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294章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卷首语

宗室律例?献印黜革条议

献印削爵例

律曰:凡宗室亲王后裔献纳先代印玺者,无论原爵高低,着即削除宗籍,发往北境军屯效力。印玺收归宗人府明楼收储,不得再用。

例:德佑五年孟冬,秦王萧槿长子萧沛跪献 "秦王之宝" 印玺于宗人府。该印龙睛嵌丹砂,系父萧槿征战时所制,印底凿刻 "秦王之宝" 四字。今上准其献印自赎,着宗人府登记造册。

处罚:萧沛着去秦王服色,改穿青衫,发配开平卫充军,终身不得回籍。其户籍自宗人府玉牒剔除,录入《北军谪戍名册》,每三年由玄夜卫核查现址,违者依逃籍律论处。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德佑五年十一月初七,雪粒击打宗人府门前两尊青铜狴犴。萧沛跪坐在三阶青白石上,膝头压着宗人府特制的明黄跪垫 —— 这是宗室献物的规格,寻常谪民需直接跪砖,唯有亲王后裔仍留三分体面。他双手托举秦王印玺过顶,印玺用明黄缎袱包裹,缎面暗纹绣着太祖朝的皇家用纹,这是北境藩王专用的纹饰,此刻却成了献纳罪证的袱衣。

"请核对印文。" 宗人府典仪官捧着朱漆盘走近,盘底垫着锦缎,四角压着镇纸。萧沛垂眼望着对方腰间的鱼符,八品典仪的铜鱼符在雪光下泛着青灰,与他记忆中父亲佩戴的金麒麟符相差甚远。他解开缎袱结扣,蟠龙纽的凉意在掌心蔓延 —— 这方和田青玉印玺重九斤四两,是太祖爷按北境九镇兵力所铸,纽饰蟠龙昂首向左,正是当年秦王节制三边的象征。

典仪官用鹅黄册页比对印底,"秦王之宝" 四字与《宗人府玉牒》记载分毫不差。萧沛看着对方用朱砂笔在收执文牒上画押,笔尖划过 "献纳人萧沛" 时,墨汁在 "沛" 字右半多洇了个点 —— 这是刻意的错笔,宗人府惯例,凡宗室献物,必留瑕疵以示天威。"印纽蟠龙首向..." 典仪官忽然顿住,按例应记 "左",却在雪光中看见萧沛眼底的冷意,最终写成 "北"。

印玺落在朱漆盘里的瞬间,萧沛指尖在蟠龙角上停顿了刹那 ,此刻掌心触到的只有冰冷玉质,再无当年的体温。典仪官盖上黄绫袱,袱角的流苏扫过萧沛手背,这是皇室赏赐的物件,如今却用来包裹缴回的印玺。

"请签字画押。" 另一名典仪官递来羊皮笔,笔杆刻着宗人府纹章。萧沛握住笔,发现笔尖已被削得极钝 —— 这是防止他在文牒上留下血书。他在 "自愿献印" 四字后画了个歪扭的押,那是秦王府特有的折笔。

雪片落在印玺缎袱上,很快被扫开。萧沛看着典仪官捧着朱漆盘转身,印玺在盘底微微晃动,蟠龙首始终对着北方 —— 那是秦王封地的方向。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若有一日献印,须让龙首朝北,让北境军民知道,秦王的印,曾护过他们。" 此刻典仪官的步伐太急,龙首渐渐转向东南,那是紫禁城的方向。

当朱漆盘跨过宗人府门槛,萧沛听见腰间玉佩轻响 —— 这是母亲留给他的唯一信物,非玉非金,只是北境寻常的燧石。他低头看着膝头的明黄跪垫,边缘已磨得发白,就像秦王府的门匾,被玄夜卫摘去时,漆色还新鲜如初。

典仪官在廊下停步,从袖中取出《宗室献物簿》,羊皮封面的纹饰在雪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萧沛看着对方用靛青笔蘸墨,笔尖在砚台边刮出三声轻响 —— 这是宗人府录事的习惯性动作,每道文书必经此步骤以示郑重。

"请验看掌印。" 典仪官的声音像檐角冰棱般冷硬,右手已扣住萧沛的手腕。萧沛下意识蜷缩手指,却被对方用拇指强行碾开,掌纹在雪光下清晰可见,典仪官盯着他掌心的老茧,指尖沿着茧子边缘划了半圈,就像在丈量一件待销毁的兵器。

掌心朝上摊开在朱漆盘边,典仪官从袖中取出一方小砚,倒入清水研磨墨石。萧沛望着对方手腕上的银镯,刻着细小的 "宗" 字纹,突然想起父亲曾说,宗人府官吏入职时必戴此镯,以示与皇族同脉。墨汁调至五分浓,典仪官用羊毫笔蘸墨,在萧沛掌心快速扫过,凉意浸透皮肤 —— 这是验看掌印的惯有手法。

"掌纹不符。" 典仪官的笔尖在 "掌印" 栏重重画叉,墨汁渗入纸背,在反面形成深色晕块。他忽然将 "献纳人" 一栏的 "献" 字勾去,改为 "缴",笔尖划过的轨迹恰好覆盖萧沛掌心的茧影,"如今王府印玺,只能叫缴,不能称献。"

雪粒落在萧沛掌心,墨痕被冲淡成浅灰,就像秦王府门前被雨水冲刷的蟠龙浮雕。他望着典仪官用印泥在文牒上盖下 "宗人府印",朱砂印泥渗进掌纹拓片的缝隙,将他的掌纹永远封存在宗室献物的档案里 —— 那个曾经象征北境军威的掌印,从此成为罪证的一部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典仪官合上皮簿时,萧沛听见羊皮封面的摩擦声,与玄夜卫封存秦王府卷宗的声音一模一样。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墨痕未干的纹路间,还留着典仪官指尖的温度 —— 那是天家礼制的温度,冷硬、精准,带着不容置疑的碾压感。

雪越下越大,宗人府的铜钟响过三声。萧沛跪在原地,看着典仪官捧着印玺消失在二门后,缎袱角的流苏最后一次扫过台阶 —— 那流苏穗子,还是十年前他随父亲入朝时,皇后赏赐的蜀锦所制。此刻锦缎已褪成灰白,就像秦王府的百年松柏,被玄夜卫砍倒时,树心还是红的。

他忽然想起,献印前一日,曾在祖祠见过这方印玺的模子。太祖爷亲赐时的诏书早已烧毁,只剩印玺上的蟠龙,还保持着当年北境告捷的昂首姿态。而现在,这昂首的蟠龙,终究要在宗人府的库房里,对着四面白墙,度过余生。

雪粒钻进衣领,萧沛却感觉不到冷。他望着宗人府匾额,"宗" 字的金漆剥落处,露出底下的木色 —— 那他慢慢起身,膝头的明黄跪垫上,印着一个清晰的膝印,就像印玺在他生命里留下的烙印,永远无法磨灭。

戌初刻,宗人府西厢房的铁窗棂结着冰花,月光透过菱形窗格,在石墙上投下斑驳光影。萧沛蜷缩在草席上,鼻尖萦绕着潮湿的霉味 —— 这是宗人府地牢特有的气息,混合着陈年石灰与鼠类巢穴的腥臊。他盯着对面石墙,墙基处渗着暗黄水渍,霉斑沿砖缝呈网状蔓延,在月光下像极了北境军屯的分布示意图,却无半分蟠龙纹的影子。

门外传来拖沓的脚步声,典仪官用钥匙打开牢门,递进来半块麦麸窝头。窝头硬得能磕出牙印,萧沛咬下一口,粗糙的麸皮划过喉咙,让他想起北境冬日的砂砾。"今上的恩赐。" 典仪官扔下这句话,铁锁碰撞声在走廊里回荡,惊起墙缝里的老鼠吱吱乱叫。

"知道今上为何收你的印玺吗?" 隔壁囚室传来萧洪的声音,夹杂着草席摩擦石墙的窸窣。萧沛摸着身边的石墙,指尖触到浅刻的字迹 ——"戒贪戒争" 四字歪扭难辨,笔画间还有指甲划过的细痕,不知哪位先人在绝望中留下这般警示。他忽然想起,宗人府的每面墙都曾关押过夺嫡失败的宗亲,这些刻痕是代代相传的血书。

"怕调兵符是假," 萧沛咽下硌嗓子的窝头,声音在狭小囚室里嗡嗡作响,"怕北境百姓还记得秦王印能挡胡马,能开粮仓。" 他的手指划过石墙上的 "戒" 字,缺了最后一钩,像被砍断的龙爪,"当年太祖爷赐印时说,这印是北境二十万军民的护身符,如今却成了悬在脖子上的刀。"

远处传来纸张撕裂的脆响,混着萧洪的低笑:"刚听见玄夜卫烧族谱,那梧桐叶的焦味,和当年赵王榷场被焚一个样。" 萧沛想象着族谱灰烬在雪地里飞舞的模样,忽然听见墙根传来指甲划墙的沙沙声,"我在族谱里夹的不是什么军屯图," 萧洪的声音突然压低,"是曾祖当年写给瓦剌的降书残页,烧了族谱,残页却在我鞋底。"

萧沛摸着胸前的燧石玉佩,冰凉的触感让他清醒。父亲临终前塞给他这块北境石头时,曾说 "见石如见北境",如今石头还在,北境的军民却再难见到秦王印开仓放粮的场景。他望向铁窗上的冰花,月光将其映成破碎的蟠龙形状,转瞬又融化成水滴,沿着石墙流下,在 "戒贪戒争" 的刻痕里积成小小的水洼。

"印玺摆在明楼又如何?" 萧沛对着铁窗喃喃,像是说给萧洪,又像是说给自己,"蟠龙首对着北境又如何?今上只要百姓记得,献印的秦王子孙,和谋反的赵王后裔,都是天家的罪民。" 他忽然笑了,笑声惊飞了铁窗上的寒鸦,"父亲说献印能让秦府坟头长草,可坟头的草还没发芽,我们先成了宗人府地牢里的枯草。"

卯时三刻,雪停了。萧沛被玄夜卫用粗麻绳索捆住双手,押解着穿过宗人府仪门。明楼的玻璃窗擦得锃亮,他献的秦王印玺摆在红绒垫上,蟠龙首果然对着北方 —— 却被窗框切割成两半,龙身在明楼里,龙首在风雪中。印玺旁边,赵王族谱的残页装在素白信封里,"庶人" 二字用朱砂写成,边角盖着顺天府的骑缝印,红得刺眼。

路过明楼时,押解的玄夜卫突然驻足。阳光穿过云层,在印玺底部投下 "秦王之宝" 的阴影,却被明楼的栏杆分割成碎片,恰似北境军民心中的秦王形象,被皇权碾得粉碎。

宗人府的铜钟敲响,萧沛被推上流放的马车。车轮碾过雪地,发出咯吱声响。他最后望了眼明楼里的印玺,蟠龙首依旧对着北方,却再也照不亮北境的风雪。而他掌心的茧子,还留着印玺的弧度,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提醒着他,曾经的秦王世子,如今只是皇权巨轮下的一粒尘沙。

卷尾

太史公曰:观秦赵二族之变,知天家之威,威于印玺;天家之权,权在族谱。秦王献印非献宝,是献血脉;赵王禁仕非禁官,是禁骨血。九王夺嫡的血火,终究将天家子孙锻成皇权的活祭 —— 印玺成了囚人的锁,族谱成了杀人的刀,而那高高在上的帝王,永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