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495章 饥士争食皮间脔 岂敢回头念母胎

卷首

《大吴史?边镇志》载:" 德佑三十三年春,朔风卷雪,连旬不止。宁武关积冰丈余,外通大同左卫之要道尽绝,内接京师之粮道亦为镇刑司所扼。署理总兵周毅检视仓廪,见积粟仅存三十石,麸皮半袋,较户部岁拨之数,亏空逾七成 —— 盖因李嵩党羽、山西布政使赵伦以 ' 雪阻难运 ' 为由,截留粮草转售北境私商,账册伪填 ' 霉变焚毁 ' 字样,镇刑司李德全受贿默许,竟不予勘核。

关楼雪覆角声哀,冻甲凝霜绽不开。

指断弦僵弓自坠,血书磨破爪痕埋。

马骨烹香坼地开,残鬃尚向朔风哀。

饥卒争啖皮间肉,哪敢回头念母胎。

十日期封生死状,墨痕洇血透麻苔。

稚儿哭抱将官膝,“阿爹何夕带饼回”。

京华依旧宴歌催,紫袖倾杯劝玉罍。

忽报边军传密信,掷杯轻笑 “雪融来”。

骨积如陵鸦啄尽,游魂绕堞唤援来。

最恸一纸平安火,未达君前落敌垓。

时毅所部仅存七千,皆面有菜色,甲胄破碎者十居其六。战马三百匹,多羸瘦不能行,鬃毛结霜如枯草。三月壬子,毅集诸将议,帐中油灯昏惨,映诸人面如死灰。' 马者,军之足也 ',毅按剑沉吟半日,忽顿足曰:' 留马等死,不如杀马求生!' 乃命亲卫牵厩中最老者三十匹,斩于关前空场。马血溅雪,殷红数丈,士兵环立,有垂泪者,有扼腕者,然无一人敢言退 —— 盖因三日已无粒米,仅以煮冰饮雪续命。

毅知关城危在旦夕,选死士四十人,皆边地出身,善攀崖越险。分十路遣出求援:东路走飞狐口,西路趋偏关,南路穿雁门关,皆持毅亲书印信,嘱 ' 直抵五军都督府,呈与岳峰旧部 '。然镇刑司早已布控,缇骑三百屯于关外设卡,凡往来行旅,必搜身验帖。八日之间,三十九名死士皆被擒,或诬为 ' 北元细作 ' 斩于道旁,或投入诏狱署 ' 冻毙 ',尸身弃于荒野,为狼犬所食。

唯遣卒陈六,本是宁武关樵夫,识得关后鹰嘴崖秘径。六左臂中流矢,血染衣襟,仍攀藤逾崖,指甲剥落,皮肉嵌于石缝。所携密信,初以墨书,至中途墨尽,乃裂指蘸血续书,曰 ' 雪封关隘凡五十日,粮罄马绝,今杀马仅能支三日,七千儿郎,撑不过十日 '。书末钤 ' 宁武关镇抚司 ' 朱印,印泥混杂血冰,模糊难辨。及信送出,六力竭仆于山涧,为猎户所救,视其信,血字已凝如殷铁,触之刺骨 —— 盖因塞外风寒,血书即写即冻故也。"

宁武关的雪已经下了半月,城砖缝里的冰棱结得比长矛还长。周毅站在垛口,望着关外被风雪抹平的沟壑,靴底碾过冻硬的马粪 —— 那是昨日最后三匹战马的遗骸,此刻正化作士兵锅里的碎屑。他喉结滚动,咽下满嘴铁锈味,转身时撞见伙夫老郑蹲在墙角抹泪,锅里飘着的马骨上还沾着未褪尽的鬃毛。

“都督,真要把那匹老马也杀了?” 老郑的声音发颤,那匹枣红马是岳峰留下的坐骑,鞍鞯上还留着主人磨出的包浆。周毅没说话,指腹摩挲着岳峰交给他的和璧碎玉,玉上的温度早已被寒气吸尽。三日前粮窖见了底,士兵们开始嚼树皮,今日已有七个伤兵冻饿而死,尸体就停在关楼内侧,盖着的破毡下露出冻紫的脚趾。

掌灯时分,周毅的军帐里只点着一盏豆大的油灯,灯芯结着焦黑的灯花,将他的影子投在结冰的帐壁上,忽明忽暗。他哆哆嗦嗦铺开那张磨得发亮的羊皮纸 —— 这还是永兴年间北境茶马互市时用的商契,边角已被冻得发脆。炭笔在冻僵的手中打滑,笔杆上的漆皮早被士兵们磨尽,露出里面的朽木。写下 "粮罄马绝" 四字时,笔尖突然 "啪" 地折断,黑色的炭末溅在羊皮纸的褶皱里,像落在雪地上的乌鸦粪。

他盯着那半截笔尖看了片刻,突然抬手咬破右手食指。血珠刚冒出来就凝成了冰粒,他便把手指凑到嘴边呵气,等血稍暖,再往纸上抹。"北元每日叩关",血字在灯下泛着暗紫,"士卒带伤守城,弓弦多朽断 —— 昨日张勇那把鹊画弓,拉到半满就裂了,木碴子扎进掌心",写到 "矢仅存三百" 时,指腹的伤口已冻得发麻,血线在纸上拖出长长的尾迹,"今杀马充粮,马骨熬的汤里尽是冰碴,弟兄们喝下去,咳嗽声比城楼上的梆子还响"。最后那句 "撑不过十日",他几乎是将整个指腹按在纸上,晕开的血渍里,能看见细密的冰裂纹。

"若援兵不至,臣将率部死战,以马革裹尸还。" 写完这行,他把羊皮纸卷成细筒,筒身还留着指腹的血温。贴身的箭囊是去年岳峰所赐,鹿皮囊上缝补的补丁正好兜住筒底,他摸了摸囊口磨得发亮的铜扣,忽然想起岳峰当时说:"这囊子能装三十支箭,也能装一封救命信 —— 就看你信不信朝廷还有良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帐帘被风雪掀开时,亲卫赵五带着一身寒气闯进来,甲胄上的冰碴子落地,碎成星星点点。"将军。" 他单膝跪地,结冰的护膝撞在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周毅把箭囊塞进他怀里,指尖触到对方棉衣下的肋骨 —— 那处本应垫着护心镜,如今却空落落的,只剩层薄薄的棉絮。"从鹰嘴崖翻出去," 周毅的声音压得极低,油灯的光晕在他眼角的皱纹里晃动,"那崖壁上有永兴年间戍卒凿的石窝,每步相隔两尺,你爹当年教过你认。"

赵五叩首时,额头撞在帐内的冰地上,发出 "咚" 的一声闷响。他解下腰间的水囊,塞给周毅看 —— 里面的雪水只没过囊底,泡着半块黑黢黢的马肉干,肉皮上还带着没刮净的鬃毛。"将军留着吃。" 他把水囊往周毅手里塞,"属下靴筒里还藏着两块,够撑到京师。" 周毅没接,只拍了拍他后背:"风宪司在皇城根儿的第三条胡同,谢大人的官服袖口总沾着墨 —— 你认准了再递信。"

赵五转身时,周毅突然拽住他的胳膊。月光从帐帘的缝隙钻进来,照见赵五耳后那道月牙形的疤 —— 那是十年前在偏关,为给岳峰挡箭留下的。"活着回来。" 周毅的声音有些发颤,"你娘还在大同卫等着抱孙子。" 赵五咧嘴笑了笑,露出冻得发紫的嘴唇:"将军放心,属下就是爬,也要把信送到。" 他撩帘出去的瞬间,周毅听见风雪卷走他最后一句话:"等开春了,属下还想尝尝将军家的槐花饼。"

帐内只剩油灯孤燃,周毅望着那道晃动的帘影,突然想起岳峰离关那日。当时也是这样的雪天,岳峰把和璧碎玉塞进他手心,玉上还留着体温:"宁武关的墙是砖石垒的,可人心是粮饷撑的。" 岳峰的指腹划过城防图上的宁武关,"你看这关城像不像个碗?粮是碗底,兵是碗沿 —— 一旦断了粮,再硬的碗沿也会塌。" 那时周毅还笑他多虑,此刻才懂,那笑声里藏着多少无奈。

赵五的尸体是三日后被雁门关的戍卒发现的。他被挂在最高的那座烽燧上,脚踝处的麻绳勒得皮肉外翻,身上的棉衣被风雪撕成了条,露出冻得青紫的皮肤。镇刑司缇骑刘三上前解尸时,发现死者的嘴咬得死紧,撬开一看,里面塞着半张撕碎的羊皮纸,纸上的血字已被冻成黑褐色,隐约能认出 "十" 字的残划。

"李德全公公要的东西,没找着。" 刘三在给京师的密报里写道,指尖蘸着融化的雪水写字,"箭囊是空的,只搜着这个。" 他把那枚狼牙符用布包好 —— 符上的狼牙是赵五十六岁从军时猎的,根须处还缠着红绳,如今红绳早被血浸透,冻成了硬邦邦的条索。

李德全把玩着那枚狼牙符时,镇刑司的值房正烧着银丝炭,暖意烘得他满脸油光。"看来周毅是真急了。" 他用小指指甲刮着符上的血痂,"连赵五这种死士都派出来了 —— 当年岳峰救过他全家,这小子能把命给岳峰。" 旁边的缇骑头领低着头不敢接话,李德全忽然嗤笑一声:"李大人早说了,这信不能落到谢渊手里。谢胡子那双眼,能从账本的墨色里看出猫腻,何况是带血的字?" 他把狼牙符扔进抽屉,里面还躺着三枚一模一样的符 —— 都是这半年来,死在送信路上的宁武关亲卫的信物。

此时李嵩府中的棋盘正下到关键处。紫檀木棋盘上,"楚河汉界" 被炭笔描得极粗,黑炭末子簌簌往下掉。户部尚书张懋捏着黑子沉吟片刻,"啪" 地落在 "帅" 位旁,吃掉了李嵩的 "车"。"宁武关的粮册我看过了。" 张懋的指甲修剪得圆润,拈起棋子时像在拈绣花针,"去年冬拨的粮草,账面是一万石,实际到关的只有七千。" 他用指尖点了点棋盘上的 "相" 位,"王显以 ' 转运损耗 ' 为名扣了三成,那些粮车,最后都进了内库的西仓。"

李嵩捻着白子的手指停在半空,烛火在他镜片后投下两道阴影:"西仓的管事是陛下乳母的侄子,这事......" 张懋轻笑一声,落子如飞:"李大人放心,账面上做得干净,每笔 ' 损耗 ' 都有大同卫的签收 —— 那签收的兵卒,上个月已 ' 病故 ' 了。" 他吃掉李嵩最后一枚 "士","如今周毅杀马,正好坐实岳峰 ' 治军无方 '。等宁武关一破,岳峰的兵权......"

"还不够。" 李嵩突然按住棋盘,指节泛白,"让王显再上一疏。" 他凑近张懋,声音压得极低,"就说周毅虚报粮荒,私藏粮草意图要挟朝廷 —— 顺便提一句,宁武关的战马是军器局按 ' 十匹配一 ' 拨的,永兴帝定下的规制,擅杀一匹便要杖四十。他周毅杀了两百五十匹,就是一万杖,够把骨头打碎了。"

王显对着账簿上的 "损耗" 二字发呆时,户部的铜壶滴漏正 "滴答" 作响,漏下来的水在铜盆里积了薄薄一层冰。那本账册是他亲手誊写的,"转运损耗三成" 几个字用朱砂描过,旁边盖着的 "户部关防" 印泥,还是上个月从库房领的新泥,红得发亮。他翻开夹在账册里的内库收条,每张条上都有西仓管事的朱印,印泥的颜色比户部的深,带着股淡淡的松烟味 —— 那是内库特供的印泥,混了蜜蜡,能在低温下速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前日去镇刑司监牢提审赵五同党时的情景,突然钻进脑海。那小兵被打得浑身是血,却梗着脖子嘶吼:"周将军每日只吃半块马肉!弟兄们把口粮让给伤兵,自己嚼树皮!你们这些京官,根本不知道关城有多冷 —— 撒泡尿都能冻成冰棱子!" 王显当时一脚踹在小兵胸口,此刻想起那声闷响,竟觉得靴底有些发烫。

"大人,奏疏抄好了。" 书吏捧着誊抄好的本子进来,宣纸的白在烛火下泛着冷光。王显抬头时,正看见书吏握着笔的手在发抖 —— 那支紫毫笔是永兴年间的旧物,笔杆上刻着 "忠勤" 二字,还是当年老尚书赏给他的。"犹豫什么?" 王显的声音陡然变厉,震得烛火跳了跳,"周毅毕竟是永兴帝亲封的 ' 忠勇校尉 ',这般构陷......" 书吏的话没说完,就被王显猛地一拍桌子打断。

砚台里的墨汁溅出来,在 "户部印" 的拓片上晕成一团黑。"永兴朝的旧恩,早就作了古!" 王显抓起那页被墨污的纸,狠狠摔在地上,"你只消记住,这奏疏递上去,你就能从八品升七品,你娘的药钱,再也不用赊账!" 书吏的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墨滴落在 "周毅" 二字上,像给这名字蒙了层黑纱。他终究还是低下头,在奏疏末尾添上自己的名字,笔画歪歪扭扭,像条在雪地里挣扎的蛇。

谢渊得知赵五死讯时,正在核查宁武关的粮饷记录。风宪司的案牍堆得比人高,其中永兴帝年间的《边镇粮运则例》载明:“边军月粮,正军一石,余丁五斗,遇雪灾加发三成。” 可德佑三十三年的记录上,宁武关的 “加发” 项始终空白。“王显说‘转运损耗’,可大同卫到宁武关不过三百里,何来三成损耗?” 他敲击着案上的《军卫册》,上面周毅的名字旁标着 “永兴二十年生,袭父职,累功至参将”,履历干净得像雪。

属官突然闯进来,递上一张从赵五尸身上寻得的残纸,上面 “十日” 二字依稀可辨。谢渊的指腹抚过纸页上的血痕,突然想起去年巡视边镇时,周毅指着关墙上的箭孔说:“这些窟窿都是北元的铁箭凿的,可弟兄们怕的不是箭,是冬天的粮 —— 冻饿比刀箭更杀人。” 他抓起残纸往文华殿跑,廊下的冰棱滴落的水,在脚边冻成小小的冰珠。

朝堂上的争论比关城的风雪更烈。王显捧着 “周毅违制杀马” 的奏疏,声音因激动而变调:“据军器局档案,宁武关现存战马三百匹,皆为神武帝亲定的‘边军标配’,擅杀一匹便要杖四十。周毅竟杀至仅剩五十匹,分明是目无王法!”

谢渊甩出粮饷记录,纸页在穿堂风中哗哗作响:“陛下请看,宁武关额定守军一万,去年冬实发粮草仅七千石,不足七成。王侍郎扣下的三成,此刻正在内库 —— 风宪司已查到内库管事与户部库吏的交易记录!” 他突然指向殿外:“赵五的尸体还挂在烽燧上,密信被镇刑司截了,周毅的‘十日’,是宁武关的生死线啊!”

萧桓的手指在御案上划出深深的痕,案上并排放着两份文书:一份是周毅副将的泣血禀,说 “士兵嚼冰充饥”;另一份是李德全转呈的 “宁武关探报”,画着士兵围猎野马的 “盛况”。“内库那边……” 他刚开口,就被李嵩打断:“陛下,内库收支皆有账可查,岂能因谢渊一面之词受辱?况且周毅若真粮尽,为何不向大同卫求援?”

谢渊冷笑:“大同卫总兵是李大人的门生,上周周毅求援时,他回了八个字 ——‘无兵部勘合,不发’。” 萧桓望着窗外的雪,突然想起永熙帝教他看的《北境防务图》,宁武关被红笔圈着,注着 “畿辅咽喉,失则京师危”。他指尖敲击着御案,发出沉闷的响。

宁武关的马肉终于见了底。周毅站在关楼,看着士兵们用冻裂的手搬起石头,堆在墙后当 “滚木”。一个十六岁的小兵抱着断弓哭泣,他的哥哥昨日冻死在箭垛后,怀里还揣着给母亲的家书。“将军,” 老兵张勇拄着断矛上前,“要不…… 咱们降了吧?北元说,只要打开城门,给口吃的……”

周毅拔刀劈在旁边的旗杆上,断裂的木片溅起冰屑:“岳都督把关城交我时,说这是大吴的北大门。咱们死了,门就破了 —— 往后江南的绸缎、京师的宫灯,都要被北元的马蹄踏碎!” 他将那半枚和璧碎玉塞进张勇手里:“若我战死,你带着弟兄们往下冲,能活一个是一个,告诉陛下,宁武关的兵,没一个孬种!”

此时的京师,谢渊被挡在文华殿外,风雪落满他的官帽。李德全从殿内走出,拂尘扫过他肩头的雪:“谢大人还是回吧,陛下已准了李大人的奏,请内库‘暂理边饷’,粮车三日后就发。” 谢渊盯着对方袖中露出的信纸角,突然明白 —— 那是周毅的密信,此刻正成了李嵩 “周毅通敌” 的 “证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转身往风宪司走,积雪在靴底发出咯吱的响。属官追上来:“大人,要不咱们联名上奏?” 谢渊摇头,从袖中掏出永兴帝赐的 “风宪印”:“联名没用,得找到王显扣粮的铁证。你去查内库隆冬时节的采买账,若有异常,立刻报我。”

三日后,北元的号角响彻关隘。周毅望着城下黑压压的骑兵,将最后一块马骨扔进火盆。火焰舔舐着骨头,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极了士兵们冻僵的关节在摩擦。他解开甲胄,露出胸口的旧伤 —— 那是二十年前随岳峰在偏关留下的,箭头至今没取出来。

“开城门!” 周毅的吼声穿透风雪,士兵们举起石头,泪水混着雪水往下淌。当北元的铁蹄踏入城门时,周毅正用最后一口气在城墙上写下 “宁武关” 三字,血字在白雪中洇开,像极了他送给儿子的那支狼毫笔,在宣纸上晕染的朱砂。

而此时的京师,内库的粮车刚出城门,车轮碾过积雪,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张懋站在城头望着粮车远去,嘴角勾起一丝笑 —— 车辙里藏着的,是他与李嵩分赃的账册,用蜜蜡封在车轴里,正随着车轮的转动,一步步驶向永无止境的黑暗。

片尾

《大吴史?边镇志》续载:" 宁武关陷,周毅力战而亡,所部七千仅存三百。镇刑司奏 ' 毅通敌献关 ',李德全请 ' 籍没其家 '。谢渊持毅血书叩阙三日,须发皆白,萧桓始命玄夜卫复查。

查实之日,魏王萧烈私吞粮饷罪发,贬为庶人;王显论斩,临刑前供出 ' 扣粮皆李嵩授意 '。然此时北元已破雁门,距京师仅五百里,萧桓始下 ' 罪己诏 ',命岳峰复起,然峰病笃,卒于保定。"

卷尾

《大吴史?论》曰:" 宁武关之陷,非因敌众我寡,实由中枢之壅。周毅杀马充粮,非不知违制,盖因粮道被扼,求生而不得;死士投书,非不知险,盖因忠愤所激,求告而无门。

夫边军之命,系于粮饷;粮饷之权,操于户部;户部之政,决于权臣。李嵩假 ' 损耗 ' 之名,行私吞之实;王显承其意,罔顾关城死活;李德全蔽其奸,截信而不奏。三奸相结,视七千忠魂为草芥,以万里疆土为博弈。

观周毅血书 ' 撑不过十日 ',字字皆血泪。当朝廷的粮车在京师待发,关城的士兵已嚼冰充饥;当魏王的私库堆满粮草,宁武关的战马已成枯骨。此非北元之胜,实乃内政之败 —— 边镇的雪,冻毙的不仅是士兵,更是民心;朝堂的争,断送的不仅是关城,更是国运。"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