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94章 暗探密呈逆谋迹,明处仍凝政务难

卷首语

《大吴会典?职官志》卷六《兵部篇》附载:“成武朝中期,边警迭起,宣府卫、大同卫屡报瓦剌扰边,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谢渊总领军政,日理万机:核边军粮饷、调京营布防、督军器修缮,案牍堆积盈尺,昼夜不辍。

时逆党石崇(从二品理刑院副提督)、徐靖(从二品诏狱署提督)谋政变,以为渊专注军政、无暇他顾,遂加速筹备。然渊早已察逆迹,令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密录逆党动向,又借‘忙政务’示假,诱逆党轻动。史称‘谢渊忙政防逆案’。”

此案之妙,在 “明忙暗防” 之智 —— 谢渊以军政繁务为盾,掩监控逆党之实;逆党以 “渊无暇” 为饵,行谋逆之私,二者角力间,尽显枢臣 “公心护稷” 与逆党 “私念乱政” 的深层博弈,更藏谢渊 “顾边将、稳军心、防政变” 的三重挣扎。

案牍如山烛火残,枢臣伏案理军安。

粮饷疏催边警急,甲兵调度阵图宽。

暗探密呈逆谋迹,明处仍凝政务难。

不是权臣无察觉,只缘社稷重如山。

兵部衙署的晨雾尚未散尽,檐角的铜铃被风撞得轻响,谢渊已坐在案前,面前摊着三册磨得边角发卷的账册。最上面的《宣府卫万历三年秋粮饷核销册》,封皮盖着户部朱印,“李默” 二字旁用朱笔圈着,旁注 “多领五百石”,墨迹是户部侍郎陈忠(正三品)昨日刚添的,还泛着淡红的痕。

谢渊的指尖反复摩挲着 “多领五百石” 的注记,指腹蹭过纸页的糙感,像触到了七年前德胜门的硝烟 —— 那时李默(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还是个千户,提着刀在瓦剌阵中杀出血路,左肩中箭仍不肯退,战后谢渊还亲赐他 “忠勇” 银牌。可如今,这 “忠勇” 竟沾了贪墨的污。

“大人,陈侍郎来了,说宣府卫的粮饷核案需您定夺。” 书吏轻手轻脚进来,将一杯刚续的六安瓜片放在案角,茶汤泛着浅绿,热气绕着谢渊的指尖,却没暖透他心头的凉。

陈忠走进来,手里攥着一卷文书,指节泛白:“大人,李默的粮饷案已核实,多领的五百石粮藏在他宣府私宅的粮仓里,地方粮官收了他三十两白银,隐瞒不报。按《大吴律?户律》,贪墨边军粮饷满三百石者斩立决,文书已拟好,就等您批‘交刑部审’。” 他的声音里带着急切,李默是旧党拉拢的边将,早除早省心。

谢渊接过文书,目光落在 “斩立决” 三字上,眉头微蹙:“陈侍郎,你还记得七年前德胜门之战吗?李默左肩中箭,仍护着粮车往阵里送,若那时没他,京营兵卒怕是撑不到援军来。” 他顿了顿,指尖在 “斩” 字上轻轻敲了敲,“再给三日,你派亲信去宣府,若能追回粮,便将他革职流放;若追不回,再按律办。”

陈忠一愣,随即明白 —— 谢渊不是徇私,是怕斩了李默,寒了边将的心。瓦剌还在边境窥伺,此时斩立决,恐让其他边将疑 “朝廷薄情”,反倒给旧党可乘之机。他躬身应 “是”,刚要走,谢渊又道:“大同卫的粮只够十日,你令户部粮库今日就调粮,晚一日,边军就多一分险。” 陈忠点头离去时,瞥见谢渊又拿起那册粮饷册,指尖在李默的名字上停了许久,像在与过去的 “忠勇” 告别。

巳时的日头透过窗纸,在案前的绢本《大吴九边舆图》上投下方方的光斑。舆图上用朱砂标着九边重镇,宣府卫与大同卫的位置画着小小的烽火台,谢渊的手指顺着 “宣府卫 — 居庸关 — 京师” 的驿道划,指甲蹭过居庸关的标记,那里是京师的北大门,若瓦剌来犯,此处一破,京师危矣。

“大人,岳都督来了,说京营布防需您示下。” 书吏的声音刚落,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的脚步声就传来,甲叶碰撞的轻响在寂静的衙署里格外清晰 —— 他刚从安定门巡查回来,甲胄上还沾着城墙上的尘土,是岳峰将军当年战死时穿的那副甲,护心镜上还留着瓦剌箭簇的凹痕。

“岳都督,京营前营兵可备好了?” 谢渊抬头,目光落在岳谦的甲胄上,那副甲承载着太多 —— 岳峰为护京师战死,岳谦承父志守边,这样的忠勇,绝不能让旧党玷污。

“回大人,前营五百兵已备好,随时可调居庸关。” 岳谦躬身道,“只是秦云副将(京营副将,字飞虎)报,前营缺额二百人,若调走五百,东直门的防务恐吃紧。”

谢渊走到舆图前,指尖点在 “京营后营” 的位置:“令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从后营调二百人补前营缺,后营守东直门,瓦剌若来犯,先攻居庸关,后营压力小。”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低了些,“另外,正阳门西侧的暗门,你派百户张某守着 —— 张某是你父亲当年的亲卫,忠勇可靠,若遇‘不明身份者’试图开门,先擒后禀,不用犹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岳谦心里一震 —— 谢渊从未提过暗门,此刻特意嘱咐,定是有逆党想从那里动手。他躬身应 “是”,刚要走,谢渊又道:“告诉张某,守暗门时别穿甲,扮成普通守军,别引逆党疑。” 岳谦点头离去后,谢渊盯着舆图上的 “南宫” 标记,那里用墨笔圈着,像一颗随时会爆的雷。他想起秦飞报的 “萧桓近日频繁见陈冀”,心里的忧思更重 —— 南宫离正阳门只隔三条街,若萧桓真的出宫,暗门再被打开,逆党就能直扑养心殿。

午时的日头最烈,地面被晒得发烫,谢渊却没歇晌,拿着《大同卫军器损耗清单》往工部衙署去。清单上 “需补修火器三百具” 的字迹被他用红笔勾了圈,周瑞(正三品工部侍郎)拖了半个月还没完工,再拖下去,大同卫的边军就只能用钝刀迎敌了。

工部军器库外,周瑞正陪着几个吏员验火器,见谢渊来,忙堆着笑迎上去:“谢大人怎么来了?军器核验已快完,明日就能送大同卫。” 他的额头上满是汗,却不是晒的,是怕 —— 谢渊的严厉在六部是出了名的,稍有差池就是重罚。

谢渊没接他的话,走到一架鸟铳前,伸手拿起,手指顺着枪管摸下去,在靠近枪托的地方停住:“周侍郎,按《工部军器则例》,鸟铳枪管需四分厚,你这把只有三分五,若送到边军手里,炸膛了怎么办?”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周瑞的脸瞬间涨红。

“是…… 是小吏们贪工减料,下官这就令他们重造!” 周瑞忙道,眼神却躲闪着,不敢看谢渊的眼睛。

谢渊放下鸟铳,目光扫过旁边的长枪,枪杆上刻着一个小小的 “理” 字 —— 是理刑院旧吏的标记,石崇的人果然把手伸到了工部。他冷笑一声:“不是重造,是彻查!查是谁让减料的,查工料银去向,若有贪腐,直接交刑部尚书周铁(正二品)审!”

周瑞的腿一软,差点跪下 —— 他收了石崇的五十两白银,才让吏员偷工减料,想拖垮边军防务。谢渊这话,是敲着他的骨头提醒:别跟旧党勾结。谢渊站在军器库前,望着远处的京营方向,心里清楚 —— 军器是防务的根本,若军器出问题,边军不稳,逆党再趁机政变,大吴江山就真的危险了。他必须把每一个窟窿都堵上,不能给逆党任何可乘之机。

未时的风带起沙尘,谢渊刚回兵部,侧门就被轻轻推开,秦飞(从二品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闪身进来,手里攥着一卷黄麻纸,纸边被汗水浸得发皱 —— 是玄夜卫暗探录的逆党动向,刚从理刑院后堂抄来的。

“大人,石崇昨日在理刑院密会徐靖、魏奉先,定了明日辰时举事:石崇带理刑院密探科吏员守南宫侧门,徐靖带诏狱卒开正阳门暗门,魏奉先随萧桓出宫,徐贞在宫中接应,想逼代宗禅位。” 秦飞的声音压得极低,目光警惕地扫过案上的公文,生怕被外面的书吏听见。

谢渊接过黄麻纸,指尖捏着纸角,指节泛白 —— 逆党比他预想的还急,明日辰时,正是京营换防的间隙,他们是算准了这个时辰。他仔细阅着,看到 “徐靖带诏狱卒开暗门” 时,眉头皱了皱:“岳谦派的张某能顶住吗?诏狱卒都是死囚,狠得很。”

“大人放心,张某带了五十个亲卫,都配了玄夜卫的短弩,定能顶住。” 秦飞道,“只是…… 要不要提前通知代宗陛下?代宗病重,若逆党入宫,恐有危险。”

谢渊沉默了 —— 他何尝不想通知代宗?可代宗病重,经不起惊忧,若知道逆党要政变,定会急着召他入宫,反而引石崇的人疑;再说,岳谦已在养心殿外布了两千京营兵,徐贞的宫娥、徐靖的诏狱卒,根本近不了养心殿。他深吸一口气:“不用,等擒了逆党,再把罪证呈给陛下,让他安心。”

秦飞躬身应 “是”,刚要走,谢渊又道:“令张启(从三品玄夜卫文勘房主事)把石崇、徐靖的罪证整理好,明日早朝呈给周铁,要让百官都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秦飞离去后,谢渊将黄麻纸藏进案下的暗格,暗格里还放着之前的密报,一摞摞叠得整齐,像一座藏在暗处的堡垒。他重新拿起《宣府卫粮饷册》,故意翻得哗哗响,让外面的书吏听见 —— 他要让所有人都以为,他还在为军饷头疼,没空管别的。

申时的兵部衙署,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案前的公文上。理刑院主事赵某(正六品)带着两个吏员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卷文书,文书封皮上盖着理刑院的印,是石崇的亲笔信。

“谢大人,” 赵某将文书递上,语气带着几分嚣张,“石大人令下官来问,宣府卫李默的粮饷案,为何迟迟不批‘交刑部’?李默贪墨边军粮饷,按律当斩,大人若拖延,恐被人说‘徇私护短’,坏了大人的清名。” 他是石崇的亲信,仗着理刑院的势,根本不把谢渊放在眼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接过文书,看都没看,就放在案上,指尖在文书封皮上轻轻敲了敲:“赵某,你是理刑院主事,该懂《大吴律》—— 李默的案,需查粮的去向,若粮能追回,可减罪为‘革职流放’,这是律例,不是徇私。”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压人的气场,赵某的嚣张瞬间弱了几分。

“可…… 可石大人说,边军粮饷不能拖,需尽快定案,震慑贪腐!” 赵某强辩,心里却慌 —— 石崇让他来催,是想逼谢渊尽快处理李默,断边军的助力,为明日举事做准备。

谢渊冷笑一声,拿起笔,在《李默粮饷案》的文书上批了 “三日查粮去向,逾期交刑部”,墨迹穿透纸背,力透千钧:“石崇是理刑院副提督,管的是缉捕,不是军饷案。军饷案是兵部与户部的事,轮不到理刑院越权插手。你回去告诉石崇,按程序来,再敢越权,休怪朕奏请陛下,查理刑院‘干预军政’之罪!”

赵某吓得后退一步,不敢再言,躬身退去。谢渊望着他的背影,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 石崇派赵某来催,显是急了,想打乱他的部署。可他偏不慌,三日时间,足够他布好天罗地网,等逆党自投罗网。他拿起案角的茶,喝了一口,茶已凉透,却让他更清醒。

酉时的暮色漫进兵部,烛火被点亮,映得案上的公文泛着暖光。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拿着《京营换防文书》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忧色:“大人,京营后营调二百人补前营的缺,已安排好了;只是秦云副将报,前营兵卒近日有传言,说‘太上皇要复位’,要不要严查?”

谢渊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不用严查。越查,兵卒越疑,反而让流言传得更快。” 他想起之前市井的流言,就是靠安民榜和 “回家报平安” 稳住的,这次也一样,“你令秦云,给前营兵卒放半个时辰假,让他们回家报平安,家人会告诉他们‘粮价稳、边军安’,流言自会散。”

杨武点头:“大人考虑周全。另外,明日早朝,王尚书(正二品礼部尚书王瑾)要奏请‘祭永熙帝陵寝’,请玄夜卫派人行护祭,秦飞指挥使问,要不要派?”

谢渊心里一动 —— 林文(正三品礼部侍郎)是石崇的旧党,奏请祭陵定是想引秦飞的人离京,好让明日举事时玄夜卫无人可用。他嘴角勾起一丝浅笑:“派,让玄夜卫南司的人去,北司的人留在京师,盯紧逆党。” 既顺着他们的意,又不暴露自己的部署,一举两得。

杨武应 “是”,又道:“大人,您忙了一天,还没吃晚饭,要不要让厨房备些吃食?” 谢渊摇头:“不用,等批完这些公文再说。” 他指着案上的《大同卫军器催办函》:“你明日一早就去工部,盯着周瑞把火器送大同卫,一刻都不能拖。” 杨武离去后,谢渊望着烛火,心里有一丝焦虑 —— 京营兵卒若真被流言影响,明日换防时恐出乱子。他拿起笔,又写了一道指令,让秦云加强京营巡查,确保换防顺利。

戌时的烛火最亮,陈忠匆匆回兵部,手里拿着一卷账册,脸上带着几分轻松:“大人,宣府卫的粮查着了!李默多领的五百石粮,藏在他私宅的粮仓里,下官派的亲信已去追回,明日就能送大同卫;地方粮官因收了李默的银,隐瞒不报,已被拿下,交刑部审。”

谢渊接过账册,翻到 “李默私宅粮仓” 的记录,看到 “粮已封存” 四个字,心里松了口气 —— 李默的粮追回,边军不用断粮,石崇想借 “边军缺粮” 乱防务的计,破了。他笑着拍了拍陈忠的肩:“做得好,这下大同卫的边军不用饿肚子了。”

“大人,户部还有一事,” 陈忠的语气又凝重起来,“西市的粮商近日有异动,有人报他们在库房藏兵器,要不要派玄夜卫去搜?” 陈忠说的粮商,是石崇的旧党,之前传流言就是他们干的。

谢渊摇头:“不用搜。让他们藏着,明日举事,他们定会把兵器给理刑院的人,到时候人赃并获,比现在搜缴更有说服力。” 他要的是 “谋逆现行” 的实证,不是 “提前搜缴” 的猜测,提前搜缴,石崇会换地方藏,反而难抓把柄。

陈忠明白了,躬身应 “是”:“大人,您别太累了,户部的事,下官会盯紧,您多歇会儿。” 谢渊点头,陈忠退去后,他拿起《大吴律》,翻到 “谋逆篇”,指尖划过 “凡谋逆者,不分首从,皆斩” 的条文,眼底闪过一丝坚定 —— 明日,定要让逆党伏法,护大吴社稷安稳。他摸了摸案下的暗格,里面的密报还在,像一颗定心丸,提醒他:一切都在掌控中。

亥时的夜最静,街上连巡夜的羽林卫都少了。秦飞又从侧门进来,手里拿着新的密报,纸上的字迹还没干:“大人,石崇令理刑院密探科吏员,今夜三更去西市粮商库房取兵器;徐靖令诏狱署千户赵某,给死囚分发短刀,今夜加紧操练,明日辰时一刻准时开正阳门暗门;魏奉先已给萧桓递信,说明日辰时在南宫侧门候着,带京营旧符出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接过密报,逐字逐句地看,指尖在 “京营旧符” 上停了 —— 萧桓还想着用旧符号令京营旧卒,真是天真。他抬头对秦飞道:“你令暗探分三路:一路跟着理刑院的人去西市,录他们取兵器的迹;一路盯诏狱署,别让徐靖的死囚跑了;一路守南宫侧门,萧桓一出宫就围,别让他靠近正阳门。”

“大人,要不要派玄夜卫的人去理刑院、诏狱署周围埋伏?” 秦飞问,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 逆党人多,怕暗探不够用。

“不用。” 谢渊道,“埋伏会引逆党疑,明日他们从南宫、正阳门出来,咱们在半路擒,既省力,又能让京营兵、百姓看见,知道咱们是‘按律擒逆’,不是‘权臣擅捕’。” 他要的是 “师出有名”,让朝野、百姓都信服,不能落人口实。

秦飞躬身应 “是”:“大人,明日辰时,下官在正阳门暗门附近候着,定不让徐靖的人进去。” 谢渊点头,秦飞离去时,特意看了一眼案上的公文,见谢渊还在批,心里满是敬佩 —— 谢大人一边忙军政,一边布防抓逆党,却从未露出半分疲惫,这样的枢臣,大吴能有几个?

子时的梆子声从远处传来,一声一声,敲在人心上。谢渊批完了最后一份公文 —— 是《大同卫边军换防批复》,上面写着 “明日辰时换防,需严查兵器、清点人数”,墨迹是刚干的。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眼前泛起重影,这才想起,自己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

他走到舆图前,重新看了一遍京营布防:岳谦的两千人守养心殿,秦云的前营兵守正阳门,后营兵补前营缺,玄夜卫的人分守南宫、东华门,周铁的刑部在早朝等着审案,陈忠的户部准备好粮饷送边军,周瑞的工部明日送火器 —— 每一步都周密,每一步都透着 “护社稷” 的决心。

他想起七年前青漠堡败后,京师危在旦夕,瓦剌的骑兵已到城下,是他站在德胜门楼上,对京营兵卒说 “有我在,京师不会破”;如今,逆党想在京师作乱,他仍要站出来,守着这大吴江山,守着百姓的安乐。他拿起案上的尚方剑,剑鞘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 这是代宗赐他的,许他 “便宜行事”,他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窗外的夜色渐淡,东方泛起一丝微光 —— 明日辰时,快到了。谢渊坐在案前,闭上眼,却没睡着,耳朵始终听着外面的动静,生怕错过任何一丝异常。他知道,明日的对决,不仅是他与逆党的较量,更是 “公纲” 与 “私谋” 的较量,他不能输。

丑时的京师,静得能听见风掠过檐角铜铃的余响 —— 巡夜羽林卫的甲叶声早已远在三条街外,唯有穿城而过的风,裹着深秋的寒气,贴着兵部衙署的青砖缝钻进来,带起案上散落的纸角轻颤。书吏歪在桌案一角睡熟了,头枕着未核完的边军文书,嘴角还沾着一点淡墨,呼吸匀净得像要融进这深夜里。

谢渊独自立在案前,烛火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墙上,与堆积如山的公文叠在一处。他右手捏着一支狼毫笔,笔杆已被掌心的汗浸得发潮,指尖因一夜未歇而泛着青白,却仍稳稳悬在三张裁好的黄麻公纸上 —— 那是兵部专用的公纸,边角印着淡红的 “兵” 字纹,每一张都关乎明日的生死局。

他先落墨给岳谦。笔锋顿在 “养心殿外” 四字上,指尖微微一顿 —— 养心殿是代宗居所,也是逆党最终目标,容不得半分差池。“辰时二刻,养心殿外兵卒戒备”,字迹刚劲,力透纸背;写到 “不许任何人入内” 时,他忽然停笔,眉头微蹙,想起秦飞报的 “徐贞调东宫宫娥督练”,便在后面添了 “包括宫娥、太监”,笔尖划过纸页,发出轻微的 “沙沙” 声,像是在把隐患一一划去。末了添上 “若有反抗,格杀勿论”,他盯着这六个字看了片刻,指尖蹭过纸页,似在确认这决绝背后的重量 —— 不是嗜杀,是怕一丝手软,便让逆党伤了代宗,毁了大吴。

接着写与秦云。正阳门是逆党入宫的关键,徐靖的诏狱卒都是死囚,狠戾无匹,容不得半点疏漏。“辰时一刻,正阳门兵卒配合玄夜卫”,他特意将 “配合” 二字写得重些,暗忖秦云虽为京营副将,却需玄夜卫的暗探补防死囚的突袭;“擒徐靖的诏狱卒,不许放一人入宫”,笔锋收得极快,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 正阳门一破,京师便无险可守,这道线,绝不能断。

最后写给周铁。早朝审案,不止是定逆党罪,更是要让百官看清谋逆的实据,稳住朝野人心。“辰时三刻,早朝呈逆党罪证”,他在 “罪证” 二字旁轻轻点了点,想起张启整理的理刑院密探交接记录、诏狱卒花名册,这些都是铁证;“当庭审案,需让百官看清石崇、徐靖的谋逆实据”,字迹里多了几分郑重 —— 他要的不是 “权臣独断”,是 “律法昭彰”,让百官知逆党之恶,知朝廷护纲纪之决,如此方能安民心、稳朝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写罢,他将三张文书轻轻捋平,指尖拂过纸页上未干的墨迹,确认无一字错漏,才取过案角那方青石雕花镇纸 —— 那是永熙帝当年赐他的,底座还留着一道细微的裂痕,是七年前德胜门之战时,流矢擦过镇纸留下的痕。他将镇纸压在文书上,青石雕花与黄麻纸相映,像把过往的忠勇与今日的责任牢牢钉在案上。

转身走到窗边,他轻轻推开一道缝,寒风裹着夜露扑面而来,让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几分。远处的宫城在黎明前的微光里渐显轮廓,角楼的剪影像沉默的卫士,而养心殿的方向,竟还亮着一盏孤灯 —— 是代宗还未安歇吗?谢渊的心猛地一暖,代宗病重仍挂心朝局,这份托付,他断不能负;可随即又一紧,那盏灯也像个靶子,若逆党真闯进去,代宗如何经得起?他下意识攥紧窗棂,指节泛白,心里的决心更坚:明日无论如何,都要将逆党拦在养心殿外,护代宗周全,护这大吴根基不摇。

烛火在身后摇曳,映着案上的文书与镇纸,也映着他立在窗前的身影 —— 孤独,却如松般挺拔,在这丑时的静里,守着一场关乎大吴存亡的黎明。

丑时过半,书吏醒来,见谢渊还在,忙道:“大人,您一夜没睡,要不要歇会儿?” 谢渊摇头:“把这三道指令送去,岳都督、秦副将、周尚书那里,各一道,别耽误了。” 书吏应 “是”,拿起指令,快步离去。

谢渊坐在案前,重新拿起《大吴律》,翻到 “忠义篇”,上面写着 “凡护社稷、安百姓者,皆为忠臣”。他轻声喃语:“萧武、元兴帝、永熙帝,列祖列宗在上,谢渊定护好大吴,不让逆党得逞。” 黎明的光透过窗纸,落在他身上,带着暖意,也带着决战的决心 —— 明日辰时,就是逆党的末日,也是大吴重回清明的开始。

片尾

谢渊忙政的丑时,逆党的政变计划已进入最后阶段:石崇在理刑院清点密探科吏员,以为 “粮饷案拖延” 能乱谢渊心神,却不知谢渊早已布好暗防;徐靖在诏狱署给死囚分发短刀,以为 “正阳门暗门” 能顺利打开,却不知张某的亲卫已备好短弩;萧桓在南宫摩挲京营旧符,以为 “复位” 的荣光近在眼前,却不知玄夜卫的人已守在侧门;徐贞在宫中调度宫娥,以为 “东华门接应” 能立首功,却不知岳谦的京营兵已在养心殿外列阵 —— 他们都以为谢渊被军政事务缠住,却不知每一步都在谢渊的监控中,每一个计划都成了 “自投罗网” 的铺垫。

兵部衙署的烛火亮至黎明,谢渊的指令已送抵各要地:岳谦的京营兵握着长枪,目光警惕地盯着养心殿的大门;秦云的前营兵穿着普通守军的服色,在正阳门两侧埋伏;秦飞的玄夜卫暗探拿着短弩,在南宫侧门、西市粮商库房周围待命;周铁的刑部官差已备好枷锁,在早朝的殿外等着 —— 黎明的光洒在京师的街巷,一场 “擒逆” 与 “谋逆” 的对决,即将在辰时展开,而胜利的天平,早已向 “公纲” 倾斜。

卷尾语

谢渊忙政防逆案,非 “枢臣勤政” 之浅事,乃 “公心护稷” 与 “私谋乱政” 的终极对决,更藏谢渊 “三重挣扎” 与 “终极坚守”—— 对李默,是 “按律严惩” 与 “顾念旧功” 的挣扎,终以 “追粮减罪” 平衡法与情;对代宗,是 “提前报信” 与 “恐惊圣体” 的挣扎,终以 “擒逆后呈证” 护君安;对逆党,是 “提前抓捕” 与 “获证现行” 的挣扎,终以 “按律擒逆” 服朝野。此三重挣扎,显谢渊非 “无情权臣”,乃 “有温度的社稷之臣”。

此案之智,在谢渊的 “明忙暗防”—— 以军政繁务掩监控之实,既尽枢臣之责,又避逆党之疑;以 “缓处理李默” 引旧党轻动,既稳边军之心,又诱逆党暴露;以 “分防布控” 织天罗地网,既护京师之安,又保律法之严。逆党之愚,在 “私念蔽目”—— 见谢渊忙而误判其无察,见边军粮缺而欲乱防务,见祭陵之请而欲调玄夜卫,皆因 “夺权” 之私,失却审时度势之智,终成阶下囚。

兵部的案牍、工部的火器、户部的粮饷、玄夜卫的密报,皆为 “公胜私败” 之注脚 —— 谢渊的忙碌,是 “护稷” 的坚守;逆党的急进,是 “灭身” 的祸根;李默的贪墨,是 “忠勇” 的陨落;岳谦的承志,是 “忠义” 的传承。此案之后,大吴边防更稳,朝局更清,此亦成武朝 “直臣守纲” 之典范,为后世治 “逆党乱政” 立镜鉴:公心在,虽繁务缠身而不慌;私念炽,虽计划周密而必败;情法衡,虽挣扎万分而不乱。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当国,边警迭起,逆党窥伺,然渊以一身系社稷之重,忙军政而不怠,暗防逆而不躁,终擒逆党、安边鄙,可谓‘社稷之臣’矣!” 诚哉斯言!谢渊忙政防逆,非为个人权位,乃为大吴江山、黎民百姓,此等 “公心” 与 “智慧”,足以垂范千古,亦为大吴得以延续之根本。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