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384章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卷首

《大吴矿冶考》载:" 涿州铁矿,元兴年间开佑六年封矿,然私采不绝,皆因矿砂可制磁石,为镇刑司诏狱秘器。" 德佑十六年冬,代王府夜宴,一杯酒液漫过桌面,竟牵出三年前王林私矿大案,盖因铁砂纹路如指纹,纵岁月流转而痕不灭。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林缚的酒壶突然从指间滑落,青铜壶底在紫檀桌面上砸出闷响,酒液如银蛇漫过杯盏。他慌忙去扶时,袖口扫过谢渊案前的磁石 —— 那是都察院查抄王林私矿时缴获的矿核,此刻突然在代王的酒杯底吸起细如发丝的铁砂,聚成扭曲的纹路。

"大人您看!" 林缚的声音带着刻意压制的震颤,指尖点向铁砂勾勒的图案,"这纹路与涿州矿的铁矿石拓本," 他偷瞥代王骤变的脸色,"分毫不差。" 谢渊的指腹抚过杯底,铁砂随指尖移动,显露出更细密的回纹 —— 那是王林私矿特有的防伪刻痕,当年案卷里画过一模一样的图样。

代王的指节在案下攥得发白,金盏里的酒液晃出涟漪,映出他眼底的慌乱。林缚知道,这 "失手" 摔壶的计策成了,方才谢渊递来的眼色里,藏着的正是 "借酒验伪" 的指令。

谢渊将磁石在杯底缓缓拖动,铁砂组成的纹路逐渐清晰,竟与都察院封存的《王林私矿案卷宗》里的矿样图完全重合。"涿州铁矿自泰昌年间封禁," 他的声音平稳如石,"按《大吴矿冶律》,私采者斩,私运矿砂者流三千里。"

兵部尚书突然插话,象牙箸敲着桌面:"谢大人未免牵强!" 他指着铁砂,"边地酒器常用铁胎,沾些矿砂何足为奇?" 林缚立刻从怀中掏出羊皮纸,上面是三年前抄没王林矿洞时的纹路拓片,"尚书请看," 他将拓片覆在杯底,"这处 ' 王' 字暗纹," 指尖点向铁砂聚集处,"除王林矿,天下无二。"

光禄寺卿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三年前曾任涿州知府,正是他签发的 "矿洞封禁" 文书,此刻额角的冷汗正顺着皱纹滑落。

谢渊的目光扫过满座官员,最终落在代王身上:"三年前王林伏诛,其矿洞却未回填," 他的指节叩着桌面,"当时结案文书称 ' 矿砂已尽数销毁 '," 突然提高声音,"敢问王爷,这酒杯里的铁砂," 顿了顿,"从何而来?"

代王的金盏重重顿在案上,酒液溅湿袍角:"谢渊!你敢用陈年旧案构陷本王?" 他的侍卫手按刀柄,林缚却注意到代王的指尖在颤抖 —— 方才铁砂显形时,他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玉带,那动作与王林案中私藏矿砂的掌柜如出一辙。

谢渊缓缓展开《涿州矿脉图》,磁石吸附的铁砂在图上聚成红点,恰好是王林矿洞的位置:"这不是构陷," 他的声音冷如矿泉,"是旧案未清,余孽仍在。"

代王突然笑起来,笑声里裹着酒气:"谢大人真是好记性," 他夹起一块鹿肉,"王林案审结时,本王正在宣府练兵," 眼神扫过兵部尚书,"李尚书可作证。"

兵部尚书立刻躬身:"确是如此,当时代王与臣同巡边," 他的朝珠缠错了圈数,"涿州之事,王爷从未插手。" 林缚突然问:"敢问尚书,三年前腊月十三,您身在何处?" 尚书的笑容僵在脸上,那正是王林矿洞最后一次出砂的日子,案卷记载当日有位 "李姓高官" 入洞验货。

谢渊的指腹在磁石上摩挲,铁砂沾在指尖如血色:"《大吴会典》载,边将离汛需奏报," 他望向代王,"王爷的奏报里," 顿了顿,"可没提去过涿州。"

户部侍郎突然举杯:"谢大人有所不知," 他故作老成地摇晃酒盏,"大同、宣府的铁矿都与涿州同源," 指节敲着杯底,"铁砂纹路相似不足为奇。"

林缚早已备好矿样,闻言立刻将三块矿石摆在案上:"侍郎请看," 他用磁石依次靠近,"涿州矿砂含铁量七成," 磁石吸起的铁砂堆如小山,"大同矿仅三成," 铁砂稀稀拉拉,"宣府矿更不足两成。" 他举起代王的酒杯,铁砂聚成的团块比涿州矿样更沉,"这杯底铁砂," 冷声道,"是提纯过的矿精。"

侍郎的脸瞬间涨红,他三年前曾任户部矿冶司主事,正是他签发的 "涿州矿砂尽数销毁" 的文书,此刻杯中矿精无疑是打了他的脸。

代王的长史突然上前,捧着一个锦盒:"谢大人劳苦," 盒中是整块和田玉,"这是王爷的一点心意," 他的指尖在谢渊手背轻叩,"涿州之事,不如交与地方官再审?"

谢渊推开锦盒,玉块与桌面碰撞的脆响格外刺耳:"长史可知《宪纲》?" 他的目光如矿灯直射对方,"风宪官不受私馈," 顿了顿,"更不徇私情。" 长史的脸色白如纸,他袖口露出的刺青 —— 半枚飞鹰纹,与王林案中镇刑司缇骑的标记相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缚突然 "失手" 撞翻锦盒,玉块滚落时,他瞥见盒底刻着 "泰和号" 三字 —— 正是代王长史掌管的商号,三年前曾从王林矿洞运走十车 "废料"。

林缚借收拾碎玉之机,将杯底铁砂收进油纸袋,指尖沾着的矿粉在烛火下泛着青蓝。"大人," 他低声对谢渊道,"这矿砂掺了琉璃粉," 与王林案中镇刑司缇骑的箭簇成分一致。

谢渊想起案卷记载,王林曾为镇刑司特制 "磁石箭",箭头覆以涿州矿砂,中箭者血肉会被磁石吸附。他突然看向代王的左臂,那里的袍袖比右臂略厚,仿佛藏着什么伤痕。

"王爷的箭术想必精湛," 谢渊举杯示意,"不知三年前腊月," 目光停在代王左臂,"可曾射过猎?" 代王的手猛地按住袖口,长史慌忙打岔,却没注意林缚已将矿砂样本藏进靴筒。

林缚借口如厕离席,直奔代王府书房。书架第三层的《边军武备志》里夹着一本账册,泛黄的纸页上记着 "泰和号" 的运货记录:"德佑十三年腊月十三,涿州至宣府,铁料十车,收方冯。"

"冯" 正是镇刑司指挥使冯某,三年前主管诏狱兵器。林缚将账册页角撕下时,窗外传来脚步声,他迅速将纸角藏进《矿冶考》的书脊 —— 那是谢渊嘱咐他若遇急情藏物的地方。

回到宴席时,他的靴底沾着书房的香灰,与王林案中镇刑司缇骑靴底的香灰成分相同,那是涿州特有的柏木香。

林缚在回廊撞见送酒的老仆,对方的手背上有块月牙形疤痕 —— 与王林矿洞的锻工标记一致。"老丈," 他递过一块碎银,"三年前您在哪当差?" 老仆的手抖了一下,酒壶差点落地:"在... 在涿州矿上烧炭。"

"听说矿洞塌过一次?" 林缚追问,老仆的声音发颤:"是... 是十三爷下令炸的,说要封矿," 他突然捂住嘴,"小人什么都没说!" 十三爷正是代王的乳名,王林案的卷宗里提过,矿洞坍塌前夜,有位 "王姓贵人" 亲临现场。

林缚回到席间时,谢渊正与代王争论《矿冶律》,他悄悄将老仆的话写在掌心,借着敬酒之机展示给谢渊 —— 那掌纹与杯底的铁砂纹路,竟有几分神似。

谢渊突然转向宣府知府:"李大人," 他的指节叩着桌面,"宣府卫三年前的骡马运力账册," 顿了顿,"可还在?" 知府脸色煞白,支吾道:"兵荒马乱,怕是... 遗失了。"

"巧了," 谢渊从袖中掏出抄本,"都察院查边军时留了底," 他指着 "德佑十三年腊月" 的记录,"十三日那天,卫里少了十匹快马," 目光扫过代王,"说是 ' 王爷借调 '。"

代王的喉结滚动:"借马运粮罢了。" 林缚突然插话:"粮车重三百斤,矿车重六百斤," 他指着代王的马厩方向,"王爷的 ' 踏雪 ' 马掌磨损程度,更像拉过重载。"

谢渊提议观代王的箭术,靶场的箭囊里插着一支残箭,箭头缠着的铁线在阳光下泛着磁光。林缚将磁石靠近,铁线立刻绷紧 —— 这是涿州矿砂特有的强磁性。

"此箭倒是特别," 谢渊拔箭细看,箭杆刻着 "泰" 字,与王林的 "泰记铁铺" 标记相同。代王脸色骤变:"这是... 战利品。" 谢渊却笑了:"王林的铁铺从不做军箭," 他折断箭头,里面的铅芯刻着 "冯" 字,"除了镇刑司,谁会用这种箭?"

兵部尚书突然喊停比试,说天色已晚,林缚却注意到他悄悄将一支同样的箭藏进袖中。

谢渊翻出《大吴矿税志》,涿州矿每年应缴的 "铁课" 在德佑十三年突然减半,户部批注是 "矿脉枯竭"。"可当年的私矿出砂量," 他指着账册,"是官矿的三倍。"

代王的长史慌忙解释:"那是虚报产量。" 林缚却呈上从书房找到的税银收据,上面的 "代王府收讫" 印章,与矿税银库的入库印记完全一致。"王爷不仅私采," 谢渊的声音冷如冰霜,"还偷漏国税,与王林分赃。"

镇刑司指挥佥事突然带着缇骑闯入,腰间的飞鹰纹腰牌在烛火下泛着寒光:"奉冯大人令," 他的刀鞘拍着桌面,"请谢大人回镇刑司问话," 目光扫过林缚,"这小子形迹可疑,一并带走。"

谢渊亮出都察院印:"本御史正在审案," 他的指节叩着《宪纲》,"缇骑擅闯王府,是想抗旨?" 佥事的脸色变了变,却不肯退:"冯大人有手令。"

林缚突然将矿砂撒向缇骑,铁砂立刻粘在他们的甲叶上,与王林案中捕获的私矿护卫甲胄痕迹相同。"这些铁砂," 他的声音发紧,"就是你们私运矿砂的证据。"

代王的侍卫突然冲向林缚,想抢夺他怀中的账册纸角。林缚侧身躲过,纸角飘落时被谢渊接住,上面的 "冯" 字与镇刑司的批文笔迹完全一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长史趁机打翻烛台,火舌舔向案上的《涿州矿脉图》,林缚扑过去用袍袖灭火,手臂被烧伤也不顾 —— 图上标注的矿洞密道,正是王林当年逃脱的路线,此刻正指向代王府的暗门。

老仆突然大喊 "救火",林缚却看见他悄悄给缇骑使眼色,那眼神与王林案中通风报信的矿丁如出一辙。

老仆被侍卫拖进偏院,林缚偷偷跟去时,正撞见代王的长史用刀逼着他画押,说矿砂是老仆私藏的。"三年前你儿子死在矿难," 长史的声音发狠,"想让家人活命就听话。"

林缚冲进去打翻刀,老仆抱着他痛哭,说王林当年为逼他入伙,杀了他儿子,代王和冯指挥使都在场。"他们说," 老仆的声音嘶哑,"谁敢说出去,就像矿洞那样活埋。"

通政司参议突然站出来,从袖中掏出王林的供词副本,上面写着 "代王许以宣府马政,冯许以镇刑司职位,共分矿利"。"这是当年都察院漏抄的," 他的声音发颤,"我怕遭灭口,藏了三年。"

代王指着他骂 "诬告",参议却亮出冯指挥使给他的封口银单,上面的笔迹与代王府的账册相同。林缚突然想起,参议的兄长正是三年前负责押送王林的驿丞,途中 "病故",如今看来是被灭口。

户部侍郎在铁证面前终于崩溃,瘫坐在地:"是代王让我改的矿税记录," 他的指甲抠着地面,"王林每车矿砂给我三成利,冯指挥使说,出事有镇刑司兜着。"

他还供出,三年前矿洞坍塌是人为炸矿,目的是销毁罪证,当时埋在里面的矿工,正是发现代王与王林密会的目击者。林缚的拳头攥得发白,他的远房表叔,正是那批遇难矿工之一。

兵部尚书的箭被搜出,箭头的铁砂成分与涿州矿完全一致。"这是... 防身用的。" 他的辩解苍白无力,谢渊却拿出他三年前给王林写的信,说 "矿砂之事,已与代王谈妥"。

尚书的朝珠突然断裂,玉珠滚落一地,其中一颗裂开的珠子里,藏着半枚与代王相同的飞鹰纹印章。"你们不仅私采," 谢渊的声音震得烛火摇晃,"还用矿砂制兵器,交与瓦剌。"

老仆在都察院的偏房里,终于说出三年前的惨剧:"代王和王林在矿洞谈分赃,被二十多个矿工撞见," 他的眼泪混着煤灰,"冯指挥使带缇骑来," 顿了顿,"把矿工锁在洞里,炸塌了入口。"

他说当时自己在通风口送饭,侥幸逃生,却被冯指挥使的人烫伤手背,逼他保守秘密。"王林后来良心不安," 老仆的声音哽咽,"想揭发,才被安了 ' 通敌 ' 的罪名处死。"

林缚的笔尖在纸上颤抖,这些细节与他表叔生前托人带的最后口信完全吻合 ——"矿洞藏着王爷的秘密"。

老仆画出当年运矿砂的路线,从涿州矿洞经密道到宣府驿站,再由代王的亲卫换成 "军粮" 车,最终送进镇刑司的兵器坊。"每车矿砂里," 他的指节叩着桌面,"都混着十斤磁石,用来制飞鹰纹的镣铐。"

谢渊想起王林案中查抄的镣铐,果然吸附铁砂,当时以为是寻常铁器,如今才知是特制的矿砂熔铸。林缚突然明白,代王酒杯底的纹路,正是镣铐的反模。

老仆认出兵部尚书就是当年入矿洞的 "李姓高官",说他亲手锁了矿洞的门。"他还收了王林一把铁矿砂铸的匕首," 老仆比划着,"柄上刻着 ' 同心 ' 二字。"

谢渊立刻下令搜查尚书府,果然在书房暗格找到那把匕首,刀柄的铁砂成分与涿州矿完全一致。匕首的凹槽里,还残留着王林的血迹 —— 那是他反抗时被划伤留下的。

代王、兵部尚书、冯党官员被押至都察院,谢渊将王林的供词、矿砂样本、账册记录一一摆在案上。"你们还有何话可说?"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代王的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个字。

老仆作为人证,指着代王道:"就是他下令炸矿的。" 兵部尚书突然认罪,说愿意指证主谋,林缚却看出他想借机脱罪,悄悄在谢渊手心写 "诈供" 二字。

都察院的医官用特制磁石,在代王的玉带扣里吸起铁砂,与涿州矿砂的纹路完全相同。"这是矿砂嵌进玉里的痕迹," 医官的声音朗朗,"至少戴了三年。"

冯指挥使的靴底也检出同样的矿砂,他辩解是 "巡查矿洞沾的",林缚却拿出他三年来从未去过涿州的记录。代王的长史在铁证面前,终于供述了所有细节,与老仆的证词分毫不差。

谢渊依据《大吴律》逐条宣判:代王私采矿砂、偷漏国税、草菅人命,数罪并罚,废为庶人;兵部尚书同谋,斩立决;冯指挥使滥杀无辜、包庇罪臣,凌迟处死;涉案官员三十余人,或流或贬。

德佑帝准奏时,叹息道:"朕竟不知宗室有此恶行。" 谢渊奏请重启涿州矿案,为遇难矿工平反,林缚主动请缨,去涿州安抚矿工家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缚带着老仆来到涿州矿洞遗址,坍塌的洞口已长满荒草,他在乱石堆里找到半块矿工的腰牌,上面刻着 "林" 字 —— 正是他表叔的遗物。

附近的村民说,每到矿难纪念日,洞口就会传来哭声,代王府的人从不准人靠近。林缚却在夜里看见一群孩童在洞口烧纸,他们是遇难矿工的遗孤,最大的那个手里,攥着王林死前偷偷送出的矿砂样本。

孩童中的领头者叫小石头,他拿出父亲留下的布包,里面是代王与王林密会的画像,画中两人的腰间都挂着涿州矿砂制的磁石佩。"爹说这是证据," 小石头的眼睛亮得像矿灯,"等清官来就交给他。"

林缚抱着小石头,想起表叔的儿子也叫小石头,今年该有这么大了。老仆说,王林死前曾托他照顾这些孩子,给他们每人一块矿砂,说 "这是他们爹用命换来的"。

谢渊奏请重开涿州矿洞,清理遇难矿工遗骸。林缚带着工匠挖掘时,在通风道里发现二十多具尸骨,每具尸骨的手里都攥着碎矿砂 —— 那是他们最后的控诉。

矿洞深处的石壁上,有人用鲜血写着 "代王、王林、冯",字迹已干硬如铁。林缚将这些血字拓下,与代王府的账册比对,笔迹正是领头的矿工所留。

都察院将涿州矿砂样本封存,与王林案、代王案的卷宗一同入档,首页写着 "铁砂为证,罪迹难灭"。谢渊在批注中说:"为官者当知,天地有痕,善恶有报,纵矿砂成灰,亦有磁石验之。"

林缚将小石头等遗孤送入官学,教他们识矿砂、辨真伪,说 "这是你们爹留下的本领"。孩子们的课本里,夹着涿州矿砂的标本,上面写着 "公道自在"。

谢渊奏请制定《矿砂勘验法》,规定所有铁矿砂需登记纹路,私藏、私运者从严论处。德佑帝准奏,命都察院设 "矿冶监察科",由林缚主持,用磁石技术查验矿砂来源。

兵部尚书被处斩那天,涿州矿的矿工们敲着矿灯庆祝,他们说,终于能堂堂正正地挖铁,不用再怕被官商勾结所害。

代王府被查抄时,在暗窖里发现大量涿州矿砂,每粒砂上都印着微小的飞鹰纹 —— 那是代王想效仿镇刑司,用矿砂制自己的私兵兵器。谢渊将这些矿砂铸成一口警钟,悬在都察院门前,钟声里仿佛能听见遇难矿工的呐喊。

片尾

林缚仍在玄夜卫掌管监察,他时常带着磁石去涿州矿,看着孩子们在阳光下用铁砂拼出 "公道" 二字。谢渊的案头,永远放着那块从代王酒杯底收集的铁砂,旁边写着:"矿砂易熔,民心难熔;罪迹易掩,天网难掩。"

老仆成了矿砂库的看守,他说每粒矿砂都在说话,说的是 "不要忘了"。涿州的铁矿重新开采,新出的矿砂上,都刻着 "官矿" 二字,阳光下泛着清白的光。

卷尾

《大吴史?林缚传》载:"德佑十六年,林缚佐谢渊于代王府夜宴,以磁石验铁砂,发涿州私矿旧案,牵出代王、冯指挥使等奸佞,沉冤得雪。" 后林缚掌矿冶监察十余年,立《矿砂勘验法》,使天下矿案锐减。论者谓:"砂痕虽微,可验千古;人心虽隐,难欺天地。" 涿州的矿灯,年复一年照亮巷道,照见的不仅是矿砂,更是世道的清浊、人心的明暗。都察院的磁石在史册中泛着冷光,见证着一个王朝在铁证面前的正义昭彰。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