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58章 不是刚愎违君命,为苍生、暂把锋芒露

卷首语

《大吴会典?兵志》卷三十四《京营权辖篇》载:“成武帝萧栎体疾沉疴,汤药不离榻前。旧党余孽诏狱署提督徐靖,勾连吏部侍郎张文残党,贿诱少保兼玄夜卫指挥使周显 —— 以‘太子难支社稷危局’为由,逼帝草‘口谕’,令周显持赴兵部,迫太保谢渊附议‘易储立太上皇子萧恪’。

昔年瓦剌犯京,谢渊督守德胜门,以‘三层御敌阵’毙敌三千余,保京师无虞,此功为帝系倚重,亦为旧党所忌。周显遂以‘德胜门之功能否抵抗旨之罪’相胁,欲陷谢渊于‘抗旨则失先帝所重之功、附议则乱太祖所定嫡长之制’之两难。”

谢渊之应对,亦循此道:不慑于 “口谕” 之威,深究 “口谕” 有无帝印、近侍见证;不惑于 “抗旨” 之罪,力防 “易储” 引发宗室乱局,终以玄夜卫北司之实据破伪,凭《大吴律》之条规正罪,护军政稳固、国本无虞。

玄夜卫临兵部署。甲光寒、明黄绫展,语含霜露。

“德胜门功今尚在?抗旨当诛无恕!”

直臣立、眸凝如铸。

“非是抗君违圣意,恐奸谋、借旨倾宗祏。”

查伪迹,布机枢。

旧党私通藏密牍,周显贪银、徐靖传信,欲把江山覆。

玄夜北司探实据,拆穿 “口谕” 无御钤。

帝醒悟、斥奸除蛊。

不是刚愎违君命,为苍生、暂把锋芒露。

终破局,安陵寝。

晨漏二刻,霜气还凝在兵部衙署的窗棂上,结成细碎的冰花。谢渊身着墨色鳞甲,肩甲处岳峰旧年抗瓦剌时的箭痕,被晨光浸得泛着浅红 —— 那道凹痕深逾半寸,是他昨夜用细布蘸桐油反复擦拭过的,指尖抚过,仍能觉出甲片里嵌着的细小红锈,像在无声提醒:今日之事,不仅关涉军政,更系着大吴的国本。

案上摊着《德胜门防务增修图》,桑皮纸因常年翻看已泛出微黄,朱笔标注的 “新弩暗堡增设于瓮城左右,距城门丈五,可覆盖百步射程” 墨迹未干。他俯身时,案上的墨香混着鳞甲的铜锈味飘进鼻腔,忽然想起昔年守德胜门的那个寒夜:瓦剌骑兵的马蹄声震得城墙发颤,士卒们的呼喝声裹着血雾,岳峰就站在他身旁,刀劈一名敌骑时,肩甲也受了同样的箭伤,当时岳峰笑着说:“这伤,是守江山的证!”

“大人,玄夜卫指挥使周显大人率百人卫队至署外,玄色甲胄列成两列,堵住了衙署正门,说奉陛下口谕,需面见大人,且…… 且只许大人一人接谕。” 亲兵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不易察觉的发颤,手里的通报牌都在轻轻晃动。谢渊的笔顿在图上,墨滴晕开一小片黑痕,像滴在德胜门城墙上的血。

他抬手按在腰间玄铁令牌上 —— 令牌一面刻 “兵部尚书”,一面刻 “御史台监察”,是他掌军政、司监察的凭证。“让周显进来,玄夜卫卫队留于署外三丈处,若敢越界,以‘擅闯兵部衙署’论罪。” 谢渊的声音沉得像浸了冰的铁,亲兵领命而去时,他将《大吴律?刑律》从案下抽出,翻到 “伪传君命” 篇 ——“凡伪传皇帝口谕、诏敕,无帝印及近侍见证者,斩立决” 的条款,被他用朱砂圈了三道,墨迹透纸,像三道不可逾越的底线。

衙署门轴 “吱呀” 作响,冷风裹着寒气灌进来,吹得案上的烛火剧烈晃动。周显身着从一品玄色鳞甲,甲片上缀着 “少保” 衔的银质狮纹饰,在晨光下泛着冷光;左手持一卷明黄绫缎,绫边绣着暗纹龙,右手按在腰间佩刀的刀柄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走进来,目光扫过案上的《德胜门防务增修图》,嘴角勾起一丝冷笑:“谢大人倒是清闲,还有心思修防务图,陛下病重榻前,怕是没这份闲心吧?”

谢渊未起身,指尖仍按在律书上:“周大人持口谕而来,当以君命为重,而非说此闲话。口谕何在?帝印、近侍见证又何在?” 周显脸色微沉,将黄绫缎重重拍在案上,绫缎展开时,“口谕” 二字用朱砂写就,笔迹潦草,下方只有一枚 “玄夜卫指挥使印”,却无帝印、无御书房鉴印,更无近侍签名。“陛下病重,无力盖印,命我代掌私印;近侍皆在帝侧侍疾,哪有功夫来此?谢大人是要抗旨吗?” 周显的声音拔高,门外传来玄夜卫校尉的甲片碰撞声,似在施压。

晨漏三刻,烛火的光晕在案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周显的手仍按在佩刀上,眼神像盯着猎物的鹰:“谢大人,陛下口谕说得明白 ——‘太子年幼难支,着谢渊附议易储立太上皇子萧恪,若不附议,当思德胜门之功能否抵抗旨之罪’。你当年守德胜门,靠的是陛下信任、京营支持,如今敢抗旨,就不怕陛下收回你的兵权,抹除你的功绩?”

谢渊缓缓起身,鳞甲碰撞声在寂静的衙署里格外清晰。他走到周显面前,目光落在那卷黄绫缎上,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寒意:“周大人,德胜门的功,不是我谢渊一个人的功,是三千团营士卒用命换来的 —— 瓦剌骑兵踏破外城时,是士卒们用身体挡箭;弩箭耗尽时,是士卒们挥刀肉搏,连岳峰将军都中了三箭,这些,你忘了?” 他忽然抬手,指着周显肩甲上的狮纹饰:“你当年任玄夜卫副使,守德胜门左翼,却擅调三百卫卒去护你府中的金银,致左翼防线缺口丈余,若不是陈猛百户率弩手拼死堵住,瓦剌骑兵早冲进来了。这桩旧事,你倒忘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周显的脸色瞬间白了,按在佩刀上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出青白:“你…… 你别血口喷人!我那是…… 是为了保护官署文书!” “官署文书?” 谢渊冷笑,转身从案下取出一本旧册 —— 是当年德胜门之战的《伤亡记录册》,上面记着 “左翼卫卒三百,因调防失当,阵亡一百二十七人”,旁边还有玄夜卫的勘验签名,“这上面的伤亡数字,是你调防失当造成的,我当年为了京营和睦,替你遮掩了,你如今倒敢拿德胜门之功来胁迫我?”

周显的呼吸变得急促,却仍强撑着:“那都是陈年旧事!今日你若不附议,徐靖提督已在诏狱署备好囚室,就等拿你‘抗旨逆’!你掌军政又如何?玄夜卫掌诏狱,想治你的罪,易如反掌!” 这话刚落,谢渊突然抓起案上的《大吴律》,“啪” 地拍在周显面前:“《大吴律》规定,玄夜卫无审讯一品官之权,需经御史台复核;更无调兵权,你带百人围署,已是擅权!周显,你伪造口谕、擅调卫卒、胁迫大臣,桩桩件件,皆是重罪!”

周显被谢渊的气势震慑,后退一步,撞到身后的案几,案上的墨砚 “哐当” 一声摔在地上,墨汁溅到他的鳞甲上,像一道黑疤。他忽然想起徐靖给他的五千两银子,想起徐靖说 “谢渊若抗旨,便以‘德胜门功换死罪’相胁”,可如今,这 “胁” 却成了戳向自己的刀。他的声音软了些:“谢大人,易储也是为了社稷,太子年幼,萧恪殿下年长有谋,若瓦剌再来犯,萧恪殿下……”

“住口!” 谢渊打断他,“太祖皇帝定‘立嫡以长’,是为防宗室争位;我守德胜门,是为护百姓安稳。你与徐靖勾结,借易储夺权,是为社稷,还是为一己之私?” 他从袖中取出一张纸 —— 是秦飞昨夜送来的密报,上面画着周显与徐靖在诏狱署后门私会的草图,旁边注着 “徐靖递锦盒,周显接后藏于袖中”,“这张图,你认得吗?徐靖给你的五千两银子,现在还在你府中吧?”

晨漏四刻,衙署外突然传来整齐的甲片碰撞声,像一阵惊雷滚过。周显脸色大变,冲到窗前,见五百团营士卒列成 “锋矢阵”,堵在玄夜卫卫队外 —— 士卒们身着墨色鳞甲,手持新弩,箭已上弦,晨光洒在甲片上,泛着冷硬的光;岳谦立马阵前,手中长枪直指玄夜卫校尉:“玄夜卫擅围兵部衙署,再不退,便以‘谋逆’论罪!”

“谢渊!你竟敢调兵围署,是要谋反!” 周显转身,声音里带着恐慌,伸手就要拔刀。谢渊却抬手按住他的腕子,指力大得让周显痛呼出声:“周大人,这不是谋反,是‘护署’。你带百人围署,我调兵护署,合《大吴会典?京营规制》‘兵部衙署遇袭,可调周边营兵防卫’之条。你若真持帝旨,为何怕士卒见证?为何怕入宫面圣?”

周显的腕子被捏得发麻,佩刀 “哐当” 一声落在地上。他看着谢渊冰冷的眼神,忽然想起当年德胜门之战,谢渊站在城墙上,刀劈瓦剌将领时的模样 —— 那眼神,和现在一模一样,带着 “宁死不退” 的决绝。他的膝盖一软,险些跪倒:“谢大人,我…… 我是被徐靖逼的!他说若我不逼你附议,就揭发我擅调卫卒的旧事,还说…… 还说事成后封我为‘太傅’!”

“如今说这些,虽难脱罪,却可减罚。” 谢渊松开手,周显踉跄着后退,跌坐在椅上,椅子腿在青砖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就在这时,衙署门被推开,秦飞身着玄色劲装,额角沾着汗,手里拿着一份供词:“大人,徐靖已被拿下!他供认是他伪造口谕,贿诱周显逼您附议,还说要在今日午时,趁您被牵制,调诏狱署卫卒去东宫‘请’太子殿下迁居南宫!另外,您府邸安全,徐靖派去的人,已被玄夜卫北司拿下;还有,镇刑司副提督石崇虽仍关押于诏狱,近日仍有旧党试图通过狱卒递信,已被我们截获,需严加看管。”

周显听到 “徐靖被拿下”,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在椅上,冷汗浸湿了衣领。他看着秦飞递来的供词,上面有徐靖的签名,还有他收受贿银的记录,手抖得连纸都拿不住:“谢大人…… 求您饶我一命!我愿指证徐靖的同党,愿说出张文残党的藏身之处,还愿供出石崇与旧党联络的暗语!我…… 我再也不敢了!”

谢渊弯腰捡起周显的佩刀,用布擦去刀上的灰尘:“周大人,你若真心悔过,便随我入宫,向陛下禀明一切。徐靖、石崇皆藏有旧党与外患的联络线索,陛下或会留其性命以查后续,你若能戴罪立功,或可免流放之苦。” 他将刀递给周显,“但你记住,德胜门的功,是士卒的血换来的;大吴的江山,不是你我能用来交易的,更不是徐靖、石崇之流能觊觎的。”

晨漏五刻,谢渊带着周显前往乾清宫。宫道旁的梧桐叶已落尽,光秃秃的枝桠在风中摇晃,像一道道瘦骨嶙峋的手。周显走在后面,头埋得低低的,鳞甲上的银饰在晨光下泛着黯淡的光,与谢渊挺拔的背影形成鲜明对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乾清宫内,药味弥漫。萧栎躺在龙榻上,脸色苍白如纸,床头摆着一碗未喝完的汤药,药渣沉在碗底。见谢渊来,他挣扎着要坐起,近侍连忙上前扶着:“谢卿…… 周显…… 他怎么了?石崇那边,可有新动静?” 谢渊将黄绫 “伪口谕”、徐靖供词、周显认罪书一一递到榻前:“陛下,周显受徐靖贿诱,伪造口谕逼臣附议易储,徐靖已被拿下,供认不讳;石崇仍在诏狱,旧党试图联络他的信已被截获,此人知晓镇刑司旧党与瓦剌的深层勾结,需留其性命审讯。”

周显 “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膝头撞在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陛下恕罪!臣一时糊涂,被徐靖蒙蔽,臣愿指证徐靖与石崇的暗线,愿带玄夜卫去抓张文残党!求陛下给臣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萧栎拿起 “伪口谕”,手指因愤怒而颤抖,汤药碗被他碰倒,药汁洒在龙袍上,留下深色的污渍:“徐靖!石崇!周显!你们…… 你们竟敢伪造朕的口谕,勾连外患谋乱!朕待你们不薄,你们为何要背叛朕?”

谢渊躬身道:“陛下息怒,龙体为重。徐靖私调诏狱署卫卒,欲胁持太子;石崇藏有镇刑司旧党与瓦剌的联络名册;张文残党藏于城外破庙,周显愿带路捉拿。臣请陛下下旨:徐靖打入诏狱署终身监禁,抄没家产,严禁与外界联络,待审出所有线索再议;石崇加派玄夜卫看守,每日提审,深挖旧党余孽;周显暂贬为玄夜卫北司副使,戴罪立功,若有差池,一并治罪;东宫护卫由岳谦统领,调五百团营精锐,日夜值守。”

萧栎喘着气,对近侍道:“传朕旨意…… 照谢卿说的办!徐靖、石崇严加看管,不许死!周显…… 暂留玄夜卫,若敢再犯,株连其族!东宫护卫…… 按谢卿部署,不得有误!” 近侍高声传旨,声音透过宫墙,传到远处的团营 —— 士卒们的喊杀声突然拔高,“杀!杀!杀!” 的声浪裹着风,像在庆祝这场阴谋的破产,更像在震慑潜藏的余孽。

谢渊看着萧栎苍白的脸,心中涌起一股沉重 —— 帝王病重,旧党仍藏暗线,徐靖、石崇若不除,终是隐患,可留其性命,或能挖出更深的阴谋。他躬身道:“陛下,臣已命秦飞查抄诏狱署,搜出徐靖与瓦剌联络的密信,说‘若易储成功,便许瓦剌岁币十万两’;石崇的囚室中,还搜出半块镇刑司旧印,恐与边地旧部有关。臣请陛下下旨,命李默副总兵加强宣府卫防务,同时彻查边地镇刑司旧吏,防其与石崇呼应。” 萧栎点头:“准奏…… 谢卿,大吴的江山,内防旧党,外防瓦剌,都交给你了。”

晨漏六刻,谢渊离开乾清宫,前往诏狱署提审徐靖。诏狱署的石壁上渗着潮气,铁链拖地的声音在通道里回荡,格外阴森。徐靖被铁链锁在石柱上,头发散乱,脸上沾着血污,见谢渊来,突然疯狂地大笑:“谢渊!你不敢杀我!你知道我手里有镇刑司旧党与瓦剌的全部联络名单,你还需要我!”

谢渊走到他面前,目光冰冷:“徐大人倒是有自知之明。你说的张文残党七人,已被秦飞拿下,密信也搜出来了;但你与瓦剌使者的会面地点、石崇掌握的镇刑司旧部名单,仍未吐露。陛下留你性命,是让你招出所有线索,若你执迷不悟,诏狱里有的是让你开口的法子。” 他将密信扔在徐靖面前,信上用瓦剌文字写着 “若立萧恪为帝,岁币十万两,割大同卫三城”,旁边还有徐靖的签名,“你勾结外患,出卖国土,就算陛下留你,他日也会让你为这些罪孽付出代价。”

徐靖的笑声戛然而止,他盯着密信,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却仍嘴硬:“名单在我府中书房的暗格里,你们搜不到!石崇也不会供出镇刑司旧部,他比我更清楚,招了就是死!” 谢渊俯身,声音压得极低:“石崇已被加派看守,每日提审,你以为他能撑多久?你若先招,或可换个干净的囚室,若等石崇招了,你便只剩死路一条。”

徐靖的身体僵了一下,眼神闪烁不定。谢渊转身对狱卒道:“按旨严加看管,每日辰时提审,不许他自尽,也不许旧党靠近。” 走出诏狱署,阳光刺眼,他抬手遮了遮眼,想起当年守德胜门时,也是这样的阳光,士卒们的鲜血在阳光下泛着红光。他知道,今日留徐靖、石崇性命,不是仁慈,而是为了彻底肃清旧党、稳固边境 —— 这两人身上的线索,是铲除外患内忧的关键,绝不能轻易放弃。

离开诏狱署前,他特意绕到石崇的囚室窗外。石崇正坐在囚床一角,手里摩挲着袖口的暗纹,见谢渊的影子,突然开口:“谢大人,你留着我,是想查镇刑司旧部在边地的布防吧?我可以告诉你,但你得答应我,保我家人安全。” 谢渊未回应,只是看着他的眼睛,那里面藏着贪婪与恐惧,像极了所有为私利背叛社稷的人。他转身离开,心中已有定计:石崇的条件,或许是撬开旧党边地网络的钥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晨漏七刻,岳谦送来东宫护卫部署图:“大人,东宫四门各设一百二十五名精锐,分四班值守,每班六个时辰,换班时需兵部令牌与御史台印鉴双重核验;另外,石崇的囚室加派了二十名玄夜卫,狱卒也全换成了团营出身的老兵,确保没人能递信。” 谢渊接过图,指尖划过 “东宫正门” 的标记,上面注着 “新弩暗堡两处,可覆盖门前百步”,满意点头:“好!你要亲自盯紧换班流程,绝不能让旧党余孽混进去。德胜门的防务,要按增修图落实,新弩暗堡今日午时前必须完工;还有,李默副总兵那边,要让他多派探子,查边地镇刑司旧吏的动向,石崇若招,我们得立刻行动。”

岳谦躬身道:“大人放心,陈猛百户已带士卒去修暗堡,午时前定能完工;李默副总兵那边,我已派快马传信,他说会加派五十名探子,重点查大同卫、宣府卫的镇刑司旧吏。另外,周显已带玄夜卫去城外破庙,张文残党应该很快就能拿下。” 谢渊心中稍定,想起徐靖在诏狱里的顽抗,又道:“让张启主事去诏狱,核验徐靖府中搜出的文书,看能不能找到暗格的线索;石崇那边,让秦飞亲自提审,用镇刑司旧党的罪证施压,逼他开口。”

辰时初刻,谢渊返回兵部衙署,杨武已在案前等候,手里捧着《玄夜卫权辖修订奏疏》和一份名册:“大人,按您的意思,奏疏里加了‘玄夜卫指挥使调兵,需经兵部尚书与御史大夫联名签字,附帝印,方可调遣’‘玄夜卫审讯三品以上官员,需御史台派员监督’两条;这是秦飞刚送来的名册,张文残党七人已被周显拿下,诏狱署三名千户也已收押,还有石崇供出的镇刑司边地旧吏名单,共十五人,分布在大同卫、宣府卫等地。”

谢渊接过奏疏和名册,仔细翻看,见奏疏每一条都引用了《大吴会典》的原文,还附了周显擅调卫卒、徐靖伪造口谕的案例;名册上标注了边地旧吏的姓名、官职和驻地,甚至还有他们与石崇联络的暗语。他满意点头:“妥当!奏疏即刻呈给内阁陈敬首辅,让他今日就奏请陛下,早日推行;名册交给李默副总兵,让他按名单抓人,务必一网打尽,不让一人漏网。”

杨武又道:“大人,张启主事从徐靖府中书房的地砖下,找到了暗格,里面有瓦剌使者的联络信,还有一份‘镇刑司旧党复辟计划’,说要在明年春汛时,勾结瓦剌犯边,趁乱拥立萧恪。” 谢渊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好个徐靖!竟藏着这么大的阴谋!把信和计划呈给陛下,同时让李默副总兵加强春汛防务,提前做好准备。徐靖那边,让狱卒加大审讯力度,逼他供出瓦剌使者的具体行踪。”

辰时二刻,谢渊前往团营校场。士卒们正在练 “三层御敌阵”,神机营的弩手齐射,箭如雨下,百步外的木靶被射得密密麻麻;五军营的盾手列阵,藤牌相扣,“咔嗒” 声连成一片;三千营的骑兵疾驰而过,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咚、咚” 声整齐得像一块巨石落地。

陈猛见谢渊来,高声道:“大人,德胜门的新弩暗堡已完工,您要不要去看看?周显刚派人来报,张文残党已全部招供,还供出徐靖曾给他们每人五百两银子,让他们在市井散布‘太子不祥’的流言。” 谢渊点头,跟着陈猛走向德胜门。城门上的箭痕仍清晰可见,那是当年瓦剌骑兵留下的;新修的暗堡藏在瓮城两侧,仅留一个箭孔,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好!” 谢渊拍了拍陈猛的肩,“这样一来,就算瓦剌明年春汛来犯,有这暗堡和团营的战力,他们也攻不破这德胜门了。”

陈猛笑着点头:“大人,士卒们都听说您留徐靖、石崇性命,是为了查旧党复辟计划,都夸您考虑周全!” 谢渊走上城楼,望着下方列阵的士卒,他们的眼神里满是崇拜与坚定。“兄弟们!” 谢渊的声音裹着风,传遍校场,“旧党虽抓了一批,却仍有余孽藏在边地,还勾结瓦剌妄图复辟!我们不仅要守住德胜门,还要守住边地,守住大吴的每一寸土地!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没有破不了的阴谋,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士卒们齐声高呼:“守国门!护百姓!强军护国!” 声浪震得城楼上的旗帜猎猎作响。

秦飞传回消息:“大人,石崇已供出瓦剌使者的行踪,说使者藏在京师外的一座破庙里,明日辰时会与镇刑司旧党接头;徐靖见石崇招了,也松了口,承认复辟计划是他与瓦剌使者共同制定的,还说萧恪知道部分细节。” 谢渊心中一凛:“萧恪还藏着事?让玄夜卫加强对南宫的看管,不许萧恪与任何人接触,明日辰时,我亲自去提审他。另外,你带玄夜卫去破庙,埋伏好,等使者与旧党接头时,一并拿下。”

秦飞领命而去,谢渊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南宫。萧恪被软禁在那里,竟还参与了复辟计划,看来旧党的根基比他想象的更深。他抬手摸了摸肩甲上的箭痕,岳峰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守江山,不仅要防外患,更要防内鬼;不仅要斩明敌,还要挖暗线。” 他会守住的,不仅要抓住徐靖、石崇背后的人,还要彻底铲除旧党在边地的势力,让大吴的江山真正安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返回兵部,案上已摆好徐靖的供词、石崇的名册、瓦剌使者的行踪图、《玄夜卫权辖修订奏疏》。他拿起笔,在奏疏上签下 “谢渊” 二字,笔迹遒劲,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案上的《德胜门防务增修图》上,“德胜门” 三字泛着金光,像在诉说着一场场守护江山的战役,更像在预示着未来的硬仗。

亲兵走进来,递上一封书信:“大人,南宫太上皇派人送来的。” 谢渊接过信,见上面写着 “谢卿留徐靖、石崇以查暗线,思虑周全。昔年元兴帝北征,亦曾留敌将以探军情,今大吴有卿,朕放心矣。” 他将信折好,放进袖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 太上皇的认可,是对他最大的鼓励,也让他更加坚定:留徐靖、石崇性命,是正确的选择。

远处的团营,操练声仍在继续,那声音穿过兵部衙署的窗棂,落在谢渊的案上,落在他的心里。他知道,只要这声音不歇,只要他能抓住徐靖、石崇背后的所有线索,大吴的江山就永远安稳,大吴的百姓就永远安心。

片尾

三日后,张文残党七人及诏狱署三名千户,因 “勾结外患、谋逆夺权”,判斩立决;其余从犯二十余人,贬为庶民,流放至边境戍边,永世不得回京。周显因戴罪立功,擒获张文残党,暂免贬谪,仍任玄夜卫北司副使,受秦飞监督,若再犯错,一并治罪。

《玄夜卫权辖修订奏疏》获帝准,于当月推行全国 —— 玄夜卫正式失去调兵权,仅保留 “监察缉捕” 之职,调兵需经兵部、御史台双重核验,附帝印;审讯三品以上官员,需御史台派员监督,从制度上彻底杜绝了特务机构擅权乱政的可能。

东宫护卫按谢渊部署,日夜值守,太子萧烨的起居、读书皆无虞。萧栎的病情因旧党核心被抓、复辟计划败露,竟渐渐好转,偶尔还能临朝听政,见谢渊主持军政井井有条,又查得边地旧党名单,叹道:“谢卿,朕有你,如元兴帝有岳峰,如太祖帝有萧勇(大吴开国名将),大吴之幸也。”

宣府卫副总兵李默送来捷报:按石崇供出的名单,已抓获边地镇刑司旧吏十五人,搜出他们与瓦剌联络的密信;瓦剌使者在破庙接头时,被秦飞当场抓获,经审讯,供出瓦剌计划明年春汛犯边的具体时间和路线。李默已按谢渊的吩咐,加强春汛防务,新弩、粮草皆已备齐,边军士气大振。

南宫太上皇萧桓闻边地旧党被清、瓦剌阴谋败露,派近侍送来元兴帝北征时使用的 “定边剑”,剑鞘上刻着 “守土安民” 四字。谢渊将 “定边剑” 与《德胜门防务增修图》《三层御敌阵图》一同供奉于团营忠勇祠,祠内还立了一块石碑,刻着德胜门之战阵亡士卒的姓名,旁边题着 “功在社稷,名留青史”—— 这是他对那些牺牲士卒的承诺,也是对大吴百姓的承诺。

徐靖仍被关押于诏狱署,每日提审,已陆续供出更多瓦剌与旧党的联络细节;石崇因主动招供边地旧吏名单,被改判为 “终身监禁,不得与外界联络”,但其掌握的镇刑司旧档线索,仍在进一步挖掘中;萧恪因涉及复辟计划,被加强看管,玄夜卫正核查其与旧党的所有往来,不日将提审定罪。

卷尾语

玄夜逼宫案,以晨漏二刻周显持 “伪口谕” 闯兵部始,以辰时四刻旧党核心被抓、边地线索浮现终,短短五时辰,不仅是一场 “特务擅权与军政制衡” 的博弈,更是一场 “挖除旧党暗线、粉碎外患阴谋” 的序幕。谢渊之抉择,非 “手软”,而在 “深谋”—— 留徐靖、石崇性命,非为宽恕,而为深挖其背后的旧党网络与瓦剌阴谋;暂免周显之罪,非为纵容,而为借其之力肃清表层余孽,为后续行动争取时间。

此案暗合明代 “于谦留敌探以查军情、缓处内奸以稳大局” 的历史智慧,更揭示封建朝堂的深层命题:国之安稳,不仅要斩 “明敌”,更要除 “暗鬼”;权之制衡,不仅要立 “明规”(如修订玄夜卫权辖),更要防 “暗隙”(如旧党与外患的隐秘勾结)。谢渊肩甲上的箭痕,是瓦剌入侵的见证,是旧党胁迫的印记,更是他 “既防当下之险,更谋长远之安” 初心的勋章 —— 这道痕,刻在甲上,也刻在大吴长治久安的筹谋里。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玄夜卫逼宫,渊辨伪、捕奸、留线索,帝赞曰:‘渊之智,在能辨眼前之险,更能谋长远之安;渊之忠,在能护当下之稳,更能铲未来之患。’” 诚哉斯言!谢渊之智,非 “权谋”,乃 “防患未然” 之智;谢渊之忠,非 “愚忠”,乃 “社稷为重” 之忠。他用一场逼宫的应对,拉开了 “肃清旧党、稳固边境” 的大幕,也践行了 “守德胜门易,守江山难;守一时易,守一世难” 的真理。

团营忠勇祠的 “定边剑” 仍在,剑鞘上的 “守土安民” 四字,在晨光下泛着光,预示着未来与瓦剌、与旧党暗线的硬仗;诏狱署的徐靖、石崇仍在,他们身上的线索,是铲除外患内忧的钥匙,也是谢渊后续行动的关键;德胜门的新弩暗堡仍在,箭孔对准远方,像在警惕着春汛可能到来的瓦剌骑兵。这场因 “玄夜卫逼宫” 而起的较量,从未真正结束 —— 它只是大吴守护江山、护佑百姓的漫长征程中,又一个坚定的开端。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