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269章 可叹此身何处去,太平时代作顽疏

卷首语

《吴史?职官志笺注》载:永熙十三年冬,太子失势,朝局动荡。永熙帝萧睿深谙驭下之道,借诸王迁转之机,以资源分配为棋,在辖地、职司调整中暗藏制衡之术。御史谢渊凭借对《皇舆资源图》《矿冶通考》等典籍的精研,从枯松脂运输、铜矿染痕等细微处入手,层层剖析帝王构建的权力平衡体系。这场不见硝烟的资源博弈,既彰显古代权谋智慧,更将九王夺嫡的波谲云诡展露无遗。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碧空云尽孤鸿远,清夜月来双燕疏。

可叹此身何处去,太平时代作顽疏。

永熙十三年腊月廿九,未时三刻。御史台书房内,烛火摇曳,映得谢渊苍白的面庞忽明忽暗。案头摊开的《皇舆资源图》上,朱红漕运线与墨黑疆域轮廓交织如网,将他的目光牢牢困住。前日永熙帝的诏令犹在耳畔回响,秦王萧槿封亲王领庐山榷场却解京营印,赵王萧桭调江南盐运使离京,韩王萧柠兼掌宗人府与宝源局。这些看似寻常的人事变动,在谢渊眼中却如同一团团迷雾,亟待破解。

他的手指沿着九江漕运线缓缓滑动,指甲突然重重按住庐山榷场的标记,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周立,取去年庐山榷场税册,要最详尽的那版!” 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待泛黄的税册呈上,谢渊快速翻阅,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密密麻麻的文字。突然,他的瞳孔猛地收缩,手指死死抠住书页:“枯松脂三千斤!这数字...” 话未说完,他已抓起案头的《榷场税则》,快速翻至 “特殊物资征税条目”。

“诸位请看,” 谢渊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此松脂正是此前兵器车淬火料、矫诏墨料的核心成分。陛下以茶税之名,实则赐还秦王私军物资命脉!表面上收了京营兵权,却在战略物资上暗中补偿。” 他的目光扫过舆图上秦王新辖的区域,脑海中不断推演着其中的利害关系,“这一招看似削弱兵权,实则将秦王私军命脉牢牢攥在手中,还让秦王对朝廷感恩戴德。帝王心术,当真深不可测!”

想到此处,谢渊不禁一阵后怕。他深知,自己正在触碰一个巨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一旦揭露,必将在朝堂掀起惊涛骇浪。但作为御史,查明真相、匡扶正义是他的使命,即便前方荆棘丛生,他也绝不退缩。

酉时,暮色渐浓,谢渊将赵王调令文书平铺在特制的透光板上,借着最后一丝天光仔细端详。他先将文书封匣凑近鼻尖,轻轻嗅闻,眉头瞬间拧成一个 “川” 字:“这桐木的气味不对,含孔雀石绿。” 说着,他翻开《矿冶通考》,快速查找相关记载,“果然,此为楚王辖地铜矿独有的伴生矿染痕。赵王的调令文书封匣,为何要用楚王辖地的木材?”

带着疑问,他又拿起文书衬纸,对着烛光反复查看。当看到那熟悉的帘纹时,他的心跳陡然加快:“这帘纹,竟与私铸钱币的工坊密纹绢一致。事情越发蹊跷了。” 谢渊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张,仿佛这样就能触摸到真相。

最关键的发现来自印泥残渣。他取出火折子,小心翼翼地烘烤印泥部位。刺鼻的硫化物气味弥漫开来的瞬间,他瞳孔骤缩,猛地站起身,撞得桌椅发出刺耳的声响:“是‘醋淬铜’的气味!与赵王铁坊非法工艺、匠人血衣上的残留气味一模一样。这根本不是简单的调令,分明是以铜矿管辖权换私铸工艺洗白的交易!”

谢渊跌坐在椅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诸王在幕后勾结交易的场景。赵王看似外调,实则与楚王达成了利益交换,而这一切,很可能早已在陛下的默许之中。他握紧拳头,心中满是愤怒与无奈:“官官相护,利益交织,这朝堂之上,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肮脏交易?”

次日辰时,谢渊在韩王新接管的宗人府底簿中探寻线索。他一页页仔细翻阅,手指因长时间用力而微微发红。当翻开某铁坊匠籍记录时,“善织卍字纹” 几个字映入眼帘,他的呼吸瞬间停滞。

“此纹与成王密证、铸币钱袋的织物暗纹同源,绝非巧合。” 谢渊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与紧张。他又查看宝源局短斤钱案的记录,铅锡配比竟与韩王令牌的金属配方完全一致。而底簿封皮磨损处露出的 “七经三纬” 织法,更是让他确定了心中的猜想:“这是赵王私产工坊密纹绢的特征,与之前真符同款。韩王看似掌管宗人府与宝源局,实则被卷入了诸王的织物证据链条之中。”

谢渊捏着底簿的手指微微发白,他意识到,这些看似普通的宗人府密档,实则是帝王手中的筹码,用来制衡诸王的利器。韩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然成为这场权力游戏中的一枚棋子。他不禁为韩王感到悲哀,同时也对帝王的权谋之术感到深深的敬畏。

巳时,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皇舆资源图》上,谢渊用火漆轻轻烘烤地图折痕。随着温度升高,隐秘的朱砂标记逐渐显现,他的目光瞬间被吸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王榷场与赵王旧铁坊的直线距离,竟显影出铁矿运输线。而韩王兼管的宝源局,其炉址恰在运输线中点。这绝非偶然!” 谢渊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震惊。他连忙展开《工部冶金图》,将两张地图对照查看,神色愈发凝重。

“庐山榷场的松脂可改良铁矿淬火,楚王铜矿的硫化物能用于钱币防锈。” 谢渊一边分析,一边在地图上标记相关位置,“陛下通过资源地理布局,使三王在‘松脂 - 铁矿 - 铜料’的冶金循环中相互掣肘。秦王掌控松脂,赵王有铁矿与铸造工艺,韩王掌管铸币,三者缺一不可,却又相互制衡。”

赞叹之余,谢渊感到一阵无力。帝王的权谋之术,让诸王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利益的漩涡,而这背后,受苦的终究是百姓。他望向窗外,想起了那些因权力斗争而流离失所的民众,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将真相公之于众,还天下一个公道。

午时,谢渊从秦王榷场税册中抖落半片纸灰,小心翼翼地将其置于陶碟中。他采用《天工开物》记载的水浮法,将纸灰浸入清水中,仔细观察纤维漂浮状态。

“残留墨色含龙脑香,与焚符铜炉的蜡油成分一致。税目里的‘杂项香料’记录,对应书生策论中操纵舆论的香墨。” 谢渊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更惊人的是纸灰纤维,经检测,含与太子甲胄相同的齐地棉絮。陛下借榷场税收,实则让秦王用‘废储棉絮 后宫香料’的舆论物质,换取对私军资源的合法掌控。”

他放下手中的陶碟,望向窗外明媚的阳光,却感觉不到一丝温暖。这朝堂之上,处处都是陷阱,步步都是算计。帝王将舆论、私军、资源把玩于股掌之间,诸王却还以为得了便宜。谢渊心中明白,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诸王的反对,更是整个腐朽的利益集团。但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誓要揭开这一切。

三日后早朝,金銮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谢渊怀抱一摞卷宗,大步上前,在丹墀下叩首:“陛下,诸王迁转之事,臣经多方查证,发现诸多疑点,恳请陛下准臣禀明!”

秦王萧槿率先发难,他身着华丽的亲王服饰,眼中闪过一丝阴鸷:“谢御史,莫要危言耸听。本王领庐山榷场,是陛下恩典,与其他何事?你这般大做文章,莫不是另有企图?”

谢渊冷笑一声,毫不畏惧地直视秦王:“秦王殿下,榷场税册中的枯松脂,用途恐怕不止茶税吧?这与之前兵器车淬火料、矫诏墨料成分相同。敢问殿下,为何您辖下的榷场会有如此大量的特殊物资?是用于正当用途,还是...”

“住口!” 赵王萧桭也沉不住气,跳出来打断道,“谢渊,你说本王调令文书有问题,可有真凭实据?空口无凭,就想污蔑本王,你当这朝堂是你肆意妄为的地方?”

“自然有!” 谢渊举起调令文书,声音铿锵有力,“封匣桐木的孔雀石绿染痕来自楚王辖地,衬纸帘纹与私铸工坊一致,印泥残渣的气味更是赵王铁坊的标志。这难道不是您与楚王的交易?您看似外调,实则是为了掩盖私铸工艺洗白的勾当!”

韩王萧柠则神色复杂,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慌乱:“谢御史,你将本王牵扯进来,又有何目的?宗人府与宝源局的事务,皆是陛下旨意,与其他无关。”

“韩王殿下,宗人府底簿中的织纹、宝源局的配比,与诸王关联密切。” 谢渊目光如炬,直视韩王,“陛下让您掌管这些,其中深意,您应当比我更清楚。这些看似寻常的事务,实则是陛下制衡诸王的关键。而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这盘棋局中的重要一子。”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诸王的支持者纷纷站出来为各自主子辩解,指责谢渊故意生事、扰乱朝纲。“谢渊,你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分明是嫉妒王爷们受陛下重用,在这里恶意中伤!” 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谢渊据理力争,与众人激烈辩论。他引经据典,用详实的证据反驳每一个质疑:“《矿冶通考》记载明确,此桐木染痕只出自楚王辖地,这如何解释?”“《天工开物》中的检测方法,足以证明纸灰纤维的来源,岂容抵赖?” 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字字铿锵有力。

永熙帝坐在龙椅上,眼神深邃难测。他静静地看着这场激烈的辩论,良久,才缓缓开口:“谢卿所言,朕会细细查证。退朝吧。”

谢渊心中明白,帝王这是不想在此时撕破脸。他跪在地上,心中五味杂陈。自己的查案之路,依旧漫长而艰难,但他绝不会退缩半步。

夜色如墨,御史台院内一片寂静。谢渊独自站在院中,望着满天星斗,思绪万千。周立匆匆赶来,神色焦急:“大人,秦王、赵王、韩王分别派人送来‘问候’,话里话外都是威胁。他们说,让大人莫要多管闲事,否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既已踏入这滩浑水,就没打算回头。告诉他们,御史台只认证据,不认威胁。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也要将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他的眼神坚定,透着一股不屈的意志,在黑暗中熠熠生辉。

另一边,诸王在各自王府中密议。秦王脸色阴沉,猛地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这谢渊实在可恶,三番五次坏我好事。必须想个办法,让他永远闭嘴!” 赵王冷笑一声:“不过是陛下的一条狗罢了,看陛下这次如何保他。实在不行,我们...”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韩王则沉默不语,独自坐在角落,心中盘算着自己的利益。他深知,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他必须谨慎行事,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夜色渐深,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黑暗中悄然酝酿。而谢渊,已然做好了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他誓要揭开这权力平衡背后的所有秘密,还朝堂一片清明。

卷尾

太史公曰:观永熙朝风云变幻,可知帝王驭下之术,重在权衡。永熙帝以资源为棋,工艺为子,于舆图经纬间布局,在税册数字中谋算,使诸王相互掣肘,难成反叛之势。然此等权谋,虽保一时安稳,却如饮鸩止渴。官官相护成风,利益勾连如网,朝堂之上乌烟瘴气。谢渊以一己之力,如孤舟逆浪,试图拨开迷雾。其心昭昭,可鉴日月;其行烈烈,堪为典范。然前路荆棘遍布,阻力重重,不知他能否冲破这重重枷锁,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吾辈唯有屏息以待,盼正义之光终照人间。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