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97章 银买阉奴抛节义,权迷故主失机权

卷首语

成武朝中期,镇刑司副提督石崇,承石迁旧党余势,既篡改密报欺成武帝萧栎(时帝寝疾养心殿,日仅能视事三刻),复窥德佑帝萧桓幽禁南宫、复位之念深切,乃以五十两白银贿其贴身太监魏奉先(从九品,掌南宫洒扫传禀,素苦月例微薄、居处寒陋)。崇令奉先递伪信于南宫,信中伪称:“谢渊(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总摄军政,日核宣府边粮、调度京营布防、督大同火器修缮,昼夜无暇,实未察南宫动向;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已简选死囚三百,练刀箭逾月;吏部侍郎张文亦联络青州、兖州知府,许以‘复位后晋秩’,举事时机已至,唯待陛下号令。”

萧桓得信,七载幽禁之郁、复位之渴一时迸发,狂喜不能自抑,遂令奉先密赴镇刑司,传语石崇:“可于辰时开南宫侧门,朕持京营旧符以号令旧卒,卿等引死囚入宫,逼成武帝禅位,事济必厚赏。”

当是时,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已察奉先与镇刑司属吏往来诡秘,乃遣暗探乔装南宫杂役,伏于侧门狗洞左近老槐下,录得奉先 “袖藏银锭、交接密信时左右张望” 之迹,更截获其与石崇属吏对话残片(“陛下已允,辰时开门”)。飞将实证密报谢渊,渊审度良久,谓飞曰:“萧桓虽为故君,然宗室多有怜恤者;石崇未举事,若先捕之,恐招‘权臣擅禁故主’之议,反授旧党口实。可续盯其踪,待逆党举事、罪证确凿,再一举擒之,方合律法、顺舆情。”

此案之险,在 “伪信为饵诱逆、故君因私盲动、枢臣守静布网” 三者之生死角力 —— 石崇之恶,在 “借实掩虚”:以谢渊 “核粮、调防、督军器” 之实政为幌子,掩 “练死囚、联地方、贿阉宦” 之逆谋,更择南宫狗洞为递信渠道,避玄夜卫明察,显旧党 “为权不择手段” 之狠;萧桓之盲,在 “私念蔽智”:七载幽禁令其复位之念深入骨髓,见伪信中 “死囚、地方官” 之语,便弃 “谢渊素谨、玄夜卫密布” 之常理,唯念 “重掌宸极”,终堕石崇彀中,显 “私欲乱心” 之悲;谢渊之智,在 “以静制动”:其兼掌御史台,既需护社稷免逆乱,又需避 “权臣擅断” 之讥,故不急于捕拿,反以逆党之妄为为饵,待其举事现形(开侧门、引死囚、逼禅位),方以律法绳之,既全 “公纲护稷” 之忠,又避 “苛待故主” 之嫌,尽显成武中期 “朝堂制衡” 与 “公私博弈” 之深层张力。

密信偷传狗洞边,南宫帝子痴念牵。

奸徒妄许复位梦,枢臣暗布捕奸筵。

银买阉奴抛节义,权迷故主失机权。

非因宸极无明鉴,私念蔽心失圣鉴。

镇刑司后巷的杂役房,仅容一榻一灶,墙角堆着未洗的碗筷,空气中混着霉味与油烟味。魏奉先缩在榻上,手里攥着石崇属吏送来的五十两白银 —— 银锭泛着冷光,侧面铸着 “成武三年户部造” 的印记,是他入宫十年都未曾见过的巨款。属吏站在门口,靴底碾着青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胁:“魏公公,石大人知你在南宫过得清苦,月例银不够用,才给你这‘辛苦钱’。只要你把这封信递到萧桓陛下手里,说‘谢渊忙着核粮饷、督军器,没盯南宫,举事时机到了’,日后萧桓复位,定封你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若你不递,石大人就发你‘私藏南宫旧符’的罪证,送玄夜卫诏狱。”

魏奉先的手猛地一颤,银锭险些滑落。他想起南宫的日子 —— 萧桓被幽禁七年,他作为贴身太监,月例银仅一两五钱,冬日里无炭火,只能靠缩在榻上取暖;去年因私藏萧桓的旧帕子,还被玄夜卫暗探训斥,险些被赶走。五十两白银,够他在城郊买间带院的宅子;司礼监秉笔太监,更是能脱离南宫苦海的阶梯 —— 可他更怕玄夜卫的诏狱,去年镇刑司小吏王某因 “私通南宫” 入诏狱,三日后被抬出时,浑身是伤,连话都说不出,至今不知死活。

“石大人…… 真能让萧桓陛下复位?” 魏奉先的声音发颤,眼底满是犹豫。

属吏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封折叠的黄麻纸信,递到魏奉先面前:“石大人已联徐靖大人练死囚,张文大人拉地方官,谢渊又忙着军政,哪有功夫管南宫?萧桓陛下只要举事,定能复位!你若再犹豫,某就回禀石大人,说你‘抗命不遵’!”

魏奉先喉结滚了三滚,目光从银锭扫到密信,贪念终究压过了惧意。他接过密信,塞进贴身的衣襟里,银锭则藏在榻下的砖缝中 —— 他想,若事败,至少还有银子能逃命。“小人…… 小人遵石大人令,定把信递到萧桓陛下手里。” 说罢,他低下头,不敢看属吏的眼睛,只觉得胸口的密信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慌。

魏奉先回到南宫时,萧桓正坐在思政堂的案前,摩挲着京营旧符 —— 符是成武元年萧桓任京营总管时所赐,上面的龙纹已被摩挲得模糊,却仍能看出当年的威严。魏奉先轻步走进来,眼神躲闪,双手背在身后,藏着那封密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今日去镇刑司领例银,怎么去了这么久?” 萧桓抬头,语气带着几分不耐 —— 他早已习惯了魏奉先的唯唯诺诺,却没察觉今日的异常。

魏奉先忙躬身道:“回陛下,今日镇刑司的吏员说…… 说例银要明日才发,小人在外面等了许久。” 他一边说,一边悄悄从衣襟里摸出密信,趁萧桓不注意,塞进案角的《永熙帝御批》里 —— 那是萧桓常读的书,不易被发现。

待萧桓重新低头摩挲旧符,魏奉先才轻声道:“陛下,您前日说想看《永熙帝御批》,小人已给您放在案上了。” 说罢,他退到门口,眼睛盯着萧桓的动作,心里既盼着萧桓发现密信,又怕他发现后追问来源。

萧桓果然拿起《永熙帝御批》,翻了几页,手指忽然触到一张硬纸 —— 正是那封密信。他愣了愣,抽出密信,见信封上没有署名,只有一行小字:“石崇谨呈萧桓陛下”。萧桓的心跳瞬间加速,忙拆开密信,指尖因激动而发抖,信上的字迹清晰映入眼帘:“谢渊专注宣府粮饷核销、大同火器修缮,京营换防由杨武暂管,无暇监控南宫。靖已练死囚三百,文联络青州、兖州知府,辰时开南宫侧门,引死囚入宫,逼成武帝禅位,陛下可复位矣。”

萧桓反复读了三遍,才确认自己没看错。他猛地站起来,旧符从手中滑落,“当啷” 一声砸在案角,却顾不上捡。“魏奉先!” 萧桓的声音发颤,带着压抑不住的狂喜,“这信…… 是石崇让你递的?”

魏奉先忙跪地道:“是…… 是石大人令小人递的,石大人说…… 说举事时机已到,陛下定能复位!” 他不敢抬头,只觉得萧桓的目光像火一样,烧得他后背发烫。

萧桓走到魏奉先面前,双手扶起他,力道大得捏得魏奉先皱眉:“好!好!石崇果然忠心!朕等了七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他拿起密信,贴在胸口,能感受到黄麻纸的粗糙,却压不住心里的燥热 —— 七年幽禁的屈辱、成武帝登基的不甘、谢渊手握军权的忌惮,此刻都被 “复位” 的狂喜冲得烟消云散。

“陛下,石大人还说…… 说辰时开南宫侧门,徐靖大人的死囚会在门外接应,您只需带京营旧符,就能号令京营旧卒。” 魏奉先顺着萧桓的话,添了几句石崇教他的说辞,心里却慌得厉害 —— 他根本不知道徐靖的死囚在哪,也不知道京营旧卒会不会听令。

萧桓却全然不疑,他走到案前,捡起京营旧符,在手里掂量着:“京营旧卒多是朕当年的部下,见了这符,定会听令!” 他想起成武元年,自己亲率京营兵卒守德胜门,兵卒们齐声喊 “愿随陛下死战” 的场景,此刻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候。

“魏奉先,你即刻去镇刑司,告诉石崇,朕准了!辰时准时开南宫侧门,让他令徐靖的死囚提前在门外候着,别误了时辰!” 萧桓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他已是复位后的皇帝。

魏奉先躬身应 “是”,刚要走,萧桓又道:“等等!你告诉石崇,若朕复位,定封他为镇刑司提督,掌理刑院与诏狱署;徐靖封都督同知,张文封吏部尚书!” 他急于兑现承诺,却忘了问石崇 “死囚能否敌京营”“地方官是否真会来”—— 复位的梦太美好,让他忽略了所有的风险。

魏奉先离开后,萧桓坐在案前,开始筹划复位后的细节:入宫时要穿哪件龙袍,见成武帝时要说什么话,如何处置谢渊…… 他甚至想好了要在太庙祭祖时,告诉列祖列宗 “朕终于回来了”。窗外的光线渐暗,萧桓却毫无倦意,手里握着京营旧符,一遍遍模拟着号令兵卒的动作,仿佛复位的荣光已近在眼前。

魏奉先带着萧桓的答复回到镇刑司时,石崇正在西花厅与徐靖密谈。徐靖坐在案前,手里拿着一张《诏狱死囚名册》,语气带着几分担忧:“石大人,萧桓真会信?谢渊虽忙军政,却未必没盯南宫,玄夜卫的暗探怕是还在周围。”

石崇还没开口,属吏就领着魏奉先进来。魏奉先躬身道:“石大人,萧桓陛下准了,辰时开南宫侧门,还说…… 说复位后封您为镇刑司提督,掌理刑院与诏狱署。”

石崇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对徐靖道:“你看,萧桓这等急着复位的人,哪会多疑?谢渊忙着核粮饷、督军器,玄夜卫的暗探都被引去镇刑司旧档库了,南宫周围没人盯!” 他转向魏奉先,从袖中掏出十两白银,扔在魏奉先面前:“这是赏你的,明日辰时,你在南宫侧门候着,见徐大人的死囚到了,就开门,别误了大事。”

魏奉先捡起白银,躬身道:“谢石大人赏,小人定不误事。” 他退出去后,徐靖仍忧心道:“石大人,萧桓虽信,可京营兵卒多是谢渊的人,徐贞(徐靖之妹,宫中徐妃)说养心殿外有岳谦的京营兵,咱们的死囚怕是难进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石崇摆手,眼底闪过一丝狠戾:“岳谦的京营兵虽多,却没见过死囚的狠劲!你令死囚带短刀,见人就砍,先冲散京营兵,再入宫逼成武帝禅位。萧桓有京营旧符,只要他号令旧卒,京营必乱,谢渊纵有军权,也难收拾!” 他顿了顿,又道:“张文已联络青州、兖州知府,若京营乱了,他们会调地方兵入京师,助咱们成事。”

徐靖这才放心,拿起《诏狱死囚名册》:“大人放心,明日辰时,某定带死囚准时到南宫侧门。” 徐靖离去后,石崇走到案前,拿起萧桓的密信复本,嘴角的笑意更浓 —— 他根本没打算让萧桓真复位,等入宫后,就借 “萧桓谋逆” 的罪名杀了他,自己掌镇刑司,徐靖掌兵部,张文掌吏部,真正掌控大吴的权力。

魏奉先离开镇刑司后,就被玄夜卫暗探盯上了。暗探乔装成挑水夫,跟着魏奉先回到南宫,见他从狗洞递出一封密信,便悄悄记下了交接的时间与位置。随后,暗探回到玄夜卫北司,将录事簿呈给秦飞。

秦飞看着录事簿上的记录:“魏奉先于未时三刻在镇刑司杂役房接密信,申时一刻递萧桓,萧桓狂喜,令魏奉先回传‘辰时开侧门’,魏奉先于酉时二刻从南宫狗洞递回信,石崇属吏接信后去诏狱署。” 旁边还附着一张草图,画着南宫狗洞的位置、魏奉先交接的动作,连他藏银锭的砖缝都标注清晰。

“大人,萧桓已信石崇的话,定了辰时举事,要不要即刻捕魏奉先?” 校尉(从六品)躬身问道,手里握着玄夜卫的捕人令牌。

秦飞摇头,指尖点在录事簿上 “辰时开侧门”:“谢大人有令,‘暂不捕魏奉先,留着他当逆党举事的活证’。魏奉先是萧桓的贴身太监,若捕了他,萧桓定会察觉,取消举事,咱们就抓不到石崇、徐靖的现行。” 他顿了顿,又道:“你令暗探分两队,一队盯南宫侧门,录死囚与魏奉先的交接;一队盯诏狱署,录徐靖带死囚出发的迹;一队盯镇刑司,录石崇的动向,不许漏任何细节。”

校尉躬身应 “是”:“大人,张文联络青州、兖州知府的事,暗探也录到了,那两位知府表面应承,实则已密报谢大人,说‘若石崇举事,就假意调兵,实则按兵不动’。”

秦飞点头:“好,张文的虚张声势,正好成咱们擒逆的助力。你速把这些记录送兵部,呈谢大人,让大人知道逆党的具体计划,好调整布防。” 校尉领命离去后,秦飞走到窗前,望着南宫的方向,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 石崇以为借密信能挑唆萧桓,却不知玄夜卫的眼睛早已盯紧了他们的每一步,逆党举事之日,便是他们伏法之时。

秦飞的录事簿送到兵部时,谢渊正在批《宣府卫粮饷核销册》。他阅完记录,指尖在 “辰时开侧门”“徐靖带死囚” 上轻轻敲了敲,眼底无波澜 —— 他早料到石崇会挑唆萧桓,也早料到萧桓会为复位之念所惑,此刻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大人,萧桓已定辰时举事,石崇、徐靖也准备好了,要不要令岳谦调京营兵围南宫?” 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立在案前,语气带着几分急切 —— 他怕京营兵寡不敌众,让逆党入宫。

谢渊放下笔,抬眼看向杨武:“不用围南宫。若围了,萧桓定会说‘谢渊擅禁故君’,宗室也会出面阻拦,反而落人口实。” 他拿起录事簿,翻到 “徐靖带死囚” 的记录:“秦飞已令暗探录死囚的迹,徐靖带死囚出诏狱署时,玄夜卫会先捕一部分,剩下的到南宫侧门,岳谦的京营兵再围堵,既抓现行,又不让萧桓有借口。”

杨武躬身道:“大人考虑周全。只是成武帝病重,若逆党入宫,恐有危险,要不要先令岳谦加强养心殿布防?”

“已令岳谦调两千京营兵守养心殿,都是他的亲卫,忠勇可靠。” 谢渊道,“你再令秦云(京营副将,字飞虎),明日辰时前,将京营前营兵调至南宫侧门附近,伪装成换防兵卒,若徐靖的死囚冲出来,就配合玄夜卫围堵。” 他顿了顿,又道:“周铁(正二品刑部尚书)已备好枷锁,明日早朝,若石崇敢来,就当场拿他,呈他篡改密报、练死囚的证据,让百官看清他的真面目。”

杨武领命离去后,谢渊走到窗前,望着镇刑司的方向,阳光透过窗纸落在他身上,却暖不透他心底的凝重 —— 萧桓的盲目、石崇的狠辣、徐靖的妄为,都是朝局的隐患,他必须一步稳,再走一步,才能护好大吴的社稷。

亥时的南宫,萧桓仍坐在案前,手里握着京营旧符,心里却忽然闪过一丝慌 —— 他想起谢渊的军权、玄夜卫的监控、岳谦的京营兵,这些都是他复位路上的障碍。魏奉先端着一碗粥进来,见萧桓神色不对,问道:“陛下,您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

萧桓抬头,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魏奉先,你说…… 石崇真能让朕复位吗?谢渊会不会已经察觉了?” 他开始怀疑石崇的话,却又舍不得放弃复位的机会,心里像被两股力量拉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魏奉先忙道:“陛下,石大人已练死囚,张文大人拉地方官,谢大人忙着军政,哪有功夫察觉?您就放心吧,明日定能复位!” 他不敢说自己的担忧,只能继续用石崇的话安抚萧桓,怕萧桓取消举事,自己拿不到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职位。

萧桓点点头,心里的侥幸又占了上风:“你说得对,谢渊忙着核粮饷、督军器,没功夫管南宫。朕有京营旧符,旧卒定会听令,石崇的死囚也能敌京营兵,定能复位!” 他拿起京营旧符,在案上敲了敲,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他不知道,魏奉先的安抚是为了私欲;不知道石崇的 “举事” 是为了夺权;更不知道,谢渊已布好暗防,等待他的不是复位的荣光,是阶下囚的结局。窗外的夜静得能听见风掠过宫墙的声音,萧桓却毫无倦意,手里握着京营旧符,一遍遍想象着复位后的场景,全然没察觉危险已在靠近。

子时的镇刑司,石崇仍在西花厅部署举事细节。他令属吏传信给张文:“明日辰时,若见南宫方向起火,就令青州、兖州知府调地方兵入京师,在正阳门集结,若京营乱了,就趁机入宫;若没起火,就按兵不动,别暴露。” 他根本没信张文的话,只把地方官当成 “备用棋子”,若举事顺利,就不用他们;若不顺利,就借他们的兵乱京营。

随后,石崇又令属吏传信给徐靖:“明日辰时,带死囚从诏狱署后门出发,走小巷到南宫侧门,别走大街,以免被玄夜卫暗探发现。到侧门后,先杀南宫的守卒,再护萧桓入宫,入宫后,先控制养心殿,逼成武帝禅位,若成武帝不禅位,就杀了他!” 他语气狠戾,根本没把成武帝放在眼里,更没打算留萧桓的命 —— 等逼成武帝禅位后,就借 “萧桓弑君” 的罪名杀了他,自己掌权。

属吏领命离去后,石崇走到案前,拿起一张《京师布防图》,手指点在 “养心殿”“正阳门”“南宫侧门” 上,嘴角勾起一抹狠笑 —— 他以为自己掌控了全局,却不知玄夜卫的暗探已录下他的每一个部署,谢渊也已调整好布防,等待他的是一场早已注定的失败。

丑时的玄夜卫北司,秦飞正在给暗探分配任务。他令第一队暗探:“明日辰时前,埋伏在诏狱署后门,徐靖带死囚出发时,先捕十个死囚,录下他们的供词,剩下的别拦,让他们去南宫侧门,好让京营兵抓现行。”

令第二队暗探:“埋伏在南宫侧门附近,录徐靖的死囚与魏奉先的交接,萧桓一出侧门,就围上去,别让他跑了,留活口当证据。”

令第三队暗探:“埋伏在镇刑司外,石崇若去南宫,就跟在后面,等他到侧门,再与京营兵一起捕他;若他不去,就守在镇刑司,等举事失败后,再捕他。”

暗探们领命离去后,秦飞拿起录事簿,最后检查了一遍记录:“魏奉先的交接、徐靖的死囚、石崇的部署、张文的虚张声势,都录齐了,明日呈给谢大人,定能定他们的罪。” 他走到窗前,望着天边的微光,心里清楚 —— 明日辰时,就是逆党伏法的日子,大吴的朝局,终将重回清明。

寅时的兵部衙署,烛火仍亮着。谢渊坐在案前,面前摊着三张图:京营布防调整图、玄夜卫抓捕路线图、逆党成员名录。他拿起京营布防调整图,确认岳谦的京营兵已到位、秦云的前营兵已伪装成换防兵卒;拿起玄夜卫抓捕路线图,确认暗探的埋伏位置;拿起逆党成员名录,确认石崇、徐靖、张文、魏奉先的名字都在上面,没有遗漏。

“大人,天快亮了,您歇会儿吧,明日还要应对举事。” 书吏轻步走进来,手里捧着一杯刚温好的茶。

谢渊接过茶,抿了一口,茶温刚好,驱散了些许疲惫:“不用歇,举事在即,不能有丝毫差错。” 他放下茶,拿起案上的尚方剑,剑鞘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 这是成武帝病重时所赐,剑鞘上刻着 “护社稷,安百姓” 六字,此刻握在手中,更觉责任千钧。

他想起七年前青漠堡之败,瓦剌骑兵直抵京师城下,是他披甲登德胜门,亲擂战鼓,才守住了大吴江山;如今,逆党想在京师作乱,他仍要守,守的不仅是京师,是大吴的江山,是百姓的安乐。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东方泛起一丝微光 —— 明日辰时,快到了。谢渊坐在案前,闭上眼,却没睡着,他在等,等逆党露出马脚,等 “擒逆” 的时刻,等大吴朝局重回清明。

片尾

密信递南宫的寅时,逆党的举事计划已进入最后阶段:萧桓在南宫握着京营旧符,满心期待复位的荣光,却不知等待他的是阶下囚的结局;石崇在镇刑司部署细节,以为能借逆谋夺权,却不知玄夜卫已录下他的每一步;徐靖在诏狱署清点死囚,以为死囚的狠劲能敌京营兵,却不知岳谦的亲卫早已在养心殿布防;魏奉先在南宫侧门候着,以为能靠私心得偿所愿,却不知自己已成为逆党举事的活证;张文在吏部等待消息,以为能靠地方官渔利,却不知地方官早已密报谢渊 —— 他们都以为 “谢渊无察”,却不知每一步都在谢渊的监控中,每一个计划都成了 “自投罗网” 的铺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兵部衙署的烛火亮至黎明,谢渊的部署已覆盖京师:京营兵守养心殿、南宫侧门,玄夜卫暗探埋伏在各要地,刑部备好枷锁,只等辰时一到,将逆党一网打尽。黎明的光洒在京师的街巷,一场 “擒逆” 与 “谋逆” 的对决,即将在辰时展开,而胜利的天平,早已向 “公纲” 倾斜。

卷尾语

密信递南宫案,非 “故君盲动” 之浅事,乃 “私念驱动逆谋” 与 “公纲压制乱政” 的终极较量 —— 石崇之恶,在以银买节、以伪诱逆,借萧桓的复位之念,行夺权之实;萧桓之愚,在为私欲所惑、不辨真伪,将 “逆谋” 当 “良机”,终成阶下囚;魏奉先之劣,在贪小利抛节义,成逆党欺君的爪牙;谢渊之忠,在以静制动、以实证破伪,既护成武帝之安,又保社稷之稳,不授人 “权臣擅断” 之口实。

此案之诫,在 “私念必败”—— 逆党虽能传递密信、练死囚、拉地方官,却难掩内部的猜忌与自私(石崇想杀萧桓夺权,张文想渔利,徐靖怕失败);虽能借 “谢渊无察” 为饵,却难掩玄夜卫的全程监控;虽能许以 “高官厚禄”,却难掩 “互相利用” 的本质。谢渊之胜,非胜在兵力,乃胜在 “公心”—— 以律法为绳,以民心为基,以暗防为网,既不妄杀无辜,也不纵逆乱政,每一步皆循 “护社稷、安百姓” 之则,故能稳操胜券。

南宫的旧符、镇刑司的密信、诏狱的死囚、玄夜卫的录事簿,皆为 “公胜私败” 之注脚 —— 萧桓的复位梦终成泡影,石崇的夺权计终成空,徐靖的狠劲终无用,魏奉先的私欲终致祸。此案之后,大吴朝局更稳,民心更安,此亦成武朝 “直臣守纲” 之典范,为后世治 “逆党乱政” 立镜鉴:公心在,虽逆谋炽而不慌;私念炽,虽计划密而必败;君当明辨忠奸,臣当坚守公纲,庶几社稷可久安,百姓可长乐。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遇逆党诱故君谋逆,不躁不怒,唯以‘引蛇出洞’之策,录实证、布天罗,既擒逆党,又安朝局,此非智计之胜,乃公心之胜也。” 诚哉斯言!密信递南宫案,谢渊以 “公” 破 “私”,以 “静” 制 “动”,终让大吴江山免于逆乱,此非个人之能,乃 “以社稷为重、以百姓为念” 之公心所致,此亦大吴得以延续之根本。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