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548章 莫矜奸辈今朝肆,隔牖潜窥有探蛇

卷首语

《大吴史?佞幸传》载:"德佑十四年,大同卫受围垂破,镇刑司缇骑李谟党羽十有三人,潜聚兵部侍郎张敬私邸晚翠园,伪称 ' 议边务 ',实则宴饮庆功。参与者有镇刑司佥事王迁、户部主事刘达、吏部郎中赵全,及司礼监随堂太监魏彬等,皆李德全、李谟心腹。席间漏言扣粮十七万石分赃之数,匿报军情之由,更以 ' 大同破城 ' 为戏,玄夜卫百户王瑾易服为仆,默记其辞,藏于袖中蜡丸,是为日后伏法铁证。"

《明伦汇编?奸佞考》补:"大吴军律,边镇烽火急时,朝臣宴乐者斩。李谟党羽敢冒此禁,盖恃李德全在宫中专擅,谓 ' 上意已默许大同弃守 '。晚翠园距皇城仅三里,与镇刑司衙署隔街相望,其地 ' 听竹轩 ' 临窗可见宫墙。宴至三更,张敬令伶人奏《破阵乐》,以骰子赌 ' 首功 '—— 掷出四点者,谓 ' 李缇骑扣粮功 ';六点者,谓 ' 张侍郎匿报功 ',狂悖无忌如此。时玄夜卫指挥使已得王瑾密报,遣三十卒围园外,俟其散席缉拿,为李德全遣人驰马阻挠乃止。"

晚翠园深掩暮霞,觥筹错杂语嚣哗。

酒令竟押城崩日,笑谑犹谈血溅沙。

分赃已标银几两,论辜难逃法一牙。

莫矜奸辈今朝肆,隔牖潜窥有探蛇。

暮霞像打翻的胭脂盒,将晚翠园的飞檐染得绯红。朱漆园门虚掩着,门环上的铜兽衔着落日余晖,门内飘出的酒气混着脂粉香,漫过青砖铺就的甬道,惊得檐下的铜铃轻颤。这园子深处藏着三进院落,此刻正被暮色裹着,像块浸在蜜里的毒饼 —— 外看姹紫嫣红,内里却爬满了蛆虫。

正厅的鎏金灯盏亮得晃眼,十六盏羊角灯把梁柱上的缠枝莲纹照得纤毫毕现。李嵩端坐在上首,锦袍上的金线在灯光下流转,他刚听完一段昆曲,指尖还在桌案上敲着拍子,案上的白玉酒杯盛着琥珀色的酒,杯沿沾着点胭脂,是方才陪酒的姬妾留下的。

“来,行个酒令。” 户部侍郎张谦摇着折扇,扇面上 “清风明月” 四个字被酒气熏得发潮,“就以‘城’字为韵,说不上来的,罚三杯!” 他话音刚落,众人便哄笑起来,有个戴着玉扳指的商人立刻接话:“我先来 ——‘雁门城楼插红旗’!”

哄笑声未落,兵部主事刘三儿突然拍着桌子喊:“我这有个好的 ——‘大同卫城崩那日’!” 他说这话时,嘴角还沾着油渍,刚啃完的羊骨被扔在碟子里,骨头上的肉丝颤了颤,像极了城砖缝里挂着的残肢。

李嵩的笑声顿了顿,随即又扬声笑起来:“刘主事这酒令,够烈!” 他举杯饮尽,酒液顺着喉结滚下去,“那日我在镇刑司,听说城塌时压死的兵卒,胳膊腿挂在城垛上,像串糖葫芦呢!”

“可不是嘛!” 张谦往嘴里塞了块蜜饯,含糊不清地说,“岳峰那老东西,到死还攥着半截枪杆,血溅得三丈高,把城墙都染红了 —— 这景象,该入画才是!” 他说着往姬妾怀里倒,引得一阵娇笑,笑声撞在描金屏风上,碎成点点屑末。

穿堂风卷着暮色从窗缝钻进来,吹得灯影晃了晃。角落里的账房先生正拨着算盘,算珠碰撞的脆响里,混着 “五千两”“通州仓”“克扣” 之类的字眼。他面前摊着本蓝布账册,上面用朱砂标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张侍郎分赃三千两”“刘主事得田契两张”“李大人…… 黄金百两,姬妾三名”。墨迹未干,纸页边缘却已起了毛,像是被无数双贪婪的手摩挲过。

“说起岳峰,” 李嵩捻着胡须,目光扫过众人,“镇刑司的案子结了,他那点家产,够咱们分半年的。” 他指尖在案上敲了敲,“只是那几个亲卒骨头硬,打了三日还不肯招,倒是连累了不少军需账目……”

“大人放心。” 张谦凑近了些,压低的声音里裹着阴狠,“我已让人把账册改了,就说岳峰私吞粮草,通敌叛国 —— 死无对证的事,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他说着往账房先生那边瞟了眼,先生立刻会意,往账册上添了笔 “岳峰贪墨银两万两”,朱砂笔尖在纸上戳出个小洞,像只窥伺的眼。

酒过三巡,众人的话渐渐露了骨。有个富商模样的人掏出张银票,往李嵩手里塞:“大人,那批从边军手里扣下的粮草,我已换成了药材,转手就能赚三成……” 李嵩捏着银票的边角,那纸张发出细微的脆响,像极了饿殍的骨头被踩碎的声音。

“法不责众嘛。” 刘三儿喝得满脸通红,解开衣襟露出油光的肚皮,“就算将来查起来,咱们这么多人,难道还能个个砍头?最多…… 最多是削职为民,有这些银子,在哪儿不能快活?” 他说着拍了拍腰间的钱袋,银锭碰撞的声响里,仿佛能听见边关将士啃冻麦饼的咯吱声。

西厢房的窗棂后,谢御史的指甲深深抠进木缝里。他借着暮色藏在廊柱的阴影里,身上的青布袍子沾着草屑 —— 为了混进这园子,他跟着送菜的小厮在柴房蹲了两个时辰。正厅里的笑谑像针一样扎进耳朵,他攥着袖中的油纸包,里面是刚从账房偷出来的账册残页,纸角被汗水浸得发潮,上面的朱砂数字却刺眼得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有个缇骑提着灯笼从廊下经过,灯光扫过谢御史藏身的窗棂,他立刻屏住呼吸,看着那灯笼上的 “镇刑司” 三个字晃悠悠远去。方才刘三儿说 “血溅三丈” 时,他的眼前突然闪过三年前 —— 那时他还在大同卫当推官,岳峰冒雪给他送过一件棉袍,袍子的针脚歪歪扭扭,是老夫人亲手缝的。

“听说谢御史最近总往都察院跑?” 正厅里突然提到他的名字,谢御史的心猛地一缩。李嵩的声音带着笑意,却像淬了毒的冰锥:“那老东西想翻案?也不看看这晚翠园里,坐着多少他惹不起的人。” 张谦跟着笑:“给他个胆子,也不敢动咱们一根头发 —— 除非他想尝尝镇刑司的夹棍!”

谢御史的指尖在袖中颤抖,摸到了藏在里面的火折子。他来时就想好了,若能偷到全本账册,便一把火烧了这肮脏的园子,哪怕同归于尽。可此刻听着里面的笑闹,他突然改了主意 —— 他要活着出去,要把这些人的嘴脸,连同这账册上的血字,一起呈到御前。

暮色彻底沉了下来,园子里的灯更亮了。正厅的酒令还在继续,这次押的是 “沙” 字,有人喊 “北境沙场埋忠骨”,立刻有人接 “忠骨不如银子花”,哄笑声震得窗纸发颤。谢御史悄悄往后退,靴底踩过片枯叶,发出细微的声响,惊得廊下的夜鹭扑棱棱飞起,翅膀扫过他的帽檐,带起的风里裹着浓重的酒气。

他顺着墙根往园门挪,经过假山时,看见石缝里藏着条青蛇,蛇信子吐得飞快,正盯着正厅的方向。谢御史突然想起那句老话 —— 蛇虫虽毒,却不如人心。这晚翠园里的豺狼们以为藏得严实,却不知暗处早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有他的,有这园子里的蛇,还有那些埋在北境沙地里的忠魂。

出园门时,暮霞已经褪尽,天边升起半轮残月。谢御史回头望了眼晚翠园,那片灯火在夜色里像块溃烂的疮疤。他攥紧了袖中的账册残页,快步消失在巷口的阴影里,身后传来的笑谑声越来越远,却像烙印一样刻在心上 —— 他知道,这场夜宴的账,总有一天要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夜风卷着残香掠过街角的老槐树,树影婆娑,像无数只摇晃的手。谢御史的脚步声在青石板上敲出回响,与远处打更人的梆子声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长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京师南城晚翠园。张敬的私宅里,红灯高悬,将假山池沼映得一片猩红。李谟的党羽们围坐在水榭中,桌上摆满了鹿肉、鲥鱼等珍馐,酒壶里的竹叶青泛着琥珀光,与大同卫城头上的血光遥遥相映。

"诸位," 兵部侍郎张敬举杯起身,锦袍上的玉带在灯影里晃动,"昨日接大同密报,岳峰那厮已写血书告急,却被陛下掷还,斥为 ' 惑乱人心 '。这就叫天助我也!"

镇刑司佥事王迁嗤笑一声,往嘴里丢了颗蜜饯:"岳峰也是蠢,以为血书能救他?李德全公公在宫里一句话,他的血书便成了废纸。再过三日,大同必破,到时候咱们扣下的十七万石粮,就能光明正大地 ' 充作军需 ',分润的银子... 嘿嘿。"

户部主事刘达摸着山羊胡,慢悠悠道:"王佥事莫急,分赃需按功论。李缇骑在大同前线 ' 辛苦 ',该多拿三成;张侍郎在兵部周旋,三成;余下的,咱们兄弟分了便是。" 他说着,从袖中掏出账册,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扣粮的数目与分赃比例。

水榭外,一个穿粗布短打的仆役正往桌上添酒,眼角却悄悄扫过账册。他是玄夜卫百户王瑾,奉谢渊之命,乔装混入张府。袖中藏着一小卷麻纸,正用炭笔速记他们的对话。

酒过三巡,众人谈兴更浓。王迁喝得面红耳赤,拍着桌子道:"说起岳峰,真是个硬骨头。前月李缇骑想夺他兵权,他竟要拔刀拼命,若非饿得手软,怕是已闹出人命。"

张敬冷笑:"硬骨头又如何?现在还不是困在城里等死。我已让人改了塘报,说他 ' 私通北元,故意困城 ',等城破后,便将这罪名坐实,让他死后还背着骂名。"

"还是侍郎高明," 刘达谄媚地敬酒,"不过依我看,谢渊在宣府倒是个麻烦。他前几日派人送密信给通政司,替岳峰辩解,幸好被李缇骑的人截了。"

王迁猛地拍案:"谢渊算什么东西!一个边将,也敢插手京中事?李德全公公说了,等大同的事了,就给他按个 ' 通敌 ' 的罪名,一并收拾!"

王瑾添酒的手微微一顿,炭笔在麻纸上飞快写下 "谢渊将被构陷"。他注意到,张敬的亲卫正守在水榭四周,腰间的刀比寻常家仆锋利得多 —— 看来他们早有防备。

"说起来," 张敬忽然压低声音,"陛下虽斥了岳峰的血书,却也让镇刑司 ' 查究真伪 '。这差事落在谁头上?"

王迁凑近道:"自然是咱们自己人。李德全公公已安排了,让诏狱署的陈主事去查,他是咱们的人,定会 ' 查无实据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达叹了口气:"就是可惜了周显那小子,带着血书突围,竟被咱们的人杀得只剩三个。不然,倒能让他在诏狱里 ' 招认 ' 岳峰通敌。"

"无妨," 张敬阴恻恻道,"周显已被关在诏狱,陈主事有的是法子让他开口。到时候,人证物证俱在,岳峰便是百口莫辩。"

王瑾的心沉了下去。他想起谢渊的嘱托:"若能拿到他们勾结的实证,便可扳倒这伙奸佞。" 此刻,水榭里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刀,刺向大同卫的将士。他悄悄将记满字的麻纸藏进发髻,准备找机会脱身。

忽闻水榭外传来脚步声,张敬的亲卫统领进来禀报:"大人,玄夜卫的人在府外巡查,说是 ' 例行防奸 '。"

众人脸色骤变。王迁忙将账册塞进桌底,刘达往炉里丢了几张纸,火苗腾地窜起。张敬强作镇定:"怕什么?玄夜卫指挥使是李德全公公的门生,不过是走个过场。让他们查,府里干干净净。"

王瑾低着头,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看到亲卫统领使了个眼色,两名仆役抬着一个沉重的木箱往后院去 —— 那里面定是赃银。他趁众人注意力在门口,悄悄退到廊下,想从侧门溜走。

"站住!" 一个声音喝住他。王迁眯着眼打量他,"你这仆役面生得很,是新来的?"

王瑾躬身道:"回大人,小人是厨房新来的,替李大哥添酒。" 他故意粗着嗓子,手按在腰间的短刀上 —— 若被识破,只能硬闯。

张敬摆摆手:"罢了,快去添酒。" 他心思全在玄夜卫身上,并未深究。王瑾松了口气,转身快步走向厨房,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玄夜卫的巡查很快结束。亲卫统领回报:"只是例行检查,没发现异常。"

众人松了口气,重新落座。王迁喝干杯中酒,笑道:"我说没事吧?咱们有李德全公公护着,谁能动咱们?"

张敬却皱着眉:"还是小心为妙。谢渊在京中也有眼线,听说他已托通政使刘矩转呈密折,若被他拿到证据..."

"证据?" 刘达嗤笑,"他能拿什么证据?粮库的账册咱们改了,塘报的底稿烧了,唯一的活口周显在诏狱里,还能翻了天不成?"

王迁拍着胸脯:"就是!明日我去诏狱一趟,让陈主事给周显用点 ' 手段 ',保管他什么都招。到时候,谢渊想保岳峰,反倒会被牵连。"

水榭外,王瑾已混出侧门。他回头望了眼晚翠园的红灯,那光芒在他眼中竟比北元的篝火更刺眼。他握紧发髻里的麻纸,快步消失在夜色中 —— 必须尽快将证据送到谢渊手中。

次日清晨,谢渊在府中收到王瑾的密信。展开麻纸,上面的字迹虽潦草,却字字惊心:"张敬等宴饮庆大同将破,分赃十七万石,欲构陷岳峰、谢渊通敌,周显在诏狱将被屈打成招。"

谢渊捏着麻纸的手微微颤抖。他想起大同卫的血书,想起岳峰断指的决绝,一股怒火直冲头顶。"这些奸贼!" 他一拳砸在案上,砚台里的墨汁溅出,染黑了奏章上的 "忠" 字。

亲卫进来禀报:"大人,通政使刘矩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谢渊眼睛一亮:"快请!" 刘矩是少数敢与李德全抗衡的官员,定是为血书之事而来。

刘矩进府时,神色凝重。他屏退左右,低声道:"谢大人,岳峰的血书被李德全扣了,我虽拼死保留原件,却无法呈给陛下。昨日玄夜卫王瑾送来的密报,我已看过 —— 这是扳倒他们的唯一机会。"

谢渊点头:"刘大人,我意即刻联名上奏,附上王瑾的密报与血书原件,拼着触怒陛下,也要揭露这伙奸贼!"

刘矩却摇头:"不可。陛下对边将猜忌已深,若直接上奏,反会被斥为 ' 结党构陷 '。李德全在宫中耳目众多,我们的奏折怕是送不到御前。"

"那该如何?" 谢渊急道。

刘矩沉吟道:"唯有借玄夜卫之力。王瑾是玄夜卫百户,他的密报可走 ' 密呈 ' 渠道,直达指挥使案头。若指挥使能面呈陛下,或许能让陛下警醒。"

谢渊皱眉:"玄夜卫指挥使是李德全的门生,会帮我们吗?"

"未必," 刘矩道,"指挥使虽依附李德全,却也是武人出身,最恨克扣军饷、构陷边将之事。我曾与他共事,知其尚有良知。若将李谟等人宴饮庆城破的丑事说透,或许能打动他。"

谢渊起身踱步:"事不宜迟,我这就去见王瑾,让他说服指挥使。刘大人,血书原件还请妥善保管,那是最后的铁证。"

诏狱署内,周显被铁链锁在墙上,浑身是伤。陈主事拿着卷宗,皮笑肉不笑地说:"周百户,招了吧。只要你说岳峰通敌,我保你不死,还能给你一笔银子,远走高飞。"

周显啐了口血沫:"休想!我家将军是忠是奸,天地可鉴!你们这**贼,扣粮害命,不得好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主事脸色一沉,对狱卒道:"给我打!打到他招为止!"

鞭子落下,周显痛得浑身抽搐,却仍骂不绝口:"李谟、张敬... 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就在此时,王瑾带着玄夜卫闯了进来。"住手!" 他亮出令牌,"指挥使有令,周显案由玄夜卫接管!"

陈主事一惊:"王百户,这是诏狱署的案子,你无权干涉!"

王瑾冷笑:"是不是有权,你去问李德全公公。哦,对了,昨日晚翠园的宴饮,指挥使也听说了 —— 你说,若陛下知道你们在边镇危急时饮酒分赃,会如何?"

陈主事的脸瞬间惨白,眼睁睁看着玄夜卫将周显带走,却不敢阻拦。

玄夜卫指挥使在乾清宫面见萧桓。他将王瑾的密报与晚翠园宴饮的记录呈上,声音凝重:"陛下,李谟、张敬等人确有扣粮、匿报之举,昨日更在私宅宴饮庆大同将破,其言行悖逆,实难容忍。"

萧桓看着密报,手指在 "赌城破日" 四字上反复摩挲。他想起岳峰的血书,想起三年前夺门之变的血雨腥风,心中疑窦丛生。"李德全知道此事吗?"

"李德全公公恐是知情," 指挥使道,"张敬是其心腹,若无默许,断不敢如此放肆。"

萧桓沉默良久,忽然道:"传旨,命谢渊即刻进京,审理大同粮案。玄夜卫、镇刑司、兵部三司会审,不得徇私!"

指挥使叩首:"陛下圣明。" 他知道,这道旨意意味着,李德全的好日子到头了。

晚翠园内,张敬等人正在收拾细软,准备跑路。王迁慌道:"听说谢渊要进京会审,咱们怎么办?"

张敬强作镇定:"怕什么?李德全公公会保我们的。快把赃银转移到魏王萧烈府中,那里最安全。"

话音未落,谢渊带着亲兵闯了进来,身后跟着玄夜卫。"张侍郎、王佥事,别来无恙?" 谢渊的声音冰冷如刀,"陛下有旨,拿你们归案!"

众人面面相觑,瘫软在地。谢渊看着桌上未动的酒壶,想起大同卫饿死的士卒,眼中燃起怒火:"带走!"

夕阳照进晚翠园,将捕快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此刻都化作了哀嚎与求饶。

片尾

德佑十四年,大同粮案审结。李谟、张敬等十余人伏诛,李德全被黜为净军,发往南京孝陵种菜。岳峰虽已战死,却被追赠 "忠烈侯",其子岳明袭职,继续镇守大同。谢渊因功升兵部尚书,整饬边镇粮道,设巡粮御史,终成一代名臣。

晚翠园的红灯早已熄灭,唯有墙上的酒渍,在风雨中渐渐褪色,如同那些被遗忘的血与泪。

卷尾语

《大吴史?谢渊传》评:"京师宴饮之揭露,非独王瑾之功,实乃天不藏奸。当是时,奸佞盈朝,若非谢渊、刘矩之坚守,王瑾之勇毅,大同之冤恐将永沉。故曰:国之将兴,必有直臣;国之将亡,必有佞幸。德佑朝能延祚,赖此数人而已。"

《明伦汇编?刑法考》载:"大同粮案,开大吴 ' 三司会审 ' 之先例,此后内官干政、缇骑掌兵之弊渐除。论者谓 ' 晚翠园一宴,虽悖逆,却成革弊之契机 ',盖因祸兮福所倚,天理昭彰,终难掩也。"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