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160章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卷首语

《大吴会典?都察院》载:"御史弹劾宗藩,若遇阻挠,可悬獬豸旗于国门。旗面绘獬豸噬腐图,以砖窑残瓦嵌其目,匠人血渍染其角,非罪证确凿、元凶伏法,不得撤旗。" 永熙三年八月廿九,寅时初刻。正阳门的城砖在晨曦中泛着青灰,谢渊的獬豸补服掠过雉堞,袖中三百二十片残瓦相互轻碰,发出细碎的响。这些带着焦黑窑变的瓦当,每片坯底都用朱砂写着匠人姓名 —— 他记得拣选时的场景:七年前砖窑废墟里,他蹲在瓦砾堆中,指尖抚过每块残瓦,仿佛触碰到匠人陈六烧砖时留下的掌纹,王七断指时溅在瓦面上的血点,此刻都化作胸口沉甸甸的重量。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永熙三年八月廿九,卯时正刻。谢渊踮脚将獬豸旗系上旗杆,晨风卷起旗角,七十二幅素绢拼接的旗面猎猎作响。三百二十片残瓦嵌成的獬豸双目在晨光中闪烁,"陈六王七 " 等姓名随着旗面起伏明明灭灭,像极了私矿巷道里匠人手中摇曳的灯,明明随时会灭,却固执地亮着。他抚过旗面边缘的毛边,指尖触到斑驳的红 —— 那是匠人妻子们咬破手指染红的,三十七个妇人围坐在都察院廊下,用簪子在素绢上刺出獬豸轮廓,血珠滴在绢面上,晕开的不仅是红色,还有她们眼中未干的泪。

巳时初刻,文华殿内沉水香缭绕,却掩不住殿中凝滞的气压。谢渊望着御案后的永熙帝,帝王指尖在《边患急报》上敲出急促的节奏,目光扫过他肩头未干的血迹 —— 那是昨夜悬旗时,城砖棱角划破的伤口,此刻隐隐作痛,却比不上心中的刺痛。

"河套告急,漠北骑兵已至榆林卫。" 永熙帝的声音混着殿外北风,冕旒下的目光落在谢渊胸前的獬豸补子上,"萧烈案牵连宗藩甚广,朕需从长计议......"

谢渊突然跪地,膝头撞在青砖上,生疼。他抬头望着帝王,看见御案边缘露出的《匠人血税账》一角,那些用朱砂圈注的 "体面银" 条目,此刻在他眼中都化作匠人断指时的血滴:"陛下可还记得,前任都御史陈廷敬血谏砖窑时,曾说 ' 匠人骨,国之基 '? 他的声音发颤,胸腔里翻涌着,三十七具匠人骨殖尚在太庙金匮,魏王府私军兵器上的匠人生辰八字......

话未说完,他看见帝王指尖骤然收紧,袖中滑出半截褪色的明黄缎子 —— 正是当年陈廷敬血谏时,匠人妻子们用百家布连夜赶制的护腕。缎面上暗纹绣着的獬豸图案已模糊,但边缘的血渍却分外清晰,那是陈廷敬被私军打伤时染上的。谢渊喉间发紧,当年随陈廷敬查案的场景如在眼前:老御史蹲在冒烟的砖窑前,用这缎子裹住匠人断指,如今这缎带却从当今帝王袖中滑落,像一段被岁月尘封的誓言,此刻正重重砸在青砖上。

永熙帝猛地转身,冕旒玉串相撞发出清脆的响,谢渊看见帝王腰间玉佩的穗子在抖,像极了匠人李五之女递上父亲断指时,小手的颤抖。"朕何尝不知!" 帝王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痛,却又迅速低下去,"但边军缺饷,马政司又被逆党渗透......" 他从袖中取出鎏金印信,递出时指尖在谢渊手背上停顿,那温度,让谢渊想起在砖窑握住匠人的手掌时的触感,同样的温热,同样的带着生命的重量。

未时初刻,谢渊站在午门城楼下,仰头望着雉堞上的獬豸纹浮雕。七年来,他无数次从这里经过,却在今日发现,獬豸独角的末端缺了一角 —— 那缺口呈不规则的三角,边缘的新凿毛茬还带着砖粉,与萧桓的 "定边佩" 断角分毫不差。他的手指抚过砖缝里残留的孔雀蓝颜料,那是魏王府私军常用的颜色,心中一沉:原来逆党早已盯上这象征律法的獬豸纹,试图凿去它的棱角,就像他们凿去匠人手中的刻刀,断去匠人生活的希望。

"大人," 千户呈上从墙角拾到的玉屑,"与萧桓的玉佩材质相同。" 谢渊接过玉屑,触感细腻如匠人骨粉,想起在萧烈府中发现的弩机残件,那些用匠人断指刻模的兵器,此刻仿佛化作凿刀,正在一点点啃噬律法的尊严。他忽然明白,逆党的目标从来不是毁掉獬豸旗,而是让律法失去锋芒,让匠人血债永远沉在黑暗里。

片尾:

申时初刻,谢渊站在正阳门下,望着猎猎作响的獬豸旗。瓦当碰撞声中,他仿佛听见了七年前砖窑的烈火轰鸣,三年前私矿里匠人的惨叫,昨夜悬旗时匠人妻子们的低声啜泣。他从砖窑废墟到太庙金匮,从私矿巷道到金銮宝殿,不正是在 "试玉辨材 "?辨的是宗藩的忠奸,试的是律法的真伪。

"大人,该启程了。" 千户的声音打断思绪。谢渊摸了摸袖中的巡边印信,鎏金的温度透过袖口传来,与胸前的獬豸补子相互呼应。他抬头望向旗面,残瓦上的匠人姓名在夕阳下泛着微光,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面孔,陈六的憨厚,王七的坚韧,李五的慈祥,此刻都化作旗面上的光芒,照亮他前行的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酉时初刻,北风卷起旗角,露出旗面内侧的细字 —— 那是他昨夜用自己的血写下的《匠人血税疏》节录,每一笔都带着执念:"匠人者,国之根本,血税者,民之膏脂,宗藩谋逆,实为自毁根基......" 他知道,永熙帝暂束萧烈案,不是妥协,而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能让律法彻底洗净宗藩污垢的时机,就像獬豸旗上的残瓦,历经窑火淬炼,在北风中愈发坚硬,愈发清晰。

戌时将至,谢渊翻身上马,回望正阳门上的獬豸旗。旗面猎猎作响,瓦当碰撞如金戈铁马,仿佛万千匠人在云端击鼓,为他送行。他握紧缰绳,目光投向北方,那里有边关的烽火,有漠北的风沙,更有匠人骨殖铸锻的兵器在等待清算。此去边关,他要查的不仅是马政疏漏、兵器刻痕,更是要在漠北的风沙中,为那些刻在砖窑墙上、铸在兵器刃上的匠人魂,讨回一个朗朗乾坤。

白居易说 "辨材须待七年期",而谢渊知道,这场与宗藩逆党的较量,或许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但只要獬豸旗还悬在国门,只要残瓦上的姓名还在风中呼喊,他便不会停下脚步。就像陈廷敬血谏时的断笏残粉,永远嵌在都察院的白牌上,匠人用血泪铸就的正义,终将在岁月的淬炼中,洗净铅华,光芒万丈 —— 那是律法的光芒,是匠人魂的光芒,是大吴江山永不熄灭的光芒。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