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464章 雪压关城甲未温,冻戈犹抱戍边魂

卷首

《大吴会典?边军迎驾仪》 载:“亲征大军抵边镇,边军‘十里外设哨,三十里列队迎驾’,需‘披甲执戈,虽冻馁不得卸甲’,主将‘率校官跪迎道左’,呈‘守边文书’与‘军饷亏空册’。若‘边军衣甲残破、粮秣短缺’,帝‘需当场查问,令监察官核账’,查实‘上官克扣’者,‘立拘押问罪’。德佑年间边军‘月饷米二石、布二匹’,然‘镇刑司旧部多任粮官,常以‘霉变、损耗’为由克扣,故边军‘冬无完甲’成常态。”

雪压关城甲未温,冻戈犹抱戍边魂。

三十里路迎銮驾,千点霜痕印血痕。

帝见衣单垂泪久,臣持册敝诉冤深。

莫言朔北风霜苦,自有丹心照紫宸。

德佑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五,大同卫外的风雪终于小了些,铅灰色的天空透着微弱的光。从宣府卫到大同卫的三十里驿道上,积雪被马蹄踏成冰碴,玄夜卫缇骑提前半个时辰勘查路线,却在道旁的避风处发现了异样 —— 几十个穿着单薄甲胄的士兵正蜷缩着烤火,甲胄上的锈迹在火光中泛着冷光,手里的长矛杆缠着布条,显然是冻裂了又勉强捆扎的。

“是大同卫的边军哨骑。” 沈炼勒住马,对身旁的谢渊道,“按《边军制》,哨骑应着‘双层棉甲’,他们这甲胄连里衬都磨没了,定是军饷又被克扣了。” 他翻身下马,扶起一个冻得发抖的小兵,见他甲胄内侧缝着干草,“你们守了多久?粮饷多久没发了?”

小兵的嘴唇冻得发紫,牙齿打颤:“守…… 守了三个月,粮饷只发了一半,布帛全被粮官说‘霉变’扣了……” 话未说完,远处传来中军的号角声,他猛地站直,抓起步枪,“陛下的銮驾来了!”

三十里驿道尽头,大同卫的边军已列队等候。没有旌旗招展,没有鼓乐齐鸣,只有两千多个身影在风雪中站成整齐的队列,甲胄是斑驳的锈色,有的缺了护肩,有的绑着布条;脚下的靴子露出脚趾,踩在积雪里,每一步都陷进半尺深的雪窝;手里的长矛、弓箭虽旧,却握得笔直,枪尖、箭头在微光中闪着寒芒。主将周毅的侄子周明站在队首,左臂缠着渗血的布条,是前日守城时被流矢所伤,却仍挺直腰杆,目光望着銮驾来的方向。

“周将军,弟兄们从寅时等到卯时,雪都落满肩头了。” 身旁的亲兵低声道,想替他掸去甲胄上的雪,却被他按住手,“陛下亲征千里,咱们这点冻算什么?让陛下看看,大同卫的兵还能站着迎驾,就没丢大吴的脸!”

銮驾的旌旗在风雪中若隐若现,玄色的旗面被北风扯得猎猎作响,金线绣的龙纹在铅灰色天光下泛着冷光。离边军队列还有半里地时,一阵细碎的响动忽然从雪地里传来 —— 不是慌乱的踏雪声,是两千多双冻僵的膝盖同时绷直的动静,甲胄的锈片摩擦着冻硬的布帛,积雪从肩甲滑落,“簌簌” 落在冰面上,清脆得像碎玉相击。

萧桓猛地掀开轿帘,寒风裹挟着雪粒瞬间灌进轿内,刮得他脸颊生疼,可他浑然不觉,只定定地望着那支队伍,握着轿帘的手指骤然收紧,连呼吸都忘了 —— 最前排的士兵额前结着冰壳,睫毛上的冰粒随着眨眼簌簌掉落,斑驳的甲胄缝隙里塞满了干枯的茅草,有的草秆从护心镜边缘钻出来,被风一吹轻轻摇晃;队伍中间那个年轻士兵的右手裹着发黑的布条,布条渗着暗红的血渍,却仍死死攥着长枪,枪杆上的裂痕缠了三圈麻布,显然是冻裂后又被反复捆扎过,握枪的指节冻得发紫,像要和枪杆冻成一体;队尾几个伤兵拄着断矛勉强站立,断裂的矛尖缠着绷带,绷带在风雪中飘得猎猎作响,渗出血迹的地方早已冻成硬块,黑红相间,触目惊心。这哪里是迎驾的仪仗?这分明是一群在雪地里熬了三个月的忠魂,用残破的甲胄和冻裂的手掌,撑起了大吴的国门。

“陛下驾到 ——” 礼官的唱赞声被风雪撕得粉碎,刚飘到队伍前就散了。周明单膝跪地,甲胄撞在冰面上发出沉闷的 “哐当” 声,身后两千边军齐刷刷跪下,两千声甲胄触冰的响动在雪原上滚荡,惊得道旁的松鸦扑棱棱飞起。“大同卫残部周明,率弟兄迎驾!” 周明的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那是三个月来在城头喊话、在风雪中传令留下的痕迹,“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额头抵着积雪,久久没有抬起,甲胄边缘的冰碴硌得额头生疼,可他像没察觉似的,后背挺得笔直。

萧桓翻身下马,玄色龙靴踩在积雪里,发出 “咯吱” 的脆响。他快步上前,伸手去扶周明,指尖刚触到周明的甲胄,就被冰碴冻得猛地一颤 —— 甲胄外层的漆皮早已剥落,露出里面锈迹斑斑的铁胎,连最厚的护肩都冻得像块冰砖。“快起来,都起来。” 他的声音发颤,目光扫过一张张冻得青紫的脸,“你们守了三个月,辛苦了……” 话没说完,眼角余光瞥见队伍边角那个小兵的靴子,靴底早已磨穿,露出的脚趾在雪地里冻得通红发肿,像几颗被冻裂的山楂,眼泪忽然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顺着脸颊滑落,砸在雪地里,瞬间凝成细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陛下。” 谢渊快步跟上,青袍下摆沾着雪粒,手里捧着的账册边缘已经泛黄,是玄夜卫连夜从大同卫粮库翻出的 “军饷发放册”。他将账册在雪地上铺开,指尖点着其中一页:“按《大吴边军制》,边军月饷应发‘米二石、布二匹、棉絮一斤’,可这册子里,近半年的记录全是‘布帛霉变、米粮损耗’,实际只发了三成米,布帛和棉絮全没了踪影。” 他指尖划过 “损耗七成” 四个字,墨迹新鲜,与昌平驿搜出的 “缓供” 字条笔画重合,“这些字迹,和王林旧部粮官的笔迹一模一样,定是他们以‘损耗’为名,把布帛倒卖了。”

萧桓的手指捏紧账册,粗糙的纸页硌得指节发白,连指腹都被冻得发麻。他盯着 “霉变”“损耗” 那几个字,喉咙发紧:“朕在京师穿着貂裘、吃着热粥,你们却在这儿啃着冻饼、裹着干草守城;朕派来的粮官把军饷往私库里搬,你们却握着断矛守着这冰天雪地……” 他忽然解开腰间的白玉佩,玉佩被体温焐得温热,上面 “守国” 二字的刻痕里还留着经年摩挲的光泽,是元兴帝当年亲赐先皇的遗物。“周明,” 他把玉佩塞进周明冻裂的手掌,“这玉佩你拿着,它在,就代表朕的承诺 —— 朕欠大同卫的,欠边军弟兄的,今日起,定十倍还!”

周明捧着玉佩,冻裂的手掌触到温热的玉质,像被烫了一下,却死死攥着不肯松开。他忽然 “咚” 地叩首,额头重重撞在冰面上,发出闷响:“陛下!弟兄们守大同卫,不是为玉佩,不是为赏赐,是为‘大吴’这两个字!” 他哽咽着抬头,眼眶通红,“北元的使者在城下骂我们‘冻成冰棍也守不住城’,我们就站在城头喊‘死是大吴鬼,不做亡国奴’!” 他猛地回头指向大同卫城墙,那里的硝烟还没散尽,黑黢黢的城砖上留着箭簇的痕迹,“城墙上冻死的弟兄,手里还攥着弓,他们冻僵前说‘等陛下的援军来了,告诉陛下,大同卫还在,我们没丢城’!”

“哇” 的一声,队列里忽然响起啜泣,一个断了右臂的老兵拄着断矛颤巍巍站起来,他的左臂紧紧护着胸前的旧甲片,断臂的袖口空荡荡地晃着,疤痕在风雪中泛着白。“陛下,老卒王二柱,守大同卫十五年了。” 他的声音抖得厉害,却字字清晰,“俺儿子去年守东门,冻饿交加死在城墙上,临死前让俺替他接着守……” 他举起断臂,疤痕上还沾着旧伤的痂,“俺不要赏赐,也不要爵位,就求陛下查查那些粮官,杀杀那些内奸!别让弟兄们的血白流,别让城墙上的忠魂寒心啊!”

“查贪腐!杀内奸!” 两千边军齐声高呼,声浪震得道旁的松枝落雪簌簌,惊得雁群冲破云层,在铅灰色的天空里排成人字。萧桓抬手拭去眼角的泪,掌心沾着的雪水和泪水混在一起,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在风雪中格外清亮:“弟兄们!朕亲征大同卫,不止是为退北元,更是为替你们清内奸、还公道!王林的旧部克扣军饷,李嵩已经下狱,粮官的家产全被抄没;镇刑司的蛀虫藏在暗处,朕让谢渊拿着都察院印,见一个查一个,查一个斩一个,绝不姑息!” 他高举右臂,龙袍的袖子在风中展开,“从今日起,大同卫的粮饷由玄夜卫直接押运,布帛、棉衣、热粥,三日之内一定送到;战死的弟兄,朕追封‘忠勇校尉’,家眷由朝廷按月发粮,孩子送进武学读书;活着的弟兄,朕与你们同吃同住,同守城墙,不破北元,绝不回京!”

“陛下万岁!大吴万岁!” 欢呼声浪在雪原上炸开,士兵们互相搀扶着站起来,有的解开甲胄倒出里面的干草,有的用力搓着冻僵的脸,风雪中,他们眼里的光亮得像落满星辰,连甲胄上的锈迹都似被这光芒镀上了金边。谢渊望着这一幕,对身旁的沈炼低声道:“把大同卫粮官的账册和王林案的卷宗仔细比对,贪腐超过五十石的,不用等回京,按‘先斩后奏’的圣旨,就在城下正法。让边军弟兄亲眼看着,这些蛀虫和内奸,一个也跑不了。” 沈炼沉声应下,玄色披风在风雪中扬起,转身策马去安排玄夜卫查案。

銮驾缓缓驶入大同卫,边军士兵列队护在两侧,断矛与长枪在风雪中架起一道屏障,枪尖上的冰碴在天光下闪着寒芒。萧桓勒住马,与周明并肩而行,目光落在城墙顶端那四个大字上 ——“大吴永固”,是用朱砂混着血写的,被风雪冻得坚硬,却仍透着不屈的锋芒。“周明,” 他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明日卯时,朕和你一起登城。让北元看看,大吴的皇帝和大吴的边军,永远站在一起。”

周明握紧手中的白玉佩,玉佩的温热顺着掌心传遍全身,他用力点头,声音带着哽咽却无比坚定:“末将誓死追随陛下!” 风雪掠过两人的甲胄,远处的朝阳终于冲破云层,金色的光芒泼洒在大同卫的城墙上,将两千边军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一道坚不可摧的脊梁,在雪原上撑起了大吴的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片尾

大同卫的风雪卷着碎冰,抽打在边军残破的甲胄上。两千余名士兵踏着半尺积雪迎驾,斑驳的护心镜冻着冰碴,磨穿的靴底露出冻红的脚趾,甲胄缝隙里塞着的干草被风掀起,在铅灰色天幕下瑟瑟发抖。这般衣单鞋破的惨状撞入萧桓眼底,他望着士兵们冻裂的手掌、渗血的绷带,喉头哽咽,当即解下腰间的元兴帝御赐玉佩 —— 那玉佩上 “守国” 二字被摩挲得发亮,是先皇亲征时的遗物。“朕对不住弟兄们。” 他将玉佩塞进边军主将周明掌心,指腹触到对方冻裂的虎口,“三日之内,棉衣粮饷必到;贪腐的蛀虫,朕一个不留!”

边军的忠勇在风雪中愈发滚烫。周明捧着玉佩叩首,额角撞在冰面上渗出血迹:“弟兄们守大同卫,不为赏赐,只为‘大吴’二字!” 断臂老兵王二柱举起残肢泣血陈词,两千士兵齐声高呼 “查贪腐、杀内奸”,声浪震落树梢积雪,惊得雁群冲天而起。这呼声揭开了军饷克扣的黑幕 —— 谢渊连夜核查粮库账册,泛黄的纸页上 “霉变”“损耗” 等字眼墨迹新鲜,与王林旧部粮官的笔迹如出一辙,镇刑司与地方官相互包庇的积弊,在边军的血泪控诉中无所遁形。

萧桓立于雪原之上,龙袍被寒风扯得猎猎作响。他当众盟誓:“玄夜卫押运粮饷,战死弟兄追封爵位,朕与边军同吃同住,不破北元绝不回京!” 话音未落,边军欢呼如雷,断矛与长枪在风雪中举起,组成坚不可摧的屏障。玄夜卫缇骑已按 “先斩后奏” 圣旨,将贪腐粮官的名册与王林卷宗比对,城墙下的刑场正在清扫积雪;亲征大军与边军的甲胄在暮色中交错,炊烟与硝烟交织成网,一场涤荡内奸与外敌的大战,已在大同卫的城头蓄势待发。

卷尾

《大吴史?德佑实录》 载:“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五,帝抵大同卫,边军‘衣甲残破、足履穿裂’迎于三十里外,主将周明呈‘军饷亏空册’,言‘粮官克扣布帛七成’。帝见之垂泪,解元兴帝玉佩赐周明,誓‘三日补粮、清贪腐’。谢渊查账册,得王林旧部粮官贪腐实证十余人,皆按‘先斩后奏’旨处置。军民相拥而泣,军威大振。

论曰:‘边军迎驾,非仅仪制,实乃民心向背之显。萧桓见衣单而垂泪、解佩而明志,感边军之忠,愤内奸之恶,故能军民同心。此役后,‘查贪腐、护边军’成亲征要义,王林旧部再无遁形之地,大同卫遂成中兴之基。’

(十二月初六卯时,萧桓与周明登大同卫城楼,玄夜卫押解贪腐粮官于城下正法,边军欢呼震城。)”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