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648章 风嘶异响疑奸踪,未遑轻语路千岑

卷首语

《大吴卫所志?将略篇》载:“谢渊治军,重恩义、严号令,其部将多忠勇,虽残兵疲卒,遇君有难,必赴汤蹈火。” 德佑年间落马坡之变,帝萧桓失踪,谢渊令宣府卫参将 —— 其旧部,率亲卫与宣府卫残兵寻帝。参将领残卒携伤、冒瘴雾入密林,于腐叶下见暗红血迹,此迹却非单纯引路之标:箭簇带诏狱署模糊印记,令牌为玄夜卫伪造符,每一处线索皆似 “引君入瓮” 之局。今唯述参将寻帝半日始末,不涉前因后果,以腐叶腥、血迹疑、人心诡织就悬疑,为后续救驾留待勘破之隙。

残甲披霜入瘴岑,腐叶凝斑辨谜深。

风嘶异响疑奸踪,未遑轻语路千岑。

瘴林觅帝辨疑岑,血痕隐墨藏奸根。

莫笑残师无壮志,刀锋直破内奸门。

清晨的瘴雾如墨浸纱,落马坡西的密林边缘,三十余名残兵列成松散的队伍,甲胄多有破损 —— 有的士兵用粗布条缠裹着断臂,血渍透过布条渗成暗褐;箭伤未愈者肩头隆起,稍动便牵扯得眉头紧蹙。宣府卫参将立于队前,手中长刀拄在地上,刀刃缺口嵌着的瓦剌兵血肉已干结,昨夜亲卫断后之战的刀伤仍在左臂隐隐作痛,每提气说话,便牵扯得肋下发紧。“弟兄们,” 参将的声音沙哑如磨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谢太保有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便是将这片林子的腐叶翻遍,也要寻到陛下踪迹!”

残兵中,亲卫小校捂着肋下伤口,咳嗽着上前一步,甲胄碰撞声在死寂的林间格外刺耳:“参将大人,弟兄们都愿效死,只是这林子瘴气浓得能吞了人,我们只三十余众,分路搜怕是……” 话未说完,便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鸦鸣打断,三只黑鸦从头顶的枯枝上掠过,粪便砸在一名士兵的甲胄上,溅起细小的血点 —— 那是昨日未擦净的战血。参将抬手止住小校的话,从怀中摸出一张叠得整齐的舆图,展开时指尖因用力而泛白:“谢太保临行前手绘的舆图,标注得明白 —— 陛下若突围,必往西北走,那里有废弃驿道通宣府卫,是唯一安全路。分三组,每组十余人,沿西北搜,以三长两短哨声为号,见着龙袍纤维、马蹄宽印,立刻汇合。”

刚要分组,宣府卫千户忽然上前一步,吊在胸前的右臂绷带晃了晃,似是刻意引人注意:“参将大人,西北是瓦剌散兵常窜的地界,昨日还有探兵回报说见着狼牙旗,我们这点残兵,遇着敌兵怕是连报信的机会都没有。不如往东南走?那里有玄夜卫哨探据点,或许能寻着陛下的踪迹,也安全些。” 参将抬眼扫过千户的绷带 —— 缠绕得过于整齐,边缘甚至还压着褶皱,不似仓促包扎的伤处,再看千户脚下的靴底,沾着的竟是东南方向特有的红土,而非昨夜突围时的黑泥。“千户倒是清楚东南的情况,” 参将的声音冷了几分,“只是玄夜卫北司昨日已传急报,东南据点三日前便被瓦剌端了,尸首都还挂在据点的旗杆上。你这‘安全’,是哪来的消息?”

宣府卫千户的脸色瞬间白了几分,忙低下头,手指绞着甲胄的系带:“是…… 是属下听小兵闲聊说的,不知是假消息。” 亲卫小校立刻接话:“参将大人,‘踏雪’的蹄铁比寻常战马宽半指,蹄印边缘还有工部特制的防滑纹,属下随陛下巡边三年,绝不会认错!就算遇着瓦剌散兵,我们拼着命也能护着线索走!” 参将点头,目光重新落回舆图:“按原计划分三组,千户带一组走左路,亲卫小校随我走中路,余下人走右路。记住,见着任何异常 —— 哪怕是半片明黄色布屑,都要吹哨。” 宣府卫千户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只能躬身应道:“属下遵令。”

密林深处的瘴雾越来越浓,每走三步便需挥刀拨开黏腻的树枝,露水混着腐叶的腥气溅在甲胄上,冷得人骨缝发疼。参将走在中路最前,长刀时不时戳向地面的腐叶 —— 谢渊曾教过他,若遇人为布置的陷阱,腐叶下会有松动的土层。走了约莫一个时辰,亲卫小校忽然惊呼一声,踉跄着后退半步,险些踩空跌下陡坡:“参将大人!您看!” 参将快步上前,顺着小校指的方向看去 —— 腐叶堆中,暗红的血迹如蜿蜒的蛇,从一棵枯树下延伸开,血迹深浅不一,似是刻意拖拽形成,而非自然滴落,最末处的血渍旁,还压着半片明黄色的丝绸,边缘有被刀割过的毛边。

参将蹲下身,指尖轻轻拨开血迹旁的腐叶,触到的血渍尚有余温,甚至能感受到一丝黏腻 —— 显然是半个时辰内留下的。“是龙袍的料子,” 亲卫小校的声音带着颤抖,伸手想去摸那片丝绸,却被参将抬手拦住,“别碰,布屑上有细微的刀痕,像是…… 像是故意留下的标记。” 参将的目光扫向四周,枯树的树干上有一道新鲜的砍痕,深度与瓦剌弯刀的弧度不符,反倒像是大吴士兵常用的长刀所致。“不对,” 参将皱紧眉头,“陛下若真受伤,定会尽快找地方隐蔽,不会刻意留下布屑。这血……” 他用刀背刮开一点血渍,凑近鼻尖 —— 除了血腥味,竟还混着一丝淡淡的墨香,“是诏狱署特制的止血墨!陛下身边从不带这种墨,这是内奸的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此时,左路传来急促的哨声 —— 是 “遇敌” 的信号,却比约定的短了一声。参将心中一紧,对亲卫小校道:“你守在这里,别碰任何东西,我去看看。” 刚跑出去十余步,便听到左路传来兵刃碰撞声,夹杂着士兵的惨叫。奔至近前,见宣府卫千户的组正与五名 “瓦剌兵” 缠斗,两名士兵已倒在地上,胸口的伤口整齐得过分,不似乱战所致。参将挥刀冲入阵中,刀刃劈向一名 “瓦剌兵” 的甲胄,却听 “当” 的一声脆响 —— 甲胄内侧竟绣着半片玄夜卫的徽记残角,只是被刻意用墨涂黑。

“假的!” 参将大喝一声,长刀改劈为刺,精准地刺穿一名 “瓦剌兵” 的咽喉。余下四人见势不妙,转身想逃,却被随后赶来的亲卫小校拦住,尽数斩杀。参将蹲下身,扯开一名 “瓦剌兵” 的甲胄,徽记残角上还留着玄夜卫北司的编号刻印,只是被磨去了后半段。“千户,” 参将的声音冷得像冰,“你组的士兵都是宣府卫的老兵,怎么会被五个假瓦剌兵伤了两人?且这‘瓦剌兵’的甲胄,是三个月前诏狱署失窃的那批,你怎么解释?”

宣府卫千户的脸色惨白如纸,后退半步,吊臂的绷带不慎滑落,露出的右臂竟毫无伤痕 —— 只有一块淡淡的墨痕,与假瓦剌兵甲胄上的墨色一致。“我…… 我……” 千户张着嘴,却说不出完整的话,目光慌乱地扫过地上的尸体,似在寻找退路。亲卫小校上前一步,指着千户的靴底:“参将大人!他靴底的红土,和东南据点附近的土色一模一样!他定是早就去过那里,还和内奸勾结了!” 千户猛地跪倒在地,声音发颤:“是…… 是有人逼我的!他们说若我不误导你们,就杀了我家人!”

参将未理会千户的辩解,目光落在假瓦剌兵的腰间 —— 其中一人的腰间挂着半枚玄夜卫令牌,边缘粗糙,没有官造令牌特有的鎏金包边,正面的 “玄夜” 二字刻得歪歪扭扭,背面的编号更是用墨涂成了黑块。“伪造的令牌,” 参将拿起令牌,指尖摩挲着边缘的毛刺,“和谢太保之前查获的旧党令牌一模一样。千户,逼你的人,是不是镇刑司的人?” 千户的身子猛地一颤,头垂得更低:“是…… 是镇刑司的人,他们让我引你们往东南走,说那里有‘陛下的踪迹’。”

中路的血迹旁,亲卫小校忽然发现新的线索 —— 腐叶下埋着一枚箭簇,狼牙形状的箭尖沾着暗红的血,箭尾却刻着一个模糊的 “诏” 字,只是下半部分被刻意磨去,只剩半个印记。“参将大人!您看这箭簇!” 小校捧着箭簇跑来,指尖因激动而发抖,“是诏狱署锻造的标记!去年工部核验时,我见过这种‘诏’字箭,箭尾比寻常箭短半指!” 参将接过箭簇,对着微弱的天光细看 —— 箭尾的木质上还留着诏狱署工坊特有的火漆痕,只是被水浸过,变得模糊。“内奸故意留下的,” 参将的眉头拧得更紧,“血迹、布屑、箭簇、伪造令牌,都是为了引我们往东南走。陛下定是察觉了危险,故意绕开了这条路。”

右路忽然传来哨声 —— 是 “发现重要线索” 的三长两短,却带着一丝慌乱。参将与小校立刻赶去,见右路的士兵正围着一处山洞,洞口的腐叶被踩得乱七八糟,地面上留着一串清晰的马蹄印,宽度与 “踏雪” 的蹄铁完全一致,蹄印边缘还沾着明黄色的丝线,与中路发现的布屑材质相同。“参将大人,我们刚到这里时,听到山洞里有动静,喊了一声‘陛下’,里面却没回应,进去一看,空无一人,只找到这个。” 一名士兵递过一块玉佩,玉质温润,上面刻着简化的龙纹,龙爪处有一道细微的裂痕 —— 是皇帝去年祭天时不小心摔的,当时还让工部尚书修补过。

参将接过玉佩,指尖抚过龙爪的裂痕,心中却升起一丝疑虑:山洞外的蹄印虽真,却只有进洞的,没有出洞的,像是有人故意将马蹄印引到洞口,再用腐叶盖住出洞的痕迹。“你们进洞时,洞里的土是干的还是湿的?” 参将忽然问道。那名士兵愣了愣,仔细回想:“是湿的,地面上还有水痕,像是刚有人泼过冷水。” 参将点头:“是内奸的诡计,泼冷水是为了掩盖足迹的温度,让我们以为陛下刚离开。千户,你带两人守在这里,若见着任何人 —— 哪怕是玄夜卫的人,都要先吹哨确认身份,再让他们靠近。”

宣府卫千户刚要应下,却又上前一步,声音带着刻意的急切:“参将大人,这里离瓦剌主营太近,只留两人守着太危险,不如让他们随我们一起搜?就算遇着敌兵,人多也有个照应。” 参将的目光落在千户未受伤的右臂上,见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甲胄的扣环 —— 那是紧张时的习惯动作。“千户倒是格外关心弟兄们的安危,” 参将冷笑一声,“方才在左路,你怎么没想着让弟兄们避开假瓦剌兵?就按我说的办,守在这里,这是军令。” 千户的脸涨得通红,却只能躬身应道:“属下遵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离开山洞前,参将悄悄对亲卫小校道:“你派两个机灵的士兵,绕到山洞后面盯着,看千户会不会传信号。若他敢动歪心思,立刻回报。” 小校点头应下,待参将走远后,便选了两名士兵,让他们换上瓦剌兵的旧甲胄,钻进山洞后的密林。果然,不过半柱香的工夫,士兵便回报:千户正用一块黑色的令牌对着东南方向晃了晃,片刻后,便有三道黑影从密林里窜出,与千户低声交谈了几句,又钻回了林子。

参将率中路与右路的士兵继续往西北走,蹄印在瘴雾中时隐时现,每一处蹄印的深度都略有不同 —— 有的深、有的浅,像是刻意留下的标记,指引着方向。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方出现一处陡坡,坡上的腐叶被风吹得漫天飞舞,蹄印延伸到坡边,却突然消失,只留下一道浅浅的拖痕,像是马蹄打滑所致。“参将大人,蹄印没了!” 亲卫小校急得声音发颤,蹲在坡边四处查看,却只看到厚厚的腐叶,“难道陛下摔下去了?”

参将却不急,从怀中摸出一块打火石,点燃一片干燥的树叶,扔到坡下的腐叶堆里 —— 树叶烧了片刻便熄灭,却露出下方的土层:土层上有淡淡的马蹄印,只是被腐叶盖得严实,若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是陛下故意用腐叶盖住的,” 参将松了口气,“你看,土层上的蹄印是朝西南的,陛下定是往那边走了。” 刚要下坡,身后忽然传来急促的哨声 —— 是千户的 “遇敌” 信号,却比之前快了一倍,还夹杂着兵刃碰撞的脆响。

“不好!” 亲卫小校脸色一变,“定是千户引了真瓦剌兵来!我们快回去救弟兄们!” 参将却按住小校的肩膀,目光沉了下来:“再等等。若真是瓦剌兵,千户的哨声不会这么有规律 —— 他在故意引我们回去,好让西南的伏兵趁机截住陛下。” 话刚说完,坡下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马蹄声,声音很轻,却带着 “踏雪” 特有的节奏 —— 每三步便会停顿一下,是皇帝骑乘时的习惯。“是陛下!” 小校激动地喊道,刚要出声,却被参将捂住嘴,“别喊!万一有伏兵!”

马蹄声越来越近,坡下的密林里渐渐露出一抹明黄色 —— 是皇帝的龙袍下摆,只是龙袍的左臂处沾着大片的血,比中路发现的血迹更浓。皇帝骑在 “踏雪” 上,脸色苍白,却仍挺直脊背,手中的长刀紧紧攥着,刀刃上还沾着新鲜的血渍。“陛下!” 参将再也忍不住,快步走下陡坡,跪在地上,“臣等护驾来迟!” 皇帝勒住马,声音带着疲惫:“你们来了就好。方才在山洞附近,见着三个黑衣服的人,像是镇刑司的,我便绕到了这里,还杀了一个想偷袭的伏兵。”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亲卫小校的惊呼:“参将大人!千户带着瓦剌兵来了!” 参将回头,见坡上的腐叶被马蹄踏得乱飞,宣府卫千户骑着马,身后跟着十余名真瓦剌兵,手中的弯刀闪着寒光。“陛下快走!” 参将起身,长刀横在身前,“小校,你护着陛下往西南走,那里有谢太保的援军!我来断后!” 皇帝却摇头:“朕不走!你带着残兵,怎么敌得过他们?” 参将急道:“陛下,臣的命是谢太保给的,今日就算战死,也要护陛下安全!”

瓦剌兵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宣府卫千户在马上喊道:“参将!别抵抗了!镇刑司的大人说了,只要你把陛下交出来,就饶你不死!” 参将冷笑一声,长刀指向千户:“你忘了宣府卫的誓言?忘了谢太保怎么教我们的?今日就算是死,我也不会让你们伤着陛下!” 亲卫小校趁机护着皇帝往西南走,“踏雪” 的蹄声在密林里格外清晰,却很快被瓦剌兵的喊杀声淹没。

参将率残兵与瓦剌兵缠斗,士兵们虽多带伤,却个个奋勇 —— 有的士兵断了臂,便用嘴咬着刀,扑向瓦剌兵;有的士兵中了箭,却仍死死抓住瓦剌兵的马腿,不让他们前进。参将的左臂旧伤被震开,血顺着甲胄往下流,却仍挥舞着长刀,斩杀了三名瓦剌兵。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 是玄夜卫的哨探!“参将大人!谢太保率援军来了!” 哨探的声音带着激动,手中的玄夜卫令牌在瘴雾中闪着微光。

瓦剌兵见援军到来,顿时慌了神,纷纷转身想逃,却被随后赶来的玄夜卫截住,尽数斩杀。宣府卫千户见大势已去,翻身下马,跪在地上,声音发颤:“参将大人,臣错了!臣是被镇刑司的人逼的,他们抓了臣的家人,臣不得不从!” 参将走到千户面前,长刀指着他的咽喉:“你可知你这一错,害了多少弟兄?左路的两名士兵,还有那些被内奸误导的探兵,都是因你而死!”

皇帝与亲卫小校折返回来,见瓦剌兵已被歼灭,便对参将道:“算了,饶他一命吧。他也是被胁迫的,若杀了他,反倒让镇刑司的人得了逞。” 参将收刀,对身后的玄夜卫道:“把他绑起来,带回京师,交由刑部审讯,让他指认镇刑司的人。” 玄夜卫应下,将千户绑了起来,押在队伍后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往西南走的路上,皇帝对参将道:“你们发现的血迹、箭簇、令牌,都是镇刑司的人故意留下的吧?他们想引你们往东南走,好让伏兵截杀,再嫁祸给瓦剌。” 参将点头:“陛下英明。那些血迹里混着诏狱署的止血墨,箭簇是诏狱署锻造的,令牌也是旧党伪造的,都是为了误导我们。若不是陛下谨慎,绕开了山洞,恐怕真的会落入他们的圈套。” 皇帝叹了口气:“内奸不除,朕就算回到京师,也不得安宁。谢爱卿那边,还需多费心。”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一片开阔地,谢渊率援军正列阵等候,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骑着马,立于阵前,见皇帝到来,立刻翻身下马,跪在地上:“臣等参见陛下!陛下平安,实乃大吴之幸!” 皇帝扶起指挥使,道:“辛苦你们了。这次能找到朕,多亏了宣府卫参将和残兵们,你们要好好奖赏他们。”

谢渊走到参将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你做得好。朕就知道,派你去寻陛下,定不会让朕失望。那些内奸留下的线索,你都带来了吗?” 参将从怀中摸出箭簇、伪造令牌和半片龙袍布屑,递给谢渊:“回谢太保,都在这里。箭簇是诏狱署的,令牌是旧党伪造的,布屑上有刀痕,像是故意留下的。” 谢渊接过线索,递给身后的玄夜卫文勘房主事:“你立刻核验这些线索,确认是不是镇刑司和诏狱署的手笔。” 文勘房主事应下,立刻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起来。

皇帝看着残兵们疲惫的模样,对谢渊道:“这些弟兄们都带伤,辛苦了。你让人安排军医,给他们医治伤口,回京后,每人都要赏良田、给俸禄,不能让他们白受委屈。” 谢渊点头:“臣遵旨。朕已令军医营在前方的废弃驿站等候,弟兄们到了那里,就能得到医治。” 参将躬身道:“谢陛下、谢太保恩典!臣代弟兄们谢过陛下和太保!”

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很快核验完毕,走到谢渊和皇帝面前,躬身道:“回陛下、谢太保,箭簇上的‘诏’字印记,与诏狱署去年失窃的模子完全吻合;伪造令牌的边缘刻痕,和镇刑司旧党令牌的刻痕一致;龙袍布屑的材质,是内织染局专为陛下织造的,只是布屑上的刀痕,是工部特制的短刀造成的,这种短刀,只有镇刑司的人才有。”

谢渊的脸色沉了下来:“看来,镇刑司和诏狱署的人,早就勾结在了一起,想趁陛下失踪,谋夺皇位。朕回京后,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为那些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皇帝点头:“说得好。内奸不除,朝堂难安。这次多亏了参将和残兵们,若不是他们识破了内奸的诡计,朕恐怕真的回不来了。” 参将道:“陛下言重了。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抵达废弃驿站时,军医营已等候在那里,军医们立刻为残兵们医治伤口,有的士兵需要缝合箭伤,有的士兵需要处理骨折,驿站内到处都是士兵的痛呼声,却没有一人抱怨。皇帝站在驿站门口,看着残兵们的模样,心中满是愧疚:“都是朕的错,若不是朕轻信了内奸,也不会让这么多弟兄受伤。” 谢渊道:“陛下不必自责。内奸隐藏得深,就算这次没有出事,他们早晚也会作乱。这次能识破他们的诡计,也是一件好事。”

参将走到谢渊面前,躬身道:“谢太保,宣府卫千户还在外面绑着,要不要现在审讯他?他知道镇刑司的一些情况,或许能问出更多线索。” 谢渊点头:“好,你带他去驿站的偏房,朕和你一起审讯。陛下,您先在正房休息片刻,审讯有了结果,朕再向您禀报。” 皇帝点头:“好,你们去吧,注意安全。”

偏房内,宣府卫千户被绑在柱子上,脸色苍白,见谢渊和参将进来,立刻道:“谢太保!臣错了!臣是被镇刑司的副提督逼的,他说若臣不引参将往东南走,就杀了臣的妻子和孩子!臣也是没办法啊!” 谢渊坐在椅子上,语气平静:“你说说,镇刑司的副提督,还让你做了什么?他们的伏兵都在哪些地方?”

千户咽了口唾沫,声音发颤:“他还让臣在陛下的食物里下毒,只是臣没敢做。伏兵除了东南的据点,还有西南的断魂桥,那里有二十多个镇刑司的人,都带着诏狱署的兵器,想等陛下经过时动手。” 参将道:“断魂桥?我们刚才往西南走时,怎么没见着伏兵?” 千户道:“可能是他们见陛下身边有援军,就撤了。镇刑司的人都很狡猾,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会立刻撤离。”

谢渊点头:“看来,镇刑司的人早就做好了退路。你知道他们的老巢在哪里吗?” 千户摇头:“臣不知道。他们每次和臣联系,都在不同的地方,而且都戴着面罩,臣从没见过他们的真面目。只知道他们的联络暗号是‘黑鸦’,只要在指定的地方放一只黑鸦,就会有人来和臣接头。” 谢渊对参将道:“你立刻派人去查‘黑鸦’的联络点,务必找到镇刑司的老巢。” 参将应下,立刻转身走出偏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夜幕降临,驿站内的灯火忽明忽暗,军医们仍在为残兵们医治伤口,谢渊坐在正房内,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商议后续事宜:“陛下明日要回京,我们需安排好护送的队伍。镇刑司的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会在回京的路上设伏。你率玄夜卫在前开路,我率京营在后断后,确保陛下安全。” 指挥使点头:“臣遵令。臣已派玄夜卫哨探去查‘黑鸦’的联络点,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

参将回到驿站时,正好遇到玄夜卫哨探回报:“参将大人,我们在东南的黑松林里,发现了一个‘黑鸦’的联络点,那里有一只黑鸦,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日在回京的路上,截杀皇帝’。” 参将立刻拿着纸条去见谢渊:“谢太保,镇刑司的人想在回京的路上截杀陛下!” 谢渊接过纸条,仔细查看,纸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与伪造令牌上的 “玄夜” 二字笔迹相似。“是同一个人写的,” 谢渊道,“看来,伪造令牌和写纸条的,是同一个内奸。明日回京,我们要多加小心。”

皇帝听到消息,却并不慌张:“朕倒要看看,他们敢不敢来。明日回京,朕就坐在最前面的马车上,让他们有本事就来截杀。” 谢渊忙道:“陛下不可!太危险了!” 皇帝摇头:“朕就是要引他们出来。只有把他们都抓了,朝堂才能安宁。你们只需做好准备,等他们动手,就把他们一网打尽。” 参将道:“陛下英明。臣愿率残兵在马车队两侧护卫,若有伏兵,臣定能抵挡。”

深夜的驿站格外安静,只有风吹过窗户的声响,和残兵们偶尔的咳嗽声。参将站在驿站门口,望着远处的黑松林,心中满是警惕 —— 他知道,明日回京的路,定不会平静,镇刑司的伏兵随时可能出现,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保护好陛下和谢太保。

谢渊走到参将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明日过后,若能顺利回京,朕会向陛下举荐你,让你升任宣府卫副总兵。你是个好将才,不该只做一个参将。” 参将躬身道:“谢太保抬爱。臣只求能肃清内奸,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至于官职,臣并不在乎。” 谢渊点头:“好,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明日,就靠你了。”

次日清晨,驿站拔营,皇帝坐在最前面的马车上,车帘敞开,以便观察四周的动静。参将领残兵在马车队两侧护卫,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率玄夜卫在前开路,谢渊率京营在后断后,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京师的方向走去。路上的瘴雾比昨日更浓,能见度不足五丈,每走一步都需格外小心。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异响 —— 是马蹄踏在石板上的声音,却不似大吴士兵的马蹄声,更像是瓦剌兵常用的劣马。“有伏兵!” 参将大喝一声,残兵们立刻举起长刀,警惕地盯着四周的密林。玄夜卫北司指挥使也率玄夜卫停下脚步,手中的弓箭对准了密林。

片刻后,密林里冲出二十余名黑衣人,手中拿着诏狱署的兵器,朝着马车队扑来。“是镇刑司的人!” 参将率残兵冲上去,与黑衣人缠斗。黑衣人虽凶悍,却不敌残兵们的奋勇,很快便有几人倒下。谢渊率京营从后面包抄,将黑衣人团团围住,不让他们有逃跑的机会。

皇帝坐在马车上,看着外面的厮杀,心中满是感慨 —— 这些残兵们,个个带伤,却仍为了保护他而奋勇杀敌,他定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黑衣人见大势已去,有的想自杀,却被玄夜卫拦住;有的想投降,却被参将喝止:“你们杀了那么多弟兄,现在想投降,晚了!”

厮杀结束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走到谢渊面前,躬身道:“谢太保,所有黑衣人都被抓获,没有一人逃脱。我们在他们身上搜出了镇刑司的令牌,还有与瓦剌往来的密信。” 谢渊接过密信,查看后道:“看来,镇刑司的人不仅勾结内奸,还勾结了瓦剌。回京后,定要将他们的同党全部抓起来,严加审讯。”

卷尾语

宣府卫参将率残兵寻帝半日,于瘴林腐叶间勘破内奸诡计 —— 血迹掺墨、箭簇藏印、令牌伪造,每一线索皆为 “引君入瓮” 之局,幸得参将细察、残兵死战,终护帝脱险。然镇刑司伏兵虽败、千户就擒,却仍有内奸潜藏朝堂,“黑鸦” 联络点未除,瓦剌与旧党勾结之网仍在。此半日寻帝路,悬疑未散:伪造令牌的匠人是谁?诏狱署失窃的兵器藏于何处?镇刑司副提督的真实目的为何?皆待后续谢渊审奸、玄夜卫查案,方能揭晓。残兵之忠、参将之智,虽暂解危局,却仅为肃清内奸之始,未尽之事,待续笔详陈。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