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4章 奏陈江西诸事弊端疏

玄桢记 第4章 奏陈江西诸事弊端疏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7 05:15: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奏陈江西诸事弊端疏

臣谢渊,诚惶诚恐,五体投地,稽首再拜,昧死上奏:

破题

臣承蒙陛下天恩,膺巡察之重任,以肃正纲纪、察访民情为己任。永熙六年孟春之际,臣恭携《大吴会典?巡按例》,踏上赴往江西之途。一路之上,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深知此去肩负之重,旨在详察民间疾苦,整肃地方弊端,以不负陛下之信任与苍生之期盼。岂料舟行至鄱阳湖,风云突变,忽遇狂风骤起,巨浪滔天,风暴猝然而至。在那巨浪掀翻官船的惊心动魄瞬间,臣于慌乱之中,拼力蜷身护住怀中所藏之《江西通志》。彼时,书页间萧栎亲绘之庐山茶园图,不幸被雨水无情洇湿,那墨线晕染开来的轮廓,竟与一少年抱持的茶饼暗纹严丝合缝,宛如天造地设。此般巧合,虽属意外,然冥冥之中,亦似有某种难以言说之征兆,令人心生感慨。

承题

及至江西,诸多乱象如阴霾般渐次浮现,触目惊心。臣于危难中救起被追捕的茶商之子,见那少年指尖不由自主地颤抖,此情此景,不禁令臣忆起滁州灾年之时,那些抱膝而泣的孩童,心中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而少年手中紧攥的账册边角,那抹似曾相识的火漆印,竟与七年前魏王案中所见的罪恶标记毫无二致,恰似毒蛇信子般刺痛臣之瞳孔,使臣顿感事态之严重。

至于南昌府衙,当臣于摇曳的烛火下,垂眸凝视狱簿上整齐排列的 “抗税” 案犯名录时,三十七名庐山茶农的姓名,犹如三十七道触目惊心的伤疤,赫然在目,刺痛臣心。臣以指尖轻轻划过纸面,发觉墨色异常均匀,凭借多年巡察经验,此乃典型的二次篡改痕迹,其手法与当年安庆卫所匠人黄册之篡改手法如出一辙,如出一辙。臣心中疑虑顿生,遂热气于案卷背面,果不其然,以茶渍写成的 “夺田换帖” 四字,在湿气中缓缓显形。每一笔转折之处,皆带着被强按的歪斜,恍惚间,仿佛能看见那些朴实的茶农,被蛮横地按在契约之上,其粗糙指节在墨汁未干时留下的挣扎痕迹,诉说着无尽的冤屈。

起讲

子夜时分,臣行至惠民仓,但觉潮气裹挟着阵阵霉味扑面而来,令人几欲作呕。守仓吏卒递来的火漆印信,乍一入目,便使臣太阳穴突突直跳,直觉其中必有隐情。翻开粮册的瞬间,臣不禁屏住了呼吸,只见那 “官粮入库日” 与茶农失踪日竟分毫不差,每石粮的编号,竟丝丝入扣地对应着庐山十八堡的茶园位置。臣心下大骇,指尖轻轻刮过墨层,底下 “茶园抵粮” 四字泛着极淡的茶色,凑近细辨,竟是用茶渣混着人血写成的密语。那墨色里沉淀的,分明是茶农们被碾碎的生路,是他们无声的血泪控诉。

此景此情,令臣不禁忆起七年前在北疆,匠人以断指之血,在铁模上刻下的字字泣血的控诉。如今这茶渍密语,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血书?可见民间冤苦之深,已达令人痛心疾首之地步,若不加以整治,天理难容,民心难平。

入题

观此种种乱象,实乃地方之蠹虫,民生之大害。江西素称富饶之地,本应是百姓安居乐业、茶粮丰饶之所,然今时今日,却乱象丛生,茶农蒙冤受屈,仓储舞弊横行。此皆关乎百姓之生计、国家之根基,犹如大厦之基石遭蝼蚁蛀蚀,若不加以整治,恐民心离散,社稷不稳,后果不堪设想。昔有先贤治世,遇此等情,必当机立断,雷厉风行,以正纲纪,以安民心。今臣亦当效法先贤,秉持公正,竭力除此弊政,还百姓以公道,护国家之安宁。

起股

其一:茶农蒙冤之惨

夫茶农者,世代以种茶为业,勤勤恳恳,栉风沐雨,以茶园为生计之根本,以茶事为家族之传承。然今竟以莫须有之 “抗税” 罪名,无辜被拘入狱,实乃冤屈至极,天理难容。彼等之田,竟被以 “夺田换帖” 之阴险暗计,巧取豪夺,茶园易主。且狱簿之上,肆意篡改,欲盖弥彰,使茶农申冤之路,荆棘满布,申诉无门。此三十七人之姓名,背后所承载的,是三十七户家庭之破碎,是无数老小的衣食无着,生计断绝。此等冤情,上干天和,下损民利,实乃地方之恶政肆虐,官吏之贪腐横行所致,令人痛心疾首,义愤填膺。

其二:仓储舞弊之恶

惠民仓者,顾名思义,本为惠泽百姓,储粮备荒之所,寄托着朝廷对百姓的关怀与庇佑。然今却沦为害民之渊薮,令人痛心疾首。火漆印信之下,粮册之中,竟暗藏重重玄机。“官粮入库日” 与茶农失踪日如此巧合,粮石编号与茶园位置精确对应,“茶园抵粮” 之密语,如同一把利刃,无情地揭示了其中令人发指的黑幕。仓储舞弊,将茶农们辛勤耕耘的生路无情碾碎,以百姓之血汗,饱一己之私囊,肥奸佞之腰包。此等恶行,犹如蠹虫蚀木,悄无声息地危及国家仓储之根本,使本应惠民的粮仓,沦为奸人谋私之工具,实乃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中股

其一:乱象之源

此等乱象之所以滋生蔓延,其根源在于地方吏治之**不堪。地方官员忘却为臣之道、为民之责,贪图私利,与豪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茶农之冤,源于官吏为满足私欲,觊觎茶园之利,遂不择手段,罗织罪名,欺压良善;仓储之弊,则因官吏与奸商相互串通,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将国家公器视为敛财之工具。地方官员之渎职与**,致使百姓深陷水火,苦不堪言,此乃乱象滋生之根本所在,若不加以根治,后患无穷。

其二:危害之巨

茶农蒙冤,使得民心惶惶,百姓对朝廷之信任渐失,生产荒废,茶事凋零,不仅影响地方经济之发展,更危及社会之稳定。而仓储舞弊,致使官粮不实,国家储备空虚,根基动摇。若遇灾荒之年,何以赈济百姓?何以安邦定国?且此等恶行若不及时遏制,必将如瘟疫般蔓延,使更多百姓受苦受难,危及国家之稳定,动摇社稷之根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后果不堪设想。

后股

其一:整治之策

臣以为,欲整治江西乱象,首当其冲,当严查涉案官员,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一经查实,皆应严惩不贷,以彰显朝廷之威严,以正国法之尊严。对于茶农案件,需重新审理,详查证据,还茶农以清白,归还其茶园,使其能重操旧业,安居乐业。同时,对仓储舞弊一案,务必彻查到底,追回国库损失,严惩相关责任人,以儆效尤。此外,选派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之官员,前往江西,重新梳理地方事务,整顿吏治,以正官风,以清地方。

其二:预防之法

为防此类乱象再次发生,当建立健全监察机制,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与管理,使官员时刻心存敬畏,不敢腐、不能腐。定期对狱簿、粮册等重要文书进行审查,严格把关,以防篡改舞弊之风死灰复燃。同时,加强对百姓的宣传教育,使其知晓自身权益,敢于揭发不法行为,营造清明公正之地方环境。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乱象,使地方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束股

臣深知肩负之责任重大,使命艰巨,犹如千钧重担在肩。然臣定当殚精竭虑,竭尽全力,以不负陛下之重托,以肃清江西之乱象,还百姓以公道,固国家之根基。愿陛下圣明,洞察臣之所言,支持臣之所为,使地方重归安宁,百姓重享乐业之福,国家繁荣昌盛,万世太平。

臣谢渊,稽首顿首,再拜以奏。

永熙六年孟春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