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238章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汉家陵阙动秋风

卷首语

《大吴会典?榷场》卷四十一载:"凡宗室设榷场者,须呈三法司会签,配卫所防私,榷税银两分解户部、八分充卫所廪饷。" 谢渊将泛黄的《庐山卫所图》铺在青漆案上,十七处朱砂点与十二座卫所图标恰成环形,像道铁箍紧紧扣住舆图中央的 "庐山隐田" 四字。他的验印锥在 "星子镇榷场" 标记上顿了顿,锥尖映着烛火,在图上投下小小的阴影,恍若茶农们被压榨的生存空间。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汉家陵阙动秋风。

永熙七年春分,庐州府衙的春雨渗过窗纸,谢渊的验印锥在舆图上划出十七个红点 —— 那是宁王生前所设榷场。"周立," 他的笔尖停在 "星子镇榷场","把卫所盘查记录与榷场税单对照," 锥尖轻点卫所图标,"看茶农运茶出入,是否都要盖双重火漆印。"

手指抚过图上的卫所防线,谢渊想起太学典籍里的《卫所屯田考》:"卫所环布,实则为宗室圈地张目。" 三年前在魏王旧庄发现的环形布防图,此刻正与眼前舆图重叠,连卫所间距都分毫不差。"周立," 他忽然开口,验印锥在十七处榷场间划出弧线,"把宣德年间的《禹贡图说》取来,比对隐田边界与榷场的方位。"

案头油灯突然爆响,灯芯溅出的火星落在图上,将 "军屯" 二字映得通红。谢渊看着图上的环形布防,忽然想起江西抗税茶农的血书 —— 那些用指血画的隐田边界,竟与眼前的榷卫铁环完全重合。原来宁王早在十年前,就借着《皇明祖训》中 "宗室可设卫所防边" 的条款,将榷场与卫所结成铁环,把庐山隐田变成了自家私库。

河工送来了新捞出的黄册残页,浸满淤泥的纸页上,朱批 "宁王府隐田三千顷" 的 "三" 字已漫漶不清,但 "千顷" 二字仍清晰可辨。谢渊用验印锥轻轻刮去泥渍,残页边缘的火漆痕让他瞳孔骤缩 —— 那是宗人府玉牒专用的庐山枯叶混铁砂火漆,与襄王棺椁、宗人府焚档处的痕迹如出一辙。

"大人,这黄册残页的形制," 周立捧着《鱼鳞图册》比对,"像是洪武年间的官册。"

谢渊的验印锥在舆图上划出深痕,将黄册残页与卫所图重叠:隐田边界与榷卫铁环严丝合缝,连卫所箭楼的朝向,都对着隐田中心的茶田。他忽然想起《榷场税则》里的夹注:"八分充卫" 的税银,最终都进了宁王私军的腰包,而两分 "入官" 的税银,不过是给朝廷的遮羞布。

窗外的春雨淅淅沥沥,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谢渊望着图上的环形布防,仿佛看见无数茶农被困在铁环中,被榷场税逼得卖儿鬻女,被卫所兵打得遍体鳞伤。而宁王的私军,正用茶农的血汗钱打造兵器,图谋着九王夺嫡的大棋。

验印锥在 "宁王府隐田" 四字上敲出清响,谢渊忽然轻笑 —— 铁环虽坚,却困不住天下悠悠之口;黄册虽残,却记着宗室累累罪行。他知道,自己手中的验印锥,终将像把钥匙,打开这铁环,让庐山隐田重见天日,让茶农们的冤屈得以伸张。

周立捧着尺许高的税单,指尖被火漆印染成暗红:"大人,每个榷场的茶税," 展开泛黄的账册,"都是按 ' 军屯 ' 名义征收," 又递上卫所牒文,"但卫所记录里," 指腹划过 "军马草料" 的批注,"运出的却是茶饼。"

谢渊的验印锥在舆图上圈出环形:"十七榷场、十二卫所," 锥尖在中心标上 "庐山隐田","像不像个铁环?" 忽然想起三年前在魏王旧庄,看见的正是这样的环形布防,"宁王用榷场收税,借卫所运兵," 锥尖重重敲在 "军屯" 二字上,"茶农们出不去、活不了,隐田就成了他的私库。"

窗外传来衙役通报:"大人,河工在庐水河底,捞出半片黄册!"

谢渊起身时,验印锥带起的舆图角边,恰好露出三年前抗税茶农血书的隐田边界 —— 与眼前的榷卫铁环完全重合。他忽然明白,宁王的阴谋,早在多年前就已布下,而那些被河水浸泡的黄册残页,正是解开铁环的钥匙。

河工捧来的黄册浸满淤泥,谢渊用验印锥轻轻刮去泥渍,露出半行朱批:"宁王府隐田三千顷..." 他的呼吸陡然一滞,这数字,比官方记载的宁王封地多出十倍。"取《鱼鳞图册》来," 他的声音带着颤抖,"比对隐田位置。"

当黄册残页与鱼鳞图册重叠,谢渊的验印锥在舆图上划出深痕:隐田边界,竟与榷场卫所形成的铁环严丝合缝。更令他心惊的是,残页边缘的火漆痕,与宗人府焚档、襄王棺椁的火漆如出一辙 —— 这根本不是普通黄册,是宁王私扩隐田的铁证。

"御史大人好兴致," 镇刑司佥事王承业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蟒纹补服沾着泥点,"不在都察院享清福,倒在这河沟里捡破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头也不抬,验印锥在残页 "隐田" 二字上画圈:"佥事可知," 残页上的泥渍滴在舆图铁环中心,"这半片黄册," 忽然抬头,"能让宁王余党," 锥尖指向对方袖中火漆印,"统统下狱?"

王承业的手按在革带上,铜扣发出轻响:"御史仅凭半片烂纸," 他的视线扫过黄册残页,"就想扳倒宁王旧部?"

"烂纸?" 谢渊轻笑,展开卫所牒文,"星子镇卫所去年运出茶饼三万担," 又指向榷场税单,"榷场却只记八千担," 忽然提高声音,"剩下的两万二千担茶饼," 锥尖戳向王承业胸口,"是不是进了宁王私军的粮库?"

未时三刻,庐州府大堂,谢渊面对镇刑司与诏狱署的联合施压,将黄册残页、榷场税单、卫所牒文摆成铁环形状。诏狱署掌印太监周应秋的拂尘扫过黄册,泥渍沾在拂尾:"御史用河底烂泥," 他的声音尖利,"也想构陷宗室?"

谢渊将验印锥立在铁环中心:"公公可知," 锥影在黄册残页上投下阴影,"这十七榷场," 指向税单上的火漆印,"每道火漆," 又指向卫所牒文,"每道关卡," 忽然冷笑,"都是茶农的催命符?"

周应秋的朝珠撞出脆响:"御史血口喷人!"

谢渊展开《皇明祖训》:"祖训载," 他的声音在大堂回荡,"宗室不得私设榷场。" 又指向黄册残页,"宁王府隐田三千顷," 锥尖划过榷场铁环,"借军屯之名,行圈地之实," 忽然逼近,"公公敢说," 指腹按在残页火漆痕上,"对此一无所知?"

大堂内一片死寂。谢渊看见王承业的手在袖中发抖,周应秋的拂尘垂落,知道自己已触到了他们的痛处。他忽然想起在江西,抗税茶农被榷场税逼得卖儿鬻女,那些孩子的哭声,此刻仿佛就在大堂回荡。

"大人," 周立匆匆呈上密报,"又发现五片黄册残页!"

谢渊接过残页,拼合处露出 "隐田税银充私军" 的字样。他忽然轻笑,这铁环,终于要被打破了。

子时的庐州府衙,谢渊对着拼合的黄册残页沉思。窗外的雨打在舆图上,将榷场卫所的铁环冲刷得愈发清晰。周立捧着新到的卫所布防图,声音发颤:"大人,这铁环," 他的手指划过舆图,"连锦衣卫都查不进来。"

谢渊的验印锥在黄册 "隐田" 二字上敲出清响:"所以宁王敢私扩三千顷隐田," 他的视线扫过卫所标记,"用榷场收税养私军," 忽然冷笑,"可惜," 指腹抚过黄册残页,"他没想到," 又指向窗外,"河水会冲毁他的黄册," 验印锥在铁环中心划出缺口,"百姓会记住他的罪行。"

周立看着谢渊,发现他的肩背比舆图上的卫所城墙更挺。雨夜中,谢渊的验印锥在黄册上刻下 "民" 字,墨汁混着雨水,渗入纸纹。他忽然明白,大人刻的不是字,是茶农们的生路,是天下的公道。

"备马," 谢渊披上獬豸补服,"去星子镇榷场。" 验印锥在掌心发烫,"我要看看," 望向窗外的雨夜,"这铁环," 又握紧验印锥,"到底有多坚固。"

周立看着谢渊的背影,发现他的衣襟上,还沾着河底捞出黄册时的淤泥。那些淤泥,此刻在烛光下,竟像极了茶农们耕耘的土地,厚重而坚实。

片尾

晨雾中的星子镇榷场,谢渊的马蹄踏过青石板。榷场的火漆封印在晨露中泛着冷光,却挡不住他手中的黄册残页。镇刑司的缇骑围上来时,他举起验印锥,指向榷场门楣:"打开封印," 他的声音坚定,"让天下人看看," 又展开黄册,"宁王余党," 验印锥划过铁环,"到底在锁什么!"

缇骑们面面相觑,不敢上前。谢渊知道,他们不是怕他,是怕黄册上的真相,怕天下百姓的眼睛。他忽然轻笑,验印锥在榷场火漆上划出痕迹,就像在宁王的铁环上,划出一道光。

雾散了,阳光照在榷场的火漆封印上,谢渊看见,火漆裂开的缝隙里,长出了一株小草。那株草,从石缝里钻出来,迎着阳光,轻轻摇曳。就像那些被压迫的茶农,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会顽强地生长。

他忽然明白,宁王的铁环再坚固,也锁不住百姓求生的意志,锁不住御史查案的决心。手中的验印锥,终将像这株小草,在坚硬的火漆上,开出正义的花。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