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350章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卷首语

《大吴御膳房档》载:"德佑十四年腊月廿三,文华殿设鹿鸣宴,赐宴治河能臣谢渊。" 殿中铜炉燃着合香,烟气缠绕着獬豸纹烛台,将谢渊袖口治河图补丁的影子投在金砖上,恍若铁犀镇河的剪影。御案上的黄河鲤鱼蒸腾热气,却掩不住谢渊眼角的余光 —— 他注意到殿角侍候的宦官,腕间竟缠着镇刑司的獬豸纹绦带,那是王真余党才有的标记。

吏人不怕严,只怕廉;

民人不怕官,只怕贪。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文华殿暖阁,德佑帝萧桓亲手为谢渊斟酒,玉壶嘴沿的獬豸纹在烛下泛着冷光:"谢卿治河三载,朕听闻徐州仓改建时,匠人曾以血书留证?" 他夹起一筷黄河鲤鱼,鱼腹刀工暗合治河图上的曹州险段。

谢渊的验粮锤轻触案头,锤头映出宦官袖口的异常:"陛下,去年决口时,李二柱老人断指按结,血渗进磁粉绘的堤图。" 他望着盘中曹州麦饼,想起查案时发现的镇刑司密信,"今岁麦饼能上御案,正赖匠人以命护粮。"

德佑帝忽然放下玉箸,目光扫过殿中随宴的六部官员:"朕近日闻得,有司竟称百姓建言为 ' 妖言 ',谢卿以为何解?" 话尾微顿,意味深长。

谢渊离席跪地,衣摆拂过金砖上的獬豸纹 —— 与镇刑司缇骑的腰牌纹样相同。"陛下," 他抬头望向殿中高悬的《大吴律》,"妖言者,多为贪吏讳言民苦。百姓典锅写建言,非妖言,乃民言;匠人刻名于堤石,非犯上,乃守法。"

户部尚书周崇礼的咳嗽声突兀响起,袖中滑落半片桑皮纸,边缘火漆印正是镇刑司私驿标记。谢渊视而不见,继续道:"定仓粮借贷法,是《大吴律》' 仓库收支 ' 条的细解;刻匠人姓名,是让百姓做活的 ' 风宪官 '。"

德佑帝身子前倾,玉镇纸下压着的《民情条陈》露出一角:"卿常言 ' 以民为天 ',天在何处?"

"在百姓指缝的泥沙里,在匠人断指的血痂中。" 谢渊想起涿州废窑的匠人白骨,"去岁查镇刑司私矿,匠人将磁粉塞进贪吏账册,这不是天听,是什么?"

殿外忽起北风,吹得獬豸旗猎猎作响。谢渊注意到刑部侍郎陈松年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袖口,那里绣着与镇刑司密信相同的暗纹。"陛下," 他朗声道,"臣近日收到密报,有人将治河余银转入瓦剌商队,账目却记在灾民头上。"

陈松年的酒杯 "当啷" 落地,酒水渗进金砖缝隙。德佑帝的目光掠过他苍白的脸,转向谢渊:"朕已着玄夜卫彻查,谢卿可记得,太祖设獬豸为风宪官徽,正是要辨忠奸于秋毫。"

谢渊的验粮锤轻轻敲击案头,惊起梁间燕雀:"忠奸之辨,不在徽记,在民心。就像这黄河水,清浊自分,不容掩盖。" 他望向周崇礼,对方正用帕子擦拭袖口,却不知帕角绣着的,正是镇刑司私矿的矿脉图。

德佑帝抚掌而起,宦官捧出朱漆木盒,金丝绒上 "清正良臣" 玉印泛着冷光。印纽獬豸昂首,印文用山西紫铜铸造,笔画间嵌着细碎磁粉:"此印仿神武皇帝旧制,獬豸角可触贪,紫铜身可镇腐,磁粉能应民心。"

谢渊双手接过,印纽獬豸的角尖,恰与他治河图上铁犀的犄角方向一致。他忽然想起,在镇刑司遗址挖出的密信,封口处正是这种紫铜印泥:"陛下,臣愿以此印为秤,量尽天下贪腐之弊;以磁粉为眼,察遍官场藏污之处。"

德佑帝指着窗外铁犀:"朕命匠人在犀腹刻卿之名,非为彰功。" 他的声音低沉,"去年镇刑司纵火焚仓,是百姓用身体护下粮册;今岁赐印,是要让天下知:官心连民心,方能河清海晏。"

宴毕,德佑帝亲书圣旨,黄绫上的朱批未干: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谢渊治水,凿石为堤,刻民于心,其功在河渠,其德在风宪。今赐 "清正良臣" 玉印,纽雕獬豸,取其明辨;文铸紫铜,取其坚韧;粉嵌磁石,取其感应。

尔当以法为绳,丈量百司贪墨;以民为天,倾听闾阎疾苦。遇官蠹则獬豸触之,临民瘼则磁石吸之。印在则纪纲在,纪纲在则社稷安。勿负朕托,勿负匠人之血、百姓之望。

德佑十四年腊月廿三

谢渊将玉印供奉在都察院大堂,印旁立着百姓送的铁犀小像。老河工李二柱摸着印纽獬豸,断指在紫铜上留下淡淡血痕:"谢大人,这印比俺们铸的铁犀重,重就重在 ' 民心 ' 二字啊。"

后堂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玄夜卫千户林缚捧来密报:"大人,周崇礼与瓦剌商队的文书,在镇刑司旧驿发现!" 谢渊看着密报上的紫铜印泥,与玉印材质相同,"去查陈松年袖口的矿脉图,那是镇刑司私矿的标记。"

验粮锤在手中转动,锤头的曹州沙粒簌簌而落 —— 那是治河时留下的,也是查案的线索。谢渊忽然明白,赐宴上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刑部后库,谢渊的验粮锤敲开生锈的铜锁,烛光映出密密麻麻的账册。"大人," 林缚指着泛黄的页脚,"每笔治河银的去向,都夹着镇刑司的密语暗记。"

谢渊翻到某页,矿脉图旁写着 "紫铜换马",与玉印材质呼应。他忽然想起宴会上陈松年的异常,袖口的暗纹正是矿脉走向:"去传陈松年,就说玉印磁粉,已吸住了他的罪证。"

库外传来细雨声,谢渊摸着账册上的磁粉痕迹,想起李二柱说的:"磁粉能吸铁,也能吸住贪腐的心。"

次日早朝,谢渊捧账册跪奏:"陛下,镇刑司余党借治河之名,行贪墨之实,周崇礼、陈松年等皆涉案。" 他指向账册上的紫铜印泥,"此泥与陛下所赐玉印同源,却盖在瓦剌通商的密信上。"

德佑帝的玉镇纸重重压在奏疏上:"朕赐紫铜印,欲镇贪腐,竟成贼子盗卖的幌子!" 他望向谢渊,"谢卿可记得,宴上朕问 ' 何以为官 ',如今看来,官心之辨,不在殿堂,在库房、在驿道、在百姓的泪眼里。"

谢渊叩首:"陛下,臣请以玉印之威,彻查余党,让獬豸角触尽奸邪,磁粉吸净贪墨。"

诏狱署刑房,陈松年盯着谢渊手中的玉印,磁粉在烛下泛着微光:"你早就知道,对吗?从赐宴那天,你就盯着我的袖口。"

谢渊的验粮锤轻点地面:"镇刑司的獬豸纹绦带,不该出现在刑部侍郎腕上。" 他展开密信,"紫铜印泥、矿脉图、瓦剌战马,证据俱在,你还有何话说?"

陈松年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绝望:"我们以为借治河之名,便可掩贪腐之实,却忘了,你连匠人血里的磁粉,都能变成查案的刀。"

都察院公廨,新任御史们围看玉印,谢渊指着印文:"此印非荣誉,乃枷锁。" 他翻开《民情条陈》,"百姓建言三百零七条,条条都是给我们的枷锁,让我们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

林缚呈上陈松年的供词,末页画着镇刑司余党网络图:"大人,他们计划在赐宴时行刺,用的是瓦剌的淬毒匕首。"

谢渊的验粮锤停在 "清正良臣" 四字上:"幸亏李二柱老人的磁粉,让他们的密信显形。记住,百姓的眼睛,永远比我们的验粮锤更亮。"

黄河堤上,新立的河防碑刻着谢渊的治河图与《民情条陈》,李二柱的断指印在碑首。谢渊摸着碑上的磁粉纹路,想起赐宴那天的獬豸印纽:"老伯,这碑不是给我立的,是给天下百姓立的。"

李二柱望着滔滔河水:"谢大人,俺们匠人刻碑时,在底座埋了磁粉,就盼着贪腐之徒路过,能被吸住脚跟。"

北风掠过碑顶的獬豸雕像,与堤头铁犀的低鸣应和,恍若千年风宪官的誓言,在河面上久久回荡。

《大吴风宪志》记载:"德佑十四年赐宴,非为庆功,乃为立威。谢渊以验粮锤为剑,以民情条陈为甲,持獬豸玉印,扫尽镇刑司余党。" 附页拓印着玉印磁粉显形的贪腐密信,字迹至今清晰。

考古学家发现,玉印磁粉中混有黄河泥沙与匠人血渍,正如谢渊所言:"官心与民心,本就该如磁石与铁屑,相生相吸,不容分离。"

都察院新定《风宪条例》,首条即:"御史巡案,必携磁粉、验粮锤,如谢公故事。" 玉印被奉为风宪官的象征,每任御史就职,必在印前宣誓,手抚磁粉,以承民心。

镇刑司遗址改建的衙门里,谢渊的验粮锤与玉印并列,锤头凹痕里的曹州沙粒,与印文磁粉遥相呼应,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赐宴,与永远不该被遗忘的治道初心。

黄河岸边,百姓流传着 "獬豸玉印" 的传说:谢公的印能辨贪官,磁粉一撒,贪墨现形。孩子们用磁石游戏时,总说在 "帮谢公查案",吸起的铁屑,是 "贪官的黑心"。

老人们指着铁犀与獬豸雕像:"这俩神兽,一个镇河妖,一个辨官妖,都是谢公给咱们的护身符。"

片尾

德佑帝常临文华殿,望着谢渊曾跪坐的金砖,想起赐宴那日的对话。玉印的磁粉早已渗入砖缝,正如民心,早已融入官制的每一道纹路。

"谢卿," 他对着空殿低语,"你说 ' 以法为绳,以民为天 ',朕终于明白,绳要常紧,天要常仰,缺一不可。"

黄河水依旧奔涌,獬豸玉印的故事,随着河水流传,成为大吴王朝风宪官的精神图腾,提醒着每代官员:官心正则民心归,民心归则社稷安。

卷尾

太史公曰:观德佑帝赐宴谢渊,可知治道之要,在辨忠奸于微末,察民心于毫厘。谢渊对 "以法为绳,以民为天",非空言也,乃从尸山血海中得来。玉印獬豸,非雕于玉,乃铸于民 —— 匠人断指是其眼,百姓血泪是其魂。镇刑司余党虽能藏密信、设毒计,却不知民心如磁,官腐如铁,终究难逃相吸。此宴也,非君臣欢宴,乃治道宣言:为官者,当以民为天,天不可欺;以法为绳,绳不可松。此千古不易之理,亦谢公赐印之真意也。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