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517章 密诏半焚藏罪证,长刀暗指护贪官

卷首语

《大吴史?食货志》载:"德佑十三年腊月,朔州粮仓火起,焚粮七万石、草廿万束。守将张承祖奏 ' 夜巡误触火种 ',镇刑司千户李谟附奏 ' 边军**劫粮 ',帝令玄夜卫按察。然玄夜卫指挥使受李嵩密令,竟以 ' 风大难查 ' 结案。时大同卫粮尽,此仓为唯一后路,焚后三日,边军始知绝粮,哭声震塞北。"

朔雪吞城骨未寒,粮仓烈焰照天残。

朱门酒肉熏心黑,白骨堆中吏自欢。

密诏半焚藏罪证,长刀暗指护贪官。

谁怜边卒吞冰屑,犹望京师雪化难。

朔州粮仓的雪比往年更沉,压得仓顶的青瓦吱呀作响。守将张承祖攥着镇刑司送来的密信,指腹在 "焚仓后即迁大同卫同知" 的字样上反复摩挲。仓墙根的雪被踩出两行深印,那是昨夜李谟的亲信刘显带来的三十名缇骑,此刻正躲在囤粮的廒间里,靴底沾着的桐油味混着麦香,在冷空气中凝成股诡异的甜腻。

"将军,真要烧?" 粮官赵德全抱着账册发抖,册上 "元兴帝七年定:朔州仓为九边后备,失一升者斩" 的朱批还泛着潮气。他望着西廒那些贴着 "大同卫专供" 封条的粮囤,封条上的朱砂是永熙帝年间的制式,边角已被岁月磨得发灰,"这仓从神武年立到现在,经了三朝,烧了就是掘国本啊!"

张承祖猛地将密信按进炭盆,火星舔着桑皮纸,映出他颈间那道镇刑司特有的刺青 —— 一朵半开的罂粟,是李谟党羽的记号。"国本?" 他冷笑一声,往手炉里添了块银骨炭,"李大人说了,岳峰才是掘国本的人。烧了这仓,就说他为逼宫故意断粮,圣上必疑之。" 炭盆里的纸灰被风卷起来,落在账册上那行 "腊月廿四起运大同" 的字迹上,像层薄雪。

赵德全突然跪地,账册摔在地上,露出夹在里面的军报:"昨日岳将军派来的人还说,大同卫只剩三日粮了!这仓粮是他们的救命草啊!" 他指着东墙那排木牌,每块牌上都刻着囤粮的来源,"这块 ' 永熙十年漕运 ',是先帝特批的陈粮,留着备荒的;那块 ' 德佑八年民捐 ',是朔州百姓勒紧裤腰带缴的... 将军,您不能..."

张承祖一脚踹翻炭盆,滚烫的炭粒溅在赵德全手背上。"再多嘴,就按 ' 通敌 ' 办你!" 他从靴筒里抽出把短刀,刀鞘上镶着镇刑司的银质狼头,"刘千户带的人就在廒间,你想让他们把你全家送诏狱署?" 窗外突然传来缇骑的暗号 —— 三短一长的马蹄声,张承祖攥紧刀把,"动手吧,亥时三刻,风向正好往南,能烧得干净。"

亥时的朔风裹着雪粒,像无数把小刀刮过仓墙。刘显带着缇骑在粮囤间穿梭,往麻袋里泼的不是寻常火油,而是镇刑司特配的 "速燃膏"—— 掺了硝石的桐油,遇雪即爆,燃后不留痕迹。他摸出怀表,表壳是李谟赏的鎏金款,指针指向亥时二刻,比约定早了一刻。

"千户,西廒有玄夜卫的人!" 一个缇骑突然拽住他的袖管,往阴影里指。月光下,两个穿皂衣的身影正贴着粮囤巡查,腰间的玄夜卫腰牌在雪地里泛着冷光。刘显认出其中一个是沈毅 —— 前日从古北驿逃掉的那个,此刻正用锥子在粮囤上做记号,锥尖戳破的地方,露出里面掺着沙土的粮粒。

"放箭!" 刘显压低声音,弓弦震颤的声响被风雪吞没。两支箭穿透玄夜卫的甲缝,沈毅的同伴当场栽倒,沈毅却滚进粮囤间的夹缝,手里的锥子狠狠扎进一个缇骑的小腿。"李谟让你们来烧粮嫁祸岳将军!" 沈毅的喊声混着风雪,"我兄长死在大同卫,今日就要替他报仇!"

刘显挥刀劈开沈毅的锥子,却见他突然拽断粮囤间的麻绳。数百斤的粮袋轰然倒塌,埋住了两个缇骑。沈毅趁机往南跑,靴底在雪地上留下串串血印 —— 刚才中了流矢,箭头还嵌在肩胛骨里。他瞥见东廒的窗纸上印着张承祖的影子,正往草堆里扔火折子,嘴里还念叨着 "岳峰劫粮,天诛地灭"。

火折子落在浸了油的草堆上,"轰" 的一声腾起烈焰。沈毅冲出仓门时,火光已舔上西廒的梁木,那些贴着 "大同卫专供" 的粮囤在火中噼啪作响,像无数冤魂在哭。他往怀里塞了块从粮囤上刮下的沙土粮,这是李谟倒卖军粮的铁证,也是此刻唯一能救命的东西。

岳峰在宣府卫城头望见朔州方向的火光时,正啃着块冻成冰的麦饼。那火光红得发紫,映在雪地上像道淌血的伤口,他突然将麦饼捏碎,冰碴子嵌进掌心的冻疮里。"周平,备马!" 他的声音比城砖还硬,"朔州仓是大同卫最后一条粮道,李谟敢动它,就是逼我鱼死网破!"

周平拽住他的马缰,甲叶上的冰碴子簌簌往下掉:"将军,镇刑司的人肯定在半路设了埋伏!他们烧仓就是要引您去,好扣个 ' 擅离职守 ' 的罪名!" 他从怀里掏出玄夜卫刚送的密报,上面用朱砂画着个圈 —— 朔州通往大同的三条道,都标着镇刑司的暗哨,"沈毅逃出来了,说张承祖和刘显亲自动的手,还在现场留了咱们的军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岳峰猛地拔剑,剑身在火光反射下亮得刺眼:"留军旗?他们是想让天下人都信,我岳峰为夺兵权,连自己弟兄的救命粮都烧!" 他想起元兴帝北征时,曾在朔州仓亲笔题 "军食如山",此刻那四个字怕是正在火里蜷成黑炭,"传我令,玄夜卫第三营绕小路去朔州查灰烬,找粮里掺沙的证据;左卫骑兵随我去大同,就算用手刨,也要给弟兄们刨出三天的粮!"

马队出发时,宣府卫的雪突然大了。岳峰望着朔州方向的火光越来越暗,知道那是粮烧尽了,心里像被塞进团烧红的铁。他想起去年冬天,大同卫的士兵给他送过双毡靴,说是用自己的袄子拆的毛,此刻那些士兵怕是正啃着树皮等粮 —— 而他这个总兵,却连条活路都给他们护不住。

紫禁城的夜比边镇更冷。李德全捧着朔州的急报,指尖在 "岳峰军旗为证" 的字样上弹了弹,突然对侍立的王瑾笑道:"李大人这步棋,走得比咱家的炭还匀。" 炭盆里的银骨炭燃得正旺,映着他袖中那封李嵩刚送来的密信,信上只有四个字:"可定岳罪"。

王瑾垂着手,靴底还沾着宣府卫的雪。他前日在羊房堡见的账册,此刻突然在眼前晃 —— 那账册上的粮耗记录,与朔州仓的入库数对不上,差的数目正好是七万石,想来早被李谟倒卖了,烧仓不过是毁账灭迹。"干爹," 他声音发紧,"玄夜卫的人说,在火场找到些沙土,怕是..."

"怕是岳峰故意掺沙,被发现了才烧仓。" 李德全打断他,往茶盏里倒了勺酥油,"圣上最恨边将欺瞒,去年阳和卫掺沙被斩了三个把总,岳峰这次... 哼。" 他望着窗外的雪,"你去告诉李大人,就说咱家已在圣上耳边递了话,只等大同卫一乱,就准他的 ' 岳峰逼反 ' 奏疏。"

王瑾退下时,听见李德全在哼小曲,是永熙帝年间的《边军谣》,哼到 "军食足,国本固" 时,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 是萧桓的近侍来传旨,要李德全即刻去文华殿,说圣上梦见朔州仓的粮堆塌了,压死了无数边军。

大同卫的雪在腊月廿五停了。赵谦站在西墙缺口,望着远处朔州方向的黑烟,突然对周昂笑:"烧得好啊,这下连老天爷都知道咱们没活路了。" 他的刀鞘上结着层冰,是昨夜用雪擦的,此刻正泛着冷光。

周昂的断腿在雪地里陷得更深。他刚从城里回来,百姓家的粮早就空了,有个孕妇把最后半块糠饼塞给他,说 "将军你带着,城里还有口唾沫能活",此刻那饼就揣在他怀里,硬得像块石。"岳将军的马队快到了," 他望着南方扬起的雪尘,"刚才玄夜卫的人说,他们在朔州火场找到粮里掺的沙,能证明是李谟干的..."

"证明了又怎样?" 赵谦突然咳嗽起来,咳得腰都弯了,"圣上在紫禁城里烤火,哪知道咱们在这儿啃冰?" 他指着城下那些缩成一团的士兵,"看见没?昨天还有力气哭,今天连哭的劲都没了,等岳将军来了,怕是只能给他们收尸了。"

正说着,有个小兵突然指着南方喊:"是岳将军的旗!" 雪尘里,那面 "镇国将军岳" 的大旗正破开风雪而来,旗角冻得发硬,却在风中挺得笔直。赵谦突然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眼泪在脸上冻成冰,像给这绝望的城添了道亮痕。

朔州卫的焦土在雪下泛着青黑,岳峰踩着未熄的炭粒,靴底黏着半片烧残的账册。那账册上 "镇刑司拨粮" 的朱印虽已焦糊,却仍能辨认出印泥中混着的金粉 —— 这是李谟私印的特征,元兴帝曾钦定 "官印用朱砂,私印掺金粉",镇刑司却敢僭越仿制。

"将军,粮仓看守刘忠招了。" 周平押着个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汉子过来,汉子的指节上有新的燎痕,"他说昨夜戌时,镇刑司千户张俭带了三十人来,说是 ' 奉旨盘查 ',却把他锁在柴房。等他挣脱出来,粮仓已烧得塌了顶。"

岳峰俯身拾起块烧熔的铜锁,锁芯刻着 "朔州卫" 三字小款,锁簧却有明显的撬动痕迹。"张俭人呢?" 他的声音像结了冰的箭,"按《大吴卫所律》,卫所官见镇刑司无勘合擅动库藏,可先斩后奏。"

周平的喉结滚了滚:"今早有人见他带亲随往代州去了,代州卫指挥是李谟的表兄王显 —— 刚才去报官,朔州知府说 ' 镇刑司办案,地方官不得干预 ',连验尸的仵作都被调去查 ' 民户私藏铁器 ' 了。"

岳峰突然踹翻旁边的焦木堆,火星溅在刘忠脸上,吓得他瘫在雪地里:"张俭烧粮前,有没有运走什么?" 刘忠哆嗦着指向粮仓后院的枯井:"他们... 他们往井里扔了三车麻袋,还说 ' 这些粮,岳将军永远也见不着 '。"

枯井的积雪被刨开时,露出的麻袋果然印着 "大同卫军粮" 的字样,袋口漏出的小米混着冰碴 —— 这正是上月从宣府调往大同的冬粮,竟被镇刑司截在朔州。岳峰捏起一把小米,指缝间的冰粒刺得生疼:"传我令,玄夜卫沈毅带十人,即刻追张俭至代州,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周平却拉住他的衣袖:"将军,代州是镇刑司的地盘,沈毅他们..."

"去。" 岳峰的刀突然出鞘,刀光映着焦土上的血迹,"元兴帝当年定玄夜卫规制,第一条就是 ' 遇奸佞,虽皇亲不避 '。李谟想断粮道,我偏要让他看看,边军的刀还没冻钝。"

代州卫的驿站飘着酒气,张俭正搂着个穿红袄的女子掷骰子,桌上堆着的银锭,每锭都刻着 "朔州仓" 的小印。"王指挥放心,那把火够岳峰喝一壶的。" 他灌了口烧酒,酒液顺着嘴角流进衣襟,"李千户说了,只要拖到腊月廿五,大同卫不攻自破。"

王显的手指在骰子上敲着:"就怕玄夜卫的人追过来,他们鼻子比狗还灵。" 他往火盆里扔了块炭,"昨儿收到李德全公公的密信,说圣上已疑岳峰 ' 拥兵要粮 ',咱们只要把水搅浑..."

话未说完,窗纸突然被利箭射穿,沈毅的声音裹着雪风进来:"张千户,借你项上人头一用。"

张俭翻身想摸刀,却被沈毅甩出的绳网罩住,网眼缠着的铁丝瞬间勒进皮肉。"玄夜卫办案,闲杂人等退避!" 沈毅亮出腰牌,牌上的北斗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刘忠已招,你奉李谟令截粮烧仓,还不从实招来?"

王显突然拍案而起:"大胆!镇刑司办案,岂容玄夜卫放肆?" 他往门外喊,"缇骑何在?"

廊下却传来惨叫声,沈毅的亲随拖着几个缇骑的尸体进来:"将军,这些人想放箭灭口,已被收拾了。"

张俭突然瘫软在地,屎尿顺着裤管流出来:"我说!我说!李千户让我们烧粮后,把真粮运去北元换战马,说是 ' 既断岳峰的粮,又能让北元多攻几日 '..."

沈毅的刀抵住他的喉咙:"运粮的路线?"

"从雁门关西的秘道走,今晚子时..." 张俭的话突然卡在喉咙里,王显竟从靴筒抽出把短刀,狠狠刺进他的心口。"竖子敢叛李千户!" 王显的刀还在搅动,"岳峰想查?让他去阴曹地府查!"

沈毅一脚踹飞王显,却见张俭已经断气,嘴里还咬着半块没咽下去的银锭。他摸出张桑皮纸,蘸着张俭的血画了个北斗,这是玄夜卫报急的暗号:"快把王显捆了,带他去见岳将军 —— 活的比死的有用。"

宣府卫的雪夜,岳峰对着王显的供词冷笑。供词上 "李谟令烧粮" 的字迹被泪水泡得发皱,王显的指节因握笔太用力而泛白 —— 沈毅用了元兴帝传下的 "审奸术",把他关在悬着其母牌位的密室里,每问一句,就往牌位前泼一杯冰水。

"腊月廿三,北元会在秘道出口接应。" 岳峰用锥子在舆图上刺出个洞,"沈毅,你带三百骑去雁门关,装作北元的人,把粮车截下来。记住,只截粮,别伤人,我要活口。"

周平却忧心忡忡:"将军,镇刑司肯定在秘道设了伏,就等咱们钻。" 他指着供词上的墨迹,"王显写 ' 李千户有后手 ' 时,墨点比别处深,像是怕什么。"

岳峰突然想起元兴帝的《北征录》,里面记载雁门关的秘道有三处岔口,最险的那条藏在瀑布后的石窟里。"他们以为我会走主道," 他的指腹在舆图上的瀑布处摩挲,"咱们偏走石窟,让玄夜卫的人扮成采药人,先去探路。"

这时,驿卒突然闯进来,手里举着封镇刑司的文书:"将军,李千户的令,说您 ' 私调玄夜卫越界办案 ',让您即刻回宣府待查。"

岳峰展开文书,见上面的朱印比常制大了半分,墨迹也发虚 —— 这是伪造的。他冷笑一声,将文书扔进火盆:"告诉李谟,等我追回军粮,自会去镇刑司 ' 领罪 '。"

驿卒却跪地哭:"将军,缇骑在城外杀了三个报信的兵卒,说 ' 谁再为岳峰送信,就是同谋 '。" 他的怀里掉出半块饼,饼里藏着张字条,是大同卫的赵谦写的:"粮尽,士卒啖雪度日,盼援军如盼甘霖。"

岳峰捏紧字条,指腹被纸边割出血:"周平,备马。今夜就去雁门关,就是爬,也要把粮车拖回来。"

雁门关的瀑布冻成了冰帘,沈毅带着玄夜卫凿开冰洞,石窟里的寒气扑面而来,呛得人直咳嗽。洞壁上的火把映出前人刻的字,"元兴三年冬,萧珏至此"—— 那是元兴帝北征时留下的,笔迹遒劲,透着股不服输的劲。

"将军,前面有车辙。" 亲随指着地上的痕迹,辙印很深,混着麦粒和干草,"看这辙宽,是咱们卫所的粮车。"

沈毅却按住他的肩:"不对劲,这辙印太规整,像是故意引咱们来的。" 他往暗处扔了块石头,竟传来金属碰撞声,"有埋伏!"

箭雨突然从洞顶落下,沈毅挥刀格挡,箭簇撞在刀背上,发出刺耳的脆响。"岳将军早料到有诈!" 他大吼,"按第二套方案,走暗河!"

玄夜卫的人纷纷跳进结冰的暗河,凿开冰面往上游游,冰碴子划破皮肉也顾不上。沈毅回头望,见镇刑司的缇骑举着火把追来,为首的正是李谟的义子李二狗,嘴里骂着:"抓住沈毅,李千户赏黄金百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暗河的尽头连着片松林,沈毅他们刚上岸,就见三十辆粮车停在林中空地,北元的人正往车上搬兵器。"是也先的侄子!" 沈毅认出那戴狐皮帽的汉子,"放信号!"

火箭窜上夜空,岳峰带着骑兵从松林后冲出来,马蹄踏碎积雪,声震山谷。"李谟的粮,北元的兵,正好一锅端!" 岳峰的刀劈向那汉子,刀风卷着雪粒,将汉子的狐皮帽劈成两半。

北元兵溃败时,沈毅抓住个粮官,那粮官却从怀里掏出块木牌,上面刻着镇刑司的狼头:"我是李千户的人!你们不能动我!"

岳峰夺过木牌,见背面刻着 "朔州仓" 三字:"把他和粮车一起带回宣府,我要让全天下看看,李谟是怎么通敌的。"

粮车的麻袋被解开时,里面的小米散发出陈腐的味 —— 原来镇刑司早就把新粮换成了陈粮,还掺了沙土。岳峰抓起一把,沙土里竟混着块碎玉,是大同卫士兵的配饰,想来是被克扣冬衣的士兵当掉的。

"将军,王显在囚车里喊要见您,说有要事禀报。" 周平的声音带着异样,"他好像快不行了。"

岳峰走到囚车旁,见王显的嘴角流着黑血,显然是中了毒。"李谟... 要反..." 王显的手抓住岳峰的衣袖,指缝里漏出半张字条,"他和... 北元... 约定..."

话未说完,王显就断了气。岳峰展开字条,上面只有 "正月初三" 四字,墨迹潦草,像是仓促写就。

宣府卫的雪停了,岳峰将截获的粮车摆在总兵府前,百姓围着看,指指点点。有个老妪认出麻袋上的 "大同卫" 印,突然跪地哭:"那是我儿的口粮啊!他在大同卫守城,三个月没收到粮了!"

沈毅押着那粮官游街,粮官的嘴里被塞了块破布,却仍在呜呜叫,胸前挂着的木牌写着 "镇刑司通敌"。看热闹的人群里,有几个穿皂衣的人想混进来,被玄夜卫的人按住,搜出的腰牌上刻着 "镇刑司缇骑"。

岳峰正在写密奏,想把粮车和供词一起送进京,周平却闯进来,脸色煞白:"将军,京师来人了,是诏狱署的人,说要 ' 提审粮案人犯 '。"

诏狱署的千户冯成带着人直闯粮车,见了岳峰也不行礼:"岳将军,圣上有旨,粮案交诏狱署查办,你把人犯和证物交出来吧。"

岳峰冷笑:"冯千户怕是忘了,《大吴律》规定,边地重案由玄夜卫与风宪司共审,诏狱署不得越权。" 他亮出元兴帝御赐的紫花印,"这印在此,就是圣旨也得让三分。"

冯成却从袖中摸出份圣旨,黄绸上的 "萧桓" 二字歪歪扭扭:"将军自己看,圣上亲笔。"

岳峰接过圣旨,见墨迹浮在绸面,显然是伪造的。他突然将圣旨往冯成脸上一摔:"李德全的手笔,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 他往门外喊,"把这些假传圣旨的人拿下!"

冯成见势不妙,突然吹了声口哨,藏在人群里的缇骑冲出来,与玄夜卫打在一处。混乱中,那粮官被人一刀捅死,死前还在喊:"李千户... 救我..."

岳峰的刀架在冯成脖子上:"说!李谟和李德全到底想干什么?"

冯成却狂笑:"岳峰,你斗不过他们的!圣上信李千户,镇刑司的缇骑已经包围宣府卫,你插翅难飞!"

岳峰望向城外,果然见黑压压的缇骑往城里涌。他突然大笑,笑声震落檐角的冰棱:"周平,备马!咱们去大同卫,与其在这儿等死,不如和弟兄们死在一块儿。"

百姓突然拦住缇骑的去路,老妪抱着粮车哭:"岳将军是好人,你们不能抓他!" 越来越多的人围上来,用身体筑起人墙,连孩子都捡起石头,对着缇骑喊:"坏蛋!出去!"

岳峰的眼眶热了,他翻身下马,对着百姓深深一揖:"乡亲们,岳峰无能,护不住你们... 但大同卫的弟兄还在等粮,我必须去。"

他翻身上马,周平和沈毅带着玄夜卫跟上,马蹄踏过人群让开的路,雪地里留下串串血印 —— 那是刚才打斗时留下的。

远处的城楼上,一面 "岳" 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像在向天地昭示,边军的骨头,比冰雪还硬。

片尾

《大吴史?刑法志》载:"朔州仓焚后七日,玄夜卫校尉沈毅于灰烬中得粮样三升,验得沙占什三,确为镇刑司倒卖后掺充。然李嵩以 ' 边军怨望,恐激兵变 ' 为由,压而不奏。德佑十四年正月,大同卫士卒中夜哗变,抢官仓仅得麸皮五石,赵谦斩为首者三人,自缢于城楼,遗血书 ' 粮绝非天亡,官腐亡之 '。"

卷尾

朔州焚仓,非张承祖一人之胆,实乃镇刑司与中枢相勾连之恶。李谟借 "掺沙" 毁证,李德全凭 "军旗" 构罪,李嵩以 "兵变" 施压,环环相扣,皆为倾覆岳峰。然粮可焚,证可毁,而边军之饿、百姓之哭,终非风雪能掩。

元兴帝尝立《仓律》:"守仓如守边,失粮如失地。" 永熙帝更铸铁碑于朔州仓,刻 "欺军者,天诛之"。至德佑间,此律此碑皆为虚设,镇刑司敢焚仓嫁祸,只因中枢有恃无恐 —— 萧桓既疑边将,复信奸佞,使良将饮恨,忠卒冻毙,终致边镇离心,此非仓之过,实乃君之惑也。

史官曰:"仓廪者,国之命脉;民心者,国之根基。李谟焚仓,焚的是命脉;朝廷纵恶,断的是根基。德佑之衰,非因北元之强,实因内腐之烈。后之治国者,当记:藏粮于仓,不如藏信于民;防边之寇,不如防内之奸。"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