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大吴会典?工部架阁库》载:"
凡官署文牍,皆以檀木为架,黄绫为帙,每三年造册,五年归档,火漆印信以辨真伪。
"
永熙年间,工部架阁库的铜锁背后,藏着砖模与弩箭的密语,漕单共血书的真容。
谢渊持先皇密匙夜叩檀门,借火折微光破贪腐迷局——且看这一阙《石壕吏》外的夜访,如何让墨字染血,令密档鸣冤,在檀木架间照见二十年的匠人骨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永熙三年九月十三,子时初刻。
工部西角楼的更鼓敲过三声,月光如霜铺满架阁库前的青砖甬道。
谢渊贴壁而行,腰间寒梅玉佩与父亲遗留的青铜钥匙相碰,发出只有他能听见的清响。
铜锁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钥匙孔周围的北斗纹浅刻与珊瑚笔架暗格完全一致——那是泰昌帝亲赐的清流党防伪标记。
钥匙轻转三圈,锁簧"
咔嗒"
轻响的刹那,谢渊屏息推门。
檀香混着陈年纸页的霉味扑面而来,火折子微光扫过檀木架,"
西华门砖料?元兴十七年"
的黄绫封皮上,"
折耗三成"
的朱砂批注被人用新墨描粗,笔锋里藏着刻意掩饰的颤抖。
他刚翻开账册,后巷传来板车轮碾过碎石的声响,连忙吹灭火折,缩进雕花木柱后的阴影。
三道人影鬼魅般闪入库房,为首者腰间玉牌映着月光,半朵寒梅纹正是泰昌朝清流旧部的标记,可袖口滑落处,小臂的北斗纹刺青在微光中狰狞毕露——那是襄王私军"
摇光营"
的专属印记。
"
林老板,"
工部左侍郎李邦彦的声音压得极低,手中账册的封皮赫然印着泰昌帝暗纹,"
谢渊那小子盯着西华门的砖价,旧档里丙巳位砖窑的匠人记录,今夜必须转运至萧氏官窑。
"
墙角阴影里,谢渊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他认得林老板袖口的越州锦缎,与三个月前城西砖窑焦尸指甲缝里的残片经纬一致,更心惊于李邦彦手中账册的暗纹——那是父亲当年血谏疏专用的防伪印记,此刻却被用来掩盖罪证。
"
侍郎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