名暗探去南宫西院,够不够?石崇的人都是死囚,下手狠辣,别让亲眷受了伤。” 他不是怕自己出事,而是怕母亲和妻儿被逆党要挟,让他分心 —— 边军还在等粮,京师还需稳定,他不能有半分差池。

“老师,玄夜卫的暗探都是精锐,定能护住夫人和公子,您别担心。” 杨武劝道,又递上一份《京营布防调整》,“岳谦都督已令秦云副将守正阳门,若徐靖带死囚开门,定能拦得住。”

谢渊接过布防图,逐字看了一遍,才微微松了口气。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兵部衙署外的街道 —— 那里有京营的亲卫在巡逻,灯笼的光映着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安稳。可谢渊知道,这份安稳的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与等待:边军的弟兄在北疆挨冻受饿,玄夜卫的暗探在暗处埋伏,京营的兵卒在街头巡逻,还有京师的百姓,在流言中盼着安稳。

“明日辰时,不仅要擒逆,还要稳住民心,别让百姓再慌了。” 谢渊轻声道,语气带着坚定,“边军不能乱,京师不能乱,大吴的江山,更不能乱。” 他的担忧,从来都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社稷的安稳与百姓的福祉 —— 这公心一片的坚守,像盏明灯,在复位前夕的暗夜里,照亮了擒逆护稷的道路。

片尾

术士踪难觅的深夜,京师的暗网已悄然收紧:玄夜卫的暗探在酒肆、正阳门暗门、南宫西院、镇刑司、吏部、户部埋伏,只待明日辰时收网;京营的兵卒在九门加强布防,岳谦、秦云的亲卫已做好准备,配合玄夜卫擒逆;刑部的吏员在衙署待命,手里握着 “擒逆令”,只待一声令下,便去拿刘景、林文;而逆党们仍在做着 “复辟” 的幻梦 —— 石崇在镇刑司查看着明日举事的兵器,徐靖在诏狱署给死囚分发短刀,张文在吏部修改着 “附逆官员拟升名单”,刘焕在户部嘱咐属吏明日拦粮车,他们都以为自己掌控着局势,却不知,自己早已落入玄夜卫的天罗地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兵部衙署的烛火亮至东方泛白,谢渊坐在案前,面前摊着《边军粮饷最终押运册》,杨武、陈忠、于科围在旁侧,等着明日卯时的粮车出发。案角的尚方剑泛着冷光,剑鞘上 “护社稷,安百姓” 的六字,在烛火下格外清晰 —— 这是谢渊的誓言,也是他们所有人的信念。谢渊抬头望了望窗外,东方已泛起微光,明日辰时,不仅是擒逆的日子,更是守护大吴社稷安稳的日子;不仅是结束逆局的日子,更是让边军安心、百姓安居的日子。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兵部衙署的窗纸上,谢渊拿起尚方剑,起身往外走,紫袍在晨光中泛着公心的光芒。他知道,明日辰时,所有的流言、所有的敷衍、所有的私谋,都将在 “公纲护稷” 的力量下烟消云散,大吴的江山,终将重回安稳。

卷尾语

术士踪难觅案,非 “查访无果” 之浅事,乃 “逆党阳奉阴违、公臣暗布罗网” 之深刻较量 —— 石崇以 “查” 掩私谋,借 “无果” 造势、嫁祸,显私念之炽、算计之深;秦飞以 “纵” 固暗防,借 “消失” 录证、搅局,显智计之巧、律法之严;谢渊以 “察” 备后着,借 “稳边” 避扰、部署,显忠勤之笃、担当之坚;张文、徐靖、刘焕之流,或胁迫、或自保、或恐慌,显逆党联盟之脆、人心之散。

此案之诫,在 “私谋虽能欺一时,终难敌公心与律法”—— 石崇虽能借敷衍追查脱责、借流言造势,却难掩 “阳奉阴违” 之迹(玄夜卫录证)、难敌 “公心护稷” 之力(谢渊部署);逆党虽能借官官相护串联、借祭陵调兵,却难避 “天罗地网” 之捕(玄夜卫埋伏)、难抗 “京营护纲” 之威(岳谦、秦云布防);市井虽被流言扰得恐慌,却终在 “公胜私败” 中安靖,显民心向背之明。

镇刑司的查访禀、玄夜卫的罪证录、兵部的尚方剑、市井的流言,皆为 “公胜私败” 之注脚 —— 逆党的敷衍终成罪证,术士的消失终成破局关键,谢渊的公心终成护稷根基,秦飞的暗防终成擒逆保障。此案之后,成武朝逆党举事之谋尽露,玄夜卫擒逆之网收紧,为次日 “南宫擒逆”、安社稷,立 “以智制逆、以公护纲” 之典范。

《大吴名臣传?秦飞传》载:“成武中期,崇令镇刑司敷衍缉术士,飞密护术士离京,录崇阳奉阴违迹,为次日擒逆铺路。时人赞曰:‘玄卫之智,藏于无形;公纲之固,在于民心。’” 诚哉斯言!术士踪难觅案,非玄夜卫一己之功,乃 “公心凝聚众力、智慧制伏私谋” 之果,此亦大吴得以延续之根本 —— 公心在,虽逆局诡谲而不慌;律法严,虽私谋炽而必败。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