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91章 篡改迹痕藏鬼蜮,误判忠佞失玄机

卷首语

《大吴会典?宗室志》卷五《成武萧栎篇》附载:“成武朝中期,代宗萧栎寝疾久,居养心殿,朝政多委谢渊(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镇刑司副提督石崇得小太监窥府密报,篡改‘焚黄纸’‘阅谋逆篇’等迹,只呈‘谢渊勤政务、核粮饷’之实,令理刑院小吏转内宫近侍,递至代宗案前。

成武阅后叹曰:‘谢卿忠,大吴安。’ 不知石崇借密报掩谋逆之私,萧桓与徐靖已密谋提前举事。时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察密报被篡改,报谢渊,渊令‘续盯,待其举事露形’。”

此案之谲,在 “密报为饵”—— 旧党以假密报安君心、掩私谋,谢渊以假密报诱旧党、待实证,成武被蒙于局中,朝局危如累卵而不自知。

病榻深宫烛火微,密函递罢帝心依。

只闻枢臣勤政务,不见私党布危机。

篡改迹痕藏鬼蜮,误判忠佞失玄机。

不是君王无慧眼,只缘病骨弱朝晖。

镇刑司后堂的窗纸刚透微光,石崇已坐在案前,手里捏着小太监递来的蜡丸。蜡丸被热水浸化,露出里面的油纸,纸上用木炭画着 “△(勤政务)、□→谋逆篇(阅律)、○(焚黄纸)” 的符号,旁边还有小太监的注记:“谢渊核宣府卫粮饷,令张启复勘李默多领粮;夜焚黄纸,阅《大吴律》谋逆篇。”

石崇的指尖在 “○(焚黄纸)” 上反复摩挲,眼底闪过阴翳 —— 这 “焚黄纸” 若呈给代宗,定会引疑,谢渊若辩解是 “销毁废稿”,反会暴露镇刑司监视之实;“阅谋逆篇” 更不能呈,代宗若问 “谢渊为何阅此篇”,石崇难圆其说。

“来人。” 石崇唤来镇刑司文书科吏员(从八品),将油纸递过去,“重抄一份,删去‘焚黄纸’‘阅谋逆篇’,只留‘谢渊核宣府卫粮饷、令张启复勘李默多领粮’,再加一句‘谢渊夜批公文至天明,书吏侍立无间断’。”

吏员接过油纸,犹豫道:“大人,若删去关键迹,代宗陛下会不会疑?”

“疑什么?” 石崇冷笑,“代宗病重,最盼朝局稳,谢渊‘勤政’正是他想看见的。你只管抄,出了事我担着。” 他心里清楚,代宗信任谢渊,只要密报呈 “勤政”,必能安其心,也能掩盖镇刑司 “构陷谢渊” 的真意 —— 若代宗察觉监视,镇刑司怕是要被玄夜卫清算。

吏员不敢再劝,取来宣州贡纸,用小楷重抄,字迹仿小太监的炭笔痕,却更工整。抄毕,石崇拿起,仔细核对,确认无 “焚黄纸”“阅谋逆篇” 的迹,才卷起纸,塞进新的蜡丸 —— 这蜡丸是理刑院专用的,上面刻着 “理” 字暗纹,能通过内宫安检,是石崇买通理刑院小吏换来的 “通行证”。

巳时的理刑院侧门,窄巷里空无一人。镇刑司联络吏(从九品)捧着蜡丸,见一个身着青布吏袍的人走来 —— 是理刑院文书科小吏(从九品),石崇的旧部,去年因 “贪墨案” 被谢渊弹劾,是石崇托人保下来的。

“石大人的东西?” 理刑院小吏接过蜡丸,塞进袖中,指尖触到蜡丸上的 “理” 字纹,才松了口气,“内宫近侍那边已打点好,用‘理刑院呈案宗’的名义递,不会被玄夜卫查。”

“谢了。” 联络吏递过一锭银子,“石大人说,事成后再给你五十两,保你升从八品。”

理刑院小吏接过银子,眉开眼笑:“放心,我这就去,定能递到代宗陛下案前。”

他转身往内宫方向走,脚步轻快 —— 去年贪墨案后,他被降为从九品,日子过得拮据,若能靠石崇升上去,再借萧桓复辟的机会攀附旧党,日后定能掌理刑院实权。他没察觉,巷口的玄夜卫暗探正盯着他的背影,手里的录事簿上记着 “理刑院小吏接镇刑司蜡丸,赴内宫”,墨迹新鲜,显是刚写下的。

内宫神武门旁的 “递事房”,近侍太监(从七品)正等着。理刑院小吏递上蜡丸,低声道:“理刑院呈‘谢渊核案’的密报,代宗陛下要的。” 近侍太监接过,没开看 —— 他收了石崇的银子,知道这是 “安陛下心” 的东西,只需递到养心殿,不用细查。

蜡丸从递事房到养心殿,走的是内宫 “急递通道”,避开了玄夜卫的巡查。此刻的代宗,还躺在病榻上,不知道这颗小小的蜡丸,藏着旧党谋逆的大阴谋。

养心殿的窗幔拉得严实,只留一道缝,漏进几缕淡光,落在代宗萧栎的病榻上。代宗脸色蜡黄,呼吸微弱,身上盖着三层锦被,仍觉得冷,手里攥着暖炉,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 这已是他卧床的第二十三天,太医令每日诊脉,都只说 “元气亏竭,需静养”,却没说何时能好。

“陛下,理刑院递来密报,说是关于谢太保的。” 近侍太监轻声禀报,将蜡丸递到代宗手边。

代宗抬手,手指抖得厉害,近侍忙帮他剥开蜡丸,取出里面的贡纸,展开后凑到他眼前。代宗的视力已模糊,只能勉强看清上面的字迹,近侍便轻声念:“谢渊夜批宣府卫边军粮饷册,令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复勘李默多领五百石粮;夜批公文至天明,书吏侍立,无间断见客,唯与兵部侍郎杨武议军器核验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念到 “复勘李默多领粮”“议军器核验”,代宗的嘴角微微上扬,咳嗽几声,声音沙哑:“谢卿…… 果然忠。朕病重,他仍如此勤勉,核粮饷、整军器,是为大吴社稷……” 他想起七年前青漠堡败后,谢渊临危受命,守德胜门、退瓦剌,若不是谢渊,大吴江山早没了。如今谢渊仍如此,他怎能不信?

“陛下,谢太保是忠臣,有他在,朝局稳,您只管安心养病。” 近侍太监顺着他的话劝,心里却清楚,这密报是石崇改的,可他收了银子,不敢说。

代宗点头,示意近侍将密报放在案上,目光落在案角的《大吴会典》上 —— 那是他登基时谢渊送的,扉页上谢渊写的 “愿陛下护社稷、安百姓” 还清晰。他轻声喃语:“谢卿,朕信你,大吴有你,朕可放心……”

他不知道,案上的密报少了 “焚黄纸”“阅谋逆篇” 的关键迹;不知道石崇正密谋提前举事;不知道萧桓已在南宫备好旧符,只等诏狱卒开宫门 —— 他被 “勤政” 的假相蒙住,看不见深宫之外的刀光剑影。

未时的兵部衙署,秦飞拿着暗探的录事簿,匆匆进来:“大人,石崇篡改了小太监的密报,删去‘焚黄纸’‘阅谋逆篇’,只呈‘勤政’,已通过理刑院小吏递到代宗案前;代宗阅后,对近侍说‘谢卿忠,大吴安’。”

谢渊正在批 “京营军器修缮册”,闻言抬起头,指尖在案上轻轻敲了敲:“石崇这步棋,是想安代宗的心,掩盖他监视之实,也想让朕放松警惕,以为他没察觉‘焚黄纸’的饵。” 他早料到石崇会篡改密报 —— 旧党要谋逆,绝不会让代宗察觉谢渊有 “异迹”,否则代宗定会令玄夜卫查案,坏了他们的举事计划。

秦飞躬身道:“大人,要不要递密折给代宗,说明石崇篡改密报、监视重臣的事?”

“不必。” 谢渊摇头,“代宗病重,经不起惊忧;再者,石崇没留下篡改的实证,朕递密折,他定会反咬‘玄夜卫构陷’,反而落人口实。” 他拿起录事簿,翻到 “理刑院小吏接蜡丸” 的记录:“你令暗探续盯理刑院小吏,录他与内宫近侍、石崇的交接,这些都是日后定旧党‘买通内宫、欺君罔上’的实证。”

秦飞应 “是”:“那徐靖那边,暗探查得他已令诏狱卒备兵器,似要提前举事,要不要先捕他?”

“再等等。” 谢渊道,“徐靖是旧党核心,捕了他,石崇定会急举事,咱们还没录全旧党联络的实证;再者,萧桓还在南宫等消息,捕了徐靖,萧桓或许会缩回去,反而难一网打尽。”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养心殿的方向,眼底闪过一丝沉毅:“代宗信朕,朕不能辜负他,更要护好大吴,等他病愈,再将旧党罪证一一呈上,让他看清真相。”

申时的镇刑司后堂,理刑院小吏匆匆回来,对石崇道:“大人,代宗陛下阅后很高兴,说‘谢卿忠,大吴安’,近侍说,陛下还让把密报存进内宫档案,没起任何疑心!”

石崇闻言,猛地拍案:“好!谢渊这‘勤政’的假相,连代宗都信了,他定以为咱们没察觉他的‘私谋’,定会放松警惕!” 他拿起案上的诏狱卒部署图,手指点在 “正阳门暗门” 上:“徐靖那边,你去传信,让他提前举事,就定在明日辰时,别等萧桓的消息了 —— 谢渊没防备,咱们定能一举成功!”

理刑院小吏犹豫道:“大人,萧桓还在南宫等消息,不跟他商量吗?”

“商量什么?” 石崇冷笑,“萧桓优柔寡断,等他下决心,谢渊早布好局了!咱们先动手,控制宫门,再逼萧桓出来复位,他还能不答应?” 他心里打着算盘:若能先控制宫门,复辟成功后,他便是 “首功”,理刑院、镇刑司都能归他掌,徐靖、张文这些人,都得听他的。

理刑院小吏不敢再劝,转身去传信。石崇走到案前,拿起小太监之前的录事带,看着上面的 “○(焚黄纸)”,嘴角勾起得意的笑 —— 他以为谢渊 “焚黄纸” 是销毁 “谋逆文书”,却不知那只是谢渊故意示的饵;他以为代宗信了 “勤政”,就能掩盖谋逆,却不知玄夜卫已录下他篡改密报、联络内宫的所有迹。

旧党的盲动,正一步步把自己推向谢渊设好的局。

酉时的南宫思政堂,魏奉先匆匆进来,手里拿着石崇派旧吏递来的密信:“陛下,石大人说,代宗信了谢渊‘勤政’的假相,放松了警惕,徐靖大人已备好诏狱卒,明日辰时举事,让陛下备好旧符,辰时二刻在南宫侧门等,旧卒会来护驾入宫!”

萧桓正在摩挲京营旧符,闻言猛地站起来,符掉在案上,发出清脆的响:“真的?明日就举事?” 他盼这一天盼了太久,此刻听到消息,激动得声音都发颤。

“真的!” 魏奉先点头,“石大人还说,谢渊没察觉,玄夜卫的暗探都被引去镇刑司库房了,明日南宫周围没人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桓捡起旧符,贴在胸口,心里的慌瞬间被期待取代:“好!好!明日辰时二刻,朕定在侧门等!” 他想起谢渊的军权、玄夜卫的监控,此刻都成了 “没察觉” 的虚像,心里的底气又足了几分。

他没问 “为何突然提前举事”,没问 “徐靖的诏狱卒是否真能控制宫门”,没问 “李默的宣府卫是否会来”—— 他太想复位了,石崇的话像一剂强心针,让他忘了所有的疑虑,只记得 “明日入宫” 的期待。

窗外的暮色渐浓,萧桓坐在案前,开始筹划明日的衣着、入宫后的言行,甚至想好了逼代宗禅位时要说的话。他不知道,石崇的 “提前举事”,是误判后的盲动;他不知道,玄夜卫的暗探正盯着南宫侧门,录下他 “激动备战” 的所有迹;他更不知道,明日等待他的,不是复位的荣光,是谢渊布好的 “擒逆” 之网。

戌时的养心殿,近侍太监正在收拾案上的密报,准备存入内宫档案。他拿起石崇递来的那份,指尖摩挲着贡纸,心里忽然闪过一丝慌 —— 他收了石崇的银子,递了假密报,若日后谢渊查出,他定会被治罪。

“陛下,夜深了,该喝药了。” 太医令进来,手里端着药碗,见近侍神色不对,问道:“公公怎么了?神色这么慌?”

近侍忙掩饰道:“没…… 没什么,许是夜凉,有点冷。” 他不敢说,只能把慌压在心里 —— 他想向谢渊坦白,却又怕石崇报复;想继续瞒,又怕日后被查。

太医令没多问,将药碗递到代宗手边。代宗喝药时,咳嗽得厉害,药汁洒了半碗,太医令忙递上帕子:“陛下,您别急,慢慢喝,这药能补元气。”

成武点头,喝完药,靠在枕上,轻声道:“明日…… 明日召谢卿来,朕有话跟他说。” 他想跟谢渊说 “朕信你,你要护好朝局”,却不知这 “明日召谢卿”,会被石崇的举事打断,更不知近侍递的假密报,已为朝局埋下隐患。

近侍太监听代宗说要召谢渊,心里更慌 —— 若谢渊来养心殿,定会察觉内宫有旧党痕迹,他的事就藏不住了。他悄悄退到殿外,派小太监去给石崇递信:“代宗明日要召谢渊,需想办法拦着。”

石崇接到信时,正在部署明日的举事,闻言冷笑:“拦什么?明日辰时举事,谢渊没机会来养心殿!” 他令小太监回复近侍:“放心,明日谢渊自顾不暇,不会来内宫。”

近侍太监接到回复,才松了口气,却不知这 “放心” 的背后,是更大的危机 —— 他的私心,成了旧党谋逆的 “帮凶”;他的隐瞒,让代宗彻底错过了 “察觉危机” 的最后机会。

亥时的兵部衙署,烛火亮得刺眼。谢渊坐在案前,面前摊着三张图:京营布防图、玄夜卫抓捕路线图、诏狱署位置图。秦飞、杨武、张启站在案前,神情严肃。

“明日辰时,石崇、徐靖会举事。” 谢渊手指点在京营布防图上,“秦飞,你令玄夜卫北司暗探,辰时一刻围南宫侧门,待萧桓、陈冀出来,即刻抓捕;杨武,你令京营副将秦云,辰时一刻控正阳门,拦徐靖的诏狱卒,不许一人入宫;张启,你令文勘院吏员,备齐石崇篡改密报、联络内宫、徐靖备兵器的实证,辰时三刻递至刑部,令周铁(刑部尚书,正二品)即刻审案。”

秦飞躬身道:“大人,萧桓是宗室,抓捕时要不要先禀代宗?”

“不必。” 谢渊道,“代宗病重,经不起惊忧;再者,萧桓举事是‘谋逆’,按《大吴律》,可先捕后禀。” 他拿起案上的尚方剑 —— 这是代宗病重时赐他的,许他 “遇逆事可便宜行事”,剑鞘上的龙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杨武道:“大人,徐靖的诏狱卒有五百,都是死囚,恐不好拦。”

“朕已令都督同知岳谦(从二品)率京营前营兵,辰时一刻至正阳门支援,岳谦忠勇,定能拦得住。” 谢渊道,“记住,抓活的,别伤无辜,尤其是诏狱卒里的被迫者,若愿降,可免罪。”

张启道:“大人,石崇篡改密报的实证已齐,只需明日抓捕后,便可定案。”

“好。” 谢渊点头,目光扫过三人,“明日之事,关乎大吴社稷,只许成,不许败。朕在兵部衙署等你们的消息,若有紧急,可持此剑调兵。” 他将尚方剑递给秦飞,剑身出鞘时,发出 “嗡” 的轻响,像在呼应他的决心。

三人齐声应 “是”,转身离去。谢渊独自留在案前,望着窗外的夜色,心里清楚 —— 明日是南宫谋变的终局,是 “私谋” 与 “公纲” 的最后对决,他定要护好大吴,不辜负代宗的信任,不辜负百姓的期待。

子时的镇刑司后堂,石崇正在给旧吏们分配任务:“你带二十人,辰时一刻去南宫侧门,接萧桓、陈冀入宫;你带五十人,去正阳门接应徐靖的诏狱卒,开暗门;你带三十人,去吏部侍郎张文府,催他辰时三刻在朝堂发难,逼谢渊交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旧吏们领命而去,石崇却仍觉得不安 —— 他想起谢渊的沉稳,想起玄夜卫的反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来人。” 他唤来联络吏,“再去诏狱署,跟徐靖说,让他多带些死囚,辰时一刻务必准时到正阳门,别晚了!”

联络吏刚走,理刑院小吏匆匆进来:“大人,不好了!玄夜卫的暗探在盯诏狱署,徐靖大人说,诏狱卒不敢出门,怕被抓!”

石崇猛地站起来,踢翻凳子:“废物!玄夜卫盯就不敢动?告诉徐靖,再不动,他就等着被谢渊清算!” 他心里的慌又冒出来,却仍强撑着 —— 他已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理刑院小吏不敢再劝,转身去传信。石崇走到案前,拿起石迁留下的旧玉佩,攥在手里,心里默念:“叔父,保佑侄儿成功,复辟后,定让镇刑司重振威风!” 他不知道,徐靖的诏狱卒早已被玄夜卫包围,旧吏们的行动都在监控中,他的 “备战”,不过是困兽之斗。

丑时的养心殿,只剩下烛火 “噼啪” 的燃声。成武已睡熟,呼吸微弱,脸上带着 “朝局稳” 的安心。近侍太监坐在殿角的椅子上,打着瞌睡,手里还攥着石崇给的银子,梦里都是 “升从八品” 的期待。

南宫思政堂,萧桓还没睡,坐在案前,手里拿着旧符,望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满是 “明日复位” 的期待。魏奉先在殿外守着,手里拿着明日要穿的官袍,不敢有丝毫懈怠。

兵部衙署,谢渊仍在案前,对着布防图最后核对 —— 辰时一刻秦飞围南宫,辰时一刻杨武控正阳门,辰时二刻岳谦支援,辰时三刻张启递实证,每一步都周密,每一步都透着 “护社稷” 的决心。

镇刑司后堂,石崇还在等徐靖的消息,案上的茶水早已凉透,手里的玉佩被攥得发热,心里的慌越来越重,却仍不愿承认 “误判” 的事实。

丑时的京师,寂静得像暴风雨前的安宁。没有人知道,明日辰时,一场 “擒逆” 与 “谋逆” 的对决,将在正阳门、南宫侧门、兵部衙署之间展开;没有人知道,这场对决的结果,将决定大吴朝局的未来,将让 “私谋” 终败于 “公纲”,让正义照亮深宫的黑暗。

片尾

密报递呈代宗的丑时,南宫谋变的终局已近在眼前:石崇误判谢渊 “无察觉”,盲动提前举事,却不知玄夜卫已布好抓捕网;萧桓盲信石崇的 “明日举事”,激动备战,却不知南宫侧门已是 “擒逆” 之局;代宗被假密报蒙于病榻,盼谢渊护朝局,却不知明日的 “举事” 与 “擒逆”,将在他的深宫之外展开;谢渊周密部署,只待明日辰时,将旧党一网打尽,护大吴社稷安稳。

养心殿的烛火、南宫的旧符、兵部的布防图、镇刑司的茶水,都在寂静中等待明日的对决。旧党的私谋,已暴露无遗;直臣的公纲,已布好天罗地网。明日辰时,将是 “私必败、公必胜” 的最终验证,将是大吴朝局重回清明的开始。

卷尾语

密报惑君案,非 “小吏递信” 之浅事,乃 “私党欺君” 与 “直臣护稷” 之对决 —— 石崇篡改密报,借理刑院、内宫私递,以 “勤政” 假相安代宗,掩谋逆之实,显旧党 “私念蔽目、不择手段” 之恶;谢渊洞悉篡改,却不急于戳破,以静制动,录实证、布抓捕,显枢臣 “公心为上、谋定后动” 之智。代宗病重昏聩,被假密报蒙骗,非无慧眼,乃病弱难支,更因旧党勾结内宫、层层欺瞒,失却察局之能。

此案之诫,在 “私谋必露”—— 石崇虽能篡改密报、买通内宫,却难掩 “提前举事” 的盲动,难掩 “联络旧党” 的痕迹,难掩 “诏狱卒备战” 的实据,每一步私谋,都在玄夜卫的监控中,都成了日后定罪的实证。谢渊之稳,非纵容,乃 “待其举事、一网打尽”,既避免 “未举先捕” 的争议,又能以 “谋逆现行” 定旧党罪,让朝野无话可说,让代宗日后看清真相时,知 “谢渊护稷” 之忠。

深宫的密报、南宫的旧符、兵部的布防、镇刑司的盲动,皆为 “公胜私败” 之注脚 —— 旧党以 “欺” 谋权,终被 “实” 所破;直臣以 “公” 护稷,终被 “民” 所拥。此案之后,大吴朝局虽仍有波澜,却已显清明之象,此亦成武朝 “直臣守纲” 之典范,为后世治 “私谋乱政” 立镜鉴:欺君者终被欺,护民者终得民,公纲在,社稷安。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遇私党欺君,不躁不怒,唯以实证为据,以律法为绳,待其露形而擒,既护君心,又安社稷,智矣!” 诚哉斯言!密报惑君案,谢渊以 “公” 破 “私”,以 “静” 制 “动”,终让旧党谋逆之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此非个人之智,乃 “护社稷、安百姓” 之公心所致,此亦大吴得以延续之根本。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