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608章 擒奸邪,归法网!京邦固,属大吴!

卷首语

《大吴史?谢渊传》载:“德佑中,石迁伏诛,其党石崇、徐靖犹据镇刑司、诏狱署,私毁罪证、包庇余孽,吏员多有攀附,官官相护。太保谢渊察其弊,奏请帝整肃,帝萧桓知内奸未除则京师难安,遂于御书房授渊‘镇国剑’,许‘先斩后奏’,专司缉捕奸党。渊持剑旬月,擒徐靖、诛石崇,罢黜包庇之吏部张文、户部刘焕,修订《奸党律》,朝纲乃肃。”

《玄夜卫档?权柄录》补:“镇国剑为元兴帝萧珏所铸,长三尺七寸,柄刻‘肃奸护邦’四字,凡持剑者,可先斩四品以下奸佞,五品以上需奏报待批。渊获剑后,首诛诏狱署小吏七人(皆徐靖亲信,毁证包庇),再擒石崇于镇刑司旧档库,搜得旧党名单十二人,罪证存诏狱署东库第四十四柜,入《谢渊持剑肃奸案勘卷》。”

奸氛猖!扰庙堂!朋比私,乱纪纲!帝授剑,臣持芒!裁奸佞,斩佞狼!

验痕伪,追残殃!循章行,震八荒!京甸安,如堵墙!怀昔日,剑生光!

内奸藏!比周狂!酿灾殃,乱朝纲!帝颁剑,臣秉刚!肃乱党,扫妖芒!

辨痕细,穷余殃!执律严,震佞肠!京阙宁,无暗伤!忠良在,自安康!

御殿朗!授剑章!先诛令,肃朝堂!石孽藏,通敌券!徐奸罔,庇乱郎!

验墨痕,攀援彰!勘印文,包庇详!擒奸邪,归法网!京邦固,属大吴!

石迁伏诛半月,镇刑司的朱门仍透着阴翳。从二品副提督石崇(石迁侄)坐在叔父旧书房,指尖摩挲着案上残损的密信 —— 那是石迁与瓦剌往来的底稿,边角被火燎过,却仍能看清 “夏末献城” 的字迹。他身后,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躬身道:“石副提督,谢渊已派秦飞查诏狱,前日还提审了咱们的人,若再拖延,恐罪证败露。”

石崇冷笑,将密信塞进袖中:“慌什么?张文(正三品吏部侍郎,石崇姻亲)已在吏部压下考核,刘焕(正二品户部尚书,旧党故交)也拖着边军粮饷,谢渊要查案,得先过六部的关。你去把诏狱里的旧党小吏都换了,罪证烧干净,看他拿什么查!”

徐靖点头,心里却怕得发颤 —— 前日玄夜卫暗探已在诏狱后院搜出半片烧毁的密信,若不是他买通小吏抢回,早已落入秦飞手中。可他不敢违逆石崇,石迁虽死,镇刑司仍有旧吏百余人,若不从,自己怕是要步石迁后尘。

此时,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正拿着那半片密信,站在兵部衙署的窗前。谢渊(正一品太保)接过密信,指尖抚过焦黑的边缘:“这墨是镇刑司的松烟墨,字迹与石迁一致,定是石崇、徐靖没烧干净。可张文压着考核,刘焕拖粮饷,咱们要查案,难啊。”

秦飞道:“太保,不如奏请陛下?石崇、徐靖私毁罪证,官官相护,只有陛下能压得住六部。” 谢渊沉默 —— 他掌兵部兼御史台,虽有监察权,却无擅捕从二品官员之权,若贸然动手,恐被旧党反诬 “专权”,唯有请帝授权,方能行事。

早朝的太和殿,暑气未散却透着寒意。户部尚书刘焕率先出列:“陛下,边军粮饷告急,宣府卫、大同卫已缺粮月余,臣请陛下催陈忠侍郎(正三品)速调粮,若再延误,恐兵卒哗变!”

陈忠立刻反驳:“陛下,非臣不调粮!刘尚书以‘粮库核验’为由,压着调粮文书十日不批,臣怎敢擅自运粮?”

吏部侍郎张文接着奏报:“陛下,镇刑司、诏狱署官员考核,需兼顾‘旧职履历’,石副提督、徐提督辅政多年,若贸然考核,恐动摇人心,臣请暂缓三月。”

谢渊出列,声音沉稳:“陛下,刘尚书压粮饷、张侍郎缓考核,皆为包庇石崇、徐靖!玄夜卫已查获石迁通敌密信残片,石崇私藏底稿、徐靖烧毁罪证,若不速查,恐旧党勾结瓦剌残余,危及京师!”

石崇出列,脸色骤变却强辩:“陛下!谢渊诬陷臣!他私握军权,想借查案之名,夺镇刑司、诏狱署之权,臣请陛下治其专权之罪!”

徐靖、刘焕、张文齐声附和:“陛下,谢太保权欲熏心,不可轻信!”

萧桓坐在龙椅上,指尖轻轻敲击扶手 —— 他知谢渊忠诚,却也忌惮其兵权;石崇虽可疑,却掌镇刑司密探,若贸然处置,恐生乱。犹豫间,李东阳(正一品内阁首辅)出列:“陛下,可命玄夜卫呈验密信残片,再查刘尚书、张侍郎与石、徐二人的往来,若有包庇,再治不迟。”

秦飞奉诏,带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从三品)上殿。张启捧着密信残片与勘验图,躬身奏报:“陛下,此残片墨为镇刑司松烟墨,与石迁书房墨块一致;边缘火燎痕迹,与诏狱后院灰烬成分吻合,确为徐靖所烧;另有石崇与张文的书信残片,言‘缓考核以护靖’,墨痕、字迹皆为真迹!”

刘焕脸色发白,仍狡辩:“陛下,臣压粮饷是为核验库粮,非包庇!” 张文则跪地:“陛下,臣与石崇为姻亲,却未包庇,只是念及旧情,缓考核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道:“陛下,粮饷关乎边军生死,考核关乎吏治清明,怎可因‘核验’‘旧情’延误?石崇、徐靖私毁罪证,刘、张二人包庇,此乃官官相护,若不整肃,奸党难除!”

萧桓看着殿内争论的群臣,忽然想起去年瓦剌围京时,石迁扣粮通敌的惨状 —— 若今日再纵容旧党,京师恐再陷危局。他沉声道:“秦飞,你率玄夜卫查诏狱署、镇刑司,若查获罪证,即刻奏报!谢渊,你协理监察,不得擅动刑罚。”

廷议后,石崇密召徐靖、张文、刘焕至镇刑司暗室。石崇将密信底稿扔在桌上:“谢渊已盯上咱们,徐靖,你把诏狱里的旧党小吏都杀了,罪证烧干净;张文,你在吏部造伪册,把咱们的人调去地方;刘焕,你再压粮饷,逼谢渊分心 —— 只要撑过这月,瓦剌残余就会来犯,到时候京师乱,谁还顾得上查案!”

徐靖颤抖着点头:“石副提督,诏狱小吏有七人是咱们的人,杀了他们,恐引玄夜卫怀疑……” 石崇眼露凶光:“疑什么?就说他们通敌,先斩后奏!张文,你若不造伪册,明日谢渊就会查你的考核档;刘焕,你若不压粮,边军哗变,第一个治罪的就是你!”

三人皆被震慑,各自领命而去。徐靖回到诏狱,看着狱中七个亲信小吏,心里满是挣扎 —— 杀了他们,可保自身;不杀,自己必死。最终,他咬了咬牙,命狱卒将七人拖至后院,以 “通敌” 为名斩之,尸体扔进枯井,罪证付之一炬。

秦飞的暗探张青(从七品)将旧党串供的消息报给谢渊。谢渊站在边地图前,眉头紧锁:“石崇要杀小吏、毁罪证,还想勾结瓦剌,若不阻止,京师危在旦夕!可陛下只许查案,不许擅动,这可如何是好?”

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道:“太保,不如再奏陛下,言旧党勾结瓦剌,危及社稷,恳请陛下授您专权,方能速除奸党!”

谢渊摇头:“陛下恐疑我专权…… 除非陛下主动授权,否则不可贸然请旨。” 他转身对秦飞道:“你派暗探盯着枯井,若徐靖抛尸,立刻取证;张启,你再查镇刑司旧档,看石崇有没有私藏其他罪证。”

秦飞、张启躬身应诺,谢渊望着窗外的暮色,心里清楚 ——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若不能在旧党勾结瓦剌前清除内奸,之前的拒降守国,都将付诸东流。

次日凌晨,张青率暗探潜伏在诏狱后院枯井旁。天刚亮,就见狱卒抬着七具尸体,扔进枯井,又往井里填土。待狱卒离开,张青立刻下井,从尸体身上搜出半块刻有 “镇刑司” 字样的腰牌 —— 这是旧党小吏的标识,尸体脖颈处的刀伤整齐,显然是被灭口。

张青将腰牌与尸身痕迹记录在册,直奔玄夜卫北司,交给秦飞。“秦指挥使,” 张青道,“徐靖杀了七个亲信,抛尸枯井,这腰牌就是证据!”

秦飞拿着腰牌,立刻去兵部:“谢太保,徐靖灭口毁证,证据确凿!若再拖延,石崇他们就要勾结瓦剌了!”

谢渊接过记录册,指尖泛白:“走,咱们去见陛下!这一次,必须请陛下授权!”

御书房里,萧桓看着枯井尸身的记录册,又看了看张启新呈的镇刑司旧档 —— 上面记载着石崇挪用密探经费、包庇通敌小吏的明细,气得手发抖:“石崇、徐靖竟敢杀吏灭口、私毁罪证!刘焕、张文还敢包庇,真是无法无天!”

谢渊躬身:“陛下,内奸不除,京师难安!臣掌兵部、御史台,却无擅捕从二品官员之权,若等六部议决,恐延误时机。臣请陛下授‘专断之权’,凡奸党,臣可先查后奏,若有滥权,臣甘受诛罚!”

萧桓沉默良久 —— 他知谢渊忠诚,却也怕 “专断之权” 滋生祸端。李东阳在旁道:“陛下,可授谢太保‘镇国剑’,剑在则权在,凡四品以下奸佞,可先斩后奏;五品以上需奏报待批,既防滥权,又能速除奸党,两全其美。”

萧桓眼前一亮 ——“镇国剑” 乃先祖元兴帝所铸,历代仅授忠良,既显君恩,又限权柄。他起身道:“传旨,取‘镇国剑’来!”

内侍捧着锦盒走进御书房,打开盒盖,一柄寒光凛冽的长剑映入眼帘 —— 剑柄刻 “肃奸护邦” 四字,剑鞘镶嵌碧玉,正是 “镇国剑”。萧桓拿起剑,递到谢渊面前:“谢太保,朕授你此剑,许你‘先斩后奏’:四品以下奸佞,可当场诛杀;五品以上,需持证据奏报,朕准后方可处置。你持此剑,当肃内奸、护京师,若敢滥权,朕必治你重罪!”

谢渊接过剑,单膝跪地,声音哽咽:“臣谢陛下信任!臣定持剑肃奸,绝不滥权,若有负陛下,愿以剑自裁!”

萧桓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朕信你。京师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谢渊握着 “镇国剑”,走出御书房时,晨光正透过宫墙,照在剑身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 这光芒,不仅是剑的锋芒,更是君臣信任的重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率秦飞、玄夜卫卒直奔诏狱署。徐靖正在书房烧毁最后一批罪证,见谢渊持剑闯入,吓得魂飞魄散:“谢太保,你…… 你敢擅闯诏狱?”

谢渊举起 “镇国剑”,剑尖直指徐靖:“徐靖,你杀吏灭口、烧毁罪证、包庇石崇,证据确凿!陛下授我‘先斩后奏’之权,你若认罪,可留全尸;若敢反抗,当场诛杀!”

徐靖还想狡辩,秦飞已递上枯井尸身记录册与腰牌:“徐提督,这七人的尸体还在枯井里,腰牌是镇刑司的,你还想抵赖?”

徐靖的脸色惨白如纸,瘫坐在地上:“我…… 我认罪!是石崇逼我的!他让我杀小吏、毁罪证,还让我勾结瓦剌……”

谢渊冷声道:“押入诏狱,待奏报陛下后处置!” 玄夜卫卒上前,架起徐靖,徐靖哭喊道:“谢太保,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谢渊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没有快意,只有沉重 —— 若不是官官相护,徐靖何至于走到这一步?唯有彻底整肃,才能让吏治清明。

拿下徐靖后,谢渊率人直奔镇刑司。石崇正在召集旧党,商议如何逃往瓦剌,见谢渊持剑而来,立刻拔剑反抗:“谢渊,你敢擅闯镇刑司?我乃从二品副提督,你无权拿我!”

谢渊冷笑:“陛下授我‘镇国剑’,许‘先斩后奏’!你私藏石迁通敌密信、勾结瓦剌、包庇余孽,罪该万死!”

秦飞率玄夜卫卒上前,与石崇的旧党缠斗。石崇挥剑刺向谢渊,谢渊侧身躲过,“镇国剑” 出鞘,寒光一闪,石崇的剑被斩断,剑尖抵在他的咽喉。

“石崇,你还有何话可说?” 谢渊的声音冰冷。石崇看着断剑,又看了看围上来的玄夜卫卒,知道大势已去,嘶声道:“谢渊,你别得意!旧党还有人在,你早晚也会落得和我一样的下场!”

谢渊命人绑了石崇,在镇刑司旧档库搜出完整的通敌密信与旧党名单 —— 上面除了徐靖、张文、刘焕,还有理刑院、工部的五名官员,皆是石迁旧党。

谢渊将密信、名单与徐靖、石崇的供词呈给萧桓。萧桓看着名单,怒不可遏:“张文、刘焕竟敢包庇奸党,还想勾结瓦剌!传旨,将张文、刘焕罢官下狱,理刑院、工部的涉案官员,一并拿办!”

李东阳道:“陛下,张文为吏部侍郎,掌官员考核,其罪当诛;刘焕为户部尚书,压粮饷误边,也当重罚。但需顾及六部稳定,可命李嵩、陈忠暂代吏部、户部事务,再择贤任之。”

萧桓准奏:“就按李阁老说的办!谢太保,你持剑整肃,需速战速决,不可惊扰百官、百姓。”

谢渊躬身:“臣遵旨!”

当日,玄夜卫卒分别拿下张文、刘焕及涉案官员,六部震动,却无人敢言 ——“镇国剑” 的锋芒,让官官相护的旧党再也不敢妄动。

李嵩(正二品吏部尚书)暂代吏部事务,立刻组织官员考核,罢免与旧党有牵连者三十余人,擢升郑恒(从七品御史,曾弹劾石迁)、方明(从二品玄夜卫副指挥使,清正廉洁)等忠良。

“谢太保,” 李嵩奏报,“张文在吏部多年,私植党羽,现已查清其贪腐银两万两,皆藏于其府中地窖。臣已命人追回,充作边军粮饷。”

谢渊点头:“李尚书,考核需严,绝不能让旧党余孽再混入官场。日后吏部选官,需玄夜卫核验其履历,防包庇。”

李嵩道:“太保放心,属下已拟定新制,凡官员任职,需经‘吏部考核 玄夜卫核验’双关,确保清正。”

陈忠暂代户部事务,立刻调运粮五万石,送往宣府卫、大同卫。“谢太保,” 陈忠道,“刘焕压着的调粮文书,属下已全部批完,边军粮饷十日之内可到。另外,刘焕私扣的赋税银三万两,也已追回,存入国库。”

谢渊道:“辛苦陈侍郎。日后户部调粮、拨款,需双人签字,每月向陛下奏报收支,防再有人私扣。”

陈忠道:“属下已命户部吏员熟记新规,每笔账目都登记造册,绝不让刘焕的事重演。”

刑部侍郎刘景(正三品)负责审讯徐靖、石崇、张文、刘焕。徐靖为求活命,招出旧党余孽藏于京师南城的据点;石崇则顽固不化,拒不招认,最终被按律判斩;张文、刘焕因贪腐、包庇,被判流放崖州,终身不得回京。

“谢太保,” 刘景奏报,“旧党余孽共五十余人,已被玄夜卫抓获,皆按罪处置:通敌者斩,附和者贬,包庇者流。诏狱署、镇刑司的旧吏,也已全部替换,由玄夜卫暂管。”

谢渊道:“刘侍郎,需将此案卷宗存档,供后世官员警醒 —— 官官相护、通敌误国,必遭严惩!”

京师百姓得知谢渊持剑除奸,罢免张文、刘焕,补送边军粮饷,自发在正阳门内摆宴庆祝。周老汉(德胜门乡勇教头)带着乡勇们捧着米酒,送到兵部衙署:“谢太保,您持剑除奸,为民除害,俺们敬您一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接过酒,对着百姓们躬身:“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陛下英明,是百官协同,是百姓支持。只要咱们同心协力,京师定能永远安稳。”

百姓们齐声欢呼:“谢太保忠良!陛下圣明!” 欢呼声飘在京师的上空,驱散了旧党遗留的阴霾。

谢渊奏请萧桓,修订《大吴奸党律》,加重 “官官相护”“私毁罪证”“勾结奸党” 之罪:“凡官员包庇奸党,降三级;私毁罪证,斩;勾结奸党通敌,诛九族。”

马昂(正二品刑部尚书)道:“太保所言极是!旧党之所以猖獗,皆因律法不严,官官相护无重罚。修订此律,可震慑百官,防奸党再起。”

萧桓准奏:“命马尚书牵头,刘景协理,一月内完成修订,颁行全国。”

新律颁行后,百官皆凛遵 —— 再无人敢私相包庇,吏治为之一清。

谢渊联合周显(从一品玄夜卫指挥使),完善监察制度:“玄夜卫设‘奸党侦缉科’(从五品),专司官员勾结、包庇线索核查;御史台设‘吏治督查司’(从五品),与玄夜卫联动,凡遇官官相护,即时奏报。”

秦飞道:“太保,此制可防监察疏漏,玄夜卫与御史台联动,既能避免滥权,又能速查奸党。”

谢渊点头:“日后监察,需‘双轨并行’,玄夜卫查证据,御史台纠弹,确保无死角。”

萧桓命李嵩考核官员,补授六部空缺:任命方明为镇刑司提督(从一品),主掌密探,监察百官;任命陈忠为户部尚书(正二品),主掌粮饷、赋税;任命郑恒为御史台御史中丞(正五品),主掌吏治督查。

“谢太保,” 方明上任前,专程拜访谢渊,“镇刑司旧弊甚多,属下上任后,定肃清旧吏,严明纪律,绝不辜负陛下与太保的信任。”

谢渊道:“方提督,镇刑司掌密探,关系京师安危,需清正廉洁、公正无私。若遇疑难,可随时与玄夜卫、御史台联动,切勿独断。”

方明躬身:“属下省得。”

谢渊持 “镇国剑”,巡阅九门。德胜门的兵卒们见他来,齐声喊:“谢太保!” 周虎(周老汉之孙)捧着新练的弓箭,跑到谢渊面前:“太保,俺们练得可好了!若再有奸党、瓦剌来犯,俺们定能打退他们!”

谢渊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好练,京师的安危,就靠你们了。”

在安定门,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道:“太保,边军粮饷已到,兵卒士气大振,瓦剌残余再无窥伺之意。”

谢渊点头:“岳都督,需继续加强防务,不可松懈。内奸虽除,外患仍在,咱们需时刻警惕。”

御书房内,萧桓、谢渊、李东阳、李嵩、陈忠商议国事。萧桓道:“内奸已除,吏治清明,边地安稳,接下来该如何巩固成果?”

李东阳道:“陛下,可命礼部将‘肃内奸’之事记入《大吴礼典》,传示后世;命工部修缮九门城楼,加固城防;命兵部扩编边军,防瓦剌再起。”

谢渊道:“陛下,臣请命秦飞加强边地侦缉,防瓦剌残余勾结旧党;请命张毅赶造火器,补充边军。”

萧桓准奏:“就按你们说的办!朕希望大吴能长治久安,再无奸党作乱、外患入侵。”

陈忠调运的五万石粮送到宣府卫、大同卫,边军卒们捧着新粮,激动得热泪盈眶。李默(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道:“谢太保,粮饷一到,兵卒士气大振,每日练兵都格外卖力!俺代表边军卒,谢陛下、谢太保!”

大同卫守将陈安(此前被石迁诬陷,现已复职)也递来捷报:“瓦剌残余见边军粮足、兵强,已退回漠北深处,年内再无袭边之意。”

谢渊将捷报呈给萧桓,萧桓欣慰道:“粮足则兵强,兵强则边安。陈忠任户部尚书,果然胜任!”

张毅(正二品工部尚书)派周瑞(正三品工部侍郎)赶造火器,送火器二百门、滚木两千根、箭两万支到九门。“谢太保,” 周瑞道,“这些火器都验过了,威力比之前的大;滚木用的是硬木,能砸坏瓦剌的骑兵。九门城楼也已修缮完毕,增设了箭楼和火器库。”

谢渊看着新火器,点头道:“有这些器械,再加上军民的士气,京师固若金汤。”

周瑞道:“工部还会继续造,确保九门、边地的器械充足;火器库由工部、兵部、玄夜卫共管,钥匙每月轮换,防奸党破坏。”

周显完善玄夜卫侦缉制度:“边地设‘奸党侦缉哨’(从六品),每边卫一人,专司瓦剌动向与旧党余孽清查;京师设‘吏治巡查哨’(从六品),每坊一人,专司官员勾结线索核查。”

秦飞道:“周指挥使,此制可防奸党再起,玄夜卫已培训完毕,哨长皆为清正得力之人。”

周显点头:“玄夜卫是陛下的耳目,需时刻警惕,不能让旧党死灰复燃。”

谢渊撰写《大吴肃奸录》,详细记载持剑除奸的过程、官官相护的危害、监察制度的完善,奏请萧桓颁行全国。录中写道:“肃奸之道,在明权、在依法、在联动。明权则能速断,依法则无滥杀,联动则无疏漏。内奸除,吏治清,社稷方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