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529章 最叹孤臣持旧诏,君心已隔万重墙

卷首语

《大吴史?兵制志》载:" 元兴二十三年,北元阿鲁台部寇边,帝萧珏亲征,班师后铸 ' 定北令牌 ' 三枚,赐大同、宣府、蓟州三卫总兵,牌面鎏金刻 ' 忠勇守边 ' 四字,背镌北斗七星纹,许 ' 临机调兵三千,事急可先斩后奏 ',诏曰 ' 非漠北主力入寇,不得轻用 ',藏于总兵府金匮,需三司会验方可启用。

德佑十四年三月,宣府卫斥堠报 ' 北元夜狼部集结漠北,马驼逾万,似有南侵意 '。总兵岳峰启金匮取令牌,以令牌为凭上奏:' 宣府卫现有戍卒八千,分守十二关隘,兵力单薄。大同卫与宣府唇齿相依,请调其三千戍卒协防西城门,待北元退军即遣返。令牌乃先帝所授,非为私用,实护宣府卫这京师屏障。'

疏入,帝萧桓览之震怒,掷折于地,案上镇纸崩裂,厉声曰:' 岳峰恃先帝令牌胁朕!元兴年间边患频仍,故有此权;今四海稍安,他借夜狼部虚张声势,明为调兵,实为结党!' 命镇刑司缇骑驰赴宣府,验令牌真伪;三法司集议,以 ' 擅用先帝信物、矫诏调兵 ' 论其僭越之罪。时谢渊在刑部值房,见折上朱批 ' 其心可诛 ' 四字,叹曰 ' 令牌本护边,今成诛心刃 '。"

元兴铸牌赐忠良,金纹深凿戍边霜。

北斗七星映寒甲,"忠勇" 二字透骨凉。

三千秋兵权柄重,一掷龙颜怒色扬。

紫宸殿内折痕裂,宣府烽烟接帝乡。

镇刑司笔罗织急,三法司衙议罪忙。

谁记先帝亲授处,雁门雪夜护龙章。

最叹孤臣持旧诏,君心已隔万重墙。

令牌犹在寒光冽,不照当年赤子肠。

宣府卫总兵府的案头,"定北令牌" 在烛火下泛着暗金。令牌铸于元兴二十年,正面刻 "北定" 二字,背面是先帝亲书 "保境安民",边缘的云纹已被岳峰的指腹磨得发亮。他望着案上的军报 —— 北元夜狼部三万骑屯兵漠北,距宣府卫仅三日路程,而卫中能动的兵力不足五千,半数还是带伤的老兵。

"将军,大同卫的回文到了。" 周平捧着文书的手在抖,纸上王庆的字迹潦草:"李嵩密令 ' 无兵部勘合,一粒粮、一卒不得过界 '。" 岳峰的指节叩在令牌上,发出沉闷的响,他想起元兴帝赐牌时的话:"边事万变,朕不能事事亲决,此牌在,如朕亲临。"

帐外传来士卒的咳嗽声,是冻伤的弟兄在咳血。岳峰摸出怀中药囊,倒出三粒当归丸 —— 这是最后一点存货。"去取文房四宝。" 他将令牌推到案心,墨汁在麻纸上晕开时,忽然想起永熙帝临终前的嘱托:"令牌可护边,不可犯上,切记。"

奏疏递出的第七日,紫禁城文华殿的铜鹤香炉里,龙涎香烧得正烈。萧桓捏着岳峰的奏疏,指腹在 "先帝令牌" 四字上反复碾磨,纸页被戳出细孔。"李德全," 他声音发寒,"去太常寺取元兴朝的《赏赐录》,朕倒要看看,先帝是否真给了他调兵之权。"

老太监捧着泛黄的簿册回来时,镇刑司的密报恰好送到。李嵩在疏中写道:"令牌早该缴回内库,岳峰私藏至今,借调兵之名聚私兵,实仿魏王萧烈故事。大同卫都指挥马谦供称,岳峰上月已暗令旧部操练,' 只听令牌不听圣旨 '。"

萧桓翻到《赏赐录》元兴二十年条,"赐宣府卫参将岳峰定北令牌,许调兵三千" 的记载赫然在目,朱笔批注是先帝亲书 "非危急勿用"。他指尖划过 "先帝" 二字,突然将簿册摔在案上:"先帝许他调兵,却没许他用令牌压朕!"

三法司会审的当日,镇刑司佥事张全捧着令牌拓本,声音尖利如刀:"此牌边缘有新刻痕,必是岳峰仿造!元兴朝令牌用漠北玄铁,此牌却掺了江南铜料,显系伪造!" 他抖出马谦的供词,"马指挥亲眼见岳峰对部曲说 ' 令牌在手,皇帝也管不着 '!"

谢渊突然冷笑,从袖中掏出太常寺的《器物录》:"张佥事怕是忘了,元兴二十一年,先帝命工部重铸令牌,特掺铜料以防锈蚀,录中明写 ' 铜三铁七,增重半两 ',拓本与岳峰所持分毫不差。" 他转向周立仁,"周大人可验过马谦供词?其字迹与镇刑司书吏王六如出一辙。"

周立仁的指尖在供词上划过,墨色深浅不一,显是多人拼凑。他想起昨夜李嵩的密信:"岳峰倒,则宣府盐引归刑部",喉间发紧:"谢尚书所言... 有理,然令牌虽真,擅调兵卒终是僭越。"

萧桓在暖阁听着会审实况,李德全侍立一旁,看着镇刑司送来的 "岳峰旧部花名册"—— 上面被红笔圈出的三十人,都曾是玄夜卫校尉,如今全在宣府卫任职。"沈毅," 萧桓突然开口,"这些人可还听玄夜卫号令?"

沈毅伏地叩首,额头抵着金砖:"去年冬,李佥事曾密令他们监视岳峰,却被捆送大同卫,说 ' 只认总兵令,不认镇刑司 '。" 他声音发颤,"然岳将军从未命他们违逆圣旨,调兵文书皆有兵部印信,只是... 用了令牌加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窗外的风卷着雪粒打在窗上,像北元的马蹄声。萧桓想起元兴帝晚年的话:"边将有二心,令牌可除之;若无二心,令牌可护之。" 可如今,这令牌成了岳峰 "胁君" 的罪证,倒像是先帝给他埋的陷阱。

李嵩在偏殿候旨,袖中藏着马谦的真供词 —— 上面写着 "镇刑司逼我诬陷岳峰,否则妻儿入诏狱"。他望着暖阁的方向,听见萧桓的怒喝:"朕宁失宣府,也不能让边将用先帝令牌压朕!" 嘴角勾起冷笑,从怀中摸出另一道密折:"岳峰与大同卫王庆结亲,其子娶庆女为妻,私谊已超君臣。"

谢渊恰好撞见他递折,劈手夺过:"李首辅连编造姻亲都用上了?王庆之女年方十二,尚在大同卫读女诫,何来婚嫁?" 他将密折撕得粉碎,"你怕的不是岳峰僭越,是他用令牌护住的宣府粮仓 —— 那里藏着镇刑司扣粮的账册!"

李嵩的脸瞬间涨红,拂袖而去时撞在廊柱上,袍角扫落的积雪,在砖地上化出一滩水,像在哭。

岳峰在宣府卫城楼收到廷寄时,北元的先锋已探到长城下。文书上的朱批刺得他眼疼:"令牌暂存内库,调兵三千可准,然需镇刑司缇骑监军,岳峰不得专权。" 周平捧着被退回的令牌,木匣上的锁是新的,刻着 "镇刑司封"。

"让缇骑进来吧。" 岳峰望着城下的雪,令牌被收走的那一刻,他忽然明白 —— 萧桓准的不是兵,是对自己的监视。大同卫的三千兵明日便到,可镇刑司的人会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们看不见北元的狼,只盯着自己的刀。

夜风吹过城楼,带着漠北的寒意。岳峰摸出怀中药囊,里面的当归丸已空,就像他心里那点 "君臣相得" 的念想,终于被这道调令碾成了末。

镇刑司缇骑入驻宣府卫的那日,李谟的亲随张全带着人接管了粮仓。他们翻出的账册上,"德佑十四年三月,扣粮八千石" 的字迹被人用墨涂了,露出底下 "镇刑司李" 的落款。张全慌忙将账册烧了,灰烬被风卷着飘向城楼,像给岳峰递信。

岳峰站在垛口,看着大同卫的兵列阵而入,为首的校尉是当年雁门关的旧部。那校尉路过时,突然单膝跪地,将一枚令牌碎片呈上 —— 是昨夜缇骑搜走令牌时,他拼死掰下的一角,上面还带着 "北" 字的残痕。

"将军,弟兄们只认这个。" 校尉的甲胄上结着冰,"就算镇刑司的人盯着,刀也会朝着北元。" 岳峰接过碎片,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突然想起先帝赐牌时的眼神,那样亮,像宣府卫的星。

紫禁城的暖阁里,地龙烧得正旺,萧桓的指尖摩挲着那枚被缇骑收来的定北令牌。鎏金的 "忠勇守边" 四字已磨得发暗,边缘的北斗七星纹嵌着经年的汗渍,触之温凉,像握着块浸了边霜的铁。李德全捧着军报的手微微发颤,宣府卫的急件边角还沾着漠北的砂粒,墨迹被风刮得有些歪斜:"夜狼部退至克鲁伦河,岳总兵斩敌一千三百余,获马驼七百;大同卫驰援的弟兄伤亡一百三十,镇刑司监军张全奏报说... 说岳峰昨夜在西城楼私会旧部,帐中烛火到三更才灭,恐有勾连。"

萧桓的指节猛地收紧,令牌边缘硌得掌心生疼。他忽然想起元兴帝临终前的模样,老人攥着他的手将这令牌塞进他怀里,说 "岳家父子是国之干城,此牌可保边十年无虞"。如今那温热的触感还在掌心,牌上的字却像在嘲笑他的猜忌。"勾连?" 他冷笑一声,将令牌往鎏金炭炉里一掷,火苗腾地窜起半尺,舔着鎏金的纹络,"他岳峰有先帝的令牌,何须勾连?"

金纹在火中渐渐发黑蜷曲,"保境安民" 四字先被烧成灰,露出底下暗刻的 "元兴二十三年造" 字样。李德全想拦,手伸到半空又缩了回去 —— 他看见萧桓的指节抵着案上的《元兴帝实录》,那页 "赐令牌" 的记载被炉烟熏得发黄,朱笔批注的 "边将信则不疑" 六个字,此刻像被谁用指甲划了道痕。"留着它,总有人拿先帝压朕。" 萧桓的声音发哑,喉间像卡着砂粒,"传旨岳峰:令牌已焚,功过相抵。仍守宣府卫,非朕亲诏,不许再提调兵事。"

炉烟漫过龙椅的锦垫,混着案上镇刑司密报的墨味,在暖阁里凝成股沉闷的气。萧桓望着炭炉里渐渐化掉的金渣,忽然想起三年前岳峰在秋猎场说的话:"臣守的是大吴的城,不是谁的令牌。" 那时只当是忠言,如今才懂,有些话里藏着的骨头,比令牌还硬。

岳峰在宣府卫的伤兵营换药时,檐外的新雪正簌簌落在粮车的麻袋上。药布浸了煮沸的艾草水,烫得能冒白烟,他按住伤兵肩上的箭伤,指尖沾着的血混着药汁,红得像当年雁门关的雪 —— 那年先帝在军帐里给他包扎,也是这样的艾草味,说 "血能洗污,药能补伤,就怕人心上的疤,没药能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