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318章 欲问兴衰事,千秋律法看

卷首语

《大吴会典?刑律志》载:"法者,天地之经纬,社稷之柱石。内监干政,如蠹虫蚀木;贪墨谋逆,若洪水溃堤。刑杖之下,正纲纪于颓危;典刑既立,安黎庶于磐石。" 德佑十年腊月,彤云压城,文华殿内烛火摇曳。掌印太监王真跪于丹墀,蟒袍上的孔雀纹仍泛着金芒,却掩不住鬓角霜白。谢渊捧《大吴会典》与《元兴禁令》步步逼近,其素色官服上泽州百姓手缝的补丁,在龙纹金砖上投下嶙峋暗影。当刑杖规制条文自谢渊口中铿锵而出,这场以律法为刃、权谋为盾的生死博弈,终于撕开了大吴朝堂暗潮涌动的一角。

法立奸邪惧,官清民自安。

刑赏循公道,纲常守旧端。

权衡凭律典,曲直在毫端。

欲问兴衰事,千秋律法看。

文华殿内,蟠龙柱上的鎏金纹饰在烛火下流转,德佑帝萧桓抚过御案上的《元兴禁令》拓片,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丹墀下的王真。昔日权势滔天的掌印太监,此刻五爪孔雀纹官服歪斜,翡翠扳指已被玄夜卫收缴,露出腕间三道暗红勒痕 —— 那是今早搜查时,从他私宅密室拖拽而出的印记。

"陛下," 谢渊展开朱漆封面的《大吴会典》,书页间夹着的泽州百姓联名诉状随之飘落,"《会典?内监篇》第三十七条明载:' 内监干预外政者,杖二十,籍没家产;若涉贪腐,按《刑律》加等论处。'" 他的手指重重划过 "干预外政" 四字,"王真私调盐税五万两资助魏王私军," 又抖开账册,"单笔收受晋王府盐引分润银三千两," 顿了顿,"此等行径,按《元兴禁令》第五条 ' 内监不得与闻军国事 ',当加杖十!"

王真猛然抬头,喉结剧烈滚动:"谢渊休得曲解律法!" 他转向内阁首辅求援,袍袖扫过地面扬起一阵龙涎香,"永熙朝《内监条例》明文许内监 ' 参决机务 ',司礼监批红本就是协理政务," 他的声音带着破音,"怎算干政?"

"参决机务?" 谢渊踏前半步,官靴铁钉与金砖相击发出清脆声响,震得炭盆火星四溅,"《大吴会典?职官篇》第八十二条写得明白:' 内监批红仅限政务流程,凡涉钱粮、军务者,皆属干政!'" 他展开赵忠的供词,羊皮纸上的朱砂画押在烛光下刺目,"镇刑司千户亲证,王真口谕调拨盐税作私军粮饷," 又举起《灾民花名簿》,三十七枚暗红指印密密麻麻,"泽州百姓为凑火耗银卖儿鬻女,这也是协理政务?"

德佑帝的手指在御案上急促敲击,目光死死盯着《元兴禁令》拓片上的蟠龙纹 —— 那是太祖萧武亲手所刻。"三法司," 他的声音冰冷,"按律当如何处置?"

刑部尚书陈智捧起《大吴律例合编》出列,声音如洪钟:"回陛下!依《会典》内监干政杖二十,《元兴禁令》贪墨逾千两加杖十,兼涉军务再加重一等," 他展开量刑对照表,"王真之罪,当杖四十,籍没家产,永戍烟瘴之地!"

王真突然膝行两步,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陛下开恩!" 他偷瞥内阁首辅,见其微微皱眉,顿时涕泪横流,"臣服侍陛下十载,纵使有罪,也该念在..."

"念在你让百姓易子而食?" 谢渊突然按剑怒目,剑锋出鞘三寸寒芒毕露,"去年黄河决堤,泽州预备仓本有粟米万石," 他举起霉变的粮册,"却因王真克扣修河银,半数化作晋王府的 ' 祥瑞 ' 白麟皮!"

玄夜卫八人抬着枣木刑杖踏入殿中,檀木底座托着的刑具泛着油亮的乌光。这杖身严格遵循《大吴会典?刑具篇》规制:直径三寸整,五尺长的枣木芯裹着浸透盐水的牛皮,表层又用生漆反复涂刷九遍,既增硬度又防血肉黏连。杖头铁箍刻着獬豸纹,那是专惩奸佞的律法图腾。

王真望着逼近的刑杖,喉结剧烈滚动,蟒袍下的双腿已不受控制地颤抖。当玄夜卫褪下他的外袍,露出内衬金丝软甲时,谢渊立即拱手:"陛下!《大吴律例》第七卷明载,受刑者不得着甲胄,此乃公然抗法!" 德佑帝面色一沉,玄夜卫当即扯开软甲,却见王真贴身穿着浸满药汁的绸缎里衣 —— 这是内监们躲避杖刑的惯用伎俩。

"撕了!" 刑部尚书陈智拍案而起,"依《会典》抗刑者加杖十!" 随着绸缎撕裂声,王真背部狰狞的旧疤暴露无遗,那是早年伺候先帝时留下的烙铁印记。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内衣领口处隆起的可疑褶皱。

第一记刑杖挟着风声落下,谢渊特意命行刑者改用 "开山式"—— 杖从头顶划过弧线,借重力加速劈向臀腿。浸透盐水的牛皮裹着枣木重重砸在王真右臀,闷响如击战鼓,殿内群臣同时屏住呼吸。王真闷哼一声,内衣领口应声裂开,素白绸片如惊鸟般飘落。

"停刑!" 谢渊疾步拾起绸片,就着烛火辨认蝇头小楷。当 "佛郎机炮二十尊" 字样映入眼帘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 这与去年黄河渡口缴获的走私文书,连墨渍晕染的角度都分毫不差。"翻过来!" 书吏突然惊呼,绸片背面用密写药水呈现的字迹在热气熏蒸下显现:"镇刑司张楫... 内阁周..." 后半句被渗出的血渍彻底晕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时王真已瘫成泥状,嘴角溢出的血沫混着碎牙。第二十杖落下时,刑杖表面的獬豸纹已沾满皮肉碎屑,而他仍在喃喃:"魏王说... 治水缺银..." 谢渊猛地扯开其衣领,露出锁骨处的朱砂刺青 —— 竟是晋王私军的麒麟徽记。

"够了!" 德佑帝拍案震落茶盏,望着御案上《元兴禁令》拓片的蟠龙纹,仿佛看见太祖挥剑的身影。他抓起朱笔在奏疏批下 "彻查" 二字,墨迹力透纸背:"谢卿即刻提审镇刑司张楫,内阁官员... 着锦衣卫(玄夜卫)连夜抄家!"

第四十记刑杖落下时,王真的惨叫声已变得喑哑。他的臀部血肉模糊,碎肉中隐约可见森森白骨,浸透血水的蟒袍在金砖上拖出长长的暗红色轨迹。谢渊注意到其指甲缝里嵌着的半片羊脂玉,暗纹与内阁首辅腰间玉佩的断裂处完全吻合。

"大人," 书吏颤抖着展开连夜查抄的账册,每页都盖着晋王府的火漆印,"河工案牵涉工部七成官员,陵寝工程更..." 他突然压低声音,"工部侍郎供出,石料采购价虚增三倍的差价,都进了晋王在扬州的钱庄。"

暮色中的紫禁城,谢渊抚过元兴帝所立的《内监禁令》石碑。指尖触到 "斩" 字的朱砂凹痕时,远处传来黄河的咆哮声。他掏出怀中密信,"黄河治水可作财路" 的字迹在残阳下泛着血色 —— 这哪里是财路,分明是万千百姓的血泪浇筑的谋反之路。而那尚未显现的密写内容,或许藏着颠覆王朝的惊天阴谋。

片尾

都察院值房的烛芯爆出灯花,将谢渊的影子投在《河工收支簿》上,像一道割裂黑暗的刀痕。案头堆叠的账册泛着霉味,每一页都用蝇头小楷记着:"泽州民夫李三,工银七分,扣火耗三分"、"怀庆石料,市价五两,采办银十五两"—— 墨迹间渗出的暗红斑点,是民夫们磨破指尖按上的血印。

突然,值房木门被猛地推开,玄夜卫百户赵武单膝跪地,甲胄上的露水在青砖上洇出深色痕迹:"大人!" 他呈上一枚用蜂蜡封缄的素白绸卷,"王真枕下暗格搜出晋王手札,火漆印与黄河渡口密信一致!"

谢渊接过手札的瞬间,指腹触到蜡封下凹凸的麒麟纹 —— 那是晋王府私用的火漆形制。展开绸卷,蝇头小楷在烛光下狰狞如蝎:"永兴陵寝工程,石料差价银二十万两,已购佛郎机构件三百副..." 他的手指骤然收紧,绸卷边缘被捏出细碎的褶皱,恰如去年黄河决堤时灾民们龟裂的手掌。

陵寝工程的蓝图在脑海中展开:十万民夫肩扛巨石,监工的皮鞭起落如雨,而工部奏报里 "天降祥瑞" 的碑刻,竟是用民脂民膏堆砌的谎言。谢渊猛地推开窗,月光下紫禁城的飞檐如巨兽獠牙,檐角走兽在夜风中发出呜咽,仿佛十万民夫的冤魂在哭号。

"大人..." 赵武的声音带着颤抖,"晋王私军布防图上,陵寝地宫标记着..."

"够了。" 谢渊截断话语,从怀中摸出《大吴会典》,扉页 "法者天下之公器" 的朱批在烛下泛着冷光。他想起泽州百姓缝在袖口的粗布补丁,想起王真刑杖下露出的麒麟刺青,指节重重叩在 "贪墨逾千两斩" 的条文上,烛火被震得剧烈摇曳,将 "天宪" 关防的影子投在金砖上,如同一柄待出鞘的利剑。

窗外,乌云正吞噬最后一丝月光。谢渊知道,当陵寝工程的黑幕揭开,面对的将是盘根错节的宗藩势力与朝堂**。但他指尖抚过会典封皮的龙纹,那是太祖皇帝定鼎天下时的印记 —— 只要律法的光芒还在,只要百姓的公道未泯,他这把用祖制铸成的利剑,便要劈开这漫天黑暗,哪怕剑锋崩裂,血溅朝堂。

卷尾

太史公曰:观谢渊请旨杖王真,可见律法之严,在于层层相扣;奸佞之狡,终难遁于天网。其以《会典》定干政之罪,以《禁令》加贪腐之刑,以实证破诡辩之词,三层律法如铜墙铁壁,令王真之流无所遁形。

妙哉!刑杖落下时密信现形,翡翠扳指内暗纹藏奸,陵寝工程簿牵出群贪。谢渊之智,在于见微知着;谢渊之勇,在于雷霆破局。此役非独杖责一内宦,实乃斩断晋王谋逆之爪牙,揭开朝堂贪腐之黑幕。

后世论之,当知:律法者,国之柱石也。谢公秉持法典,以刑杖为笔,以实证为墨,在大吴朝堂写下 "法不容情" 四个大字。纵有**环伺,终不敌律法昭昭;哪怕阴谋似海,也难淹公道长存。正如黄河铁犀,镇守河妖千年不倒;谢公之威,护持律法万世流芳。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