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189章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卷首语

《大吴会典?都察院职掌》载:"御史巡按还朝,需携地方匠人代表面圣,陈说民间疾苦,不得壅塞。违者,夺俸一年;若有蒙蔽圣听,革职查办。" 永熙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巳时二刻,金銮殿铜鹤香炉里腾起的龙涎香雾,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妄图笼罩一切。然而,砖窑特有的土腥味裹挟着账册陈旧的血腥气,却如利刃般刺破这层虚假的平和。谢渊领着七名匠人代表踏入殿内,他们褴褛的衣衫在穿堂风中飘动,脚步轻得像深秋飘落的枯叶,却在青砖地面踏出惊心动魄的回响,每一步都似重锤,敲击着满朝文武的心。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永熙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巳时二刻。谢渊的官靴碾碎殿门槛上凝结的冰碴,刺骨的寒意顺着靴底渗入,如同律法的威严与人心的冷暖在这一刻交织。他身后的匠人代表们身形佝偻,脊背因常年劳作而弯曲,却将手中的物证抱得笔直,仿佛那是他们毕生守护的信仰。开裂的砖坯边缘粗糙刺手,浸透血渍的账册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息,缠着布条的断指无声诉说着苦难,这些物件在透过窗棂的阳光下泛着冷光,像一把把利剑,直直刺向满朝文武躲闪的眼睛。永熙帝端坐龙椅,冕旒下的目光扫过物证的刹那,眉头微微蹙起,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温度仿佛骤降十度。

"陛下" ,谢渊的声音坚定而洪亮,在空旷的大殿中久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缓缓捧起一块布满裂痕的砖,那是老周头生前耗尽心血烧制的最后一块砖,砖底的 "谢" 字历经岁月打磨,边缘虽已圆润发亮,却依然清晰可辨,仿佛是刻在时光里的印记。掌心传来的粗糙触感,瞬间唤醒了沉睡的记忆,谢渊想起老周头那双布满老茧、伤痕累累的手,在砖窑熊熊烈火旁忙碌的身影;想起那些挥汗如雨的日子里,老周头哼着苍凉的小调,用沾满泥土的手擦拭额头汗水的模样;更想起老周头临终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这块砖塞给他时,眼中闪烁着的信任与期盼,那目光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永熙帝起身走下龙阶,金丝绣着龙纹的袍摆扫过台阶,发出细微的摩擦声。他的脚步沉稳,却难掩其中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每一步都像是在权衡着江山社稷与人心向背。当指尖触到砖底的刻痕时,一段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那年,他还是太子,微服私访至苏州砖窑。匠人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粗糙的手指指着砖坯,用朴实的话语说道:"刻的不是字,是匠人心里的天。" 此刻,同样的刻痕在指尖蔓延,当年的承诺与如今的困境在心中激烈碰撞,时光仿佛在此刻重叠,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内心陷入了深深的挣扎。

萧栎伫立在殿角,目光紧紧盯着谢渊的肩头。殿外的阳光斜斜地穿透窗棂,将梅枝摇曳的影子投射在谢渊的补服上,与那象征律法威严的獬豸纹奇妙地重合在一起。这一幕让他心中猛然一动,仿佛看到了律法的神圣与人间疾苦在此刻完美交融。谢渊忽然轻笑一声,笑声里带着连日奔波的疲惫,却又饱含着对正义的坚定信念。"陛下,匠人说这砖能听声辨冤,您听 ——" 话音未落,他便将砖坯轻轻叩击龙案。

清脆的声响在殿内回荡,宛如山间清泉叮咚,又似天际传来的仙乐。这声音清越而坚定,竟与泰昌帝病重时,抚摸玉佩发出的声音隐隐相和。谢渊的思绪瞬间被拉回那个昏暗的夜晚,泰昌帝躺在病榻上,虚弱地握着玉佩,眼神中满是对江山社稷的忧虑,对百姓疾苦的牵挂。此刻,砖声与玉佩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两代帝王的期盼、无数匠人的血泪,都在这一声回响中凝聚,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人间的悲欢。

一位断臂的老匠人突然踉跄上前,"扑通" 一声重重跪倒在地,膝盖撞击青砖的闷响刺痛着每个人的耳膜。浑浊的泪水顺着他布满沟壑的脸颊滑落,滴在冰冷的地面上。"陛下,这砖坯里掺的不是土,是俺们的血和汗啊!" 他的声音颤抖着,带着无尽的悲痛与绝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硬生生挖出来的,"为了烧出能承重的好砖,多少兄弟的手被窑火烧烂,被模具夹断......" 殿内一片死寂,唯有老人压抑的哽咽声在空气中回荡,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又一下地割着每个人的心,让满朝文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谢渊紧紧盯着永熙帝,从对方眼中捕捉到了一丝挣扎与动容。他知道,这场关乎正义与公平的博弈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陛下,《大吴会典》写着,御史需为百姓陈冤。"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放轻,却字字千钧,饱含着对律法的敬畏与对百姓的深情,"这些匠人刻下的,不只是字,是对陛下、对律法的盼望啊。" 话音未落,又有匠人代表颤抖着举起带血的账册,上面的每一笔数字,都记录着他们被压榨的血泪史,每一个符号,都是无声的控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永熙帝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目光再次落在砖底的 "谢" 字上。那道刻痕仿佛有了生命,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想起登基时面对列祖列宗立下的誓言,想起父亲泰昌帝临终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眼神中充满的殷切嘱托。心中的天平在这一刻终于倾斜,所有的犹豫与纠结都被正义的力量驱散。"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突然拔高,如惊雷般炸响在金銮殿上,"彻查太子府及魏王府涉事官员,还匠人一个公道!"

这句话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让谢渊心中一热,眼眶不禁湿润。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为匠人讨回了公道,更是维护了律法的尊严,守住了百姓心中那片对公平正义的向往。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灵魂,终于等到了正义的降临。

片尾

酉时三刻,御史台内一片静谧。谢渊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渐渐被暮色笼罩的天空,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手中反复摩挲着那块老周头留下的砖,砖底的 "谢" 字仿佛带着温度,烫着他的掌心,也温暖着他的心。窗外的寒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落叶,却吹不散他心中的暖意,那是正义得以伸张的欣慰,是对匠人承诺得以兑现的安心。

"大人,陛下赏赐的匾额送到了。" 书吏的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谢渊缓缓转身,只见几名侍卫小心翼翼地抬着一块匾额走进来。匾额上,"铁骨冰心" 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在烛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匾额上,金銮殿上匠人们饱含泪水的双眼、永熙帝最终坚定的决断,一一在脑海中浮现,心中感慨万千。这四个字,不仅是陛下对他的褒奖,更是对所有坚守正义之人的肯定。

狼毫蘸墨,谢渊开始撰写新的奏章。这一次,笔尖落下的每一个字都带着前所未有的畅快与坚定。烛光在他的笔下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与一旁悬挂的獬豸画像重叠在一起,仿佛他就是律法的化身,守护着这片山河的安宁。他知道,自己的坚持没有白费,那些逝去的匠人可以安息了,而他,也将继续肩负使命,为了心中的正义,为了百姓的期盼,砥砺前行。

夜色渐深,御史台的灯笼一盏接一盏亮起,宛如点点繁星照亮了黑暗。谢渊望着窗外的灯火,萧栎说过的话在耳边回响:"律法的光芒,是用人心照亮的。" 手中的砖坯依然带着余温,他紧紧握住,眼神坚定而明亮。他知道,只要还有人坚守正义,只要还有人牵挂百姓疾苦,这片山河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正义的光芒将永远照亮人间。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