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623章 朕为君父失养护,何颜再享内帑藏

卷首语

《大吴史?纪事本末?德佑西直门犒军》载:“德佑七年,西直门御瓦剌之役毕,守卒伤亡逾千,残卒多带伤,衣甲破碎,粮饷久缺。太保谢渊(正一品,兼兵部尚书、御史大夫)奏请发内帑犒军,户部尚书刘焕(正二品)阻之,谓‘国库空虚,内帑乃先帝所积,不可轻动’;镇刑司提督石崇(从一品)复附议,称‘士卒守城乃分内事,滥赏恐滋骄惰’。

帝萧桓(德佑帝)亲赴西直门视伤卒,见卒或断肢、或中箭,卧于破庙草堆,仅以破布裹伤,粥食稀得照影,乃叹曰:‘朕为君,使士卒如此受苦,罪在朕也!’遂命打开内帑,出黄金五千两、白银十万两,分赏守军。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侦得:刘焕私吞西直门粮饷万石,转卖得银五百两,复与石崇、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分赃,故阻犒军,恐士卒怨愤揭其罪。史臣曰:‘桓之发内帑,非独慰忠勇,实察民心、革弊政之始也。焕、崇、靖之流,贪私阻犒,其心可诛,然帝念其或涉旧党网络,暂系诏狱待审,欲穷究其党羽,一网打尽,非纵奸也。’”

《玄夜卫档?内帑犒军录》补:“内帑藏于户部内库西阁,设管库郎中(正五品)二人、库役二十人,需帝手谕、内阁印鉴、户部尚书印三者俱全方得开。焕初拒奉诏,称‘印鉴需核验三日’,秦飞率玄夜卫监库,方迫其交出印鉴。犒军时,每卒依功赏银:战死卒家属赏银五十两,重伤卒赏银二十两,轻伤卒与参战卒各赏银十两,皆由玄夜卫与户部侍郎陈忠(正三品)共同监督发放,无克扣之弊。焕、崇、靖虽罪证确凿,然帝命暂不议死,押入诏狱,待查其关联旧党,再定最终刑罚。”

西直门残血未干,伤卒呻吟卧破垣。

甲碎难遮肌骨露,粥稀仅裹腹中空。

谢公奏请犒军饷,刘焕私吞阻帝恩。

石崇附议言 “滥赏”,怎知士卒战犹艰?

帝幸西城视卒伤,破衣沾血泪沾裳。

断肢卧草呼亲故,中箭撑墙念故乡。

“朕为君父失养护,何颜再享内帑藏?”

手谕亲颁开库锁,黄金白银慰忠良。

内库开启辨奸良,焕使刁难阻犒忙。

秦飞监库持公义,陈忠督发放赈粮。

卒领赏银声震地,誓随太保守边疆。

奸邪虽系囚牢里,待究余党再正纲。

西直门内的临时伤营,是战前的一座土地庙,庙顶的瓦被瓦剌兵的火箭烧穿了大半,寒风卷着碎雪灌进庙内,落在伤卒们的破衣上,瞬间融成冰水,顺着衣缝往下淌。庙内稻草堆上,横七竖八躺着百余名校伤卒:二十岁的卒子王小二,左臂被瓦剌弯刀砍断,仅靠一点皮肉连着,伤口化脓发黑,每动一下都疼得他额头冒汗,却死死咬着牙,不肯哼出声;五十岁的老卒赵老栓,右腿中了三支箭,箭镞未拔,血浸透了裤管,冻成了硬邦邦的冰壳,他怀里揣着给阵亡儿子带的半块麦饼,饼硬得能砸裂城砖,却仍紧紧攥着,像是握着最后一点念想。

庙外的空地上,亲卫们正收敛战死士卒的尸体,有的尸体被马蹄踩得面目全非,只能靠铠甲内侧绣的名字辨认;有的尸体仍保持着挥刀的姿势,手指扣在刀柄上,掰都掰不开。谢渊站在尸体旁,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花名册,每念一个名字,就用朱笔在旁边画一个圈,念到 “孙乾” 时,他的声音顿了顿,指尖在 “乾” 字上反复摩挲,墨痕被眼泪晕开一点 —— 这本花名册,战前密密麻麻记着一千三百个名字,如今能画上 “存活” 记号的,只剩三百余人。

“太保,” 亲卫队长捧着一碗稀粥过来,粥里的米粒屈指可数,清汤能照见人影,“伙房就剩这点粮了,您一整天没吃东西,喝点垫垫吧。” 谢渊接过粥碗,却没往嘴边送,转身递给旁边一个饿得发颤的小卒 —— 那小卒才十五岁,是乡勇补进来的,叫李小五,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嘴唇冻得发紫。李小五接过粥碗,眼泪 “吧嗒” 掉在碗里,混着稀粥一口口咽下去,含糊地说:“谢…… 谢谢太保……”

谢渊回到兵部,不等擦拭身上的血污与尘土,即刻铺纸研墨,写起奏疏。狼毫笔在纸上划过,每一个字都透着急切:“西直门守卒,以残躯拒胡贼数万之众,伤亡逾千,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伤卒无药治,死者无棺殓。若不发内帑犒赏,恐寒天下士卒之心,日后难令其效死疆场。臣请陛下发内帑黄金五千两、白银十万两,分赏守军及阵亡家属,以慰忠勇、励士气。”

奏疏由亲卫快马送进皇宫,萧桓看后,手指捏着奏疏边角,指节发白 —— 他虽久居深宫,却也知道士卒守城之苦,只是内帑乃先帝遗留,非重大国事不得动用,一时间竟有些犹豫。可转念想起谢渊在奏疏中写的 “寒士卒之心”,又实在不忍,便即刻召户部尚书刘焕入宫,命他筹备内帑发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焕接到旨意时,正在府中与粮商张老板对账,账册上 “西直门粮万石,转卖银五百两” 的字样格外醒目。他听完传旨太监的话,脸色骤变,支走太监后,赶紧让人备轿,往镇刑司提督石崇的府第赶去。石崇的书房里,炭火盆烧得正旺,刘焕捧着茶盏,手指不停摩挲杯沿,声音带着焦虑:“石提督,陛下要发内帑犒军,这可如何是好?咱私吞粮饷的事,要是士卒得了赏,日子好过了,保不齐有人会往外说,到时候咱们都得完蛋!”

石崇放下手中的密信(写给瓦剌细作的,尚未寄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指腹敲了敲案面:“慌什么?你是户部尚书,内帑归你管,就说‘内帑金银久存库中,需逐箱清点核对,至少三日方能发放’,先拖上一拖。再者,士卒守城本就是分内之事,哪能动不动就赏?我这就去拟奏疏,参谢渊‘滥请赏赐,耗损国帑,意在邀买人心’,让陛下也掂量掂量。” 刘焕听了,心里稍安,点头道:“还是提督想得周全,只要拖过这几日,说不定能找个由头,把犒军的事压下去。”

谢渊在兵部等了半日,不见刘焕有任何动静,心里渐渐起了疑。这时,户部侍郎陈忠(正三品)匆匆赶来,他穿着一身便服,显然是怕被人察觉,进门后先左右看了看,才将一本装订整齐的账册塞到谢渊手里,声音压得极低:“太保,刘焕根本不是要清点内帑,他是故意拖延!这本是通州仓去年的粮账,您看这一页 ——‘西直门粮万石,转卖张记粮行,得银五百两’,下面还有刘焕的朱笔签名,他把士卒的救命粮卖了换钱,现在怕士卒得赏后怨愤,揭他的短,所以才阻挠犒军!”

谢渊翻开账册,指尖拂过 “五百两” 的字样,气得手都在抖 —— 那万石粮,够西直门士卒吃三个月,刘焕却为了一己私利,转卖给粮商,如今还敢阻挠犒军,简直是丧心病狂。“还有,” 陈忠又凑近一步,声音更低了,“我刚从户部出来时,看见刘焕的轿子往石崇府去了,两人肯定是串通好了,要一起压下犒军的事。石崇那边,怕是还会在朝堂上参您一本,说您‘借犒军邀买人心’。”

谢渊握紧账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神却变得愈发坚定:“多谢陈侍郎告知实情,某这就去御书房,跟陛下禀明一切。刘焕、石崇这般置士卒生死于不顾,若不揭穿他们,日后不知还会有多少忠勇之士遭他们迫害!” 他即刻起身,将账册揣进怀里,带着两名亲卫往皇宫赶,脚步比来时更急 —— 他怕晚一步,刘焕和石崇就会编造出更多谎言,耽误犒军的事。

萧桓在御书房果然收到了石崇的奏疏,上面写着 “谢渊屡请发内帑,实乃借犒军之名,笼络士卒,意在培植私党;士卒守城本为天职,滥赏不仅耗损国帑,更易滋长骄惰之心,望陛下三思,驳回谢渊之请”。萧桓本就对动用内帑有些犹豫,见石崇这么说,心里更是犯了嘀咕,便召来李东阳(正一品,内阁首辅)商议。

李东阳接过奏疏,看后沉吟片刻,道:“陛下,谢太保忠勇,必无邀买人心之意;石提督之言,亦需斟酌。不如陛下亲赴西直门,亲眼看看士卒的情况,再做决断 —— 若士卒真如谢太保所言那般困苦,发内帑犒军,既可慰忠勇,亦可显陛下仁心;若情况不实,再驳回不迟。” 萧桓觉得有理,便决定亲赴西城。

刚到西直门的临时伤营,萧桓就听见庙内传来阵阵低低的呻吟,那声音里满是痛苦,却又透着隐忍。他走进庙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然收缩 —— 稻草堆上,伤卒们有的断了手臂,有的腿上中箭,破布裹着的伤口渗着血,寒风一吹,疼得他们浑身发抖;一个老卒怀里抱着一个已没了气息的年轻卒子,手指轻轻拂过卒子的脸,嘴里反复念叨着 “孩子,对不住,叔没护住你”;墙角的李小五,正用冻得发紫的手,帮王小二擦拭伤口,两人的脸上都没有一点血色。

“陛下……” 王小二见了萧桓的龙袍,挣扎着想要起身,却因牵动伤口,疼得倒在稻草堆上,冷汗瞬间浸湿了破衣。萧桓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扶住他,看着他化脓的伤口、冻裂的手指,心里一阵愧疚,眼泪差点掉下来:“孩子,快躺下,别乱动。是朕对不住你们,让你们受苦了。朕身为君父,却没能让你们吃饱穿暖,还让你们流血受伤,这都是朕的过错啊!” 他转身对身后的太监高声道:“传朕的旨意!即刻打开内帑,黄金五千两、白银十万两,尽数分赏西直门守军及阵亡家属,不得有误!谁敢阻挠,以抗旨论处!”

刘焕接到萧桓的旨意时,正在石崇府中商量如何进一步拖延,得知皇帝已亲赴西城,还下了死命令,知道再也拖不下去,只能不甘心地起身回户部。可他心里仍存着一丝侥幸 —— 内帑的钥匙在他手里,管库郎中是他的亲信,或许能找个由头,再拖上半日,说不定还能想出别的办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回到户部,刘焕召来管库郎中李福(正五品),李福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他言听计从。刘焕坐在案后,手指敲击着桌面,低声吩咐:“你去内库,就说‘内帑金银箱柜年久失修,锁芯生锈,需慢慢打磨才能打开;且金银久存,需逐箱称重、核对账目,至少要半日才能完成’,尽量拖延时间。若是谢渊或秦飞派人来催,你就说‘按户部规制办事,急不得,若是出了差错,谁也担待不起’。”

李福点头哈腰地应下:“尚书放心,小的知道该怎么做,定不让他们轻易拿到金银。” 刘焕看着李福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 他就不信,谢渊能顶着 “违制” 的罪名强行取银,只要拖到天黑,说不定能找个 “夜色中发放易出纰漏” 的由头,把这事拖到第二天,到时候再想办法周旋。

萧桓从西直门回到皇宫,即刻召集群臣议事。御书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谢渊站在左侧首位,身上还带着西城的尘土与血味;刘焕、石崇站在右侧,神色各异 —— 刘焕眼神闪烁,似有不安;石崇则面无表情,仿佛之前阻挠犒军的不是他。

萧桓坐在龙椅上,目光缓缓扫过群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今日朕亲赴西直门,所见之景,令朕彻夜难安。士卒们以残躯拒胡贼,有的断了手臂,有的中了毒箭,却连一口热粥都喝不上,一件完整的衣甲都没有。他们守的不是一座城门,是朕的江山,是百万百姓的安危!发内帑犒军,是朕对他们的补偿,更是朝廷对忠勇之士的认可!谁也不许再以‘滥赏’‘耗帑’为由阻挠,若有违者,休怪朕不念旧情!”

石崇还想开口辩解,萧桓却先一步看向他,语气带着一丝冷意:“石提督,你之前说谢太保‘邀买人心’,今日朕见了士卒的惨状,才知你是错看了谢太保,也错看了这些忠勇的士卒。他们若想谋私,何必拼着性命守城门?你身为镇刑司提督,当以监察奸邪为己任,而非处处阻挠正事。” 石崇被噎得说不出话,只能低下头,心里却满是不满,暗自盘算着如何报复。

刘焕见状,赶紧上前一步,装作恭敬的样子:“陛下圣明,臣并非有意阻挠犒军,只是内帑金银久存库中,箱柜锁芯生锈,且账目需仔细核对,若贸然打开发放,恐有差错,损了国体。臣已命管库郎中尽快处理,预计半日后方能发放,还请陛下宽限。” 他说着,偷偷观察萧桓的神色,希望能得到准许。

“半日?” 谢渊上前一步,语气带着急切,“陛下,西直门的伤卒们等不起半日!有的卒子伤口化脓,急需银子请医买药;有的阵亡家属连棺木都买不起,只能将亲人的尸体停在破庙里。按《大吴户部内库规制》,内帑发放凭陛下手谕、内阁印鉴、户部尚书印三者即可,开箱核验只需一个时辰,何来半日之说?刘尚书分明是故意拖延!”

刘焕脸色一变,强辩道:“太保有所不知,内库的箱柜年久失修,有的锁芯锈死,需慢慢打磨,且账目繁多,需逐笔核对,一个时辰根本不够。臣也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敢怠慢。”

这时,秦飞(从二品,玄夜卫北司指挥使)从群臣中走出,躬身行礼:“陛下,臣有一请。玄夜卫掌侦缉监督之职,臣愿带文勘房主事张启(从三品),随户部吏员一同前往内库,监督开箱、核验、称重全过程。一来可确保按规制办事,不违祖制;二来可加快进度,尽早将赏银送到士卒手中,不让忠勇之士久等。”

萧桓闻言,点头道:“准奏!秦指挥使,就劳你亲自监督,务必在一个时辰内完成,不得延误。” 秦飞领命,转身时眼神扫过刘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 —— 他早已从暗探口中得知,刘焕与石崇勾结,意图拖延犒军,今日有他监督,绝不让他们得逞。

谢渊与秦飞离开御书房后,陈忠悄悄追上谢渊,将他拉到一旁的偏殿,左右看了看,才从袖中掏出一个布包,打开后里面是一把新铸的铜秤,还有一本泛黄的账册。“太保,刘焕肯定会让管库郎中故意刁难,比如借口‘秤坏了’‘账目丢失’,这把秤是臣让工部新铸的,精准无误;这本账册是内帑的存档底账,上面有永熙帝时的管库郎中签名,与内库现行账目一致,若李福说账目不对,就拿这个给他看。”

谢渊接过铜秤和账册,指尖拂过账册上的旧签名,心里涌起一丝暖意:“有劳陈侍郎想得周全,若不是你,今日怕是真要被刘焕拖延。” 陈忠叹了口气:“太保言重了,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刘焕私吞粮饷、阻挠犒军,早已忘了为官的初心,臣不能看着他再害苦了士卒。”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臣已让人通知西直门的亲卫,备好登记名册,只要金银一到,立刻就能按功发放,绝不耽误。”

谢渊点头,将铜秤和账册交给身后的亲卫,叮嘱道:“你即刻送到内库,交给秦指挥使,告诉他务必盯紧李福,不许他耍花样。” 亲卫领命而去,谢渊看着陈忠,郑重道:“日后彻查刘焕、石崇的罪证,还需陈侍郎多多协助。” 陈忠拱手道:“太保放心,臣定当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飞带着张启和十名玄夜卫卒赶到内库时,管库郎中李福正指挥着库役们慢悠悠地搬着木箱,动作拖沓,显然是在故意消磨时间。见秦飞来了,李福故作惊讶地放下手中的钥匙,上前拱手:“秦指挥使怎么来了?内库清点是户部的职掌,玄夜卫按规制不该插手吧?”

“陛下有旨,命某监督内库清点,以防差错,确保赏银尽早发放到士卒手中。” 秦飞拿出萧桓的手谕,递到李福面前,语气冰冷,“按《大吴户部内库规制》,开箱核验不得超过一个时辰,李郎中,现在可以开始了。”

李福接过手谕,扫了一眼,却仍站在原地不动,找借口道:“哎呀,真是不巧,库房里的称重铜秤昨晚摔坏了,臣已让人去外面借了,可还没回来,没有秤,无法核对金银数目,怕是要耽误些时辰。” 他说着,偷偷观察秦飞的神色,希望能蒙混过关。

秦飞冷笑一声,挥了挥手,身后的亲卫立刻抬着一把新铜秤走了进来:“无妨,某已带了新秤,是工部昨日刚铸的,精准无误,李郎中可以放心使用。” 李福见状,脸色又白了几分,却仍不死心,又道:“可…… 可内库的账目找不到了,没有账目,无法核对金银数目,总不能凭感觉发吧?”

张启这时上前一步,拿出陈忠准备的存档底账,翻开其中一页,递给李福:“李郎中,这是永熙帝二十年的内库底账,上面详细记录了内帑金银的数目与箱号,与现行账目完全一致,你可以对照着核验。若是李郎中实在找不到现行账目,某可以让人去户部档案库调取,只是那样一来,耽误的时间怕是要由李郎中承担。”

李福看着新铜秤和存档底账,知道再刁难也没用,只能咬着牙,指挥库役们开始开箱。秦飞和张启站在一旁,目光紧紧盯着每一个环节 —— 库役开箱时,他们要检查箱锁是否完好,有无被动过的痕迹;称重时,他们要亲自核对数目,确保与账目一致;装袋时,他们要监督库役在每个银袋上标注数目,防止后续发放时出错。

石崇得知秦飞亲自去内库监督清点,心里十分不安 —— 他怕秦飞在监督过程中发现什么不利于他的线索,便派亲信王六(镇刑司密探)扮作库役,混入内库,想找秦飞 “越权干预户部事务” 的把柄,若是能抓到,便可在朝堂上参秦飞一本,既能报复秦飞,又能转移视线,拖延对他和刘焕的调查。

王六穿着库役的粗布短褂,混在人群中,来回走动,试图偷听秦飞与李福的对话,或是找到秦飞 “违规操作” 的证据。可他刚靠近存放金银的木箱,就被张启识破 —— 张启常年负责文勘,对人的神色格外敏感,见王六眼神闪烁,不像其他库役那般专注于干活,反而四处张望,便觉得可疑,悄悄让人将他带到秦飞面前。

“你是哪个库房的库役?为何不干活,反而四处游荡?” 秦飞盯着王六,语气带着审视,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王六被秦飞看得心里发慌,支支吾吾地说:“我…… 我是新来的,不太熟悉活计,想看看别人怎么干……”

“新来的?” 秦飞冷笑一声,让人搜王六的身,很快从他的袖中搜出了一枚镇刑司的腰牌,还有一张石崇写的纸条,上面写着 “探听秦飞是否违制干预内库事务,若有,即刻回报;若无可疑,便设法扰乱清点,拖延时间”。

秦飞将纸条和腰牌收好,看着王六,语气更冷:“石提督倒是很关心内库的事,连镇刑司的密探都派来了。你回去告诉石提督,某只是按陛下的旨意监督清点,若他再敢派人来捣乱,休怪某以‘干扰军务’论处!” 他命人将王六押出内库,交给玄夜卫卒看管,待日后再审,心里却清楚 —— 石崇绝不会善罢甘休,以后定要多加防备。

一个时辰后,内库清点完毕,黄金五千两、白银十万两分装在五十个木箱里,每个木箱上都贴着封条,封条上盖着皇帝的手谕印、内阁印、户部印,还有秦飞和张启的监督印,确保没有被动过的痕迹。玄夜卫卒与户部吏员一同押送车队,浩浩荡荡地往西直门赶去。

车队刚到西直门,谢渊就带着亲卫和陈忠迎了上来。他亲自走上前,检查每个木箱上的封条,确认无误后,才对身后的亲卫说:“打开木箱,按之前定好的标准分赏 —— 战死卒家属每户赏黄金一两、白银四十九两(合计五十两),重伤卒(断肢、中箭透骨者)赏白银二十两,轻伤卒(皮肉伤、冻伤)与参战卒各赏白银十两。陈侍郎,麻烦你负责核对名册,确保每个该得赏的人都能拿到,不许错漏一人。”

陈忠点头,从袖中掏出一本厚厚的名册,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个士卒的姓名、籍贯、伤势、战功,还有阵亡家属的信息,都是他昨日连夜让人整理的。“太保放心,名册上的每个人都经过三次核对,绝不会出错。” 他说着,让人将名册铺在临时搭建的木桌上,准备登记发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又对秦飞说:“秦指挥使,劳你带玄夜卫卒维持秩序,防止有人哄抢,同时监督户部吏员发放,若是发现有吏员克扣银子,立刻拿下,绝不姑息。” 秦飞领命:“太保放心,有某在,定让赏银公平发放到每个人手中。”

西直门内的空地上,士卒们和阵亡家属听说要发赏银,纷纷扶着彼此,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王小二被李小五搀扶着,左臂的伤口刚换了新的布条,他看着前面领赏的人手里捧着沉甸甸的银锭,眼里满是期待 —— 他想拿着银子回家,给生病的母亲请医抓药,再给弟弟买件新棉衣。

轮到王小二时,陈忠核对名册:“王小二,西直门守卒,左臂断肢,重伤,赏白银二十两。” 吏员从木箱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银锭,递到王小二手里。王小二接过银锭,入手冰凉,却让他心里暖暖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谢谢陛下…… 谢谢太保…… 有了这银子,我娘的病就能治了……” 他对着皇宫的方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额头磕在冰冷的地上,却一点也不觉得疼。

排在后面的赵老栓,由两个年轻卒子搀扶着,右腿的箭伤还没好,每走一步都疼得他额头冒汗。陈忠看着名册:“赵老栓,西直门守卒,右腿中箭三支,重伤,赏白银二十两。” 赵老栓接过银锭,颤巍巍地捧在手里,泪水模糊了双眼:“陛下还记得我们这些老卒…… 这辈子能为陛下守城门,值了!” 他想起阵亡的儿子,又想起手里的银子能给儿子买口像样的棺木,心里既悲痛又欣慰。

谢渊站在一旁,看着士卒们领赏时的模样,心里满是感慨 —— 这些银子,对朝廷来说或许不算多,可对这些出身贫寒的士卒来说,却是救命钱、安家钱。他走到李小五面前,李小五刚领了十两银子,正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谢渊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拿着银子,等伤好了,还愿意跟着某守西直门吗?” 李小五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愿意!跟着太保,守好西直门,不让胡贼再进来!”

刘焕也来到西直门,美其名曰 “监督赏银发放”,实则是想找机会挑错,比如 “名册与实际人数不符”“银子称重不准”,好将责任推到谢渊和陈忠身上。他穿着一身崭新的官袍,与周围衣衫褴褛的士卒形成鲜明对比,走到陈忠身边,假装查看名册:“陈侍郎,可要仔细核对,别发错了人,要是少了银子,或是发错了标准,可是你的责任。”

陈忠头也不抬,指着名册上的记录:“尚书放心,每个领赏人的名字、伤势都与名册一致,且银子都是按陛下定的标准发放,有秦指挥使和玄夜卫监督,绝不会出错。” 刘焕碰了个软钉子,又想去跟秦飞找茬,却见秦飞正盯着他,眼神带着审视,仿佛在看一个潜在的犯人。刘焕心里发虚,想起自己私吞粮饷的事,生怕秦飞提起,只能悻悻地站在一旁,看着银子一箱箱发下去,却无能为力。

这时,一个老妇人(孙乾的母亲)走到刘焕面前,她手里捧着刚领的五十两赏银,眼神带着质问:“刘尚书,老身想问一句,之前西直门的粮饷,为何迟迟不发?我儿孙乾带着士卒们守城门,饿了好几天,只能喝稀粥,要是早发粮,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战死?”

刘焕被问得脸色发白,赶紧避开老妇人的目光,支支吾吾地说:“粮…… 粮是因为通州仓受潮,耽误了发放,现在不是发了赏银吗?您老人家还是赶紧拿着银子,给孙将军买棺木吧。” 说完,他不等老妇人再开口,就匆匆转身离开,脚步慌乱,生怕再被追问。

被秦飞押走的王六,趁玄夜卫卒不注意,偷偷挣脱束缚,逃回了石崇府。他跪在石崇面前,将内库的情况一一禀报:“提督,秦飞带着玄夜卫全程监督,陈忠还准备了新秤和底账,李福根本没法拖延,银子已经运到西直门,正在发放。刘尚书去了西直门,还被一个老妇人追问粮饷的事,灰溜溜地回来了。”

石崇听完,气得将手中的茶盏摔在地上,瓷片四溅:“废物!都是废物!刘焕连个老妇人都应付不了,李福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谢渊、秦飞、陈忠,这三人是故意跟我作对!” 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心里满是怒火,却又有些不安 —— 秦飞抓了王六,虽然王六逃了回来,但秦飞肯定知道是他派去的,说不定会顺着这条线索,查到他与刘焕私吞粮饷、通敌的事。

“提督,” 王六趴在地上,声音带着恐惧,“秦飞搜出了您写的纸条,还看到了镇刑司的腰牌,他会不会…… 会不会去陛下面前参您一本?” 石崇停下脚步,眼神变得阴狠:“参我?没那么容易!秦飞没有实据,陛下不会轻易相信他。你现在就去诏狱署找徐靖提督,让他把之前咱们藏在诏狱的那批通敌密信转移走,别被秦飞搜出来。再告诉刘焕,让他把私卖粮饷的账册烧了,绝不能留下把柄!” 王六领命,爬起来匆匆离去,石崇看着窗外,眼里满是杀意 —— 他绝不能让自己多年的谋划,毁在谢渊等人手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夕阳西下时,赏银终于发放完毕。陈忠拿着名册,对谢渊说:“太保,大部分士卒和家属都领到了赏银,还有五十户阵亡家属因为家在外地,没能及时赶到,臣已让人去通知他们,明日一早再来领取。另外,有十五名重伤卒无法下床,臣让人把银子送到了他们的住处,还特意叮嘱了如何保存银子,防止被人偷抢。”

谢渊点头,对陈忠的细致十分满意:“做得好,一定要确保每个该得赏的人都能拿到银子,不能让任何一个忠勇之士或其家属寒心。” 他又亲自去了阵亡家属的临时住处 —— 那是一处破旧的院落,住着十几户家属,有的在缝补死者的衣物,有的在低声哭泣。谢渊走进院子,对家属们说:“各位乡亲,陛下发放的赏银,是对逝者的认可,也是对你们的补偿。朝廷不会忘了你们,后续还会为阵亡士卒追赠官职,家属的赋税也会减免三年,若是家里有适龄的子弟,想入军营或为官,朝廷都会优先考虑。”

孙乾的母亲握住谢渊的手,眼泪掉在谢渊的官袍上:“太保,乾儿没白死,陛下还记得他,老身就放心了。以后老身会告诉乾儿的弟弟,要像他哥哥一样,忠君爱国,守好咱们大吴的江山。” 谢渊看着老妇人,眼眶泛红:“孙老夫人,孙将军是大吴的忠勇之士,朝廷会永远记得他,某也会常来看您,帮您解决生活上的难处。”

领了赏银的第二天一早,西直门的士卒们就主动来到城楼下,请求参与修缮城防。王小二左臂缠着布条,却拿着铁锹,跟着其他士卒一起搬新运来的城砖;赵老栓右腿不能用力,就坐在城楼下,帮着老兵打磨箭头,将生锈的箭头磨得锋利;李小五和其他乡勇,跟着老兵学习如何架设云梯、调整火炮,脸上满是认真,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怯懦。

谢渊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 —— 内帑的发放,不仅让士卒们的生活有了着落,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他走到王小二身边,看着他吃力地搬着城砖,拍了拍他的肩膀:“慢点搬,别累着伤口,要是疼了就歇会儿。” 王小二笑着说:“太保放心,这点疼不算什么!有了陛下的赏银,我娘的病有救了,我现在浑身都是劲,就算瓦剌再来,我也能跟他们拼!”

秦飞带着玄夜卫卒检查城防,看着新嵌的城砖、打磨锋利的箭头、调试好的火炮,对谢渊说:“太保,士卒们现在士气高涨,就算瓦剌再来,咱们也能守住西直门。只是刘焕、石崇、徐靖这些人还在,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得尽快查清他们的罪证,免得出什么乱子。”

谢渊点头,眼神变得坚定:“你说得对,这些奸贼一日不除,京师就一日不得安宁。某这就去御书房,请求陛下下旨彻查,一定要把他们的罪证都查出来,给士卒们和百姓们一个交代。”

萧桓得知西直门的士卒们领赏后士气大振,主动修缮城防,心里十分高兴,同时也意识到 —— 刘焕、石崇阻挠犒军,绝非简单的 “拖延”,背后肯定还有更大的阴谋。他召来谢渊、秦飞、陈忠,商议彻查之事。

谢渊将刘焕私卖粮饷的账册、陈忠提供的粮商供词,还有秦飞截获的石崇密信(写给瓦剌的)一并呈给萧桓:“陛下,刘焕私吞西直门粮饷万石,转卖牟利,与石崇、徐靖分赃;石崇不仅阻挠犒军,还暗中与瓦剌细作往来,意图通敌;徐靖身为诏狱署提督,恐包庇石崇,藏匿罪证。若不彻查,恐养虎为患,危及京师安危。”

萧桓看着这些证据,脸色越来越沉,拍案而起:“朕没想到,朝堂之上竟有如此奸佞!传朕的旨意:命秦飞(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牵头,陈忠(户部侍郎)协助,彻查西直门粮饷失踪案、内帑发放阻挠案及石崇通敌案,凡涉案人员,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查,不得徇私!”

秦飞和陈忠领旨,即刻商议分工。陈忠道:“刘焕私卖粮饷的账册虽有一部分被他藏匿,但通州仓的库役还有粮商张老板都能作证,我去户部调取刘焕任职以来的粮饷记录,看看他还有没有其他私吞行为;另外,我还可以去查内库的出入账,看看刘焕有没有私自挪用内帑的情况。”

秦飞点头:“好,那我就去镇刑司和诏狱署,提审王六,搜查石崇和徐靖的住处,寻找他们通敌、分赃的证据。咱们双管齐下,尽快查清全案,不让奸贼有机会串供或销毁罪证。” 两人分工明确,即刻行动,一场针对旧党奸邪的彻查,就此展开。

刘焕得知萧桓下旨彻查,心里慌得不行,赶紧回到府中,将私卖粮饷的账册、与石崇分赃的记录,还有他多年来贪污的其他账目,都找出来,塞进一个木箱里,想偷偷转移到城外的寺庙中藏匿。可他刚把木箱搬上马车,陈忠就带着户部吏员和玄夜卫卒冲了进来,一把拦住他:“刘尚书,你这是要把什么东西转移走?莫非是贪污受贿的罪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焕脸色惨白,支支吾吾地说:“没…… 没什么,只是一些家用杂物,想送到寺庙寄存。” 陈忠让人打开木箱,里面的账册、银票、金银珠宝暴露无遗。陈忠拿起一本账册,翻开其中一页,指着 “西直门粮万石,石崇分银百两,徐靖分银五十两” 的记录,语气冰冷:“刘尚书,这些可不是家用杂物吧?你私吞粮饷、与石崇分赃的罪证,都在这里面,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刘焕吓得腿一软,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陈侍郎,我错了,我是一时糊涂,是石崇逼我的,他说要是我不帮他,就杀了我的家人…… 求你饶了我这一次吧!” 陈忠冷哼一声:“现在知道错了,早干什么去了?士卒们饿肚子、流血牺牲的时候,你怎么不想想自己的过错?” 他命人将刘焕控制起来,封存所有罪证,等待进一步审讯。

与此同时,徐靖得知刘焕被抓,心里十分不安,他担心刘焕会供出自己分赃的事,便偷偷派人去诏狱,想找之前与石崇有往来的狱卒串供,让他们统一口径,否认与石崇、刘焕的关联。可他派去的人刚进诏狱,就被秦飞安排的玄夜卫卒抓获,从身上搜出了徐靖写的串供纸条,上面详细写着该如何编造谎言,掩盖分赃事实。

秦飞拿着纸条,找到徐靖,将纸条扔在他面前:“徐提督,你还想串供?你收了石崇百两黄金,与他、刘焕共同分赃,阻挠犒军,这些事你以为能瞒得住吗?” 徐靖看着纸条,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再也撑不住,瘫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石崇得知刘焕被抓、徐靖暴露,知道自己也瞒不了多久,便想带着多年来贪污的金银和通敌的密信,逃去瓦剌。他让亲信收拾行李,自己则去书房烧毁来不及带走的密信,可刚点燃密信,秦飞就带着玄夜卫卒冲了进来,一把夺过密信 —— 密信虽烧了一半,却仍能看清 “瓦剌太师也先”“西直门布防”“事成后封太宰” 等字样,罪证确凿。

“石提督,你想逃去哪里?是去瓦剌吗?” 秦飞看着石崇,语气冰冷,眼神里满是厌恶,“你身为大吴的从一品镇刑司提督,不思报效国家,反而通敌叛国、贪污受贿、阻挠犒军,害死了多少忠勇的士卒,你良心过得去吗?”

石崇拔出腰间的佩刀,想反抗,却被玄夜卫卒死死按住,刀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谢渊、秦飞,你们别得意!” 石崇嘶吼着,眼里满是疯狂,“我背后还有旧党,就算我倒了,他们也不会放过你们!你们迟早会跟我一样,死无葬身之地!”

秦飞懒得跟他废话,命人将石崇押起来,搜查他的府第,搜出了黄金千两、白银万两,还有多封写给瓦剌细作的密信。秦飞将这些罪证一一封存,带着石崇前往诏狱,与刘焕、徐靖关押在一起,等候萧桓的进一步发落。

萧桓得知秦飞抓获石崇,搜出通敌密信和贪污赃款,心里十分震怒,本想即刻下旨将三人处死,可转念一想,石崇提到 “背后还有旧党”,若是仓促处死三人,恐会打草惊蛇,让旧党其他成员逃脱,便决定暂不议死,先将三人革职下狱,彻查其关联的旧党成员。

他下旨:“刘焕(原户部尚书,正二品)、石崇(原镇刑司提督,从一品)、徐靖(原诏狱署提督,从二品),通敌贪腐,阻挠犒军,罪证确凿,先行革职,押入诏狱,严加看管,不得与外界接触;命秦飞、陈忠继续彻查三人关联旧党,务必一网打尽,待全案审明后,再定最终刑罚。”

旨意下达后,谢渊、秦飞、陈忠都松了口气 —— 他们知道,萧桓暂不处死三人,并非纵容,而是为了彻底清除旧党,防止日后再有类似的奸邪之徒危害朝政。谢渊站在西直门的城楼上,看着修缮一新的城防、士气高涨的士卒,心里满是期待 —— 待旧党彻底清除,大吴的朝堂定会更加清明,京师的防务也会更加稳固,孙乾和战死的士卒们,也能真正瞑目。

片尾

礼部编撰《西直门犒军录》,详细记载萧桓亲赴西城、发内帑犒军、斥阻扰奸佞的始末,附以士卒领赏的绘图与罪证摹本,颁行天下各军镇。边军们听说后,无不感奋,纷纷上书,表示 “愿效死守边,不负陛下圣恩,不负谢太保忠勇”。

瓦剌太师也先得知大吴君臣同心、士卒士气大振,又听说石崇等内奸被革职下狱,知道再攻京师无望,便暂时放缓了对大吴边境的袭扰,遣使来京师打探消息,为后续议和做准备。京师的危局,虽未彻底解除,却已得到极大缓解。

谢渊仍每日去西直门巡查,看着城楼上值守的士卒、崭新的城防,心里满是欣慰;秦飞则带着玄夜卫,日夜审讯刘焕、石崇、徐靖,试图从他们口中撬出更多旧党成员的线索;陈忠则忙着整理内帑发放的账目,完善监督制度,防止日后再出现类似的阻挠事件。大吴的朝堂,正朝着清明的方向缓缓迈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卷尾

《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德佑七年,桓亲赴西直门视伤卒,见其困苦,乃发内帑犒军,斥阻扰之刘焕、石崇,革其职,系诏狱待审。帝谓近臣曰:‘朕发内帑,非仅慰忠勇,实欲明辨忠奸,凝聚民心。焕、崇、靖虽罪重,然其背后或有旧党网络,若仓促处死,恐断线索,需穷究其党羽,一网打尽,方无后患。’”

《玄夜卫档?内帑犒军录》补:“内帑发放后,西直门守军愿再战者逾九成,三日修缮城防毕,五日整备军器妥。秦飞、陈忠彻查旧党,自德佑七年冬始,至次年春,共抓获旧党成员二十余人,皆系诏狱,未漏一人。内帑发放之制,经此一役,更趋完善,帝命设‘内帑督查司’(从四品),隶户部,专司内帑使用监督,需帝手谕与督查司印鉴,方可动用内帑,杜绝阻挠之弊。”

《大吴史?列传第三十二?谢渊传》载:“渊力请发内帑,统筹发放,拒奸佞,慰士卒,帝倚之如左右手。西直门之役后,渊协秦飞、陈忠彻查旧党,多有建言,帝皆采纳。时人赞曰:‘谢公忠勇护京师,帝发内帑慰民心,君臣同心除奸邪,大吴江山始安宁。’”

西直门残伤卒悲,帝幸西城泪湿衣。发帑犒军拒奸阻,黄金白银慰忠归。焕崇贪私虽系狱,待究余党再正纲。君臣共誓守家国,从此边尘渐息微。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