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44章 奏请整饬江南漕运疏

玄桢记 第44章 奏请整饬江南漕运疏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8 10:24:4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奏请整饬江南漕运疏

太保兼兵部尚书臣谢渊,谨昧死上言,为江南漕运掺假滋弊、官绅勾结害国,恭请圣裁整饬,以固国脉、安边军事:

漕运者,国之血脉也,粒米皆系边军性命;士绅者,地方之望也,当守公义勿谋私利。今江南漕粮掺假,士绅通漕官而私换好米,巡抚存姑息而纵弊养奸,致边军食霉米、腹空难御风寒,此非细故,实关社稷安危。臣察其弊,访其实,谨据所见所闻,为陛下陈整饬之策。

臣近接宣府卫副总兵李默急报,言江南漕粮解京,虽数量补足前番亏空,然米中杂细沙、带霉斑,士卒食之多腹胀腹泻,甚者卧床不起,冬防操练几难成行。臣心忧之,念漕运乃边军冬粮之根本,若米质不堪,恐致军心涣散,瓦剌乘隙窥边。

遂遣玄夜卫北司经历沈毅,假 “苏州粮商沈老板” 之名,携盘缠与玄夜卫江南分司联络暗号,微服赴江南查探。毅素熟江南漕运脉络,曾随元兴帝巡漕,善辨米质优劣,又谨密寡言,实为查弊之佳选。

越半月,毅星夜返京,携密报三卷、米样两囊,其情凿凿,无半分虚言。臣览密报、验米样,痛心疾首,谨将其弊逐一陈之,伏望陛下垂鉴。

《大吴律?食货律》载:“漕粮需达上白米标准,掺次米超一成者,漕官革职,士绅削优免役,私利入官。” 元兴朝周忱任江南巡抚时,漕运亦尝有掺假之嫌,忱遂定 “三方核验制”:起运前巡抚亲赴码头验米质,每船随机抽取三袋,破袋验底层米;途中漕官互验,每过一府,需前府漕官与后府漕官共签核验簿;到京后,边军粮官复验,不合格者退回江南,费用由漕官与粮户共担。

终忱任内,江南漕粮损耗降至一成,掺假之事绝迹,边军无次米之苦,江南民心安定,此乃前代之明鉴也。今江南漕弊复萌,非无律可依,非无制可循,实因官绅勾结、姑息纵容耳。若任其发展,一则边军食劣米而士气颓丧,恐难御瓦剌;二则士绅借漕谋私而百姓增负,恐生民怨;三则官官相护而律法虚设,恐蚀朝廷公信力。故整饬漕运,非仅纠一事之弊,实乃固国脉、安民心之要举也。

臣遣毅查探,得三弊:一曰士绅通漕官,私换好米谋厚利;二曰巡抚存姑息,官官相护纵奸邪;三曰旧制虽可循,今时失察生漏洞。此三弊环环相扣,致漕运为国脉之害,边军为次米之苦,臣谨详言其状。

其一,士绅为首,勾漕官而私换好米,利欲熏心害国也。

沈毅密报云,江南士绅首领徐阶,乃前礼部侍郎致仕,居苏州吴郡堂,掌江南士绅之权。阶勾结苏州漕运同知王显、松江漕运通判李达,定 “每船掺次三成” 之约:凡江南解京漕船,每船额定米百石,必掺霉变次米三十石。次米多为去年梅雨季节受潮霉变之米,经烘干后筛去霉块,再混细沙二成增重,外观以米油轻刷,便充 “上白米” 解京;所换好米,则由徐阶之侄徐明,率家丁夜运至苏州恒昌票号后院粮仓,再转售苏杭富商,每石好米获银三钱,较市价高五分,盖因 “漕标好米” 质优,富商愿出高价。

利银分润之法,亦由阶定:徐阶得六成,存于恒昌票号私库;王显、李达各得三成,王显之银由其子王升按月取走,存于松江钱庄;李达之银则直接交其妻,用于购置田产。更有甚者,阶每月致户部官吏银千两,由其幕僚周文送至京中,交与户部主事刘安,安再分润于上司,以为 “缄口之资”。毅夜探李达私仓时,见仓内分两区:一区储好米,袋上贴 “漕标” 二字,颗粒饱满,青白油亮,与臣从户部档案库取出的元兴二十五年漕粮样本无二;一区储次米,袋上无标识,干瘪带霉,捏之即碎,嗅之有酸腐味,与边军粮官送来的 “食后腹胀之米” 完全吻合。臣已将好米、次米各封一囊,随疏呈御览,其弊之显,肉眼可辨。

毅还获徐阶与王显的往来密信一封,信中云:“今岁漕粮已掺次米三千石,好米售银九百两,分润已按约送去,兄可安心。谢渊若查,可令漕卒伪称‘操作失当’,张巡抚处已打过招呼,必不深究。” 此信笔迹,经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核验,确为徐阶与王显亲笔,无半分伪造。

其二,巡抚姑息,畏要挟而纵弊不查,怯懦失职误国也。

江南巡抚张楷,乃元兴朝进士出身,初任苏州知府时,亦有清名,后升巡抚,渐与士绅相熟。臣初察漕粮米质参差,致函询楷,问 “何以次米充好”。楷三日后复函,用松江云纹纸,字迹圆润,却多敷衍之语:“士绅乃江南士民表率,历年助朝廷赈灾,颇有功绩。今漕粮偶有参差,恐是漕卒装卸时受潮,或因连日阴雨霉变,非故意掺假。若严究士绅,恐致其寒心,江南地方或生动荡,还望太保三思,以大局为重。”

臣阅函生疑,遂命沈毅查楷与士绅往来。毅回报云,楷非不知弊,实因徐阶以其长子张允相要挟。允年十三,体弱多病,在苏州紫阳书院读书,徐阶遣人致楷密信,信中云:“闻公子在紫阳书院读书,聪慧过人,深得先生喜爱。今漕粮之事,若张公肯‘暂缓核查’,阶必保公子平安;若张公执意深究,恐公子在书院‘失足落水’,或‘误食不洁之物’,届时阶亦难救。” 信末还附允在书院门口的画像,显是徐阶已派人监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