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610章 能藏私信通凶党,虎制伪符骗禁闉

卷首语

《大吴史?纪事本末?德佑宫门之变三日记》载:“德佑中,谢渊两日擒张勋、赵承,然京营左卫卒三百(孙昂旧部)未除,由千户王虎(从五品)、副千户刘能(正六品)统领,私藏兵器于东华门民宅,谋‘第三日趁乱入宫,劫帝南迁’。能为孙昂姻亲,暗通镇刑司旧吏,阻玄夜卫查案;虎则伪制‘京营调兵勘合’,欲骗开宫门。第三日辰,玄夜卫获叛兵异动;午,叛兵骗入东华门,逼御书房;未,谢渊率德胜门守军两千入宫,斩虎及叛兵三百,擒能,乱乃定。”

《玄夜卫档?平叛录》补:“王虎伪勘合无‘元兴二十五年监造’阴纹,墨为京营松烟墨(混私制墨),与孙昂旧案墨痕吻合;刘能私传消息于叛兵,玄夜卫于其府中搜得‘入宫路线图’,标注御书房守卫薄弱处。谢渊斩叛兵后,命岳谦清京营余党,罪证存诏狱署东库第四十六柜,入《三日平叛全卷》。”

两日擒酋未绝氛,残兵暗结扰宫宸。

能藏私信通凶党,虎制伪符骗禁闉。

午间叛骑冲华阙,未时忠军护紫宸。

德胜门兵挥刃处,三百逆徒尽作尘。

京营余孽匿奸心,官官相护蔽凶音。

伪勘无纹露踪迹,密图有记指丹禁。

谢公持节调精锐,德胜挥戈入禁林。

斩叛安宫三日定,至今犹颂护驾恩。

阳光刚漫过东华门城楼,玄夜卫暗探张青(从七品)就伏在民宅对面的茶摊,目光盯着那扇虚掩的朱门。从五品京营左卫千户王虎穿着便服,手里攥着一卷纸,匆匆走进民宅 —— 纸卷边缘露出 “调兵” 二字,墨色是京营专用的松烟墨,却泛着异样的灰调。

张青悄声跟近,听见宅内传来低语:“刘能说,午间换班时,他会把东华门值守的自己人留下,你带三百卒,持勘合进去,直奔御书房 —— 谢渊的人盯得紧,别出岔子!” 是王虎的声音,粗犷中透着慌乱。

另一个声音应道:“虎千户放心,兵器都藏在柴房,都是之前石崇留下的长刀,足够用了!” 张青心里一沉 —— 石崇旧部还在,这是要趁前两日平叛的余乱,再劫宫!他摸出竹片,飞快刻下 “王虎”“东华门”“午间”“三百卒”,转身奔向玄夜卫北司。

张青的竹片摆在秦飞(从二品北司指挥使)案上。“孙昂的旧部!” 秦飞指节叩着案面,“孙昂虽流放,王虎、刘能是他姻亲,定是想趁乱劫帝,为孙昂报仇!” 他立刻召来张启(从三品文勘房主事):“查京营今日调兵勘合,尤其是王虎的!”

张启抱着勘合册奔入文勘房,日光落在 “京营左卫印” 上。真印该有 “元兴二十五年监造” 的阴纹,可王虎的勘合印却光平如镜;墨色虽似京营松烟墨,却混了私制墨(京营墨含内府朱砂,私墨无),运笔滞涩,是仿刻的痕迹。“秦指挥使!” 张启举着勘合疾奔回来,“伪的!印无阴纹,墨是混的 —— 王虎要骗开东华门!”

秦飞攥着勘合,起身就走:“去兵部!谢太保刚处理完张勋的事,王虎又来作乱,必须让太保调兵!”

秦飞刚出玄夜卫,就撞见正六品京营左卫副千户刘能。刘能笑着拦住他:“秦指挥使这是去哪?前两日平叛辛苦,不如去营中喝杯茶?”

秦飞冷声道:“刘副千户,王虎私制勘合,欲劫宫,你可知晓?”

刘能脸色微变,却立刻强辩:“秦指挥使说笑了!王千户是孙都督旧部,为人忠厚,怎会劫宫?定是暗探看错了!” 他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孙都督虽流放,京营还有不少他的人,指挥使若没有实证,可别乱说话 —— 免得惹祸上身。”

秦飞心里清楚,这是官官相护!刘能是王虎的同谋,想拦他报信。“让开!” 秦飞拔出佩刀,“我是玄夜卫北司指挥使,奉旨查案,你敢拦?” 刘能吓得后退,秦飞趁机甩开他,翻身上马 —— 再晚,东华门就危险了!

午时前,秦飞冲进兵部衙署。谢渊(正一品太保)刚看完陈忠(正三品户部侍郎)的粮饷奏报,见秦飞急闯,就知有事。勘合被铺在案上,谢渊指尖抚过无阴纹的印边,目光沉如潭水:“孙昂的余党,果然没老实!王虎有三百卒,刘能内应,午间就行动 —— 东华门值守是京营的人,刘能定已收买,靠京营拦不住。”

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躬身道:“太保,德胜门守军是您直辖的,指挥使周信(正三品)是您提拔的,忠诚可靠,可调他们入宫护驾!”

谢渊点头:“杨侍郎,你立刻拟兵部勘合,调德胜门守军两千,归周信统领,午间前到东华门待命;秦飞,你带玄夜卫暗探,盯着王虎的民宅,看他们何时动身;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你守安定门,防叛兵逃出去!”

三人领命时,谢渊补充道:“午间换班是关键,若让王虎进了东华门,御书房就危险了 —— 陛下还在宫里,绝不能出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派内侍入宫,将王虎的阴谋奏报萧桓。萧桓正在御书房看《大吴史》,听内侍说完,手一抖,书页落在地上。他强压慌乱,对李东阳(正一品内阁首辅)道:“李阁老,王虎又来劫宫,谢太保已调德胜门守军,你看该如何?”

李东阳躬身:“陛下,可命宫城侍卫加强御书房守卫,关闭东华门侧门;再让内侍传旨,命各部尚书入宫,稳住百官 —— 叛兵若见百官齐聚,必不敢妄动。”

萧桓点头:“就按阁老说的办!朕倒要看看,这些叛党能猖狂到几时!” 他捡起《大吴史》,翻到 “永熙帝平叛” 篇,指尖划过字句 —— 先祖能平叛,他也能!可后背的冷汗,还是暴露了他的紧张。

午时换班的梆子声刚响,王虎率三百京营卒,手持伪勘合,站在东华门前。刘能早已等候在那里,对着值守卒使了个眼色:“这是王千户,奉谢太保令,入宫加强守卫,快开门!”

值守卒是刘能的亲信,接过勘合扫了一眼,就抬手开门。王虎挥了挥手,卒子们鱼贯而入,甲胄下藏着的长刀,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刘副千户,” 王虎低声道,“御书房的守卫弱,你带一百人绕去后门,我带两百人从正门冲,速战速决!”

刘能点头,带着人悄悄绕向御书房后门。王虎则率卒子们,沿着宫道直奔御书房,脚步声在空旷的宫城回荡,惊得檐角的铜铃乱响。

御书房前,正七品宫城侍卫统领赵安(谢渊旧部)见王虎的人冲来,立刻率五十侍卫阻拦:“王千户,无陛下旨意,不得靠近御书房!”

王虎冷笑:“陛下已被谢渊控制,我是来救陛下的!挡者死!” 他挥刀砍向赵安,卒子们一拥而上。赵安的侍卫虽忠勇,却只有五十人,且多持短刀,怎敌得过三百持长刀的叛兵?很快,侍卫们就倒在血泊中,赵安被王虎一刀刺穿肩膀,跪倒在地,仍嘶吼着:“叛党!你们不得好死!”

王虎一脚踹开他,直奔御书房大门:“萧桓!出来!跟我南迁!”

御书房里,萧桓听见外面的厮杀声,手攥着 “镇国剑” 的剑柄,指节发白。李东阳站在他身旁,声音沉稳:“陛下,谢太保的德胜门守军快到了,再坚持片刻!”

内侍们吓得发抖,有的甚至想躲进柜子。萧桓深吸一口气,拔出 “镇国剑”:“朕是大吴天子,岂能怕叛兵!李阁老,你带内侍守在后门,朕守前门!”

李东阳躬身:“陛下,臣愿与陛下共守!”

御书房大门被撞开,王虎提着刀冲进来,看见萧桓持剑而立,愣了一下,随即笑道:“陛下,别挣扎了!谢渊平叛是为私权,只有南迁,您才能保命!”

萧桓怒喝:“放肆!朕乃大吴天子,宁死不迁!” 他挥剑刺向王虎,却因力气不足,被王虎挡开,剑落在地上。王虎上前一步,刀架在萧桓脖子上:“陛下,别逼我!”

就在此时,宫门外传来马蹄声 —— 谢渊率德胜门守军赶到了!正三品指挥使周信手持长刀,率一千卒冲向东华门,对着叛兵喊道:“叛党!放下刀!”

王虎的卒子们见援军到了,纷纷后退。王虎慌了,刀架得更紧:“谢渊!别过来!再过来,我杀了陛下!”

谢渊勒住马,目光如冰:“王虎,你私制勘合、劫宫逼迁,已是死罪!若放了陛下,我还能让你留全尸;若敢伤陛下,我定诛你九族!” 他身后,两千德胜门守军列阵,甲胄反光晃得叛兵睁不开眼,箭已搭在弦上,对准叛兵。

与此同时,秦飞率五百玄夜卫,从民宅搜出兵器,赶到东华门。他见谢渊已牵制住王虎,立刻分兵:“张青,你带两百人守后门,防刘能逃;剩下的跟我来,抓叛兵!”

玄夜卫卒们冲进宫,与德胜门守军配合,将叛兵团团围住。刘能刚想从后门逃,就被张青拦住:“刘副千户,哪里去?” 刘能挥刀反抗,却被玄夜卫卒一箭射穿肩膀,跪倒在地,被生擒活捉。

三 第三日?未:平叛乱 —— 斩叛护驾,清剿余党

王虎见刘能被擒,叛兵被围,知道大势已去,却仍不肯放了萧桓:“谢渊!我是孙都督旧部,你杀了我,京营的人不会放过你!”

谢渊冷笑:“孙昂包庇叛党,已被流放;你劫宫逼迁,罪该万死!” 他翻身下马,缓缓走向王虎,“陛下乃九五之尊,岂容你这叛贼要挟!”

王虎急了,挥刀就要刺向萧桓。谢渊眼疾手快,拔出佩刀,一刀斩断王虎的手腕。王虎惨叫一声,刀落在地上。谢渊上前一步,再补一刀,王虎倒在地上,血溅到御书房的门槛上。

萧桓看着谢渊,声音有些颤抖:“谢太保…… 朕…… 朕没事了。”

谢渊躬身:“陛下受惊了!叛兵已被围,臣定将他们全部擒获!”

王虎一死,叛兵们再也没了斗志。有的扔下刀投降,有的想冲出去,却被德胜门守军的箭射倒。周信率卒子们冲上去,长刀挥舞,叛兵纷纷倒地。“投降不杀!” 周信喊道,可仍有百余叛兵负隅顽抗,最终被斩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未时三刻,宫城内的厮杀声停了。德胜门守军清点人数,共斩杀叛兵三百,生擒五十余人(多是被胁迫的京营卒)。秦飞将生擒的叛兵押到谢渊面前:“太保,这些人多是被王虎用银子收买,并非真心叛乱。”

谢渊道:“真心叛的,斩;被胁迫的,杖责三十,放回原营,严加看管 —— 京营不能再乱了。”

刘能被押到诏狱署。正三品刑部侍郎刘景坐在案后,面前摆着从他府中搜出的 “入宫路线图”。“刘副千户,” 刘景道,“这图是你画的吧?标注御书房守卫薄弱处,还私通王虎,你还有何话可说?”

刘能起初顽抗:“我是被王虎胁迫的!孙都督流放,我只是想帮他报仇,没想劫宫!”

刘景递上他与孙昂的书信:“这是你流放前写给孙昂的,说‘定要劫帝南迁,为都督翻案’,还想抵赖?”

刘能看着书信,眼泪掉下来:“是孙都督让我做的!他说若我能劫帝,就保我升京营指挥佥事…… 我一时糊涂,才犯了错!”

刘景将供词整理好,递给谢渊:“太保,刘能招认,京营还有十余个孙昂旧部,都是千户、副千户,藏在各卫,需尽快清剿。”

谢渊捧着供词、伪勘合、路线图,走进御书房。萧桓看着这些罪证,怒不可遏:“孙昂的余党还这么多!传旨,京营各卫的孙昂旧部,全部罢官下狱,由岳谦暂代京营都督,清剿余党!”

李东阳道:“陛下,谢太保率德胜门守军护驾,斩叛兵三百,功不可没;周信、秦飞也有平叛之功,当赏。”

萧桓点头:“谢太保加‘太师’衔(正一品),赏黄金百两;周信升京营副都督(从二品);秦飞升玄夜卫指挥使(从一品);斩杀的叛兵,曝首九门一日,以儆效尤!”

谢渊躬身:“陛下,臣只是尽本分。京营需尽快完善制度,防再出内奸。”

德胜门守军押着生擒的叛兵,从正阳门经过。百姓们围在街道两侧,扔出烂菜叶、石头,骂道:“叛贼!敢劫宫,该杀!”

周老汉(德胜门乡勇教头)带着乡勇们,捧着米酒,送到谢渊面前:“谢太保,您又救了陛下!第三日就平了叛乱,您真是忠良!”

谢渊接过酒,对着百姓们躬身:“这不是我一人之功 —— 周信的德胜门守军,秦飞的玄夜卫,还有宫城侍卫,是大家一起守住了宫城,守住了京师。”

百姓们齐声欢呼,声音飘在东华门的城楼上,与守军的操练声混在一起,成了京师最安稳的声响。

秦飞带着张启走进诏狱署东库。伪勘合、入宫路线图、刘能的供词、王虎的兵器,被一一放进楠木柜,贴上 “永世警示” 的朱印。“这些罪证要好好存着,” 秦飞对张启道,“京营内奸难除,要让后世官员知道,官官相护、勾结叛党,都是灭族之罪!”

张启点头,在账册上写下 “第四十六柜 —— 三日平叛全卷”,墨色是玄夜卫专用的松烟墨,清晰如鉴。

兵部衙署的烛火还亮着。谢渊与岳谦修订《京营守卫新规》:“京营调兵,需‘兵部勘合 玄夜卫核验’双证,缺一不可;宫门值守,京营卒与玄夜卫卒各半,换班需双方将领签字;凡私制勘合、勾结叛党者,斩!”

岳谦道:“太保,新规颁行后,京营的内奸再也不敢妄动。另外,可让玄夜卫介入京营考核,凡孙昂旧部,一律不录用。”

谢渊道:“还要让工部修缮东华门,加固城门,增设火器 —— 宫城防务,绝不能再出纰漏。”

萧桓召谢渊、李东阳、岳谦入宫。“三日平叛,虽快,却也暴露了京营的大问题,” 萧桓道,“谢太保,你说的‘京营督查司’,尽快设起来,让郑恒(从六品御史)任提督,专司考核与内奸清查。”

谢渊躬身:“陛下,臣明日就拟奏疏。另外,德胜门守军是直辖军,可作为宫城的后备力量,随时待命。”

李东阳补充道:“可将‘三日平叛’记入《大吴礼典》,传示后世,让百官知内奸之祸,不敢再官官相护。”

萧桓点头,窗外的月光落在御书房的案上,案上的 “护驾安邦” 墨宝,是他刚写给谢渊的 —— 三日的生死与共,比任何赏赐都重。

第四日辰时,岳谦率玄夜卫,在京营各卫清剿孙昂旧部。十余个千户、副千户被一一拿下,有的藏在营房,有的混在卒子中,见玄夜卫来,没一人敢反抗。“谢太保,” 岳谦奏报,“余党已全部抓获,京营各卫的值守,都换成了忠诚可靠的卒子。”

谢渊点头:“京营是京师的屏障,绝不能再出内奸。日后京营卒的选拔,需玄夜卫核验其家世、履历,防旧党混入。”

李嵩(正二品吏部尚书)组织官员考核,选拔清正廉洁的官员,补充京营空缺。“谢太保,” 李嵩奏报,“已选任正三品京营指挥佥事五人,都是之前弹劾过石迁、孙昂的忠良,定能守住京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道:“李尚书,考核需严,绝不能让官官相护的事再发生。”

张毅(正二品工部尚书)派周瑞(正三品工部侍郎),修缮东华门城楼,加固城门,增设五十门火器。“谢太保,” 周瑞道,“东华门已修缮完毕,城门用硬木加固,火器能覆盖宫门周围,叛兵再想冲进来,难了!”

谢渊道:“好!宫城防务需万无一失,日后工部需定期检查城门、火器,防损坏。”

谢渊撰写《大吴三日平叛录》,详细记载三日平叛的过程、京营内奸的危害、平叛的经验,奏请萧桓颁行全国。录中写道:“平叛之道,在侦缉、在调兵、在除奸。侦缉早则能防患,调兵快则能护驾,除奸净则能长治。宫城乃帝之居所,内奸不除,宫城难安;宫城不安,社稷难稳。”

萧桓命内阁将《三日平叛录》抄送六部九边,令 “京营将领研习,仿此之法固防务;边将参照,防内奸渗透”。

京师百姓感谢渊护驾之功,自发于正阳门内立 “三日平叛碑”—— 碑身取房山青岩,高两丈,宽一丈,镌云纹缠枝,字填金粉,额题 “护驾安邦” 四字。碑阴刻萧桓、谢渊、周信、秦飞等名,碑文曰:“德佑之岁,叛党三乱宫闱。帝明臣忠,一日侦逆,二日擒酋,三日护驾,斩叛三百,宫城乃安。此非天幸,实赖君臣同心、将士用命之故。”

每至初一、十五,百姓或提清酒、奉麦饼,或携香烛、焚纸钱,齐聚碑前祭拜。香火袅袅绕碑柱,与东华门守军的甲胄反光相映,似以微薄之诚,守护这三日换来的长久太平。

三日平叛的消息传到宣府卫、大同卫,边军卒们士气大振。李默(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道:“谢太保三日平叛,京营安稳,咱们守边也更放心了!”

陈安(大同卫守将)则仿京营新规,设 “边卫督查司”,清剿内奸,加固防务。边地的堡寨愈发坚固,瓦剌游骑见边军强盛,再也不敢靠近。

萧桓率内阁、六部总结德佑十五年事,李东阳道:“三日平叛,谢太保护驾有功,周信、秦飞平叛得力,岳谦清奸彻底,此乃年度第一大功!”

萧桓点头:“谢太保持节护驾,周信挥戈斩叛,秦飞侦缉擒奸,岳谦清剿余党,皆是忠良!朕要下旨,表彰他们,让全国百姓都知道,忠义之人,朝廷定不亏待!”

百官跪拜:“陛下圣明!”

片尾

谢渊以正一品太师总摄军政,周信、秦飞、岳谦分掌京营、玄夜卫、防务,君臣常于御书房议事,从宫城值守聊到边地盟约,信任愈深。李东阳在《内阁记事》中写道:“德佑三日平叛,非帝之镇定、渊之果决、信之忠勇、飞之敏锐、谦之彻底,难成也。君无慌则臣志坚,臣志坚则宫城固,宫城固则天下安 —— 此乃大吴中兴之理,传之后世,当永记:内奸之祸,烈于外寇;护驾之责,重于泰山。”

京师百姓在正阳门祭拜 “三日平叛碑”,香火年年不绝。东华门的守军换了一茬又一茬,却始终记得那日谢渊率德胜门守军入宫的场景 —— 甲胄反光,长刀映日,护驾的誓言,刻在宫城的每一块砖上。

卷尾

《大吴史?列传第三十二?谢渊传》专载护驾事,其文曰:“德佑宫门之变,三日而平。渊率德胜门守军入宫,斩叛兵三百,护帝于御书房,帝赞曰:‘当日刀架朕颈,朕以为难生,若非渊疾驰护驾,朕与社稷皆危矣!渊之忠勇,胜似长城,非此臣,大吴难安。’”

《玄夜卫档?忠烈录?护驾卷》补注其事:“平叛后,帝命玄夜卫汇辑伪勘合、入宫路线图、刘能供词等罪证,编为《三日记》,凡四卷 —— 上卷录内奸侦缉之法,中卷载调兵护驾细节,下卷明京营清剿之规,末卷附忠良名录,颁至天下州县、边卫营寨,令百官将士研习,诫‘内奸藏于营中,祸起于须臾,需时时警惕,不可稍懈’。兵部推《京营新规》于九边,宣府卫设‘边卫督查司’,大同卫行‘双岗互验制’,边地遂入百年安稳,无复内奸之扰。”

时人感其功,作歌传唱于京畿及边地,其词曰:“三日平叛护宸居,百年安堵赖良谟。谢公忠勇垂青史,不负君王不负吴。” 后世论及大吴中兴,皆谓 “三日平叛” 为关键 —— 非此一役,难除京营内奸,难安君臣之心,更难成后续百年的太平基业。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