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197章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卷首语

《大吴会典?刑法》载:"凡弹劾藩王,需三法司会审,附实迹五事以上,方许奏闻。若证据确凿,藩王有罪,其同党不论品级,皆连坐。御史弹劾不实,反坐其罪。凡涉案证物,需经三法司核验封存,伪造证物者,斩立决。"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永熙三年腊月三十深夜,京城朱雀大街的积雪被血染红。谢渊捂着汩汩渗血的腹部踉跄前行,粗布衣裳早已被冷汗浸透,寒风掠过,每一口呼吸都像冰锥扎进肺里。怀中的《江南民瘼图》边缘硌得胸口生疼,那些浸着匠人血泪的墨痕,此刻化作千斤重担,却也是支撑他不倒的唯一力量。他的眼前阵阵发黑,北疆匠人冻僵断指时的死寂、安庆铁炉中血与火的嘶鸣,在耳畔交替回响,这些记忆如潮水般,一次次将他从昏迷的边缘拽回。

巷口积雪细微的簌簌声响起时,谢渊浑身寒毛瞬间竖起。多年查案的警觉让他本能侧身,一道森冷寒光贴着耳畔划过,剑气割裂空气的声响清晰可闻,脸颊传来火辣辣的刺痛,温热的鲜血顺着下颌滴落,在雪地上绽开一朵朵红梅。他反手去抓腰间绣春刀,却发现刀柄被一股大力牢牢按住,抬头瞬间,五个黑衣人如鬼魅般围拢,面罩下的眼神像淬了毒的利刃,直直刺向他的心脏。

"御史大人,带着不该带的东西上路,可不太平。" 为首黑衣人沙哑的嗓音,如同砂纸打磨生铁。长剑抵在咽喉处,剑身上倒映着谢渊苍白却倔强的脸。滁州百姓吞咽观音土时绝望的眼神、江宁织工断指后浑浊的泪眼,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胸腔里腾起的炽热悲愤,几乎要冲破喉咙。他突然仰头大笑,这笑声中满是嘲讽与决绝:"魏王府的狗,想要证据,先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笑声在寂静深夜格外突兀,惊得远处树梢积雪簌簌掉落。

五把长剑同时刺来,谢渊拖着受伤的身躯左闪右避。每一个动作都牵扯着腹部伤口,钻心的疼痛让他眼前金星直冒,可眼神却愈发狠厉。体力飞速流失,脚步渐渐虚浮,当一道剑光直取心脏时,他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扯下衣领处一物抵挡。玉碎声清脆如裂帛,惊起远处寒鸦一片,漆黑的羽翼遮蔽了月光,如同魏王府笼罩在百姓头顶的阴霾,而那碎裂的玉片,恰似他这些年被碾碎却始终未灭的正义理想。

谢渊重重倒在雪地里,温热的鲜血迅速融化身下的积雪,在地上蔓延成一片暗红色的湖泊。寒意从后背渗入骨髓,意识开始模糊,但他的右手却死死护着胸口 —— 那里藏着真正的证据。为首的黑衣人蹲下,粗暴地扯开他怀中的画卷,发现是空白的瞬间,恼羞成怒地一脚踢在他伤口上:"把他的尸体扔去护城河!"

剧痛让谢渊短暂清醒,看着黑衣人转身的背影,他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伸出染血的手抓住对方袖口。粗糙的布料摩擦着伤口,仿佛有无数钢针在皮肉里搅动,眼前的世界开始旋转,耳鸣声震得脑袋几乎要炸开。但他的指甲深深掐进布料,将上面魏王府的暗纹用力拓印在掌心,每一道纹路都像刻进自己的血肉。当暗卫赶到时,只看到满地狼藉,谢渊昏迷不醒,掌心却依然死死攥着带血的布片,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仿佛那不是一块布,而是他与黑暗抗争的最后火种。

成王府内,烛火摇曳。萧栎握着染血的布片,手指微微颤抖。布片上的暗纹在烛光下与他珍藏的魏王府贡品清单上的标记严丝合缝,谢渊绘制《江南民瘼图》时布满血丝的双眼、因长时间握笔而痉挛的手指,不禁浮现在眼前。"他这是拿命在赌。" 萧栎低声呢喃,胸腔里翻涌着敬佩、担忧与对黑暗势力的愤怒。他铺开密信,火漆印上的獬豸纹比往常更加凝重:"三法司会审,我等你。" 字迹力透纸背,仿佛要将这份承诺刻进信纸里。

三法司会审当日,太极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谢渊由暗卫搀扶着走进殿门,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冷汗浸透了内衬,顺着脊背往下淌。他脸色苍白如纸,嘴唇毫无血色,但脊梁却挺得笔直,目光坚定地扫过满堂文武,最后落在魏王萧烈那张带着轻蔑笑意的脸上。这场博弈,早已在他心中预演无数遍,每一个证据的出示时机,都经过反复推敲。

"御史大人莫不是病糊涂了,竟想以莫须有的罪名构陷本王?" 魏王傲慢的声音在大殿回荡。谢渊不答,缓缓展开怀中的包袱。他的手指抚过庄田契上百姓歪斜的指印,仿佛能感受到那些粗糙的指尖在绝望中按下印记时的颤抖;兵器模具上褪色的匠人血书,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按《大吴会典》,弹劾藩王需五件实证。" 他的声音沙哑却清晰,"这是第一件,魏王府强占民田的地契,上面有三十七户百姓的血泪指印;这是第二件,私铸兵器的模具,刻着匠人用生命留下的血书......" 每说出一件证物,他都能感觉到魏王的眼神在逐渐变化,从最初的轻蔑,到隐隐的不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说到第五件时,谢渊突然解开衣襟。一道狰狞的烙铁伤痕显露出来,形状竟与殿柱上的獬豸浮雕分毫不差。满朝哗然,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魏王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指不自觉地攥紧座椅扶手。"在安庆卫所查案时," 谢渊声音微微发颤,带着难以掩饰的痛苦,"他们想用这烙铁毁掉证据,却不知,这伤痕,正是魏王府罪行的铁证!" 他知道,这关键的一击,终于让魏王乱了阵脚。

萧栎猛地起身,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看着谢渊单薄却坚毅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感动与欣慰。"三法司依律断案!"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如洪钟般响彻大殿。而谢渊清楚,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辩论,才是真正的生死博弈,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胜负的关键。

片尾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膺天命,抚临万方,承祖宗基业,守社稷安宁,素以仁德治世,律法绳奸。然魏王萧烈,本为宗室贵胄,受封裂土,享尽殊恩,却罔顾君臣大义,悖逆伦常,行同禽兽。

萧烈勾结外邦,私藏军械,杀害无辜匠人,私占民田,图谋不轨,妄图颠覆宗庙社稷;纵容麾下劫掠州县,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更觊觎中宫,秽乱宫廷,败坏纲常。其罪擢发难数,罄竹难书,实乃天地所不容,神人所共愤!

朕念及宗室血脉,本欲从轻发落,然群臣激愤,万民请愿,若不严惩,则难正国法,难平民怨,难安祖宗在天之灵!今依《大律》典章,特判魏王萧烈凌迟之刑,于午门外立鼎刑之。以沸鼎烹身,示天下以威严,警后人以忠顺。

刑场之上,当使万民观瞻,知逆臣贼子必遭天谴。自此往后,凡我臣民,皆当以萧烈为戒,恪守本分,尽忠报国,共护江山永固,皇图绵长。

钦此!

三日后,午门外竖起巨大铜鼎。魏王萧烈被铁链束缚着浸入鼎中,鼎下柴火熊熊燃烧,鼎内的水渐渐沸腾。凄厉的惨叫穿透宫墙,整个京城都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谢渊站在御史台的高楼上,望着那个方向,滁州、江宁、安庆那些受苦百姓的面容在脑海中闪过,握紧的双拳微微发颤。他知道,这残酷的刑罚不仅是对罪恶的惩戒,更是一场震慑朝野的博弈,警示着所有心怀不轨者。

萧栎站在皇宫城楼,看着这一幕,眼神中没有一丝怜悯。这些年魏王府犯下的累累罪行,谢渊为追寻真相所受的伤痛,此刻都化作他心中对整顿朝纲的坚定决心。他默默发誓,绝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这场胜利,将成为变革的起点。

戌时三刻,京城又飘起了雪。谢渊站在御史台的庭院中,望着手中痊愈后仍隐隐作痛的伤口,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暗卫送来萧栎的密信,火漆印上的獬豸纹旁,多了朵栩栩如生的寒梅。信中写道:"此役虽胜,然前路漫漫。愿与君共守这世间清明。" 谢渊将密信收入怀中,转身走向书房。室内,那盏常明的灯笼依旧明亮,照亮了墙上的獬豸画像,也照亮了他继续前行的道路。

雪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洁白。谢渊铺开新的卷宗,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他知道,正义的守护之路从无止境,就像那断桥边的寒梅,无论经历多少风雪,都会在寒冬中绽放,为这世间带来一丝希望与温暖。而他,也将如寒梅般,在追寻正义的道路上,永不退缩。那些在查案过程中经历的伤痛与苦难,都将成为他继续战斗的铠甲,守护着心中那份对公平与正义的执着。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