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41章 请奉迎太上皇还京疏

玄桢记 第41章 请奉迎太上皇还京疏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4 11:31:49 来源:全本小说网

臣正一品兵部尚书兼管御史台事谢渊,谨昧死稽首上言,为沥情恳请奉迎太上皇还京安养,以笃圣孝之诚、以固社稷之本、以破奸邪之谋,仰祈陛下圣鉴裁夺事。

窃惟我大吴立极百年,以 “孝” 为治道之根、以 “亲” 为人伦之纲。太祖高皇帝龙潜濠州时,即奉皇考仁祖皇帝、皇妣淳皇后避兵滁阳,蔬食粗衣,未尝稍离;及定鼎应天,首建太庙,岁时躬祭,亲奉太牢,诏曰 “凡为君者,忘亲则忘国,忘国则亡身”,此为万世不易之家法。元兴帝靖难定鼎,迎仁孝文皇后于北平,敕工部造 “迎銮殿”,亲率百官郊迎三十里,每日退朝必至宫闱问安,故能内安宗亲、外服四夷。陛下嗣位以来,循太祖、元兴之遗轨,抚育诸藩、存问故老,天下皆称 “仁孝”。然太上皇自德佑十二年北狩,迄今三载,羁旅边庭,风霜摧折,臣每得玄夜卫密报,辄抚案流涕,是以不避忌讳,昧死上请。

太上皇昔年以边事孔棘,亲率六师巡狩宣府,原欲效元兴帝北伐之英武,振我大吴边防之颓势。不意瓦剌入寇,阳和卫一战,我军因粮饷不继、器械窳败(此实李嵩前任吏部时,徇私擢用庸将、克扣军器经费所致),暂陷被动。太上皇为安军心,不退反进,驻跸阳和卫空城,与士卒同宿土炕、共食麦饭。

去年冬,塞北大雪,深及三尺,粮道断绝。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密遣小校潜入太上皇行在,归报云:“太上皇帐中无炭火,唯老内侍以自身绵袍覆其足;日食唯冻麦饼二枚、雪水半瓢,见边军有冻馁死者,抚其尸哭曰‘是朕之过也’。” 今年春,太上皇染风寒,咳血不止,太医院使因旧党阻挠,迟至半月方得遣往,而所携药材,竟有半数霉变(后查系诏狱署徐靖授意下属克扣替换)。秦飞曾密录太上皇《塞下思归》诗一首,云 “风沙侵鬓雪,关月照愁颜。故里三千里,谁为寄客书”,臣得此诗,夜读再三,泪湿袍袖。

夫太上皇为陛下之尊父,昔年陛下为太子时,太上皇亲授《太祖宝训》,每至 “君者当以民为念” 之句,必执陛下手曰 “汝他日登基,勿忘此语”;及瓦剌入寇,太上皇以 “陛下初立,国本未固”,毅然亲征,此非为一己之威,实为护持社稷。今以万乘之尊,困于荒城,旧疾未愈,新寒又侵,陛下若念父子之亲、忆抚育之恩,岂忍听其久困边地而不恤?《礼记》曰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陛下圣仁,当知 “尊亲” 非空言,而在实利其安、实遂其愿也。

考之往史,凡圣君之治,莫不以奉亲为急。周文王为西伯时,太任居豳,值犬戎作乱,文王弃兵戈之务,亲率族人护太任迁于岐,每日三问安:“食饮安否?寝寐安否?寒暖适否?” 其后三分天下有其二,实由孝德感孚民心。汉文帝母薄太后,昔随其父居代,文帝入继大统,即遣车骑将军薄昭(太后弟)率羽林军千人迎归,居长乐宫,文帝 “五日一朝,亲奉汤药,未尝废离”,故文景之治,刑措不用,盖以孝治化天下也。

我大吴列祖,尤重此道。永熙帝为皇太孙时,章皇后染目疾,永熙帝每日以舌舔其目(载于《永熙实录》),及即位,迎章皇后居清宁宫,凡四方贡物,必先奉皇后,然后自用。即如先帝永熙帝晚年,虽病体沉疴,仍亲迎皇叔襄王于南宫,设宴款留,曰 “宗室和则天下安”。此皆我大吴 “孝治” 之成例,陛下所当法也。

今若奉迎太上皇还京,则上合太祖 “尊亲固本” 之训,下契永熙 “睦亲安邦” 之范,天下士民见陛下 “不忘故父”,必争相效孝,由是家风正而官风清,官风清而国政举。反之,若听任太上皇久羁边地,旧党必借 “陛下忘亲” 之语蛊惑宗室、煽动民心,甚者勾结瓦剌,以 “奉太上皇复位” 为名构乱(臣已得秦飞密报,李嵩门客曾潜往瓦剌营地,有所窥伺),此非危言,实乃社稷之大患也。

奉迎太上皇还京,非独为父子之私,实有三利焉:

其一,固民心而安宗室。太上皇在边三载,与边军将士同甘共苦,阳和卫、宣府卫将士,多有昔年太上皇亲擢者,如宣府卫副总兵李默,即太上皇为太子时所拔武进士,每言 “太上皇恩同再造”。今若迎归,则边军必感陛下 “不忘旧恩”,益发效命;宗室诸王见陛下孝待故君,亦必消 “猜嫌” 之心,共护社稷。去年冬,岷王曾遣人至京,密问 “太上皇何时还京”,可见宗室之心,亦系于此。

其二,破奸邪而清政路。旧党余孽李嵩、徐靖之流,自太上皇北狩后,即幸灾乐祸,一方面克扣边军粮饷以填私囊,一方面散布 “太上皇不复还” 之语以固权位。近更暗遣人至阳和卫,诱太上皇左右 “作怨望之书”,欲嫁祸陛下 “不慈”。若迎太上皇还京,则此等谣言不攻自破,李嵩辈 “借事构乱” 之谋必败;臣更可借太上皇亲述边地粮饷被克扣之实,穷究李嵩、徐靖之罪,以清吏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三,安边防而服远人。瓦剌自去年宣府大败后,虽遣使求和,然其可汗脱脱不花仍怀窥伺之心,见太上皇在边,常以 “奉还太上皇” 为要挟,索求关隘之地。若迎太上皇还京,则瓦剌 “要挟之资” 尽失,再无借口侵扰;且四夷见我大吴 “君父和乐”,必谓 “天朝上国,孝治昌明”,不敢轻举妄动。昔汉宣帝迎武帝神主于甘泉宫,匈奴呼韩邪单于闻之,即遣使入贡称臣,此 “孝德服远” 之明证也。

为使奉迎之事万全,臣谨筹三策,伏请陛下裁夺:

其一,定奉迎之仪。请陛下敕礼部尚书王瑾,依元兴帝迎仁孝皇后之制,定 “郊迎礼”:遣臣为 “奉迎使”,持节、捧玺书,率羽林卫亲军三千(皆选随元兴帝北伐旧部子弟,忠谨可靠),星夜赴阳和卫;陛下降御座,率百官至德胜门外二十里 “望亲台” 候迎,太上皇至,陛下亲奉銮舆,入承天门,以明 “圣孝” 之诚。

其二,葺安养之所。南宫自永熙帝时即为宗亲安养之地,然年久失修,承运殿漏雨、钦安殿垣颓。请敕工部尚书张毅,以 “修旧如旧” 为则,用宣府产松木补葺殿宇,不施彩绘、不增雕饰,以合太上皇 “不尚奢华” 之性;内置内侍二十人(皆太上皇潜邸旧人)、宫女十人(选五十以上老成者),专司奉侍;遣太医院使张仲景(其曾随太上皇巡边,知其肺寒旧疾),每日辰时入南宫诊脉,调治汤药。

其三,明朝政之界。太上皇昔年北狩前,已颁诏 “命陛下监国,总揽朝政”,今还京后,臣请陛下御奉天殿,率百官、奉太上皇,颁 “罪己诏”(谢边地之劳),再颁 “颐养诏”,明示天下:“太上皇专心养疾,不复干预朝政;百司奏事,悉听陛下裁决。” 昔元兴帝迎仁孝皇后还京,亦颁 “后宫不得干政” 之诏,终保朝政清明,此可仿行。

伏惟陛下圣鉴:太上皇在外一日,则奸邪有窥伺之隙、民心有疑惧之端、边防有要挟之患。臣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陛下身行孝德,则家齐;家齐则国治;国治则天下平。今边事稍宁、内患可制,正奉迎太上皇还京之良机,若失此机,他日悔之晚矣。

臣昔年随太上皇巡宣府,亲见其雪夜披甲巡营,抚士卒曰 “我大吴将士,皆为社稷干城”;今臣为兵部尚书,既不能护太上皇于当年,若再不能迎太上皇于今日,臣有何面目见边军将士、见太祖列祖于地下?故臣愿以死请:若陛下准奏,臣必竭尽驽钝,保太上皇安返京师;若陛下不准,臣请解兵部尚书之职,赴阳和卫陪侍太上皇,以尽臣子之分。

臣无任惶悚泣血、待命之至!

谨奏。

正一品兵部尚书兼管御史台事臣 谢渊

成武三年秋九月望日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