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章 陈奏宁王余党为乱疏

玄桢记 第7章 陈奏宁王余党为乱疏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7 05:15: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陈奏宁王余党为乱疏

破题

臣闻妖孽不除,国无宁日;奸佞未殄,朝无直臣。今宁王虽伏天诛,其余孽犹然横行,致使朝堂腥风迭起,郡县阴霾不散,臣抚膺长叹,敢不沥血以陈?

承题

永熙六年腊月既望,自襄、宁二府逆案审结以来,臣本以为国法已伸,民心可安,岂料余党隐匿于朝署之间,蛰伏于郡县之内,竟行鸩杀官员、逼令辞官之事。近月以来,应天知府暴毙于衙署,九江同知夜投鄱湖,更有七名州县官连番上表乞骸骨,其辞多称 "目见凶影耳聆鬼语 ",满朝文武皆怀惴惴,天下官吏莫敢任事。臣查案所恃之竹片,本记茶农冤状,竟被摩挲得毛边丛生,每触掌心,皆似茶农血泪浸于肤理 —— 此等乱象,实乃逆党未靖之明证,纲纪崩坏之危兆也!

起讲

细究诸般异象,皆有可循之迹:应天知府死时,案头茶盏尚温,残茶中检出庐山云雾茶梗三枚,与当年宁王榷场私茶形制无二;九江同知投湖前,曾收到匿名信,封口火漆印纹为半枝老梅,正是太学旧年宗人府密档暗号。臣遍访被害官员眷属,得悉彼等生前所查,皆涉及庐山隐田复查、榷场旧账追勘 —— 此非巧合,实乃逆党欲绝查案之根,断追赃之路!更令人发指者,江西茶农赴京告状者,半途屡遭劫杀,其尸身皆弃于河滨,怀中诉状被撕成碎片,唯 "隐田血税 " 等字犹可辨识。臣忍泪收聚茶农血泪,和以松烟古墨,于竹片之上勾勒民瘼图:但见霜风之中,茶农负茶而行,脚下血痕与竹枝相交,竟成梅枝之状 —— 此乃百姓以苦难为刃,望陛下能借刀刃之利,斩除奸佞之根!

入题

然臣查案至今,屡遭掣肘:玄夜卫调阅宗人府密档,竟称 "旧档霉变";户部核查隐田数目,忽言 "黄册虫蛀";更有御史当殿劾臣 "小题大做,动摇国本",其章奏之中,竟暗用宁王榷场专用纸笺。彼等或为逆党耳目,或受余孽要挟,致使案情如乱麻缠绕,真相若雾里观山。臣每展民瘼图,见茶渍与血泪交融之迹,恍若茶农风骨在墨色中挺立,不禁涕泪交加 —— 陛下啊,此图非丹青妙笔,实乃万民血泪所凝,若再容逆党肆虐,何以对太祖开国时 "休养生息" 之训?何以对庐山十万茶农望阙之哭?

起股

考之《大吴律》"奸党" 条,凡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又查《皇吴祖训》,宗室余党为恶,罪同谋逆。今宁王余孽,虽无王爵之尊,却有豺狼之性:上结朝官为内应,下连盗匪作爪牙,中统商贾敛财货,形成 "朝中有耳目、地方有强梁、市井有细作" 之毒网。彼等鸩杀官吏,乃欲绝朝廷之臂;逼令辞官,实欲断陛下之指。更兼各地榷场旧弊未清,隐田黑账仍在,若任其迁延,恐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之势,异日必为社稷心腹之患!

中股

臣犹记去岁于河底得 "宁王府隐田" 残页,今于被害官员袖中,复得相似竹片,上刻田亩数字,与当年玉牒舆图暗合 —— 此证逆党虽遭重创,仍在暗中篡改田籍,妄图保留庐山膏腴为东山之资。且彼等所用茶梗密信、老梅暗号,皆与太学旧制相关,显是曾入太学之宗室旁支、失意举子为之谋划,此等文人附逆,较武夫为恶更具隐患,盖其善舞文弄墨,可惑舆论,善结纳名流,可污清议。

后股

为今之计,唯有三策可施:其一,恳请陛下特旨,令镇刑司、玄夜卫、诏狱署三司协同,凡涉及 "老梅暗号茶梗密信 隐田数字" 之案,无论官阶高低,皆可先拿后奏,严鞫其党;其二,于都察院特设 "茶案司",专理茶农冤情、榷场旧账,选派刚正御史主理,许其直达天听;其三,将臣所绘民瘼图摹刻百份,颁示天下郡县,使官吏知百姓疾苦,使逆党知天威难犯。昔张江陵治贪,首重考成法;今臣治乱,首在清余党 —— 必使朝堂无藏头之鸟,郡县无漏网之鱼,方得国基稳固。

束股

臣深知逆党势大,查案如履薄冰,然每见竹片上茶农血泪未干,便觉肝胆皆可剖与陛下。今冒死陈言,非为沽名,实因民瘼图中每一道墨痕,皆是一条性命;每一点茶渍,皆是一声哀嚎。伏望陛下雷霆震怒,早下除奸之诏,臣虽万死,必持此竹片为刃,直捣逆党巢穴,以慰茶农于九泉,以复纲纪于朝堂!

落下

臣不胜激切屏营之至,谨奉疏以闻。

永熙七年正月十五

臣谢渊 顿首谨疏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